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皇帝和明英宗对调,还会有土木堡大败和清兵入关吗?

南渡唐后人


应该不会呢,崇祯是一个勤奋有心机的皇帝,它能逃脱魏忠贤等腌当认得陷害,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是当时的情况,他不会去前线,会安排能征善战的将领钱去


大师0921


我们可以从两个皇帝的性格特点、所处执政环境和各自造成的结果等方面分析,假设一下对调的结果。

先说一下明英宗朱祁镇,这是大明历史上唯一的两朝皇帝,宣德二年(1427年)生,四个月即立为太子,母亲孙若微也以子为贵由贵妃升级皇后,原皇后胡善祥因此被废。

宣宗十年(1435年),宣宗崩,朱祁镇即位,时年八岁,由其奶奶太皇太后张太后统揽国事,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到正统十一年,强势的奶奶和三杨都去世了,此时的小皇帝19岁,正值青春年少,又没有了辅政的干预,可以说是高压反弹了,他崇信宦官王振,欲效仿祖先武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高调御驾亲征,讨罚蒙古瓦剌部也先,最终兵败被俘。这次战役导致武将衰落,文官势力大增。

再说崇祯帝,明朝最后一帝,幼年坎坷,父亲朱常洛虽为太子,却不招爷爷明神宗喜欢,母亲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五岁时,其母刘氏因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所以幼年的朱由检爷爷不疼,父亲不爱,最爱的母亲却早早被杀。幼年的经历致使他一直没有安全感,也造成了他多疑猜忌的性格。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被哥哥册封为信王。

天启七年(1627年),哥哥龙驭上宾,朱由检即位,很快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但是却造成了文官独大,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掌握对舆论解释权,刻板固守圣人之道,不解决实际问题,终导致崇祯白缢,大明灭亡。

两个皇帝一个四个月为太子,一直在庇护下成长;一个可谓是凄惨的童年。一个宠宦官;一个杀宦官,如果对调一下位置,会避免土木堡之变和清军入关的结果么?

土木堡之变失败主要原因是朱祁镇年轻气傲,久在奶奶和三杨的压制下强势反弹,宠信太监。如果换成朱由检,更加勤政务实,诛阉党,所以,这样看,土木堡之变或不会发生。

再看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如果换成朱祁镇,恐怕也避免不了。大明亡是多种因素的一种趋势,皇帝个人因素只是其一,如果假设成功,大明的灭亡也只是时间和其他的方式而己。

当然,我还是那句话,历史可以假设,但没有假设。

个人粗解,欢迎典评关注!


金乌木木


明朝中后期在北方抵抗女真的战争中大财,以及后期清兵入关直至明朝灭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朝廷长期的执政政策有着必然联系,不管明中后期是哪个皇帝,封建制度建立的帝国都会在一定周期后改朝换代。

第一,明中期后,宦官专政,党争激烈,导致中央下达的政策到地方无法无法有效,地方脱离朝廷管理。

第二,皇帝不思朝政,信封心学。

第三,陕北常年饥荒,朝廷熟视无睹,激化农民和朝廷之间的矛盾,农民起义不断,这对明朝统治阶级冲击很大。

第四,也是最避免不了的因素,当时的明朝正在经历小冰河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为了生存只能南下,天气的变冷导致粮食减产严重,人口死亡率居高不下。在科技不发达的明朝,这是任何一个统治者束手无策的。


尘96027841


首先,历史没有如果;

其次,我们要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土木堡大败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宠信宦官王振导致,如果换成崇祯,从崇祯诛杀宦官魏忠贤来看,他是比较相信东林党人士的;也就很难说他是不大会相信宦官王振的,也就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最后,相反如果把崇祯皇帝换成英宗,也许他会继续相信宦官,但历史走向不会改变,明朝后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揭竿而起是迟早的事,所以注定要改朝换代。


木金木火


都不会。将会再出现一个大明好圣孙,大明王朝继宣德皇帝后再兴旺30年。


别有声色


崇祯皇帝和明英宗即使对调,土木堡之变依然会大败清军也一样会入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