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第一名將,以步卒八百威震江東,日本人稱他為不哭死神

作為曹操時期曹魏集團僅有的進入武廟的名將,張遼有兩場輝煌戰績,白狼山之戰、逍遙津之戰。但凡張遼衝陣,敵軍總有戰將陣亡,諸如張遼衝陣白馬——顏良陣亡,張遼衝陣烏桓——蹋頓陣亡(史稱:“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張遼衝陣孫權——陳武等二將陣亡。張遼衝陣能力實屬三國最強之一。

魏國第一名將,以步卒八百威震江東,日本人稱他為不哭死神

白狼山之戰:烏桓大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張遼力勸曹操,從而得到曹操授權,平生僅有的一次作為主帥指揮曹魏主力軍團,結果陣斬塌頓,大破烏桓騎兵,一舉蕩平北疆,被後世評價為可以和衛青、霍去病相提並論。張遼是先鋒主將,不是全軍主將。白狼山之戰,是多位名人之功。由於曹操是親征,所以註定要拿功勞的大頭。例如,赤壁之戰,黃蓋提出了赤壁詐降火攻之策,但由於周瑜是黃蓋的領導,所以赤壁千古留名的是周瑜而非黃蓋。假如,滷城之戰是劉禪親征,那麼甲首三千的主要功勞就要歸功於劉禪,諸葛亮就只有從徵之功。更何況,曹操在拿了功勞的大頭之後,還有田疇來跟張遼一起瓜分剩下的功勞。從重要性來說,田疇的功勞更重要一些。

逍遙津之戰:面對孫權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僅率領八百壯士就這麼在孫權軍中殺了個七進七出,打的吳軍都有心理陰影,後來對孫權的追擊戰中更是幾乎活捉孫權,名震江東,甚至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傳聞。逍遙津之戰,是張遼的個人獨秀。李典在此戰只是展現了高風亮節,而非軍事才能。樂進、李典、薛悌在《吳書》裡面,集體隱身。

魏國第一名將,以步卒八百威震江東,日本人稱他為不哭死神

樂進在此戰的表現還不如李典。《張遼傳》:“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逍遙津突襲斷後部隊取勝,意義在於差點活捉孫權,比如馬超差點活捉曹操,但從大規模戰役上講並沒有發生,孫權主力集結一半多就散夥了。逍遙津名氣更大,因為打的是正規軍,但孫權指揮失當,實際上可能還沒有白狼山給張遼帶來的困難多。

這兩場都這麼牛,且兩場張遼都是領銜主演(白狼山之戰明確提過張遼有全軍指揮權,逍遙津之戰基本上講的就是張遼,樂進、李典貌似沒有什麼太出彩的表現)都讓人看的熱血沸騰,那這兩場哪一場是張遼的代表作呢?

魏國第一名將,以步卒八百威震江東,日本人稱他為不哭死神

可以先羅列一下張遼的戰功和對應的獎勵:
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數有戰功,遷裨將軍。
從討袁譚、袁尚於黎陽,有功,行中堅將軍。
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
復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還屯臨潁,封都亭侯。
從徵袁尚於柳城,卒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于蹋頓。
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
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徵東將軍。
白狼山之戰後,曹操時期張遼還有過兩次封賞,一次是增邑、假節,一次是晉升四徵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