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帶娃日常-每天陪娃讀一句《論語》重品質和培養閱讀興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論語.顏淵》

【譯文】

仲弓問仁德。孔子道:“出門(工作)好像去接待貴賓,役使百姓好像去承當大祭典,(都得嚴肅認真,小心謹慎。)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就不強加於別人。在工作崗位上不對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崗位上也沒有怨恨。”

仲工道:“我雖然遲鈍,也要實行您這話。”

【題解】

孔子闡述“為政實仁”的思想,也是做人之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精讀論語】

孩子成長過程中重品質和閱讀興趣的培養

這幾天網上報道了一篇14歲少年大鬧防疫卡口“我爸是省委的,打我啊”,有網友留言-家教是照妖鏡。孩子的未來要靠他們自己去面對,作為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培養好品質和好習慣。

抓住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期,注重孩子品質和閱讀培養很關鍵,孩子有了閱讀興趣,在家長引導下就會讀各種書籍,也會在書中學到為人處事的方法和原則。錯過青少年期的閱讀能力培養,再來引導也許會事倍功半。

仲弓問仁德。這一則,孔子給我們講了做人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仲弓問老師什麼是仁德時,孔子用怎麼做

疫情之下帶娃日常-每天陪娃讀一句《論語》重品質和培養閱讀興趣

,從實際出發告訴他應該怎麼去做。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孔子告訴仲弓在外做官、做事的謹慎態度。謹慎態度的背後,是孔子提醒仲弓不要濫用權力,要把人民放在心上,不要隨意剝奪老百姓的勞動力、這才是一個正官,如果能夠給人民做好事,那就是一個好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做人做官做事的底線。可見做人、做事、做官能夠守住這些最起碼的底線,一切也就變得簡單。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身在職場,我們都是社會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工作也是一個人安生立命之本。“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這是孔子教導我們對工作的態度。記得前一段說的“996”,不同年齡段對工作意義的體味是不一樣的。比如辭職這件事,60後會說:“辭職是什麼?”;70後會說:“為什麼要辭職?”;80後有人會說:“我有房貸、車貸,先幹著,再找。”90後有人會說:“不開心,就辭職”;00後有人會說:“老闆不聽話,不爽就辭”......

而事實是,不管你是領導崗位,還是普通員工,我們都想要贏的尊重和信任,贏的成就和價值,敬業

,是最底層的職場思維。看你能不能有一米寬,N米深的本領和高品質的人格魅力。

“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仲弓聽完孔子的話以後,說我雖然不聰明,那我就按您說的去做吧。可見孔門弟子都有的一種風采,為謙遜。都有一種態度,為聽話,照做。這種風采和態度,都源於兩個字“信念”,堅信他們的老師講的都是好的,然後去踐行就好了。孔子周遊列國14年雖然很辛苦,但有一群不離不棄的弟子隨從,孔子用思想光輝沐浴其弟子,而眾弟子以儒雅風采襯托著自己的老師。

這段話的核心是一個“敬”字,不管在工作,生活中帶著一個“敬”為人處事,就會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所以,對孩子的未來,家長要懂得什麼是最重要的,比如品質的養成等。大學裡“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安,安能後而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疫情之下帶娃日常-每天陪娃讀一句《論語》重品質和培養閱讀興趣

一起閱讀,陪伴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