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稳住就赢了”

文|财新记者 黄蕙昭

从疑似隔离病房出院后,28岁的自由职业者柴一方收到的“问候”不断:社区负责人每天微信督促上报体温,黄石中心医院的电话也日日打来,再三嘱咐若有不适还可回去住院。

“像我这种情况要是在武汉,可能连进医院的资格都没有。”柴一方感叹。

作为“封城”前从武汉返回黄石大军中的一员,柴一方在1月22日回城时已有轻微感冒症状,当时因体温正常而未加注意。1月31日,他因胸闷前往黄石中心医院,CT显示肺部阴影;2月1日,核酸检测弱阳性,他以“高度疑似”身份在当日进入黄石中心医院普爱院区隔离病房,一同入院的疑似病友有10多人。

患者最能切身感受医疗系统运转是否顺畅:护士进进出出,一栋隔离病房,单人间;午晚餐两荤一素,热乎的;体温血氧测量,每天10次;核酸检测,每隔一天一次。按规定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即可出院,医生坚持做了第三次检测,才放手让他回家。

在柴一方看来,这些细节传达出难得的积极信号:“至少说明黄石做得还是比较稳当的。”

2月9日,湖北首次公布各地市死亡率,黄石、咸宁成为武汉相邻地市中仅有的两座病死率低于1%的城市。

黄石市车牌抬头为“鄂B”,曾为湖北第二大经济区。这座约250万常住人口的地级市北端毗邻武汉,两地城际列车最快仅30分钟。按百度迁移地图估算,黄石在春运期间接收了约12万-13万武汉返黄人口。

仅就防控时间线看,黄石可称“按部就班”:封城、封路、定点隔离、摸排返乡人员、社区网格化管理,武汉怎么防,黄石紧跟着怎么做。

缺乏超前、预见,所幸稳扎稳打——“1月22日回黄石,感觉本地比武汉还紧张,街上都是移动的宣传车。”柴一方回忆,“第二天就接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

不过,稳定全局的环节在医院:没有足够床位,没有确诊、疑似、留观分流收治,没有明确往哪儿隔离、怎么隔离,社区工作、民间救助等环节都将难以推进。医疗系统能在压力下“接住”首批涌现的输入性病例,避免大规模本地扩散,是黄石疫情防控得以稳步迈进的重要原因。

截至2月10日,黄石市已腾出1502张床位为确诊患者提供救治。根据黄石2月13日最新疫情数据,黄石城区(含4个市辖区)病床数/确诊数比约为1.67,而大冶市、阳新县病床数/确诊数比约为1.48。

在城区,医院集团化模式为资源统筹带来便利。

2015年,黄石市委、市政府推行公立医院改革,以当地水平最强的黄石中心医院为核心,并入黄石市中医院(传染病院)、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成立鄂东医疗集团,统一管理内部人、财、物和业务。

本次疫情中,三家医院均为定点医疗机构,依托原有专长,其中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划为重症、危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妇幼保健院划为孕产妇及儿童定点收治医院。

一位妇幼保健院医生2月11日表示,医疗集团下三个医院七个院区,“用的都是一个系统”。集团专门有后勤保障部,参与统筹各医院医生的防控物资问题。“就我了解的放射科来看,不能说物资充裕,至少该有的(防护物资)都有。”

相较城区,县域承压更重。疫情高发的大冶市、阳新县两地,县城医院经历严峻的防护“裸奔”和病床“超载”危机后,通过扩大床位、增援人手,竭力承接住了除夕前后首波患者的冲击,随后逐步建立秩序。

一位阳新县人民医院的知情者称,除夕时人民医院一度挤满了“乌泱泱”的发热病人。黄石“封城”后,多家县级医院防护物资告急,当地某二级医院一度面临零N95口罩、零医用外科口罩、零防护服的困境。

她说,压力在2月初后部分缓解,县人民医院改建,腾空两栋业务用房建设隔离病房,新的人手和设备增援,在医院工作的亲人此前每天十一二点回不了家,“如今至少能晚上八九点时在家庭微信群里冒泡了”。

大冶市医疗系统同样在“紧平衡”中勉力运行。

据财新记者了解,大冶市人民医院扩充病床后已经住满,大冶市中医医院还有一些空床位;下面的镇区,也开放出部分病床。

2月14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支援队抽调62人到达大冶,并临时调配了2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专治当地儿童确诊病例。

“现在就希望能稳住,稳住就赢了。”黄石当地一位居民说。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发布于今日头条平台,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报道:

想支持新闻人在一线探求真相?想阅读更多疫情报道和其他高质量新闻?请点击 下载财新App阅读,也欢迎您订阅财新通会员!

疫情下的湖北16城 | 黄石:“稳住就赢了”

《财新周刊》印刷版,各大机场书店有零售;点链接 即可线上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