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时代的孙伏伽,具体如何?

郑桂军zgj


隋朝:做过地方小吏,后升任万年县法曹(县级司法部门部长,相当于法院院长兼公安局长)唐 武德:顺降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 :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武德末年,玄武门之变之后: 赐男爵,食邑乐安(应与玄武门之变有关)唐 贞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拜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常设武城二中孙伏伽塑像二人)

贞观五年(公元632年) :因审判错案被罢官,不久被任为刑部郎中(刑部下属部门部长的秘书,有职权),后再任大理寺少卿,转调民部侍郎(即户部待郎,民政、户籍、财务部门副部长)

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 :转调升职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贞观年间(贞观十四年后) :陕州刺史(陕州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地区级市长)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 :,孙伏伽年老辞官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 :孙伏伽于武城(现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家中寿终正寝(辞官后四年),其墓位于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双屯村北。


漠北苍狼


谈到孙伏伽,这个人绝大多数人都不熟悉。而且他也不一定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甚至可以说确定不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但是没办法,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姓可考的状元。

中国的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文帝时期,并由隋炀帝正式把它制度化,推行至天下。但是由于炀帝时期天下动乱,而且科举考试录取比例较低,入仕途径也不全是科举考试,因此隋朝三十七年,没有留下一个状元的名字。

进入唐朝以后,为了遏制地方豪强的势力,高祖、太宗两朝继续延续科举考试制度,并且加大了录取比例,且官员入仕的途径也逐渐向科举倾斜。所以科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进士及第也成了越来越光荣的事情。而进士中的佼佼者,更是翘楚中的翘楚了,也就是状元了。

在这种条件下,孙伏伽,这位早先仅仅是个县吏的小人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武德五年进士科甲榜第一位的他,后来被封了男爵,官职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并且留下了死谏李世民的佳话。但是这都不重要,千年第一状元的身份,已经足够他为后人所仰望了。




青言论史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了777位文武状元。由史可查的第一位状元便是隋唐时期的孙伏伽。

孙伏伽,河北邢台清河人。

出生隋朝,活动于唐代初年。

隋朝:做过地方小吏,后升任万年县法曹(县级司法部门部长,相当于法院院长兼公安局长)

唐武德:顺降唐朝。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弟。

武德末年,玄武门之变之后:赐男爵,食邑乐安(应与玄武门之变有关)。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拜大理寺少卿。

贞观五年(公元632年):因审判错案被罢官,不久被任为刑部郎中(刑部下属部门部长的秘书,有职权》,后再任太理寺少卿,转调民部待郎(即户部待郎,民政、户籍、财务部门副部长)。

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转调升职为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

贞观十四年后:升至陕州刺史(陕州最高行政长言,相当于地区级市长)

永徽五年《公元654):孙伏伽年老辞官。

显庆三年(公元658):孙伏伽于武城家中寿终正寝(辞官后四年)。

孙伏伽为人正直,敢干犯颜直谏,是不可多得的忠臣,唐朝的头两位皇帝都他“教训”过。

唐朝建立之后,唐高祖李渊很是高兴,随即便颁布了大放天下的诏令。但是,不久之后,高祖突然想起来起义军的那些将领,这些人曾让他吃尽了苦头,他就想狠狠地处罚他们。

俗话说得好,有仇不报非君子啊,这些人得罪了高祖,高祖现在当了皇帝,自然是想怎么处置他们就怎么处置了,其他人也觉得理所当然,很解气。

只有孙伏伽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孙伏伽向李渊进谏道:“君无戏言,陛下自己定下的法律和说过的话,自己也要遵守,这样百姓才能相信陛下,敬畏陛下,若陛下食言,不讲信义,要天下人如何相信您呢?”

不得不说孙伏伽的确是胆大包天,有著名谏臣魏徽的风采。高祖被孙伏伽“教育”了

顿,而高祖的儿子李世民也同样被孙伏伽“教育”过。

李世民还未继位之前,经常南征北战,他就是凭借诸多军功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从而夺得皇位的。可是这仗总有打完的一天,等李世民登基以后,基本上已经天下太平了,无仗可打的李世民手痒痒,就迷上了打猎,隔几天就要游猎一次。。

面对沉迷于打猎的唐太宗,孙伏伽那叫一个失望担忧,生怕太宗走入歧途,荒废朝政。

某一天,太宗带看几个侍卫,又要去打猎了,出发之际,孙伏伽匆匆赶来,冲上来一把就拉住了太宗坐下那匹马的疆绳。孙伏伽苦口婆心的说:“陛下啊,打猎有太多不可预测的危险了,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国家和百姓怎么办?希望陛下不要任性。”

此时的唐太宗正在兴头上,孙伏伽的话无异于一盆冷水泼在太宗头上,真是又扫兴又尴尬,还生气。太宗知道虚心纳谏是个好传统,也没冲孙伏伽发火,他温和的说:“朕今日无事,就想出去走走,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再说了,自朕登基以来,

一不贪恋女色,二不惊扰百姓,就算打猎也带了许多武功高强的侍卫,你就放心好了。”。

太宗说完就打算立刻出发,但孙伏伽并没有被他说服,他跪在马前:“陛下今天执意要出去,就请从老臣的身上踏过去吧!

太宗被孙伏伽气得火冒三丈,当时就要把孙伏伽拖出去处斩。只见孙伏伽被几个强壮的武士抓住,但他依然面无惧色,还对本宗进谏说:“夏朝的关龙逢因为直言进谏被杀,微臣宁愿死也不愿意侍奉不顾社稷的陛下!”

谁知太宗听完孙伏伽的话却笑了起来,他说:“朕没想杀你,你是一个真君子,朕这是在试一试你的胆量呢!大唐有你真是天大的福分啊!今日朕就不打猎了,你的棋艺高超,不如就与联下一盘棋吧。”

从以上两次进谏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是不愧于百姓,不愧于国家,虽然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他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孙伏伽早年在隋朝时考中进士,隋场帝大业末年任大理寺史。

武德五年,孙伏伽因上书而被免官。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曾上书速止游措骑射,被采纳,贞观五年免官,不久又起用。贞观十四年(641)拜大理卿,成为朝廷重臣。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因年老辞官,显庆三年(658)病逝于家。

孙伏伽力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拜侍御史时,自己先从朝中得旨,归家后秘而不宣,待朝廷制文到来,合家狂喜而孙伏偏若无其事。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的事迹!



历史文武君


随着古代选拔官员科举制度的兴起和发展,让古代学子通过科举而进入仕途,故而在科举考试的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的状元,至于谁才是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以历史上记载完备、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则是孙伏伽。



孙伏伽他是唐朝第一科的状元,当然他也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状元。他是在唐朝武德五年,也就是公元622年,为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因此孙伏伽后来在唐朝得以为官。

不过孙伏伽虽然为唐初时期的大臣,但他在隋朝时就已经步入仕途了。当然在隋朝时期的孙伏伽做的是官职卑微的地方小吏。后升为万年县法曹。

李渊建立唐朝后,孙伏伽就归顺了唐朝,在武德五年时,为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所以他就是大唐第一科状元,同时他也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后来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矛盾冲突激烈,从而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厚,李世民取得权利,而孙伏伽则被赐爵,他的爵位是男爵(古代五爵公侯伯子男)。

李世民为帝后,孙伏伽曾先后做了大理寺少卿、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大理寺卿、陕州刺史等。到唐高宗时期,孙伏伽因年老辞官归隐,后得以善终。

孙伏伽作为唐朝初时期的大臣,他在为官期间,是关心民生,敢为民请命的。当然他也是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大臣。

比如李世民为帝后,常常会出去打猎,并且他曾经东征西讨、征战沙场,如今天下大定,胡而以打猎消遣一下。但是孙伏伽却担心李世民的安危,怕出现不必要的危险,所以就在李世民处于兴头上时劝谏李世民,李世民当然很生气。孙伏伽却以死相谏。

当然李世民毕竟是一个能听谏言的明君,最后李世民就对孙伏伽说:今天不去打猎了,你真是一个诚信有勇的君子,大唐有你也是一种福分的。

所以,孙伏伽这个人,能成为状元,说明他是有才的。而他为人忠直诚恳,又敢于直言劝谏,这就颇和魏征有些像。所以他在大唐还是有一定名气的。


中孚鉴


我国的科举制度诞生在隋朝,却为何第一名状元出现在唐朝呢?

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为华夏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便是科举制度,但最初的科举制度,只有进士科,录取就是录取,没有明显的排名,尤其是把前三名拿出来说事儿的。

隋文帝死后,隋炀帝杨广没能守住大隋江山,于是唐朝登上了历史舞台,唐继隋制,科举制度也被继承了下来。

第一位在唐代取得科举第一名的人叫孙伏伽,不愧是状元,起的名字都这么洋气,有点俄罗斯风格。

孙伏伽本是隋朝一小吏,唐朝建立,孙伏伽归顺新朝,并参加了李渊登基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

孙伏伽在这次科举考试中笔试拿了第一名,到了殿试又得了第一名,李渊非常赏识此人,立马钦点为一甲头名,孙伏伽也就成了史载的第一位状元郎。



孙伏伽凭着状元这个金字招牌进入了官场,参加过玄武门之变,被封过男爵,历经宦海沉浮,也没有啥太大的作为,这也许就为今后的状元们奠定了一个基调:分数高不一定能力强,历代响当当的名臣众多,但状元出身份,真的没有几个。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明离子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为什么要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时代的孙伏伽呢?

这是因为,在隋文帝即位以后,就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到了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到了隋炀帝时期,又增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所以,并没有我们后来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之名份,正因为这个原因,部分史学家认为唐朝开创了科举,而不隋朝。

隋是一个短命王朝,还没有来得急完善科举制度,就亡了国,科举制度经过唐朝的不断完善,直到武德年间,中国才出现一位传统意义的状元,他就是孙伏伽。

据《新唐书》记载,孙伏加是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曾在隋朝做过官吏。唐朝建立以后,孙伏伽归顺了唐王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十二月,唐朝举行第一次科举考试,孙伏伽在又一次参加考试,最终在参加考试的30名举子中名列第一,并且在殿试也得了第一名,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他曾上书皇帝,议论了三件事,具体什么事,《新唐书》没有记载,应该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或者朝廷的得失而发表的见解,总之,皇帝很高兴,说:隋末年,忠臣不敢讲真话,而我非常希望辅佐协调之臣来辅助我的不到之处,而众大臣却很少直言进谏。而孙伏伽正直垦节,指责我的过失,毫无隐晦,应该授予他治书侍御史,并赏赐帛布三百匹。

我们都知道,因为唐太宗勇于纳谏,和魏征成就了一段千古君臣佳话,却不知早在他父亲执政期间,就有孙伏伽敢于说真话,也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这对唐朝初期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当时,天下未平,战事不断,赋税繁重,孙伏伽多次上书朝廷,希望能给老百姓减赋,皇帝对当时的重臣裴寂说:平定祸乱就责成武将去做,而守护成果就责成文臣去做,虚心礼贤下士,希望能听到美言。像李纲、孙伏伽,可谓正直之臣啊,大臣如果都俯首闭口不言,难道是我希望的吗?

到了太宗即位,因于孙伏伽忠诚正直,封孙伏伽为乐安县男并封大理少卿。(县男,爵位名。爵制早已有之,晋代侯、伯、子、男皆封以县,历代因之。)。皇帝多次出游,孙伏伽直言:我听说天子的居所,都有九重禁卫,出行都有警卫,来回皆需清道,并非只是尊重其居处,而是为了国家和百姓考虑,我听说陛下现在仍骑马狩猎,那只是少年诸王们的爱好罢了,怎么能做了皇帝,还做这些影响老百姓的事啊?

太宗皇帝高兴的说:你能指出我的过失,我就能改正,那么天下就可以大治了。

后来,孙伏伽因为揭发囚犯出现了失误,被罢官司,不久后,重新又被太宗启用,升任刑部郎中,后又升为大理卿。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 ,孙伏伽于武城(现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家中寿终正寝(辞官后四年),其墓位于今河北省故城县西半屯镇双屯村北。

据史料可查,孙伏伽不仅是唐代第一科的状元,还是中国历史第一位状元。



这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参考文献《新唐书》


一笑读史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究竟是谁?

  我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科举制度完善于唐朝。

虽然隋朝诞生了科举制度,隋只有进士榜,且无榜眼、探花、状元之分。



   唐朝武德年间,才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

  孙伏伽,一个博学多识的才俊,早在隋时期,就曾经做过地方小吏,后升任万年县的法曹

  唐朝建立以后,孙伏伽顺应时代潮流,归顺了唐王朝。

  在这次科举考试中,孙伏伽不仅笔试得了第一名,而且殿试也得了第一名。

因此,唐高祖李渊得知此事,便钦点孙伏伽为一甲即状元。



  孙伏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状元,因此也就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孙伏伽上书唐高祖李渊,对皇帝治国提出了自己的三点意见:

第一,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第二,励精图治,不要贪图享乐;

  第三,防止身边小人的谗言。

  玄武门事变前后,孙伏伽始终在李世民身边鞍前马后,后因功赐男爵,食邑乐安,有了属于自己的封地。

  除了爵位之外,唐太宗李世民还在上任第一年,破格提拔孙伏伽为大理寺少卿。

贞观五年,孙伏伽因所审案件出现了冤假错案而被罢官。

  不久后,李世民又任命孙伏伽为刑部郎中,后再任大理寺少卿,转调民部侍郎。

贞观十四年,转升为大理寺卿。之后,孙伏伽出任陕州刺史。

  唐高宗永徽五年,孙伏伽年老辞官。

  四年后,孙伏伽于武城家中寿终正寝。


奚譽贤


孙伏伽(?~658年),贝州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


渭华农子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但由于隋朝短暂,很快到了唐朝,唐朝继续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所以,一提到科举制度都说起始于隋唐,隋唐 在历史进程中是不分家的。隋朝时期的科举只有进士榜,大家都一样,并没有区分前三甲,所以也就没有状元这一说。第一位状元是唐朝才产生的。所以本文从唐朝开写。

唐朝开国状元——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开篇已经交代了,所以唐朝第一位状元自然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这份荣耀是很大的。唐朝开国状元是孙伏伽。关心的重点来了,看了标题,是不是想快点知道他是哪里人?孙伏伽是贝州武城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省故城县。孙伏伽不仅是第一位状元,他的经历也有些特殊。他已经在隋朝当了一个小官吏,然后参加了唐朝科举考试。唐朝武德五年,孙伏伽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第一位状元。玄武门之变后,孙伏伽被赐男爵的爵位。没有详细一点的记载,可能也是不好记载,偏偏是玄武门之变后这么敏感的时期晋升爵位,应该是与李世民关系密切。孙伏伽为人正直,敢于劝谏。但是要说能力,还真不算厉害,官位也不算高。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也是值得骄傲的。

宋朝开国状元——从不炫耀的状元

宋朝开国状元杨砺,陕西人。赵匡胤刚登基就开科取士,建隆元年杨砺中状元,成为宋朝第一位状元。杨砺刚中状元,父亲便去世了。后来母亲生病,杨砺没当多久的官就辞官照顾母亲,十分孝顺。之后朝廷启用杨砺,杨砺官职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宋真宗问他是哪一届中的进士,杨砺沉默。后来真宗才知道他是大宋第一位状元。他这是不想炫耀自己的身份。杨砺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宋真宗十分伤心,冒雨前去吊唁。

元朝开国状元——与皇帝同年同月同日生

元朝的科举考试分为左右榜。每次会有两个状元。右榜是蒙古人,色目人。左榜是汉人,南人。大家也都知道元朝把人分等级,而且确实文化不一样,考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一样。设立左右榜虽有歧视之意,但也确实符合情况。所以本文要说的是左榜第一位状元张起岩。张起岩是山东人。到了元仁宗时期,元朝才开第一届科举。张起岩成为第一任状元,说来也巧,他与元仁宗同年同月同日生。可能那天生的人运气都比较好,能当皇帝,能中状元。玩笑话,还是靠他自己的实力。张起岩很有才华,不仅为人正直,官当得好,在文学,史学上的造诣也很高,入翰林为承旨,辽、金、宋三史总裁。这足以说明,在当时张起岩是文人第一。

明朝开国状元——因为长得帅当状元

吴伯宗是明朝第一位状元,江西人。看到这,终于有一位南方状元了,但是这位状元有点水分,是靠长相得来的。原本状元应该是郭翀,但是朱元璋看了他的长相后,很不满意,觉得他太丑了。大明第一任状元不能长这么丑。就因为长相,朱元璋就没让他当状元。朱元璋自己长得也不行,竟然还以貌取人,这点做得确实不对。而吴伯宗长得帅气,朱元璋看着顺眼,就钦点了状元。郭翀是山西人。如果不是因为长相,那开国状元将全是北方人。最终张伯宗下场也是有些惨,因为回答不上皇帝的问题,触怒了朱元璋,被贬谪居云南,在去的途中去世了。

清朝开国状元——文武兼备的状元

顺治三年,开科取士,傅以渐成为清朝首位状元。傅以渐是山东人。傅以渐是康熙皇帝的老师,不仅文才好,还懂兵略。官职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还负责着明史和太宗实录的纂修工作。傅以渐算是历代开国状元中官职最大的了。最值得称道的一件事就是,顺治因为皇太后生病,两个月积压了八百多份奏折,实在是批不过来了。皇帝便让傅以渐代为批阅,三天之内就处理完了。足见其能力超群,有经世济用的大才。

开国状元几乎都是北方人,是有原因的

其实纵观科举考试,还是南方的进士多,南方的状元也比北方多。而开国之初,疆域是一个重大原因,导致了几乎都是北方人中状元。唐朝武德五年,南方还没完全地平定,平定的地区也还没真正觉得自己是唐朝子民。江南士子还没真正支持李唐。宋太祖刚登基就开科,可是当时宋朝只有北方的地盘,还没统一南方。要是能有南方状元就怪了。元朝时期,因为蒙古的暴行,不得人心。很多汉人不愿意给元朝当官。而张起岩住在山东,早期已经被金,蒙占领。总比南宋疆域的汉人更有心理建设。

明朝是从南面起家,打跑了元朝。南方的士子多一些是正常的。电视剧《朱元璋》中有一情节,说是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的全是南方士子,后又增设北场,南北共同选拔状元。我不知道是否有这样的事,但是从状元这事上来看,可能并不真实。因为来自山西的郭翀才应该是实力上状元。但是这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南北士子整体水平不一样。不单看状元如何,整体实力还是南强于北。清朝开国时候大家也都懂,是从北向南打。要是有南方状元那也是神奇了。所以,造成开国状元几乎都是北方人的主要原因是王朝统一方向的问题,是从南向北还是从北向南。

中国古代历朝科举状元总人数为356人,其中南方236人,北方120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更多了,也是南方人居多。不管怎么样,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再加上一些运气。南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当一个好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