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日本,是個脫亞入歐的發達國家。

日本民族,保守開放兼而有之,是個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矛盾體。

日本人,內斂、勤奮、危機意識強,做事認真執著、精益求精,作文要求身高。

日本教育,尤其是兒童教育,有什麼特點,培養出了什麼樣的小孩?

在日本這個出生率較低的國家,生孩子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

日本沒有“請月嫂”的概念和市場,所以準媽媽需要提前做準備,以保證寶寶出生後可以親力親為照顧好自己和寶寶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在日本,決定懷孕生孩子,便要有“作為父母的覺悟和行動”

在日本,在職女性產後一般可以請一年的產假照顧寶寶(休假期間工資大概減半),大多數在職媽媽,會選擇休假一年在家照顧寶寶,或者乾脆辭職在家帶孩子,等到孩子幼兒園適齡再另尋工作。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爸爸媽媽做主,成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

當代日本,除了把中國儒教禮儀以及精神部分傳承滲透到生活工作點滴外,很多價值觀更接近歐美。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很多人對日本家庭成員的理解還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櫻桃小丸子》年代,以為一大家子住一塊兒。

其實現代日本,和美國在家庭成員觀念很接近,結婚後更為重視“小家庭”,和老人家一起住的極為少數

並且,不管父母的工作多麼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照顧孫子/孫女的義務;自然而然,教育孩子的事情,爸爸媽媽自己做主,老人家很少會插手干涉孫輩的教育。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奉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重視孩子的實踐鍛鍊,十分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兩三歲時,父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獨立意識,如自己過馬路、自己整理房間、書包自己背。

6歲左右,基本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需要父母操心。

在日本的大街上,經常能看到大人、孩子每人背一個包,甚至剛會走路的孩子也背一個小包,裡而裝上自己要用的衣服、水、奶瓶、尿布,從小就要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他人。

日本政府規定,小學生必須在學校裡面吃午餐

而吃完午餐,不僅要把自己的托盤和碗筷洗乾淨、收拾整齊,還要全班同學一起清理教室的地板。

這種行為教育,教會了日本的孩子,想要得到,就必須懂得付出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在日本的商場裡面,其實很少看到孩子哭鬧著向爸爸媽媽索要玩具的現象

日本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教育他,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都不是唾手可得的,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才可以換取

孩子可以不吃飯,但專注不能被打攪

日本人認為,家要收拾得整齊乾淨,唯獨書可以散亂。日本人的家裡,孩子們的書通常就放在隨手就能夠到的地方,有時候甚至就是散亂著,好像誰剛剛丟下書去洗手間了一樣。孩子們碰到有興趣的東西就會自己拿去看。

這個時候如果到了該吃飯的時間,父母絕對不會喊一嗓子“吃飯了”,把全神貫注的進入到書中世界的孩子們打斷。因為如果經常這樣被打斷,孩子就無法養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給足孩子面子,耐心講解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很多錯誤並不是他們主觀上要去犯。日本家長從不會盲目地對孩子說教,而是懂得區分孩子的犯錯情況。如果僅是因為孩子不清楚是非原則,他們會耐心地給孩子講解,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倘若孩子明知故犯,日本家長們不會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那樣有損孩子的尊嚴,讓孩子充滿羞辱感,還不能從根本上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他們會把教育和批評放在家裡,甚至適當的懲罰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重視教育孩子吃苦耐勞

日本人注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讓孩子們從小就去經歷磨難和挫折.日本幼兒園都有"遠足“鍛鍊課,即保育員帶孩子不坐車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園遊玩,小學高年級和中學每年都舉辦“田園學校”“海島學校”“森林學校”,讓孩子瞭解農村生活的同時,經風雨見世面。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養成國家觀念

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自己的國家資源稀少,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

因此,每個人都要以國家為重,為國家多做貢獻,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在心中對國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引導孩子團結合作

日本人認為,團結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前提,集體的力量永遠大於個人.這種團結精神要從小事、 從生活瑣事、 從娃娃抓起。在幼兒園, 老師經常組織孩子們玩的一種遊戲叫“二人三腳”,就是把兩個人的各一隻腳綁在一起,形成“三隻腳",然後分成幾組,一起賽跑,配合稍有一點不默契,就會摔倒,或落後。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3+2”原則

日本教育孩子時的“3+2”原則,就是指當孩子做對了五件事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只能表揚他三件事,另外兩件事要提出批評。要讓孩子知道,在成功的背後還有自己的缺陷,從而教育孩子不要翹尾巴和過於驕傲。

這種育兒方法,不僅可以促使孩子更加努力,還可以避免他將來稱為一個自負的人。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教育和學歷非常重要

日本是個很重視教育的國家,大學教育非常普遍;如果不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富二代,想要有好的未來和生活,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

據說在日本最受尊敬和歡迎的四大行業是:教授,醫生,會計師,律師。這四個行業,除了收入比其他行業收入高,也有極高社會地位。

比如家財萬貫的大富翁企業家見到學者,會90度鞠躬致敬,可見在日本,是否受尊敬和錢沒有什麼關係。

日本人大多厭惡風險,喜好穩定的生活,故而創業者很少

很多人畢業後進去一家公司,成為正式員工便是終身制(近十年雖然跳槽也比以前多了,但仍佔少部分)。

沒在四大行業就職的,如果想要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安穩的生活,便是進一流企業;想打開一流企業的大門,首先需要持有一流大學畢業證書的“門票”

。這個跟中國有些類似。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很多中國的家長認為,國外的教育總是很好,因為不是應試教育。其實並非如此。在日本小學中學裡,學校確實沒有給學生布置很多作業。

但準備讓孩子上一流大學的家長們,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就讓孩子上“私塾”(補習班),為應試做準備——日本有很多這種專門為了考試和成績而準備的補習班

現代日本沒有養兒防老的思維

父母們如此重視孩子的學習,大多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

但也有的家長,因為過度重視孩子成績而忽視了其他生活技能的學習和發展,有點令人惋惜。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人生是一場修行,育兒也是一場修行——和孩子,結伴同行,共同成長。

在這修行的旅途中不給自己和孩子設定界限,才能達到彼此想要的高度和境界。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日本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無情到令人感到恐懼!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家長

在日本日本的公共交通上

你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孩子們獨自一人或三三兩兩

穿過列車車廂

找尋空位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日本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孩子很小的時候

都會結伴一起上學

這在中國式家庭中好像不常見

都說日本的孩子自己獨立性很強

都是有原因的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教室

除此之外

日本的無情還體現在教室上

在中國好的幼兒園基本約等於

好的師資力量

好的教學環境和好的設施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但是在日本幼兒園不論是公立的還是私立的

他們的課室都極為簡樸

看不到一點“豪華”和“現代化”的影子

教室中最硬的設施可能就是

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和收錄機

這跟國內的“五幕一體”的設施比起來

差的很遠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重量

除了設施之外

國內和日本的教育方式

也有很大的差別

在日本你會看到孩子除了書包之外

還會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包

這些包裡有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

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

孩子們從很小的時候

就要學會自己整理東西

每個包是幹什麼的都要牢牢記住

然後使用完還要把東西

再放回每個包中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看到這裡有人會說

讓小孩子拿這麼多東西

累著孩子怎麼辦???

在日本

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像是一種習慣

如果從小不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這種意識

到長大了再培養

會很難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包括他們跟家長一起出遊的時候

孩子也是自己揹著包

就包括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兒園

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這可能就是日本式教育想要表達的觀點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東西自己拿

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老師

揹著包到了學校

孩子們就要面臨另一個挑戰

就是換衣服

對於2~3歲的孩子

每天都要重複那麼一套換衣程序

老師都是站在一旁看著

從不伸手幫忙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每天到幼兒園後

換衣服、放聯繫手冊

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

這些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

如果你覺得這樣已經夠無情了

那麼你就錯了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午餐

在日本還有更無情的事情

就是吃飯

很多學校都會提供營養午餐

是孩子們

都還是會帶著餐墊和環保筷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在日本,學校食堂的衛生標準

要高於普通餐廳

裡面的廚師們也個個都全副武裝

就拿一所普通小學的午餐來說

學校一共682個學生

加上老師和教職人員

5個廚師要在三小時內

做出720份食物

每天也是不小的挑戰

菜色當中有土豆泥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這就是日本無情的地方

土豆泥的土豆全部都是由學生自己種出來的

這絕不是一間學校的特例

而是日本政府一直以來的鼓勵做法

學生親自下田耕種

這樣才能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

才會更加珍惜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學生吃完飯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拆牛奶盒

在日本有午餐值日生

他們除了分發食物之外

還要收集大家拆開的牛奶盒

清洗乾淨之後,還要曬乾

第二天再送去學校的回收站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有人說

吃個飯為什麼還要搞得這麼複雜

這其實是為了讓孩子

在勞動與合作中

培養起最初的責任感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運動會

日本的無情還體現在運動會中

即使不到1歲的孩子入幼兒園

也要參加運動會

而且很多人辛辛苦苦準備運動會

都是為了得到冠軍

但是在日本的學校很多是沒有個人冠軍的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因為比賽都是團體賽

沒有個人賽

最終只有勝利的團隊

這就跟從小教育孩子要學會分享一樣

以後工作也好,生活也好

要以“大局為重”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體育課

說起運動

日本的體育課和國內的可是有很大的不同

國內的體育課很多時候都是自由活動

但是在日本卻不是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

學生放學後

還有規定的1小時鍛鍊時間

這才是硬碰硬的“家庭作業”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來我們來看看日本的體育課是什麼樣子的

側空翻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疊羅漢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跳馬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自由活動

動畫片中的場景全部都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日本學校的自由活動時間

和中國的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的日本學校都有

屬於學生的“小花園”和“動物園”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學校會設有“保育員”的工作

是大家輪流來照看植物或者小動物

既培養了愛心也鍛鍊了耐心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無情的規則和禮儀

日本幼兒園的孩子們沒有課本

沒有數學、拼音這些課程

有的只有每月一冊的繪本(圖畫書)

那麼教什麼呢?

"教孩子們學會微笑待人和說謝謝!"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在日本無論你走到哪裡

你都會發現和你說話的人都是面帶微笑的

而且在日本你聽到最多的話就是“謝謝”

這已經成了日本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從幼兒園階段開始

孩子們被要求遵守許多規範

包括遵守排成一路縱隊行走等交通規則

不能在電車或公車上吵鬧等禮儀等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過馬路,高舉手臂,讓駕駛員叔叔看到自己

每個兒童都要做到,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教育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這也就是在日本

為什麼會沒有人插隊

為什麼會沒有人闖紅綠燈

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教育

這樣做是不對的

過馬路,必須高舉手臂!無情的日本教育,令人敬畏,你恐懼了嗎?


在很多家長看來

有些要求可能是“苛刻”的

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從小苛刻的要求

公交上沒有人給孩子讓座

父母不給孩子背書包

孩子兩三歲就能自己出門買東西

孩子從小就知道不依賴別人

雖然每個地方的教育理念不同

但是有時候

還是要學會“放手”

給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

大家打開眼界,看一看真實的日本!一個彈丸之地,領土如此少,卻能夠取得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背後的人生百態,值得所有人深思。。。

為人父母、為人老師,這兩個身份,是天地間最尊貴的身份, 我們對於孩子的人生影響最大。夫妻和樂,對孩子一生人格的健康是有決定性的影響。

家庭教育的成功,憑藉的是父母教育理念的高度。

教育是單程車票,教育不能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