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很多這樣的小人物,在我們身邊,不那麼起眼,突然,沒了,我們才發現,他在我們生命中,是那麼重要。”

——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蔡毅,2月11日

△專訪“疼痛科小蔡”

2025個字,不論是微博還是朋友圈,都是長篇。那篇在網上刷屏了的,記錄醫院門口小賣部老闆林君(音)離去的文字,蔡毅寫了20分鐘。因為字數限制,發朋友圈時不得不減掉一句話才能發出。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蔡毅微博截圖

疫情發生以來,他發朋友圈的密度和長度遠超疫情發生前的他。

他說,因為朋友圈不會刪掉,我要記錄下我有這麼一段經歷。

接受採訪,用他的話講,“確實也想傾訴一下。”

1.家裡給買的呼吸機在快遞路上了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蔡毅朋友圈截圖,1月23日

2003年非典那年蔡毅大學畢業,進入武漢市中心醫院。他報名上一線,不符合條件,沒選上。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先是呼吸內科頂上,然後是所有的內科。蔡毅是疼痛科的,外科醫生。1月23日,到他們了。

他說,終於。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疼痛科上一線的“將士”。全科11人,除一位老同志被迫留守外,都上了一線

用他的話說,為了對得起身上的這身“白皮”,科室裡的人遇疫情“嗷嗷就上”。可很快,面對疫情之下的一位位患者,蔡毅思考起了什麼是“治病”,什麼是“救人”。外科也許“血淋淋”,能幫患者解決問題,但很多時候,到不了“救命”這一層。

這次,就是救命。

他回憶,他們病區的第一例死亡病例,患者50多歲,怕傳染家裡人,自己開車去的。用了各種藥物後,想上呼吸機。醫院呼吸機不夠,患者家屬說“拿錢換命”,幾萬塊錢自己買了一臺。都在快遞運輸的路上了,病情發展太快,呼吸機沒用上,人走了。

患者離世後,受家屬之託,蔡毅打開了患者的車,先消毒,再開著送患者家屬回了家。這車,在醫院停了也就六七天。

2.患者出院微信不刪,醫患以上,都是戰友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圖自蔡毅朋友圈截圖,2月9日

蔡毅剛接手發熱二區時,有32個床位,十幾天,人進人出,到2月14日,床位擴到40個。“武漢,加床!”達成。

因為醫生護士每進一次病房,有被感染的風險。有上了年紀的患者怕麻煩醫生護士,所以,到晚上不是特別不舒服,都不按鈴。

面對一位90歲的患者,蔡毅說他是“三令五申”,讓老人不要起來!不要起來!不要起來!不行按鈴。

管傳染病,蔡毅覺得有時候自己對病人蠻兇的。他說,看到一個人在這裡從一個比較好的狀態,然後到,沒了,你想這個心理壓力。

蔡毅現在有五個患者群,已經出院或轉院了的也都在。大家在裡面互相問候、打氣,詢問醫囑,或者就是隨便聊聊。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蔡毅患者群聊天部分截圖

裡面的語音蔡毅留著,沒有刪掉,也不想刪掉。這時候,他沒有說“患者”而是說了“兄弟”。超越醫患關係,“這一輩子碰到這些弟兄”。

他說,沒有比現在讓我更印象深刻的,沒有。

3.一輩子一回要記錄下來

不希望有第二次大疫

蔡毅:“我一輩子就這麼一回,我不希望武漢市有第二次大疫,我都要把它記錄下來。我通過我的朋友圈,因為朋友圈不會刪掉。我要記錄下我有這麼一段經歷。雖然說我情緒起起落落,但這段時間,覺得我這個醫生做得很有價值。我開刀有點成就感,但是所有成就感都比不上在這次過程中的一兩個星期。這次疫情,只要有條件,我就從頭戰到尾。

點擊下方視頻,瞭解蔡毅醫生採訪過程↓ ↓ ↓


“送別小賣部老闆”刷屏 才發現這位武漢醫生的“樹洞”更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