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从小教育“节约”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节约不应该说是节约,应该说知道这个东西的来之不易,教育后代要珍惜他,这才是重要的目的

这个可算是中华明珠的传统美德,我们教育后代是必须的,让他们传承下去,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引导,而且这个引导我们要有这个度,不能太过严苛

任何时间都有两面性,好比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引导的好,孩受益一声,如果错误就是让孩子太过于节约啦也不好,所以我认为只要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就行,我们的教育也就到位啦


去哪儿


70后人,那个年代的人都生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节约是一个家庭的主要唯一生存方式。我妈45年的人,虽然节约,但是看针对谁吧!节约真的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我记忆中全家一起生活的总人口是9口人,但是实际上是12口人,只是一些人在我小时候忽隐忽现,所以记忆中只有这几口人。劳动人口实则上只有我爸和我妈,节约尤显在穿衣吃饭和日常用品上。下面从各方面谈那个年代的节约: 吃上: 小时候吃饭没有上过桌子,记忆中母亲只在有客人时才炒菜,所谓炒菜并不像现在这样用油,母亲小心翼翼地放几滴油在锅里,放菜下去,油太少是炒不熟菜的,于是倒入水来煮熟,放盐,印象中有盐味的菜都稀罕的要命了,最多也就眼巴巴看着端上桌子,母亲不会让我们在客人呆的屋子的,怕我们小孩盯着客人吃,客人吃剩下的收回来才给我们,平时吃的都是白水直接煮白菜,小小年纪的我知道母亲爱吃菜叶,我就从来只吃菜梆子,直到现在养成只吃菜帮子的习惯。在家我是最小的姑娘,上面四个都是姐姐,我家绝对重男轻女的,我出生时爸妈就干仗,我妈跑到亲戚家去了,我爸给大队赶马车拉物资早出晚归,神仙打架,百姓遭殃,我从小就没奶吃,物质太贫乏了,重点是姑娘,更没有人认为你是必需的那一个,可有可无了。于是我大姐背着我去村里奶孩子的人家要奶吃,每天就一顿奶,要奶吃到六个月左右,人家不愿意了,我姐就在家煮玉米糊糊喂,因为肠胃不好,吃啥颜色的拉出来一样一样的,特廋,头也没发育,头直到1-2岁还像装水的气球,软而跑水,我二姐説小时候她们都爱捏我的头---跑水的气球---好玩。

在穿上,上面姐姐多,都是姐姐们穿小了轮着,轮到我时,已经烂得不得了了,但绝对不会有人会给买新的,因为下面是弟弟,买了下面没人轮了太浪费,宁愿给四姐也到不了我,从小不受待见,把自己活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习惯溜墙根走,怕受人关注,内心尤其渴望关爱,有谁随意说关爱赞扬的话,都会偷偷藏起来抹泪,爱,绝对及其奢侈!!长大后,喜爱漂亮的衣服,怕消费,没有安全感,即使舍得买也舍不得穿,成天像个丑小鸭。四姐绝不然,有钱则乱消费穿衣打扮上。

家庭日常用品上:那时是商品需要票据的年代,作为农村家庭是买不起洗衣类的东西,全家衣服用的是土灰与水溶解澄清的水洗的,肥皂很奢侈的,如果家里有指母大的肥皂要用一年到头,不小心一次弄丢了拇指大点,差点被母亲打死,相比较,人命更贱些。洗头一直都用皂角煮水洗的。碗没有油,清水洗洗就干净了。

所谓的节约真的是物质贫乏到极致了,才无赖地想出这个词吧!是不是美德无法下结论,造就我现在对物质有恐慌症,怕消费,从来没有美丽过,虽然也羡慕他人很美。


一团会呼吸的空气


我今年三十有五,未婚,时间倏然而逝,多年前,依稀记得高中时,学校发了二百元奖学金,两百元夹在书中两年有余,不舍得花,不知道怎么花。

打我记事起,我家里日子就紧巴,家在城郊,有近八亩地,养活着五口人,除了吃饭钱,家里常没有多少存款。

我爸常挂在嘴边的是:钱是省出来的。我妈竟然也赞同。

所以,小时候(六岁)我想要零食,

答,花那钱干嘛?家里不够你吃?

想要玩具(七岁)。

答,花那钱干嘛?学学人家××,从来不问爸妈要玩具。

要买课外书(九岁)。

答:你看看,2块多钱,下次买。

问:都几个下次了?

答:又犟嘴,你妈我赚钱容易吗?

买自行车(十八岁),

妈:妈带你去买自行车。

我:我想要那个,永久的那款。

妈:那款有啥好的,你就要上大学了,你走了我还要骑。要么选旁边那款,妈能骑。

我:你不是说给我买吗?给我买,就我来选。

妈:你这孩子,这么大怎么不懂事。上大学又花钱,你妈成天累死累活养活你容易吗?

从小对于钱的态度上,我始终有种感觉,钱比我重要,花钱最好是怎么省怎么来。

所以,我从小继承了爸妈的一些价值观:

买东西尽量买便宜实用的,

外面吃饭时,先看价格贵不贵,

别人请吃饭,感觉理所应当,很少回请。

为人小气,抠抠搜搜。目光短浅。

谈了几个女朋友,都会给我太抠的评价。

然后分手。

几次分手,让我认识都自己的问题,开始改变。

价值观开始变为:

宁买牌子货,不买地摊货,

吃好的,喝好的,不能亏待了自己,

该请几个朋友吃顿饭了。

这次去拉萨,该给朋友带点礼物。

从此以后,发现手里总是存不住钱。

有点钱就花完。

最近面临结婚,装修房子,资金紧张,选择简装,紧紧巴巴的。但是,开始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了。

开始有意识的存钱,努力的赚钱,规划未来。

从省钱,到花钱,再回到开源节流,长远规划。一切又从头开始。

而关于如何理财,我才发现,很多人很懂得掌握度,我这个从小只知节俭的人,却用了很长时间才能明白。


从小升初到中考数学题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节约,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分节约。如果孩子过分节约。长大后,会很小气。做事不大气。犹犹豫豫,优柔寡断。我就是过分节约的受害者。下面讲讲我的经历。

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农村。父母养了我们4个孩子。当时条件特别艰苦。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节俭。父母是把节俭发挥到极致的那种人。家里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父母给我们买衣服。给我和姐姐买衣服买大一点,我和姐姐能多穿两年。穿小之后再给弟弟妹妹穿。一本新华字典,我们姊妹4个用它上完小学。就是靠这种极度的节俭。在当时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把我们几个养大。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手里有钱了。这种节俭的习惯。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里。我买房买车。买手机。买衣服。总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买房子买经济适用房。买的车子是艾瑞泽5。当时最具性价比的a级车。买手机是360。也是最具性价比。衣服,打折的时候买。明明手里有钱。可就是没有安全感。适度的节俭是美德。过度的节俭是吝啬。

我现在教育我的孩子。就是要适度的节俭。做人要大气。该省的省不该省的一定不能省。


哈牛兄弟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那个时候国家还比较困难,人们的生活物资还很匮乏,有很多东西都是计划供应,都是按照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发放一定数额的票证。米、肉、糖、布都要凭票购买。我记得那时供应的毎十斤大米还要搭配三斤玉米粉。那时候,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加上老奶奶和父母一共六口人,就靠父亲一个人挣钱养家,家里经济条件很不好,勤俭节约也是我们家里一直推崇的一个家风。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有一个夏天,天气很热,家里有一大盆冷饭稍微有点馊了,但是大人们都舍不得把它倒掉,他们在里面加入了一些玉米粉把它煮成玉米糊粥,然后就着咸菜就算是一顿饭啦。虽说家里不富裕,但是父母都是很开明的并很注重对孩子进行精神生活方面的培养。在我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就节衣缩食给我们几个买来了小提琴、二胡、京胡等乐器,教我们弹奏。又给我们买了游泳衣裤教我们在长江边学游泳。我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一块块布料经过她的巧手就能做出一件件样式新颖、美观大方的衣裳,穿到学校去同学们都挺羡慕我们的。我们家里晚上是很热闹的,爸爸拉二胡,妈妈唱歌,我们三姐弟跳舞。虽说日子过得很清贫,但是精神生活却很富有,现在每每想起,都能感触到那种幸福的模样……

现在的我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是本着该节约还是要节约,但该花的也要花,我们厉行勤俭节约不浪费,但也不能太抠着过日子。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还是应该要善待自己,尽量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过得好。


多多优优妈咪


其实我就是被教育节约的孩子,说一说我吧。

我家里面有3个孩子,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养我们上大学比较吃力,所以我妈经常会说家里面没钱了,怎么怎么了,教育我们要节约。我小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家穷死了,压岁钱也不敢乱花,攒上100块钱就拿给我妈,她还夸我懂事。

一直到上大学,我还是觉得家里面穷的要死,其实确实不太容易,但没到我想的那样。

到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家里面猛地轻松,爸妈工资也高了,所以发现家里面也没我以为的那么穷。

但是我心态已经养成了,就是手里没钱心里不踏实,不敢买贵的衣服,手里面有钱,第一个念头是存起来,不敢做什么投资之类的。反正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大气,从心里面还是觉得低人一等。


余生缓缓行走


首先要弄清什么叫“节俭”?节是节约,俭是俭朴,本意是爱惜劳动成果,不随意浪费财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惟艰”就是古人对节俭一词最精准的诠释。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美德,是要求他明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道理,要他知道“谁知盘中歺 粒粒皆辛苦”的含义。爱惜财物就是要养成尊重劳动,爱护劳动成果,要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我们发起的“光盘行动”正是秉承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节俭美德的具体表现。

要知道我们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随手关灯,关水,“节约每一个铜板”用于我们的民族解放运动曾经是我们先辈的光荣传统!战争年代我们要节俭,难道今天我们的日子过好了,就不应该再节俭了吗?

“食以果腹 衣以蔽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饭是为了活着,穿衣是为了遮掩身体免受风寒之苦。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好了,吃饭应该注意养分,为了健康可以吃得美味些,营养均衡些,粗细荤素搭配些,方式方法多样些……这些都无可厚非。穿戴也可以更美观,更时尚,更得体,更多样化,冬天皮毛,夏日丝绸……这都是人之情长,无須评头品足,说三道四。但是为了摆阔气,耍排场,一人进歺,点一桌大菜,朋友聚会动辄一月薪水……啃老族,月光族……美其名其曰“拉动消费市场,为祖国多做贡献”如此死要靣子活受罪的消费观(实际折射了人生观)念实在教人心疼!

有人问,从小受节俭教育,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不好说。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一个人一生要走的路很长,脱离了父母的家庭,他(或她)要走进自己的家庭,他们的另一半和他们的朋友,同事,领导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都会影响他们。他们可能秉承家长的优良传统,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该出手时就出手”,怜贫敬老,关爱弱者,感恩时代,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也可能变成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败家子,肥吃海喝,“吃了今个忘了明天”今天有酒今朝醉,明天无酒喝凉水的及时行乐者。甚至于变成偷抢诈骗无钱不贪的罪犯!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过普通老百姓柴火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日子。

总之一句话,不管时代怎么变,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美好传统不能丢!


泾渭分明29


节约本来是一种好习惯,教育孩子节约是正确的,关键是让孩子意识到节约的意义。

比如,让孩子意识到,节约可以环保,可以帮助别人,也可以把钱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更有价值得心愿。

不妥的做法是否定孩子的愿望,比如,当孩子提出想要一个玩具的时候,父母去批评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该实现心愿,不该提出要求,自己不配拥有。

这样一来,孩子看似在教给孩子节约,实际上已经在破坏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心了,这样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产生“我不配拥有”的匮乏感。

当他们自己能挣钱后,可能会过度补偿自己得不到的匮乏感,比如成为购物狂,也可能会变得自卑和自我价值不足,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最好的。

总之,教育孩子节约没有错,关键是如何教育。


清大燕园教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要素之一。所以,首先,家长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必须要灌输的思想。但凡事有度,如果恰当地做出引导和要求,孩子必然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长大后也会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目光远大,又能做好当前。但是,如果过分强调节俭,则有吝啬的嫌疑,长期以往,孩子节约的习惯是养成了,但也会给孩子造成家里穷的心理,从而使自信心严重受挫,甚至会使孩子长期产生自卑心理,这对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肯定是不利的。

所以说,勤俭节约的美德要继承,健康富裕的生活要创造,不可炫富浪费,亦不可自我卑微。




卧轩听雨3


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留下了两句出名的话“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节俭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我本人最喜欢的一个成语就是未雨绸缪,在最坏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做好最好的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所以在我看来,节俭代表量入为主,个人比较提倡。

被教育节俭长大的孩子有两种可能:

1.从心理认可这种方式,也会比较节俭。吃穿都不会太讲究,做什么都要求性价比,对于平常人家,居家过日子最适合不过。但是如果需要高端一点,讲究穿着打扮的场合,比如时尚界啊,传媒业啊,孩子会很难适应。

2.从心理上不认可这种消费方式,会产生一种报复性消费心理,喜欢囤积货物,喜欢打折商品,产生另外一种浪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