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书还是要自己看,而不是听别人讲”,对此你怎么看?

一语随行


自已看书,从文字中感悟,而听别人说,得不到真实的感悟,虽然能瞬间触动人心但不可能刻骨铭心。


休息时的断想


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在问是吃面好还是吃米好。因为各有千秋,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你要自己看着感觉来啊,感觉哪个效果好就用那个。

比如,有些书只听不看,很多细节就会错过了,而且听书的话,说书的人语音语调和感情侧重能跟你自己看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吗?还有就是有些字,生僻的字可能就这么错过了。

再比如,我觉得历史书就可以听。记得上学那会老师不让我们看书,巴拉巴拉讲一节,感觉比看书强的多,比书上精彩比书上丰富,横纵对比,四通八达。

所以,总结一下:说事的书可以听。

那么,哪些书光听不够呢?

记得高中那会理科的课程,老师讲完,总是觉得会了,一做题就掉链子,总有几个知识点忘考虑进去,翻开书一看,原来主定理是在某些小前提下成立的,原来老师一句话带过的也是重点,不看书完全印象不深。那会越是自己读课本越是觉得没有废话,一句一句都是前提条件,一句一句都是普遍真理,但是老师的话可不是全是精炼的语言,都是自由发挥,把重点知识点反复强调,但是有些细节并不会说很多,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向某些方面倾斜,所以像理科课本这种书就要自己读。

总结一下:说理的书得自己读,听get不到所有的知识点,听别人讲一定会抓大放小,自己读一定会被一个个知识点惊艳到,所有知识点全都能理解吃透。



李珊st


1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情绪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2 不同层次的文化底蕴和不同职业的人,会看到不一样的角度。

举例说明:四大名著

《西游记》:

普通人:孙悟空是正义的化身,一路降妖驱魔;

培训师:唐僧是一个很好的管理人和领导人;

《水浒传》:

小时候:这是一群替天行道的江湖兄弟,各个都是讲义气的好哥们;

长大了:这是一群以替天行道为借口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人;

《红楼梦》:

青春期:这是一个令人感叹的爱情故事;

中年后:这是当时一个社会环境下的一个阶层的生活写照;

《三国演义》:

工作后:这是人心难测的混乱时代下的产物。

所以说,书,还是自己读,才可以收获到不一样的感受。


新疆旅游定制师Jack


书别人讲出来是通过别人的思维方式认识的。而你自己看书是通过你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到底要成为一个更完美的自己,还是一个更完美的他人?但是弗洛姆的逃避自我里边说,其实很多人并不想做真实的自己,因为那太累了,不但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很可能孤立无援,所以他们宁可做别人。

现在的中国有无数的巨婴。他所有的事儿都想靠别人。难道你连吃饭也需要别人咀嚼完了再喂给你吗?伟人也常说,吃别人嚼过的馍不行。如果读书也要靠别人,那就太可笑了。

所以说你应该有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长了两个耳朵去听别人说的话。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需要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现在的中国人都太喜欢听话了,却不喜欢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说无论他们读书还是听书,都没有意义。因为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去分析判断得出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大脑,你永远就是他人的傀儡。





不是坏人


这是对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世界观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价值观不同,等等,所以他所理解的东西与你的肯定有很大区别,听别人讲书易造成个体理解上的差异,再加之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他读到的东西非你理解的,所以,书是必须要自己去读,别人讲的只能做为参考,但不能为我用!所以我赞同这个观点,书要自己读,饭要自己吃,事要自己做…


天山星哥一罗伯特高


古人云:“千年的纸笔会说话”,至于说的什么,当然要自己能静下心去拜读之,才能真正领悟古人或者说著书人的用心之处。这里面没有任何水份,因为这是直接的心灵交流,至于能领略知多少,那就取决于个人的水准喽!

之所以“而不是听人讲”,是因为则属间接性的了,毕竟由于人的社会层次、地位以及领悟能力不同,导致的认知角度也不同,自然而然从他人口里讲的看法也大不相同,甚或还可以曲解原夲意!比如,在农村人往往爱听瞎子说书,而且还听得津津有味,什么三侠五义、三国演义以及这案那案等等,这当然是文盲造成的必然现象。我之所以反感听说书,是因为调盐加醋的说书根本就不靠谱,而况是再间接的瞎子们呢?

从一定意义上讲,即使不瞎子的他人讲书,也会误导自己,毕竟常言道:听话越听越多嘛!这里面势必融入他人自己的认知观念,甚或与原夲意背道而驰!比如,同一首古诗,即使学者们的释解也千差万别,远不如自己通读之靠谱!

所以说,那个“有人说”的人很实在,我深表认同!仅此而已!


李太元391


书还是要自己看,但听别人讲解并没有什么不好。读书的目的是想要增加自己的知识。自己看书的好处是,可以随时看随时放下来书去思考,而思考往往能使自己更加理解书籍的内容。自己看书能够反复看、颠倒顺序看、放一段时间接后再看。这也使得自己对书籍的了解更深入、理解的更深刻;所以书要自己看,自己主动去看。听别人讲会被别人的思维带动,好处是可以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视点;坏处是往往被别人的看法左右,失去深入思考的兴趣。一个人一生要读很多书,要精读的书要自己看,也要听别人讲。粗读的书

可以听别人讲,省点自己的思考时间。各有自己利弊而已。


淡丁


我认为书自己看比较透彻一些,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自己看有二大好处:

一,自己看可以全面,系统的通读,用自己的思维来分析此书的意义与内涵,提高自己解析和判断能力。

二,根据我多年读书经验,自己读书不受时间控制,午休时分,夜晚,不受干扰,泡一壶好茶,读一本好书,字字分明,句句畅阅,头脑清醒,十分受益。


昌正觉正净


书还是要自己看,而不是听别人讲。这个话说得很好。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以前在头条里有些朋友说的话,动不动就是农村老人说。都是些无知的话和事。

我曾经说过,农村老人又不识字,又没有文化,能知道什么呢?特别是历史。他们都是在打鼓、说书、唱戏里面知道的东西。于是就流传下来。作为聊天的话题。

在改革开放前以至现在还有很多偏僻的农村,由于贫穷落后,是没有什么书可看的。就是连报纸都没看见和不知道是何物。就是现在富裕的农村地方,也有的农村青年人是不看书的。他们都喜欢聊天,把在聊天里知道的东西作为自己学到的知识。于是就认为自己有多聪明,知道的事情有多么多。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就争得面红耳赤的,还认为自己有多能。这是不对的。

当然,在城市里也有这样的现象,那是懒得看书的人。

特别是在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的时候,就更应该看书,看报纸、看电视。从里面知道国家发布的官方消息。那都是正确的。

如果不看书,不看电视新闻,专门听别人讲,和别人聊天的东西,那都是不真实的,有的甚至还是谣言。其结果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所以,书还是要自己看,而不是听别人讲。自己看书的人,是聪明的人。听别人讲的人,是愚蠢的人。


小满577828


就像《西游记》一样,读过书的人告诉你猪八戒是一个懒惰、好色、贪吃的家伙。如果你没有读过《西游记》那么你一直会以为猪八戒就是这样的,你不会了解猪八戒为什么是猪八戒,而不是羊八戒?牛八戒?不会了解猪八戒的前世是天庭的天蓬元帅,也不会了解天蓬元帅醉酒戏嫦娥的故事。

“书还是要自己看,而不是听别人讲”,其实就是把社会阅历、为人处世比喻成了一本书,你没有经历的过事情,只是听别人讲,是完全感受不到的其中包含着的各种辛酸苦辣。任何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就像很多人只告诉你大海很美,可没人告诉你大海淹死很多人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