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孩子跟誰結婚不能勉強,幹什麼工作不能勉強,那小時候學習是不是也不能勉強?

何三畏


不可能吧?你說的前兩項,那都是成年人才能幹的事;而孩子還未成年時,他們沒有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跟好人學好人、跟著端公(神棍)學跳神”,那麼小的孩子要是不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長大了要麼跟二傻子一樣,要麼就只能從事一些不需要文化的工作,那收入自然就會差強人意噻!那他們還有啥條件和資格去挑對象、選工作呢?所以孩子小時候選擇學習,是為了將來的一切打好基礎。另外,據我觀察,在我們這個城市,在紅綠燈面前耐心等待的大多都是學生和年輕人,而亂穿馬路闖紅燈的全是老年人和一些粗野的中年人,這就是有文化的高素質和沒文化的低素質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噻!


鳳146983974


哈哈,是個特立獨行的問題。我來說說我的觀點。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勉強確實不是個好辦法,那就順其自然了?當然也不能。我覺得凡事都有個度,也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事半功倍嘛。

首先,和誰結婚確實不能勉強,我國封建社會父母包辦婚姻的,讓多少無辜的人飽受了折磨,甚至有很多還是名人將士。人是有思想的動物,而婚姻又是要朝夕相處幾十年,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其次,幹什麼工作也不能強求,人都喜歡在自己擅長,有興趣的領域裡更容易做出成績,也更容易堅持下去。我們設身處地的想想,我們自己願意幹自己不喜歡事嗎?

最後,學習不勉強肯定不行,經過這次疫情相信大家更深刻的認識到,少年強則國強。不僅僅是因為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出路,更多的是未來他們身上肩負著沉重的責任。所以必須勉強,但勉強家長也要把握好度,也要講究方法。更不能只勉強學習,青少年的綜合素質,心裡健康和學習成績同樣重要。為人父母才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國的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為人父母責任更重,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也同樣要多學習,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學習和孩子溝通的技巧,更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教育好孩子,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

結語: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相信,請相信每個孩子,更相信我們自己!


豔后


學習是不能勉強的,但是學習是可以引導的。

恰好昨天看了點關於育兒的講座,現將核心觀點列明一二,希望對你有用。

首先,學習不是簡單的學習書本知識。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隨時隨地都在學習,比如你吼他的時候在學習溝通方式,你打他的時候在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你因為他考試成績好而獎勵他的時候,是讓他對學習與獎勵進行排序等等。

所以說,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先從自身找原因,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好榜樣。而且,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要找對方法,要無條件的去愛孩子而不是隻愛學習好的孩子。小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愛學習好的孩子小時候也許他學了,大了叛逆心理也許更強。

無條件的愛就是該給買的玩具要買,不該買的不買,不因為學習成績而改變,也不要讓他覺得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激勵才公平。

其次,讓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有內在動力的去學習

讓孩子發現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讓他喜歡上探索的過程,主動去學習。

這方面的做法主要是給孩子價值感,孩子做的好了,要對他進行表揚,並藉機教他道理。儘早的讓他懂得自律、分享、尊重等情感類詞彙,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帶領孩子看名人傳記,或者給他講名人故事,讓他發現人生可以有一萬種可能,引發他對世界的好奇,並設立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孩子自己就會努力了,孩子其實比父母更敢想。

當然了,希望孩子敢想就不要去打擊孩子,不要總用挑剔的眼光看孩子,不要給他貼沒出息、不懂事、不如別人等標籤。要多鼓勵誇獎孩子,但是不要誇獎孩子聰明,而且要誇他努力,要認可孩子的付出。

最後,讓孩子有成長型心態

說實話,這方面也只是聽了個一知半解。

和成長型心態相對應的是固定型心態,固定型心態的人做每一件事的目的都是為了——我要贏。

而成長型心態的人做事是為了其中的意義,典型代表人物是《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

以上,是教育孩子的三大支柱。還有一些兒童教育的小貼士,希望對你有用:

1、不要打罵孩子;

2、不要過分注重分數,不要把孩子培養成考試機器;

3、努力成為孩子的偶像,給孩子安全感,能讓他們避免對看電視、玩遊戲成癮;

4、在你都沒有愛上學習之前,不要勉強孩子愛上學習。


Abbey


先說學習吧,在這個問題上有好多反常規的理論,如“應該讓孩子快樂成長”、“要釋放孩子天性,自由自在學習”……

很多家長正是受到類似說法的影響,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過於粗放,導致孩子任性自私、學習消極,成績低劣。

學習的重要性不必多說,那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付出努力,除少數孩子可以自主學習外,大多數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管理的,因為學習對這些孩子來說並不快樂,所以家長必須關注孩子的學習!至於如何關注,同樣是一門科學。

有一種典型的做法:家長因為工作忙,把孩子完全交給老師或校外輔導機構管理。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其他人不能替代的也是無法替代的,所以這種做法是及其錯誤的!

再說說孩子的工作和婚姻,同樣要“管”,但介入方式已經不同於前面的成長期了。剛剛步入社會的孩子,對很多情況缺乏瞭解,作為家長同樣應該幫助孩子分析、規劃,做出正確決策。這時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平等對話,擺事實講道理,達成共識。

以上是個人認識,總體來說趨於保守傳統,但仍適用多數家庭,謝謝!


實事與事實


孩子不想學的第一個原因

“不是不想學,而是看不到希望”

每個學校都有這麼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於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解決辦法

在中學階段,發現並實現潛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根據自己的豐富的人生經驗,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通常興趣所在就是優勢潛能所在。但這裡有個問題,要看興趣與所處的環境條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你又沒有條件去換環境,就要考慮發展自己的次優潛能。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想知道自己的開放度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在本子上列出平時不感興趣甚至是不喜歡的事,越多越好,然後分析,看它們中哪些屬於原則問題,哪些不屬於原則問題?在那些非原則問題上的堅持是否限制了你的視野?是否影響了你對自己潛能的發現和開發?一個人在非原則問題上的禁忌越多,限制越多,發現自己潛能的機會就越少。

孩子不想學的第二個原因

“不是不想學,而是不知道為什麼學”

都是從中學走過來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要說真正的學習目的,中學階段的我們有幾個能夠說清?每個人都不同,為這個問題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瞭解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想法就不對了。

有個明確的目標有多重要,先看個故事:在一九五三年時,美國哈佛大學曾對當時的應屆畢業生做過一次追蹤研究,在這個研究中詢問當時那些畢業生是否對未來有清楚明確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書面計劃,結果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學生有肯定的答覆。而在二十年後,一九七三年時,再次訪問了當年接受調查的畢業生,結果發現那些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百分之三的學生,在二十年後他們不論在事業成就,快樂及幸福程度上都高於其他的人。尤有甚者,這百分之三的人的財富總和,居然大於另外百分之九十七的所有學生的財富總和,而這就是設定目標的力量。

有些同學說,我的學習是有目標的,那就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有這種想法的同學注意了,你有可能走向放棄學習的邊緣。因為這個目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解決辦法

正確的目標設定,乃是先決定你要過一個怎麼樣的一生,之後再去選取能夠讓你達成這個目標的工具,如此你的人生才不會有所偏差。譬如說你的人生目標是希望做一個快樂而且有貢獻的人,陰確這個終極目標後,再來選取你的工具。

當一個人頭腦中一旦有了明確的目標,同時也有一定要達成的強烈決心和意願時,他自動地就會將全部注意力放在目標的達成上。而此時就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動力,努力學習變成為一個順其自然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勉強和不樂意。

家長有必要就這個問題跟孩子交流探討一下,幫助孩子明確目標,幫助其進行自我定位,給他看得見的未來,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孩子不想學的第三個原因

“不是不想學,而是不會學”

這一類學生從學習時間上來說,付出完全不輸於班級裡面的第一二名。然而,無盡的學習壓力卻壓得他們抬不起頭來,周圍的學霸輕輕鬆鬆考到班上乃至年級前幾,自己累死累活結果仍然一團糟,心累。

這種情況的學生,是典型的“低品質勤奮者”,他們的勤奮是表演出來的,給別人看,也給自己看,也許是為了老師和家長那句“你真努力”的表揚,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顧一天的時候不覺得後悔,成績不好的時候安慰自己,“不是因為我不努力,只是腦子太笨”。

但這列學生也是最容易在短時間內完成向好學生轉變的一類學生,因為他們欠缺的僅僅是一個優秀的學習方法,和一段時間安安心心的將自己之前刻苦學習(儘管不得法)學到的東西管理歸類。

解決辦法

首先,對孩子目前的狀態喊停。在你覺得太忙或者太盲目的時候,不如停下來,會使自己更清醒,少做無用功”。

其次,對基礎知識做深度思考,跟緊老師的複習計劃,把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好,把基礎的題目弄懂弄透,能把課堂吃透,就成為課堂之王,效率之王。事實證明,動腦子把基礎知識想清想透,比圂圇吞棗地學很多知識要好的多。

最後,幫助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構架。可以通過建立錯題本的方式,每次考試後,主動進行試卷分析,剖析每道題的失分點,即便是考了滿分,也要認真總結經驗。哪個同學得分比自己高、哪個同學錯題整理的好,他都要從別人的長處中虛心吸取經驗,幫助自己更好地進步



生如夏花莫


這應該是道出了大部分學生的心聲吧!從心底講有幾個孩子是真正愛學習的呢?反正我不是,身邊也沒幾個是!我覺得在中國大部分孩子都是被迫學習都是被“逼”者去做這件事!要是可以不做這件事,孩子們一定會歡聲雀躍!這個階段屬於人生的啟蒙階段,孩子都還是懵懂的,根本沒有什麼規劃。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汲取知識,才會不斷成長。但是這時畢竟還是小孩,心智都還不成熟再加上好玩的天性。所以這時候的做的事必須由家人逼著孩子去做才行。家人這時不是給出選擇意見而是必須強制執行!如果讓孩子自由選擇的話,我敢相信選擇學習的孩子是多麼寥寥無幾的數字啊!而工作結婚大家都已經成年了,有獨立的思考能力!這時候都成年了,自己有了主見,很多事可以自己做主了,如果家長這時再包辦的話,那就會引發各種矛盾了,這時家長的意見只能淪為參考咯!所以說孩子的學習必須包辦“逼”著孩子去做,而工作和婚姻還是該放手就放手吧!



笑萌萌大叔


孩子的教育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爭議不停的問題,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同,在不同的環境下教育方式也應改變。

孩子在幼年時是一張白紙,還是一個特別好奇的白紙,大人在這時的教育主要應該給孩起一個指導監督作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對自己有幫助,多鼓勵孩子做一些正能量的事。小孩子的任意而為往往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所以要去監督。學習是重中之重,這是不可否置的這是必須需要大人去指導監督!

在孩子長大時,對社會有了基本的認知,不會在盲目的任性而為了。結婚和工作都應選擇自己喜歡和適應的,大人此時應改變教育方式,以建議為主指導監督為負,幫孩子分析利弊,非極端的情況下讓孩子自主選擇,增加對這個世界的更深認知,使孩子人生精彩燦爛![耶][耶][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一起討論討論[思考]


又又和柚柚


當然不是,不同的年齡段,承擔不同的責任、義務。

一、結婚和工作時,這個孩子已成年,他有對後果的預判能力,同時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婚姻和工作。

但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是未成年,任由他們隨心所欲,對孩子、對家庭、對國家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二、成年後的孩子,和父母間有相對清晰的邊界,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相互尊重。

而未成年孩子,他們還需要仰賴父母的照顧,和父母的邊界並不十分清晰,年紀小,接觸社會不多,經濟也不獨立,所以應該多聽聽父母的。

三,法律層面,年滿18週歲即是成年人,如智力、精神上無殘障,就不再需要監護人。法律保護公民的婚姻權和人生自由權,所以,選擇什麼婚姻和工作,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

青少年保護條例中,對未成年孩子的學習權是有明確保護的,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必須上學,父母有責任督促孩子上學。

四、社會是在不斷變化的,比如對工作的選擇等,20年前父母那代看好的工種,甚至適婚對象,到了現代都不一定合適。所以,婚姻、工作應該由孩子自己決斷。

而學校裡教的基礎知識,它的變化是比較少的,所以學生時期的孩子應該多聽父母的。

當然,工作和婚姻上,孩子雖應自己決定,但也應參考父母的建議。父母應該給成年孩子做好參謀,但不應命令、控制孩子。

同樣,學習也不是為父母學,知識最終是屬於自己的,所以孩子對學習的態度應該自覺、積極、主動,而非被父母盯著才學。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或問答更新。

~~~~~~~~~~~~~~~~~~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處處有心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看待。結婚和工作時,孩子已成年,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喜惡來選擇結婚對象和工作,如果家長插手,只會導致孩子的反感,即使最後迫於無奈接受家長的安排,這樣的婚姻必定不幸福,工作順心還罷,如果不順心必定埋怨父母了。

但小時候的學習不同。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沒有多少個孩子是真正自覺學習的,常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去督促,去引導孩子學習,最好能輔導一下學習了。如果這時候還任由孩子想幹嘛就幹嘛,慢慢發展下去,孩子的學習可能就要荒廢了。


我愛tulip


答案是一定的,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未成年的孩子,和成人之間存在根本的區別。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承擔的責任是完全不同的。

1.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談到工作和婚姻的時候。他已經能夠根據他的生活經歷,以及社會經驗而有所選擇。並且有了承擔後果的能力。

而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學生。他們還沒完全擁有獨立判斷對錯的能力,很多的能力在逐步建立中,這個時候,如果任由他自由成長,完全按照孩子的個人意願去判斷是不可取的。不引導,不規勸,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2.當一個孩子成年後,他和父母之間分別有不同的社會屬性和身份。有了一定的工作學習經歷並在社會中從事工作以後,他是能夠,也有權利對自己的事情做出判斷。尤其是,很多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跟年輕的這一輩人比起來,接受的信息並不完全對等。老一輩認為的好工作在當前社會未必是好的。所以,這個時候,懂得對孩子的工作和婚姻放手由他們來決定,適當的給些建議,才是明智的。

而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畢竟是人生大事,家長必須做好正確的引導,為什麼都要把孩子送去學校呢,就是因為未成年的學生都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世界。拓展視野,豐富知識,為成人以後的路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學生時期,

即使不強迫,也必須要求,並幫助學生了解學習的必要性。跟孩子討論並指引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很小的孩子更是如此,一個好的習慣可以為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固的基礎。這個時期顯得尤為重要。切忌不可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完全以孩子的意見為主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