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

西瓜子


对于我来说,旅行的意义在于自己能更有时间、更有心情地去拍照。而要拍出好照片,本身就得多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就得细致观察周边的点点滴滴,这反过来又会极大促进自己在旅行中的感受。

多谈旅行的意义其实没啥意义,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意义!











朱恒影像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前我之所以喜欢旅行,是因为我比较喜欢看,人文风景类的纪录片,像地球脉动。人与自然,相约未知的世界等等,那时候每次看到屏幕里那些漂亮的风景,有意思的节日习俗等等,就特别的想去亲身体会一下

一直到了出来工作后,干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这个想法就慢慢的淡去了,每个周末除了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家里睡觉,那时候别说旅游,就是叫我去逛个公园我都懒得动只想睡觉,甚至连饭都不想吃,就想睡个够,我清晰的记得,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QQ上加了一个户外群,平时就看着他们在群里发着各种各样的风景,分享者旅途中的趣闻,我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就这样不停上班下班回家一直机械式的重复着,在13年的9月8号星期天,我就报名了群里周边一天游的活动,当时去的是大南山,当时我还不懂,什么难度三星四星这些事情,直到我爬到一半爬不动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三星这么难,当时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而且距离到山顶还有一半的路程,当时的状况就是走两步,就得要歇一歇,当时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不能就这样下撤,一定要完成,然后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的登山了山顶,一直到现在我都清晰记得,当我登上山顶的时候那种自豪,满足,开心。随之体力也奇迹般的恢复了,之后的路程一直都跟在队伍的第一梯队里边。从此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每逢周末,节假日一旦有时间,我就会跟着他们去,周边去玩,爬山,溯溪,海岛露营等等。那时候真心觉得这样才叫生活,而不是把自己限定在公司与家这个牢笼里。后来我把工作辞了。去了一趟日思夜想已久的川西。

现在旅行对于我的意义就是,除了是一份职业以外。也想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主动去走出这个牢笼,去发现身边,发现世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不能只是为了赚钱工作。


一个户外领队的日常


我个人觉得旅行就是边走边玩,看到哪里好了就多住几天,哪怕是一个山沟沟里,只要心情好就行。人总是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会厌烦的,到了周六周日或者小长假,约上几个伙伴,大家开着车,拉上装备,边走边看,有时风景就在路上,遇到环境好的地方就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大家一起动手,丰衣足食。去年我们自驾游到的连云港,扎帐在海边,早上起来去海鲜批发市场买的海鲜,回到营地自己加工,看看大海,吃着海鲜,觉得挺好的,旅行就一个目的–开心就好。

这是去年在连云港海边我们自己做的大虾和螃蟹。






开心自驾


去年夏天的某个晚上,五月在西湖边哭了一场。

为什么哭了?因为她是个爱哭鬼。从小到大没少哭过,小时候被哥哥欺负了会大哭,摔破皮了会大哭,考试考砸了会大哭。长大一点后,班赛打输了会自责到蹲在球场哭,和爸妈打电话时会抬着头捂着嘴偷偷哭,看部电影结局太美好了会哭太悲剧了会哭。再后来,会因为见到了想见的人而喜极而泣,也会因为离别而嚎啕大哭。关于西湖,五月没有多美的风景记忆,只有一场记忆深刻的哭泣。

大半个夏天是在厦门度过的。厦门的夏天很热,缠住一头长发的水在洗衣服的间隙就能被蒸发干净。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五月还是和冬天一样,晚上听朋友抱着吉他唱一整晚的歌,然后一个人出去压马路,偶尔还会叫上一个好朋友一起拎着啤酒去海边吹风聊天。这样有大海有音乐有酒有三两好友的生活让五月觉得真的很快乐。离开厦门的动车开动那刻,她再没以前离开厦门的舍不得,平静的情绪随着高温去到了西湖边。

那时杭州在G20期间,巡逻很严。五月一个人坐在西湖边上发呆,还被一个路过的巡逻叔叔提醒不要坐那么外面。她看着黑漆漆的没有丝毫波澜的湖面,思绪却像厦门的海浪,不停地翻滚,不愿离开美丽的海滩,而想念就像海浪声一样无限循环着,快要将她吞没。她按停了手机里的音乐,却看到朋友发来的想念。现在五月想起那天都会忍不住笑,那时的自己一定狼狈极了,一边看着手机屏幕一边猛擦眼泪和鼻涕的样子肯定很丑。

“现在都要离开这里了我都没什么真实感。”阿杜坐在火车站对面的奶茶店喝着一杯咖啡对五月说。

“你会舍不得这里吗?”

“会啊,我不喜欢离别的感觉。”阿杜望着玻璃窗外人来人往的街道说。

“哎呀,我也不喜欢,但在路上就是这样的吧,我早就习惯了离别。”五月晃着手中纸杯里的奶茶笑着说。

“我不像你这么洒脱啊,我不喜欢离别,就算是还会再见的朋友,也特别不喜欢,更不用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再见的了。”阿杜认真的说。

“嗯吧,可是有离别,才会有重逢的喜悦啊。下次有缘再见吧。”五月望向火车站。

“是啊。”

“时间差不多啦,我们去候车吧。”五月起身背起背包。

深夜在火车上,五月望着一片漆黑的窗外毫无睡意,耳机里的音乐也越来越寂寞。她看了看微信,有人发了这样一条动态:“如果你不来,我不去,我们可能就不再见了。这真是个悲伤的句子。”

五月在下面留:“如果你不来,我不去,那我们在彼此的人生里便是死了。而这无情的生离比死别更让人唏嘘吧。

发动态的人是一个很爱笑的女孩,蜀国是她的家,她有一个很温暖的名字,小熊。

她给五月回复了一个大哭的表情。

车窗上映着大家安静睡觉的样子,车窗外是无尽的黑夜,火车伴随着铁轨的声音越来越往南。五月拿起那本还未看完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把手机里的音乐开高了两格。这样深冬的夜晚,《成都》的调子最适合不过。因为此刻想念的人,就来自那里。

“哈嚏!哈嚏!哈嚏!”五月连打了三个喷嚏。

“哎呀你赶紧去看一下医生啦。”小熊皱着眉头认真的说。

“嘿嘿,不用不用。”五月摆摆手笑着说。

小熊皱着眉头一脸无奈,又不知道要怎么说服眼前这个不听劝的人。

“好啦,吃饭吧。”五月拿起手机拍了一桌子的菜,这一桌子的菜都是小熊做的,这也是他们围坐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因为吃完这顿饭,五月就要离开这座小城。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没怎么说话,只有音乐在悠悠的放着。五月拿起手机,在音乐软件搜索那一栏打下“成都”,然后音响就响起了这首歌的前奏。她知道小熊喜欢听民谣,这首歌就是送给她的,即使她的音乐列表里没有这首歌,即使她可能觉得这只是五月的音乐列表里随意切换到的一首歌。五月还是照常吃饭,小熊还是照常听歌。

“我有事要出去一趟啊。”吃完饭小熊和大家说她要先出去,说完背着后面的人挥挥手就出了门。

“再见啦,拥抱就留到下次见面吧。”五月盯着小熊最后的背影,在心里默默的对她说。

看完《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最后一页,夜已经很深了。书中有一篇文章叫《随风而去》,写的是三毛马上就要离开她人生的第二个家西班牙,此生再也不回来了。她和她亲密的朋友邻居一一道别,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都留在了那里,就连对她而言重要的书和信也忍痛没有带走。她对他们说:“就当我死了吧。这次别离,就算死一场。”

五月深呼吸了一下,轻轻地把书合上,闭上了双眼。

“我早就习惯了离别,就算有多难过有多不舍,也习惯了在离别后与熟悉的失落感相拥而眠。如果我离开了你,也就当我死一场了吧。”

在五月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就喜欢在QQ空间发一些很文艺的句子。没有离开过市区的她却很想搞明白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又总是写道:“去一座陌生的城,看陌生的景,遇陌生的人,听不同的故事”。长大后她开始旅行,开始寻找和思考人们口中旅行的意义。去过很多座陌生的城,看过很多陌生的景,遇过很多陌生的人,也听过很多不同的故事,这些也是五月听到别人说的旅行的意义。

年少的时候听陈绮贞唱过一首《旅行的意义》,这首歌最后一句歌词是:“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

很多年后才明白,懂得离别才是最后的答案


一半旅行


其实我不太讲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个字是“出走”。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

我70年代在欧洲读书,那时候我写关于文艺复兴的艺术史,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意大利?”我说:“还没有。”他说:“你没有在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前热泪盈眶,你怎么敢写他?”

后来我在意大利跑了一个月。身上就是一个背包,两件衬衫。我也曾经睡火车站,那时候坎城的火车站是一片年轻人睡在里面。

他们问我:“你怎么没带报纸?要铺报纸的。”他们就分给我。早上五点,警察带了一大桶的咖啡,当,当,当,敲着桶子,叫醒大家,请大家喝完咖啡离开,火车站要营运了。

不要问该准备什么?先问你爱什么?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翡冷翠(意大利佛罗伦萨)认识十四岁的苏格兰小孩,带个毡呢帽,打扫厕所一个学期存的钱,就到欧洲来旅行。

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

我那时候感触很深,不同的文化,年轻人可以这么不一样。他们将来长大以后,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

我们宋朝诗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壮游”,带动的是年轻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

很多人要去欧洲,都会觉得我在欧洲很久,就会来问我:“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我就会反问他:“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

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困难可以一层层克服。

我们今天小孩的准备,他们的信用卡、语文,绝对比当年拿着商品样本在欧洲闯的台湾商人好,但是他们就是走不出去,因为他们没安全感。甚至有人好几年都在问,但最后就是走不出去。

其实壮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说。

我常常跟朋友说:“《西游记》孙悟空那么厉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那他去取经不是很容易吗?为什么是唐三藏取经?”

因为孙悟空没有动机,而唐三藏有动机,虽然没有取经的能力。

但是动机是比能力重要的。没有动机,根本就没有出发点,连起跑点都没有。只要有动机,就很棒。最怕的是无所爱。

如果年轻人想要走出去,我会问他:“你爱什么?”如果喜欢摇滚,要去玩重金属,想要跟乐团,我都觉得很好。

此外,“壮游”的“壮”字,不只是炫耀。壮这个字,包含了一个深刻的、跟当地文化没有偏见的对话关系。

旅游是很大的反省,是用异文化去检查自身文化很多应该反省的东西。比较里面,才了解文化的不同,没有优劣。

就像写《裨海纪游》的郁永河,他看到原住民被抓来拖牛车,下雨他们就在淋雨。

他就问:“为什么不让他们在屋檐下躲雨?”翻译官就告诉他:“他们其实跟动物差不多,他们是不怕淋雨的。”郁永河就叹了一口气说:“亦人也。”

所有好的旅游书,都会有这个观点。

著有《真腊风土记》、出使吴哥城的周达观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时候,受不了天气。他不了解当地人怎么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后,他变了。

当初他带着大国心态,当时元朝那么伟大,但他后来说,真腊(柬埔寨吴哥窟),一个小小的东南亚国家,可是礼仪这么严整,“不可轻视也。”

我觉得,人不可能没有主观,可是慢慢在旅游里面,修正自己的偏见跟主观,才是好的旅游。

不只向外观察,而是向内反省。

即使只是参加旅行团,也可以有不一样的体验跟视野。现在信息真的很发达,在出发以前,可做一些准备的工作。第二个,到现场之后,尽量检讨自己的主观。

我带朋友去吴哥窟,我会说,“我现在带你们去柬埔寨人的家。”他们下车都会吓一跳,真的什么都没有。

我们叫做“家徒四壁”,他们连壁都没有。我在台湾,老觉得我还缺什么。到那里,我第一次想:“我在台北家有什么?”

我以为我比他们富有。可是后来我看到他们男男女女从田里回来,脱光光地在河里、莲花当中,彼此泼水、唱歌,我觉得他们比我富裕太多了。

我一生当中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我觉得这就是个很大的收获。

所以我觉得任何一个旅游都值得,因为只要一对比,你都会回来检讨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旅游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内在最美的东西。外在的风景,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情。所以壮游绝对不只是向外的观察,而是向内的反省。

在一个环境久了,不但爆脑浆、爆肝,还会变得“僵化”与“麻木不仁”。

出走当然是一个很棒的选择,若短期无法成行,阅读、手作、聊天、学习、陪伴、分享、运动、散心、唱歌、画画……也是很不错的方法。

只要能让你的生活比重产生变化,自然也会改变你的生活质量,避免脑子僵化、心灵麻木了。

有多久没抬头看看天、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听听在行道树上吱喳的小鸟?

就从这个简单的改变开始吧!






酒窝带你看风景


我不知道旅行对别人有什么意义,说说旅行对于我的意义吧。在城市里一天到晚两点一线,生活麻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也有疲倦的一天。这时候只要有时间,我就喜欢开着车带着家人一起逃离城市,走进村镇、走进风景优美的景色里去,在这时候我忘记了工作的琐碎,生活的压力,城市的喧嚣,只有我和家人,我感觉躺在郁郁葱葱的草地上的时候,我已经和大自然合而为一了。感受那带着青草香味的气息,疲倦的身体开始慢慢地放松了,看着家人同样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样子,我多了一丝欣慰。选择自驾游不光是享受自然,还是为了挑战自然,有时候我会开到山区里,走一走山间小道,感受一下挑战自我的感觉。











lvanismy


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不如先来说说旅行能带给人们什么,或者说人们为什么要去旅行。

不同的人对待旅行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理解种感悟,接下来我说说个人的一些看法。

有人说我辞职了,我失恋了,我工作遇到压力了,我要去旅行,我要去到自己其它地方,看美景,吃好吃的美食,住好的酒店等等。希望暂时忘掉烦恼和不开心,然后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和状态回归工作,去恋爱,去生活,可能有效,也可能一点用没有对现状,甚至糟糕过之前都有可能,就算你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说不定你却遇到了其它的麻烦。还有人说,我毕业了,我结婚了,公司搞团建了,我们要出去旅行,我们要升华这份友谊,升华爱情,也是一样用美景,美食等等。更有的人说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差点过不了这个坎,是旅行给了自己重生的希望和力量,也是在旅行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想让自己走出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说了这么多关于旅行,其实旅行就是一个找寻的过程。我们从旅行途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经历,我们从中吸取自己认为好的,有价值的养料,形成自己能量所谓的的人生观,价值观,来与这个世界相处。有人说,旅行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要在乎结局,而是要欣赏沿途的风景。人生是场旅行,旅行即是人生。我们也要好好享受这个过程,去找到属于自己人生的养份,可能运气好一下就找到了,也有可能这一找就是一辈子。但愿我们都能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己,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不好彩,你搭上一世也未找到,也没什么,起码你拥有并学会享受了整个过程。

最后,我突然想到了在初三即将毕业的课堂上,政治老师送给我们的一句话,(不知道是哪个名人说的名言警句,但却是那时候第一次从他口中得知,至今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我想拿来作为结尾——虽然未在天空中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找寻我们的八零九零


我一般是和家人小孩一起旅行。很多的时候我都与他们的饮食习惯和他们的兴趣为主和尽量去照顾好他们,所以自己没有办法尽情放松享受旅行的乐趣。但上年一个人和同学回中国旅行回来以后,我觉的其实久不久也应该自己和知己朋友一起去旅行一下。旅行的意义就是去放松自己,享受旅行乐趣和试吃外地的不同美食。

我是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家庭的上班族,有时这样的生活也是挺累的。上年第一次自己和朋友回中国旅行,我不用照顾小孩和理会家庭细务,还有想着工作,整个人放松起来。当然我会每天想念和打电话给我的家人和小孩。但其实那段时间也是对他们的一个磨练。上次旅行回家以后,小孩和家人更觉得大家重要,他们也学会一齐分享家务。

在那段时间,我和朋友选择去了湖南彬州东江湖三天二夜之旅和广州二天游。在湖南这个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行很多的山路,看了莽山将军石和爬了七百多的石级看猴古山瀑布群,还有早上雾漫小东江和游东江湖。虽然整个行程很辛苦,但美景当前也就忘记了。广州的二天游主要是想轻松下,试吃广州美食,夜游珠江河,住白天鹅宾馆和吃白天鹅闻名的早餐。下午还有本地同学带去吃名厨主理的私家菜。

这次旅行带来了我很多不同以往的旅行感受和意义。当然我还是主要和家人小孩一起旅行,但有时候也应该自己和朋友一起去下享受不同的乐趣。大家认同吗?





妙妙在北加


我喜欢旅行,本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所以我18岁就选择了去部队,一边想着锻炼自己也可以认识五湖四海的战友,还可以到处跑跑。结果还好我分在藏羌回汉四个民族的地方服役,真的是很舒服。到了季节路上到处都是樱桃,梨子,苹果......很多水果。也见识了山川湖泊草地,五年退役以后也很喜欢旅行,基本上跑了大半个中国。其实旅行的意义就是开拓视野,一个人的阅历,全部写在眼睛里。











叮咚丁鼕


旅行的意义是走出去。

欧洲有种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翡冷翠(意大利佛罗伦萨)认识十四岁的苏格兰小孩,带个毡呢帽,打扫厕所一个学期存的钱,就到欧洲来旅行。

花完了,一点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苏格兰风笛,再继续下一段的旅行。

我那时候感触很深,不同的文化,年轻人可以这么不一样。他们将来长大以后,担当的事情也绝对不一样。

我们宋朝诗人柳永说:“今宵酒醒何处?”中国文化里面本来有这个东西。可是这个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轻人的生命力没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壮游”,带动的是年轻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将来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

很多人要去欧洲,都会觉得我在欧洲很久,就会来问我:“我要去欧洲,要准备什么?”我就会反问他:“你觉得你要去做什么?”

当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强的时候,所有困难可以一层层克服。

我们今天小孩的准备,他们的信用卡、语文,绝对比当年拿着商品样本在欧洲闯的台湾商人好,但是他们就是走不出去,因为他们没安全感。甚至有人好几年都在问,但最后就是走不出去。

其实壮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