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征解密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隨即開始了漫長對金、西夏的戰爭,然而“訛答刺事件”成為了蒙古西征花剌子模的導火線,最終促使成吉思汗揮師西進,把對外戰爭的矛頭轉向了帝國之西,建立了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並推動東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世界格局為之改變。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成吉思汗有徵服世界的野心是從金朝的戰爭開始的。單看蒙古攻打金朝,跟中國歷史上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王朝沒有太大的差別,掠奪財富,擴張地盤,擺脫與中原王朝的藩屬地位,血洗部落弱小時所受的屈辱,最終建立自己的強大帝國。

自衛紹王完顏永濟後,金朝政亂於內,兵敗於外,經濟日趨殘破,但蒙古人要想在短時間內滅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金朝似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金朝還有相當的縱深防禦能力,成吉思汗在應對多方戰場時兵力不足。雖然金主孱弱,國內紛亂,但自蒙古大軍侵襲以來,河北地區從塞外遷來的女真軍戶,有百萬南遷至河南,這些軍戶始終是金朝的重要依靠力量。為了自身利益,他們還是比較積極地支持自己民族政權的完整統治。金政權依據有利地形,以重兵防守河南、陝西一線,其軍隊仍數倍於蒙古軍隊,擁有可觀的軍事實力,雖進攻不足,但自保有餘。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其次,成吉思汗大軍缺乏圍攻戰的經驗,在面對堅守城池要隘的金夏軍隊時,無法發揮其騎兵優勢,每次攻城戰爭採取的都是耗費時間的封鎖戰術。1214年,金主棄中都城退往汴京,以黃河天塹為屏障,西據潼關,龜縮河南,得以自保。果不負金宣宗之望,滾滾東流的黃河之水與東入中原必經之地的潼關暫時阻擋了蒙古鐵騎的蹂躪。

再次,漢民義軍抵抗蒙軍的抵禦鬥爭,使其步履維艱。黃河流域經過將近一個世紀的金朝統治後,民族矛盾越來越退居次要地位了。面對成吉思汗大軍入侵帶來的災難,義軍紛紛以擁金抗蒙為口號,‘結寨自保’”。義軍著名首領郭忠所率之花帽軍在保中都和解三木合進擊開封之危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雖然金朝在黃河以北的防守力量薄弱,但這裡人口密集,處處是天然堡壘,漢民義軍抵抗蒙軍的鬥爭,使其步履維艱。

金室南遷後,術虎高琪操縱朝政,妄圖通過伐宋拓疆,把失於蒙古的土地補回來,但此時,金宋力量的對比已發生了變化,宋雖然依舊很弱,而金卻非昔日般強盛了。金伐宋的愚蠢行為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削弱了自己的經濟與軍事實力,結果只能對蒙古是有利的。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1209年,成吉思汗大軍兵圍中興府,夏襄宗李安全向金求援,遭到金衛紹王的拒絕。從此,保持八十年之久的夏金和好關係發生了劇烈的變化。1211年夏神宗繼帝位,他在位期間“基本上奉行了對金的戰爭政策,夏金間爆發了長達十餘年的戰爭”。夏金交戰初期,金以防禦為主。1216年金兩次大舉伐夏,主動出擊,連敗夏軍。由於蒙宋牽制,1217年金宣宗採納胥鼎儀湊,停止伐夏,有意與夏和談,但仍不許與夏互市,夏神宗以此為藉口,不停地對金髮動攻擊,或會師宋,或配合蒙古軍。

作為蒙古在東部戰略中的主要敵人,金最終在軍事外交上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這對成吉思汗大軍十分有利。它使成吉思汗對其他方向挑釁行為的忍耐度降低,也為成吉思汗調整戰略,以攫取更大的戰爭財富,提供了可能。

歷史上遊牧民族對農耕地區的依賴有著天然的共性。他們所必需的各種生產和生活資料,除了與農耕地區開展貿易互換外,主要靠戰爭掠奪。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遊牧的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從對西夏和金的掠奪性戰爭中,發現了自己的強大和對手的孱弱,激起了成吉思汗更大的胃口。成吉思汗曾對他的臣子們說道:“鎮壓叛亂者、戰勝敵人,將他們連根剷除,奪取他們所有的一切;使他們的已婚婦女號哭、流淚,騎乘他們的後背平滑的駿馬,將他們的美貌的后妃的腹部當作睡衣和墊子,注視著她們的玫瑰色的面頰並親吻著,吮她們的乳頭色的甜蜜的嘴唇,這才是男子漢的樂趣!”

西征前,成吉思汗大軍四伐西夏,三攻金國,劫掠了大量的物資和財富,致使夏金田野荒蕪,民生塗炭。對成吉思汗來說,夏金經濟基礎幾近崩潰的夏金,猶如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壓榨殆盡,無利可圖,成吉思汗開始考慮轉移掠奪財富的方向。

對於西部花剌子模的富庶,蒙古人早有耳聞。多桑認為,這“不免啟韃靼地域諸遊牧部落之貪心”。西征前,成吉思汗只是想以和平貿易的方式,來獲取西方的錦織物、珍寶和武器等商品。但在東部戰場形式穩定,西遼已滅後,成吉思汗決定把彎刀揮向垂涎已久的花剌子模,“未久此蒙古侵略者得藉此而開邊釁”。

當成吉思汗從事於東部戰事時,西遼和花剌子模也正處於各自的內部紛亂或征服性戰爭中,在這期間,成吉思汗還能安心於對付夏金。然而,自乃蠻王子屈出律篡取西遼古爾汗位,穩定了對東突厥斯坦的統治後,東西戰略形勢發生了變化,成吉思汗感受到了來自西部的巨大威脅。

在征服黃河以北大部分地區後,成吉思汗幸福如願地返回自己的斡耳朵。1218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國王”,並將其派往女真地區邊境上去,經略中原的戰爭。而成吉思汗自己召集了全部左右翼及其他部隊開始準備對西部的戰事。

與早已農耕化的夏金相比,西部具有同樣機動性的未征服之遊牧部落,仍然是蒙古人的一大威脅。尤其是成吉思汗積仇最深的乃蠻王之子屈出律,於1211年取得西遼古爾汗位後,成吉思汗感受到了來自西方的直接威脅。

為恢復原西遼對伊犁河畔的統治,屈出律處死了早已效忠於成吉思汗的阿力麻裡王斡匝兒。成吉思汗不能再容忍宿敵繼續作西遼國的君主,1218年命在高麗作戰的哲別那顏率2萬軍隊往討屈出律。這次派遣是成吉思汗戰略西移的前奏,他已意識到一旦“深深地陷入與中原王朝的大規模戰鬥之中,他們就很可能會輕而易舉地粉碎新建立的蒙古聯盟”。

成吉思汗抑制了自己對金朝繼續征服的願望,戰略重心開始轉移,以解決他的西部邊疆問題。如果說征服西遼是蒙古軍事戰略西移的前奏,那麼其與花剌子模的戰爭則是對該戰略政策的繼續貫徹與執行,此後6年,成吉思汗及其大部分的軍隊從事於西征戰爭。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在取得波斯地區阿塔卑們的效忠後,花剌子模帝國囊括了河中、大半個阿富汗和整個波斯,成為中亞主要帝國。而在此期間,成吉思汗也在與中國地區的戰爭中,獲得大片土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強國。兩個席捲世界的君主,在未開戰之前,就已知曉彼此的偉績和強大,他們互派商人使節來打探對方情況,心中早已把彼此設想為了未來最有潛力的敵人。

同樣具有徵服野心的“伊斯蘭之獅”,花剌子模王摩訶末,在如何對待強大的對手上,顯得有些魯莽草率。1218年,當其聞及蔑兒乞人,在呼勒圖甘率領下攻入康里人地區,於是摩訶末發兵前往禦敵。到氈的後又獲悉,“來到康裡的不僅有蔑兒乞部眾,而且還有追及蔑兒乞人的成吉思汗軍”。出於審慎,摩訶末返回撒馬爾罕調集後方部隊。然而,到這時候,蔑兒乞人已為蒙古軍所滅。因此,為抵禦蔑兒乞人而來的摩訶末,僅能以成吉思汗軍作為交戰對象。

“蒙古主帥遣使來言,兩國未處戰爭狀態,且曾奉命,若遇花剌子模軍,當以友誼相待。”而摩訶末卻宣稱,“成吉思汗雖命汝勿擊我;然而上帝命我擊汝。我欲滅諸偶像徒以答天庥也”。摩訶末蓄意的軍事挑釁,使成吉思汗感到了來自同樣強大帝國的威脅。遂於1218年,滅屈出律並其地後,為往徵摩訶末,成吉思汗召開忽勒臺大會,制定策略,組織軍隊。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由於遊牧民族所需的生產和生活資料,大部分依賴於農耕地區提供,所以歷來遊牧部落都比較重視商業。蒙古部落作為遊牧民,他們十分重視與中亞地區的貿易,渴望通過中亞商人獲得西方的錦織物和珍寶。尤其,在生產力遭到戰爭的嚴重破壞後,成吉思汗對與花剌子模開展貿易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得知摩訶末統一了伊斯蘭世界,成吉思汗向西方之主表達了商道的意願,希望雙方能共同維護好各自境內道路的安全,以保證東西貿易的暢通無阻。摩訶末對這一於自己毫無益處的要求,淡然地答應了成吉思汗的和平通商條約,而這也只不過是為了有利於他西部的戰事。在征服波斯境內諸突厥總督勢力後,摩訶末東返,以防遊牧民族向河中進攻,並伺機東征。

1218年,成吉思汗派遣450人組成的商隊與使節,用500峰駱駝馱著金、銀、絲綢、駝毛織品、海狸皮、貂皮等貴重商品,前往花剌子模,希望通過談判與花剌子模建立和平的商業關係,商人能夠“在那兒作生意,收購奇珍異寶”。然而,商隊攜帶的大量財富,讓花剌子模國的訛答剌守將分外眼紅,他奪取了商人們的貨物,並殺害了他們,這就是所謂的訛答剌事件,它也成為了成吉思汗西征的直接導火索。

一隻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便引起一場暴風雨!訛答剌事件是一次嚴重的挑釁外和商業的威脅,使成吉思汗曾抱有的維持暫時和平商業貿易的幻想破滅,宣告了蒙古人獲取西方商品道路的斷絕,影響兩國進入戰爭狀態的速度——摩訶末置若罔聞,給予了成吉思汗更大的輕蔑,一代天驕憤怒了,在嘗試政治手段解決失敗後他決定訴諸武力,上帝之鞭由此開始抽向西方。

蝴蝶效應和訛答剌事件,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的開始。蒙古大軍長驅直入中亞後,於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幹,其國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臺、哲別等窮追之,因此蒙軍便西越裡海、黑海間的高加索,深入俄羅斯,於1223年擊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軍,世界為之一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