如果有一顆比木星大的星體撞擊木星,能點燃木星的核聚變嗎?

濰坊安丘厚德載物


當今科學總認為,木星是氫元素多組成的,液態氫是木星的主要成份。其實各大行星都不是單獨一種元素組成,多數是以分子化合物產生。地球的的化合物,氧元素差不多佔一半。元素可以說,佔物質總量的一半。也就意味著是負電子的含量多。不論是核裂變還是氫聚變,都是以能量的產生為結果。能量就是光熱,一個光子,就是一個正電子同負電子產生的。

木星是一個離太陽比較遠,表面氣態物質液化,不是隻有氫在表面,它有很多氣體混合,不論怎樣撞擊,都不能燃燒變化恆星,在太陽這個發展期,一切行星的物質,都不會低到絕對零度的狀態。如果一切物質的溫度低到絕對零度,這是無阻礙電磁力場。它就會轉化為恆星的條件。所以在太陽有生之年,木星不論怎樣撞擊,都不會變為恆星。


紹明6481


有意思的問題。比木星大的星體?這個得看大多少了,太陽也比木星大。而且木星與更大的天體相撞之後,合二為一的新星體還是木星嗎?好吧先不說這些了,咱就聊聊木星離穩定的核聚變還有多遠吧。
圖:木星


木星內部現在正在發生核聚變嗎?

木星向太空散發的能量比它從太陽得到的能量要多,如果能用紅外熱成像儀觀測木星的話,您會發現它是顆發著柔和紅光的行星。因為這些多出能量,很多人認為在木星深厚的大氣層底下一直在發生不穩定、不持續的聚變反應。畢竟木星核心區域的溫度高達35000度,壓力4500G帕斯卡,離氘(dao,氫的同位素)聚變的要求不遠。
圖:發熱


的木星

但事實是,聚變的條件非常苛刻,也許木星內部某個圈層在某些時刻發生了零星的聚變反應,但這與恆星內部穩定而持續的聚變是兩回事。即使要想讓要求最低的氘元素髮生穩定聚變,木星也得先“增肥”13倍才可以。

那些多出來的熱量是開爾文.亥姆霍茲機制(屬於流體力學範疇,是強烈的紊流導致的一種現象)通過壓縮流體產生的,不是聚變。為了這點兒熱量,木星的半徑每年都要縮小約2釐米(但物質並沒有減少)。
圖:木星內部圈層及衛星系統


宇宙大撞車

如果一顆比木星沒大多少的氣態行星撞上木星,撞擊時肯定能引發聚變反應,但它無法持續進行,等新星體穩定之後聚變反應就會停止——因為質量不夠,內部環境達不到要求。即使將太陽系內其它所有行星、衛星、小行星、柯伊伯帶天體、奧爾特雲物質全都懟進木星也無法啟動聚變反應,因為太陽系內99%以上的質量都在太陽那裡,剩餘那一丟又被木星佔了絕大多數。
圖:木星與其它氣態行星的對比。角落裡是地球


除非搞來一顆質量為木星12倍的大個子巨星,兩個天體融合後,將啟動氘元素的聚變。新星體會成為一顆“褐矮星”,穩定燃燒幾千萬年,氘元素耗盡後便熄滅了。嗯,這是非正經恆星。

要想成為一顆正經的恆星,木星需要與一顆質量為木星100倍(最低80倍)的天體融合。新天體將成為一顆紅矮星,持續“燃燒”上百億年時間。不過這跟木星一頭扎進一顆紅矮星有什麼不同嗎?

未來木星可能有機會變成一顆恆星。

50億年後,太陽穩定的主序星階段將會結束。氦開始聚變,使太陽變成一顆紅巨星。這個過程中,太陽會將大量外層物質拋射到周圍空間中,如果木星沒有被太陽氦閃時劇烈的太陽風摧毀,它便有可能借助強大的引力獲得大量原屬太陽的物質,在不停公轉的同時慢慢增加自己的質量,一直增肥至現在的80倍以上。

我猜想,數十億年後,太陽最終會坍塌成一顆白矮星,而木星會增肥成為一顆紅矮星,這兩者將繞著它們的公共質心旋轉,組成一個新的穩定雙星系統。


倖存的某顆行星上,說不定又會有新的生命誕生在兩顆太陽的照耀之下。那時的人類在哪裡?全宇宙,到處都是。

如有謬誤,煩請指正。歡迎喜歡科學的朋友們關注:純野生科學家。專業化繁為簡,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學小知識。

純野生科學家


答,如果有一顆比木星大的星體撞擊木星,可以點燃木星核鉅變,發生猛烈核反應隨後發超級大爆炸,同撞擊木星的星體,同歸於盡。


新中有數389


如果撞擊能點然的話,十幾年前的慧木相撞就已經點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