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2月14日20時,山西省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平安降落武漢天河國際機場。110名醫護人員已分頭奔赴山西對口支援湖北省的仙桃、潛江、天門三個受援地,開展醫療援助工作。出發前,副省長吳偉赴太原武宿國際機場送行。

  據瞭解,這支醫療隊中,大同支援仙桃46人、運城支援天門29人、長治支援潛江30人、山醫大二院派出5人支援天門市,已全部到位。其中醫生30名、護士80名,涵蓋呼吸、重症、中醫、院感、放射類別科室。他們到達之後將要奔赴重症病區和發熱門診等崗位。

  14日18時,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3天后媽媽回來檢查作業”

  “緊張嗎?”“不緊張!”“怕危險嗎?”“不怕!”“父母擔心你嗎?”“不擔心,他們讓我好好幹!”外形帥氣的宋少博今年25歲,是運城市鹽湖區人民醫院ICU科室的護士。“我可是有5年的工作經驗呢!我和我們同事們負責支援天門,這重任,我能行!”小夥子堅毅果敢地說。

  七尺男兒的愛,是保家衛國、建功立業,也讓父母為之自豪。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媽媽,3天后你就回來了,對嗎?”“沒問題,媽媽答應你,就只去3天!你把這本書讀完,媽媽就回來檢查你喲。”31歲的趙青來自運城中心醫院神經內科。在登機前,她依依不捨地和兒子一邊視頻,一邊推著兩大箱醫療物資,匆匆忙忙掛斷了電話。

  年輕母親對兒子的愛,是善意的“謊言”,也是對兒子的牽掛。

  “記者朋友,我宣誓的時候請你幫我照張相吧?我就站在第一排第一個!”趙肖娜是運城市中心醫院創傷骨科的護士,曾在ICU有著20年的專業護理經驗。“我女兒是大學生,還不知道我馬上就去湖北天門了。等我完成好任務,再把這張美美的照片發給她,讓她驕傲!”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母親對女兒的愛,是榜樣的力量,也是為母則剛最溫柔的一面。


  20時,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醫療人員就地分隊出發

  第七批醫療隊隊長,由山醫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蓓擔任。王蓓和隊員們紛紛表示,將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盡職盡責,圓滿完成光榮而艱鉅的任務。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據瞭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正月初二開始到現在,山西已經先後派出7批800多名醫護人員,趕赴湖北仙桃、潛江、天門三市和武漢重症區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江漢方艙醫院、武漢體育館方艙醫院等地參加救治工作。

  責任如山,愛如盔甲。因為愛,他們將心中摯愛暫且偷偷隱藏,化身戰士,義無反顧奔向戰場。期待這場戰“疫”早日勝利,期待山西支援湖北醫療隊的白衣戰士早日凱旋!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醫護傳聲丨跨越17年,這4條漢子在疫情面前再披戰袍

  跨越17年,這4條漢子在疫情面前再披戰袍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從左到右:分別為高永生、陳林、郝迎九、張振衝

  17年彈指一揮間,他們的職務變了,但身份沒有變,承諾沒有變,救死扶傷的初心更沒有變。

  祁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名流調人員高永生、陳林、郝迎九、張振衝,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像當年抗擊非典一樣,又一次堅定地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第一線。

  剛剛接送完密切接觸人員的高永生,口罩把鼻樑、臉頰勒出了深深印痕,衣衫已溼透。17年前,高永生只是疾控中心的一名科長,非典來襲,他毅然寫下請戰書,衝上一線。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作為疾控中心副主任,55歲的他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帶領隊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縣衛生執法隊的妻子馬繼萍雖近在咫尺,卻只能翹首以望。在疫情中逆行的10多天裡,24小時吃住在集中隔離點,並輪流帶領各小組參加密切接觸者的流調,回來還要撰寫每一份流調報告……

  “我們經歷過非典疫情,我們有防護經驗,要給年輕的同志們做榜樣。再說,我也不想錯過這一次抗擊疫情的機會……”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公衛科科長陳林這樣說,誰知道他下個月就正式退休呢?作為一名流調老將,又一次攜手同事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年輕的流調人員第一次面對疫情,心裡難免有些擔憂和害怕。陳林知道情況後,給他們講解安全防疫知識,把自己的防護經驗傳授給他們,逐步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和擔憂。

  “作為黨員,這個時候我們不上誰上?”51歲的共產黨員郝迎九這樣說,作為疾控中心辦公室主任的他,除了承擔中心各項工作的協調外,還要承擔接送密接人員。元宵節那天,他和同事來回跑了好幾趟接送密接人員,下午三點多,已經是汗流浹背,戴著眼罩總被霧氣瀰漫,口罩把鼻樑、臉頰勒出了深深印痕……

  “現在醫療條件比17年前好多了,經驗也更豐富了,對打好這場戰役我們有信心……”張振衝是疾控中心防疫科科長,52歲的他,2018年10月做過心臟支架,這一次還是請纓上陣。在彼此共同經歷的兩場沒有硝煙的疫情戰鬥中,一句嘮叨的提醒、一個關注的眼神,成了這個團隊相互鼓勵、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共同動力。

  這就是祁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四名流調老將,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展開後,他們再次開展了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面對群眾的恐懼和自己親人朋友的不理解,他們耐心為群眾講解醫學知識,宣傳醫學觀察的目的。從2003年平均35歲,到2020年平均53歲,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們沒有缺席,更沒有離席,而是用行動實現著“召必到,戰必勝”的錚錚誓言。

  

媽媽,你明天必須回來!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白鷺 山西支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山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管護師

  2月1日,農曆初九晚上10:30,白鷺還在公婆家,接到了護士長的電話:“鷺,你們明天出發去武漢,趕緊收拾東西。”白鷺知道這一天會很快到來,卻沒有想到如此之快。之前支援湖北醫療隊報名時,她只告訴了丈夫。

  接到電話後,她悄悄將丈夫、公公、婆婆叫到一起,告訴他們,“我們明天就要出發去武漢了。”婆婆剛聽到這個消息,眼淚止不住地流下,和她說:“不去行不行?”白鷺告訴一雙兒女,你們睡著了,我要去單位加班。幼女尚不懂事,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白鷺告訴她,忙完這幾天就回來。不善於表達感情的兒子正看著動畫片《哪吒》,一言不發。

  臨近出門時,兒子問:“媽媽,你是不是要去武漢?”白鷺對著兒子笑了笑,推門而出。那天的路上,天上零星飄起了雪花。

  第一次穿隔離服,開始時是大汗淋漓,後半夜是整個透心涼,手上帶著橡膠手套握拳都感覺很累,每一次穿脫隔離服,都像在戰鬥。每天日常工作後,都要做全身消殺,包括鼻腔、耳道都要用酒精消毒,甚至口腔都要用醫用酒精漱口,所穿衣物全部要用84消毒液浸泡。

  除了防護,另一個困難是和病人溝通,武漢說方言的很多,加上護士患者都需要戴著口罩,所以每次她們都是非常細心地和病人交流。有個病人和白鷺說要換個口罩,她一開始沒有聽清楚,趕忙和患者解釋:“我是從山西省人民醫院來的,今天第一天來武漢上班,我沒聽清楚,您能再說一次嗎?”患者重複三遍外加手語比劃,她隨即點頭。為了克服這個困難,白鷺開始學一些武漢當地的簡單方言,第二次再遇到需要換口罩的患者,基本都沒什麼障礙,一個大爺笑著和她說“姑娘伢,蠻紮實,武漢話都懂。”

  2月8日,白鷺在和家人視頻時,女兒爬到手機前,奶聲奶氣地說:“媽媽,你明天必須回來!”白鷺笑著告訴女兒:“媽媽忙完就回家,你要乖。”說完,她趕忙將頭轉向一邊……

  

「晉鄂同心」山西第七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飛抵武漢

  山西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