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瞭解的後發制人的經典戰例

春秋時期諸侯國競爭激烈,兼併戰爭頻發,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魯莊公率軍與齊軍作戰掀開了歷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例。

此前,齊桓公即位之初,魯莊公曾為了助齊公子糾爭奪皇位,一度率軍攻齊,但因實力稍弱於齊軍,被齊軍擊敗。而因為齊恆公對魯莊公助公子糾而攻齊一事一直耿耿於懷,在擊敗魯軍之後,仍不滿足,繼續籌劃著攻魯之計。齊主政大夫管仲認為繼續戰爭,要戰敗魯把握不大,所以,他竭力勸阻齊恆公不要出兵,但齊恆公不聽,他執意伐魯。

你該瞭解的後發制人的經典戰例

齊恆公

齊恆公於周莊王十三年親率大軍南下對魯發起進攻。魯莊公不願縮手就擒,他決定主動發兵,禦敵於城門外。此時,魯國頗具膽識、富有謀略的謀士曹劌進見莊公,他向莊公分析了齊、魯雙方各自的優劣勢之後,認為魯國如能舉國上下一心,齊力抗擊齊國的侵略,獲勝是完全有把握的。但是,曹劌有一個條件,他請求隨同莊公出戰,魯莊公批准了他的請求。

你該瞭解的後發制人的經典戰例

齊恆公系“春秋五霸”之一

齊軍挺進,魯軍出兵,齊、魯兩軍於魯東北部的長勺相遇。雙方列兵對陣,齊軍帶著進攻的氣勢,士氣高漲,齊恆公求勝心切,令部下擂鼓進軍。魯莊公不甘示弱,依照傳統戰法,正準備下令擊鼓出兵與齊軍拼殺,此時,站在莊公身邊的曹劌及時諫止莊公。莊公採納了曹劌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齊軍再一次擂鼓,向魯軍進擊;魯軍依然按兵不動。齊軍乘勢繼續猛敲戰鼓,三通鼓響,齊軍已迫近魯軍陣前。此時,曹劌立即提醒魯莊公,下令擊鼓向齊軍進攻。齊軍在三通鼓響之後,連續挺進,有些疲憊,士氣減弱,而魯軍以逸待勞,士氣正高昂,第一通戰鼓響起,氣勢如虹。兩軍絞殺在一起,拼殺十分激烈,齊軍氣勢逐步衰減,而魯軍越戰越勇,最後,齊軍落敗,棄車敗退。莊公欲下令向齊軍追擊。曹劌恐齊軍有詐,立即下車察看敵車轍退痕跡,繼而登車眺望齊軍戰旗狀況,他發現,齊軍轍亂旗靡,隊形十分混亂,此時才建議魯莊公下令追擊齊軍。魯軍在追擊中大獲全勝。

你該瞭解的後發制人的經典戰例

長勺知戰示意圖

這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長勺之戰”,這一次戰役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但它卻因為曹劌的出謀劃策而成為中國戰爭史上最早最有名的“後發制人”的典型戰例。

這一次戰例很值得軍事家們深思,首先,齊桓公在擊敗魯國軍隊之後,因勝利而驕傲,急於報仇洩恨,輕視魯軍,不聽睿智的大夫管仲的建議,輕率用兵,最終導致慘敗。

其次,魯莊公與齊恆公相反,他在強敵來犯之時,沒有怯戰,也沒有驕傲,他能虛心聽取曹劌的積極建議,及時採用後發制人、敵疲我打的積極禦敵策略,避過敵軍鋒芒,抓住最有利的時機適時反擊,變防禦為進攻,正確把握反攻和追擊的時機,從而牢牢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最終贏得戰役的重大勝利。

你該瞭解的後發制人的經典戰例

曹劌與魯莊公

再次,曹劌關於“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思想,是後發制人的經典論述,為後世兵家提供了寶貴的戰爭經驗,之後中國歷史上很多戰例,都對曹劌的軍事思想是有所借鑑的,如秦滅楚之戰,三國夷陵之戰,唐朝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虎牢之戰、洺水之戰、嘉山之戰等,皆是充分利用了後發制人的優勢。後發制人能以逸待勞、以靜制動、避其鋒芒、擇機出擊,充分利用敵疲找打的優勢擊敗敵軍,這是很值得注意的戰爭韜略。

最後,“長勺戰役”是齊桓公爭霸鬥爭史上一次重大挫折,也是魯齊長期交戰中魯國難得的一次勝利,齊桓公在其與列國的爭霸史上很少有戰敗的事例,而這一次魯國能獲勝,全應歸功於曹劌的妙策。

“長勺戰役”表明了軍事謀略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而戰爭指揮官善於聽從軍事謀略家的建議,是獲勝的重要條件之一。“上兵伐謀”的道理是很深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