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老人為抗擊新冠肺炎捐獻出畢生積蓄?

用戶25962562191


在國家出現危機為在一線戰鬥人員做出捐獻是每個中國人民的義務,作為國內老年人捐獻可分為兩種,第一種退休人員有能力捐獻,在捐獻後有能力確保自己能夠正常生活,第二種,在國家出現危機靠的是熱情捐獻,在捐獻後是否有能力養活自己和家人。


有你的世界很精彩


按照馬斯洛需求來講,這些老人既然有能力捐積蓄,那在生活中自然已經滿足生理、安全需求,那麼就可以從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來看了。

1、社交層面:

老人對當前生活狀態比較滿意,捐獻出畢生積蓄,那麼可以理解往後餘生應該是有人照顧的,用不了那麼多錢,自己的後代還可能很支持老人的這種行為;

還有一種情況,獨居老人個人積蓄用不完但無人繼承,倒不如捐贈公益,讓自己的積蓄最大價值化,也給自己爭得榮譽;

2、尊重層面:

這是人的潛在需求,每個人都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尊重,願意捐出畢生積蓄,足以說明這樣做對個人來講,可以兌換社會的信任和認可,心裡會很滿足;

3、自我實現:

這樣的老人簡直是我輩楷模,在國家危難時刻願意助力奉獻自己的價值,在社會需要的時候儘自己的一份力,充分表達出老人對當前社會的熱愛和期望,同時也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自己心中崇高的事業做奉獻。


曙Ouba


歷經苦難的人,更能對苦難感同身受。

因為他們從貧苦無助的時代走過,所以他們要竭盡所能,不讓後代們經歷他們曾遭受的千瘡百孔。

因為他們曾經相互幫襯著,跨過了泥濘的砍,渡過了艱險的關,所以他們知道,搭把手的意義,就是一定能夠挺過去。

因為他們看到過支離破碎,所以願用生命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完整。

因為他們堅信自己的祖國,所以他們願意傾盡所有。

挺身而出的為什麼不能是他們?他們是貧富時代的聯結和見證,他們要用身先士卒的智慧帶領子孫後代共抗劫難!

可我們不要挺身而出是他們,因為我們已經能頂起天,我們有力量接過他們手中的棒子,為祖國的安定護航。

所有捐款老人的情義,我們記在心裡。因為我們要把它傳遞給下一代。我們知道這才是凝聚力。

但請讓我們把積蓄還給他們,因為有我們在,有國家在,已經不需要他們挺身而出,只願他們安享富足。


青提蘆


我的觀點是:老人的捐款,可以適當收一點,來滿足老人的心願,但不能全收。


1、老人的捐款,收,還是不收?


每每國家有難之際,總有些飽經滄桑、清貧一生的老人,毫無猶豫、毫不吝惜傾囊而出風險自己的全部,這一次又有一些老人次拿出了畢生積蓄支持抗疫。


2月11日,媒體報道“重慶87歲獨居老人捐出畢生積蓄20萬元”的新聞,引發網友熱議。


老人多年來一直獨居,租住在一個老舊門市內,平時擺攤賣小百貨來補貼家用,她生活節儉,捨不得為自己多花一分錢。

雖然老人說“我有兒有女都孝順,還有退休金,還做小生意,吃穿不愁”,但是從照片看生活條件相當簡陋。



老人兒子說,“我母親是個熱心腸,她為疫情防控捐款,我們子女也大力支持”。老人說:“國家有難,我不能做旁觀者。”


很多網友認為,老人的善心令人感動,但是相關組織不應該收這樣的“保命錢”。也有些人提出,經濟不寬裕的老人也有捐款的權利。


網友們的觀點一邊倒:

  • 不應該收,你低估了這些老年人的善良,看到國家有難,他們恨不得把命都捐出去。但是捐出去他們今後的生活怎麼辦,生病了怎麼辦?

  • 不該收!為什麼媒體要這樣宣傳,是鼓勵嗎?!我覺得很難為情,就不該當做正能量來宣傳!那些令人動容的“暖聞”,就像一個個耳光,狠狠地扇在了某些人臉上!

  • 善良是應該傳唱,好好告訴老人家我們心意領了,國家很感激就好了,真的不好收。畢竟缺的不是錢是物資,拿老人積蓄對我們來說杯水車薪,但那是老人一生的積蓄。

  • 我認為,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不能收。他們本就是弱勢群體,理應受到社會各個群體的關注和幫助。而不是現在拿出自己畢生的心血積攢來幫助他人。這種行為可以讚揚可以褒獎,但不應該鼓勵和收取......


我們為這些老人的善良、大愛所感動,但心底總還有疑問:他們的錢,該收嗎?


鳳凰網做了一次網上調查《貧困老人的捐款該收嗎?》,有11萬網友參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0%的網友都認為不該收。


我也非常理解網友們的觀點。


2、沒有人,忍心拒絕老人的善意


老人為新冠肺炎疫區捐鉅款的事情,並不少見。


近日,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某派出所業務大廳內,走進了一位頭戴環衛工人的帽子和臉上戴一個口罩的老人。只見這位老人走到值班民警面前,掏出了一沓錢放下,然後轉身便離開了業務大廳。

當民警開開之後發現這沓錢總共有12000元,底下還壓著一張留言條,上面寫著“急轉武漢防護中心,為白衣天使加一點油”。


網上常有老人捐款的新聞報道:

2月9日,常州一位老大爺來到新北區政府,放下一個紙箱就走,稱要捐給武漢。

紙箱裡有50萬元現金,和一張署名“常州公民”、為武漢加油的紙條。大家輾轉找到捐款的夏大爺,他說自己夠吃夠用就行,再難也要支持,也不要宣傳和表揚。

給武漢捐款10071元的成都老人李學明說:“我根本就不知道武漢在哪兒,但是我知道四川當年地震的時候,他們肯定幫過我們。”


捐款,本身是一件自願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強迫你捐,同樣也沒人可以禁止你捐。


老人捐款是他們的心意,是為幫助國家儘自己一份力,沒有人忍心拿老人的積蓄,但也不忍心拒絕老人的一片善意。


3、對老人捐款最好的態度:要麼婉拒,要麼收一點


我們不能讓貧苦的老人傾其所有,捐出畢生積蓄,除了幾句表揚之外,他們後續生活卻得不到任何保障。


對待捐款老人最好的態度,要麼婉拒,要麼象徵性地收一點。這點,古人和老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曾國藩有一位愛將鮑超,在曾國藩過生日時送了很多貴重禮物,曾國藩僅取了一頂帽子,既護廉潔,又全人情。現在的我們仍可仿效。


電影《亂世佳人》裡有一個情節。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在南部聯盟的慈善募捐會上,面對募捐箱,囊中羞澀梅蘭妮,忍痛捐出自己最珍貴的結婚戒指。

白瑞德看到後,悄悄用10倍的加個贖回這枚戒指,並還給梅蘭妮,他在信中寫道:

“南部聯盟也許需要它的男士們的鮮血,但是還不需要它的女士們的愛情的血液。親愛的太太,請接受這個我對你的勇氣表示敬意的標誌,並請你不要以為你的犧牲沒有意思了,因為這枚戒指是用十倍於它的價值贖回來的。”

高曉松也發表微博評論:建議這些老人尤其是貧苦老人的捐款,能婉拒儘量婉拒,實在盛情難卻,可以考慮放進一種可撤銷信託基金裡,用年化收益行善,本金可以撤回,以備萬一老無所依。不要像我們這種飛蛾撲火式的捐款,轉眼成灰。以這些老人的年齡,基本上沒過過幾天好日子。我們愧對他們,謝謝他們。


老人捐款,是他們愛國的心意,捐贈機構拒絕,是機構的權利。


4、善待老人,從現在開始


幸好,婉拒老人捐款的,也不少。

2月6日,廣東佛山,一老人到派出所放下4000元后轉身就跑,民警急忙追上歸還。民警說老人想捐錢給警察買口罩,執意不肯收回,便悄悄跟著老人回家,發現她是一位住在附近的獨居老人,隔著門勸說了半個多小時,老人才將錢收回。


民警說:“老人年紀這麼大了,我們雖然很感謝,但不能接受捐錢”。


2月11日,93歲低保老人李澤芳委託她的養子給社區送來了1000元,收到這筆捐款後的社區書記鄧紅豔心裡久久不是滋味。下午,她便來到李澤芳老人家裡,將善款退還給了老人。


她說:“老人家您的心意我們心領了,錢絕對不能收,現在社區在抗疫物資上、經費上都有保障,您現在主要的任務是把自己照顧好。”


是啊,老人們把畢生積蓄捐獻後,萬一得了重病,需要大筆資金救治時,收款單位能為捐款老人提供幫助嗎?


別再宣傳老人捐款了,那是他們的養老救命錢。這種新聞越多,越是道德綁架。


全社會募捐機構,請停止接受那些老弱病殘的捐贈;媒體,也請不要誇讚表揚助長低收入老人捐贈的讚歌。


看到媒體宣傳收廢品的大爺、賣鹹菜的老奶奶捐贈,我只感到心疼,別再捧喝他們了,那是他們的養老錢,買命錢!


答主介紹:霍輝,寶媽,理工女,改善專家,寫作教練,高級工程師,倒過來是輝霍,多平臺簽約作者,頭條號:霍霍的小世界。

霍霍的小世界


我的觀點是:老人的捐款應該收。但要做好登記工作,疫情結束後當地政府街道,要進行表彰。

現在的老人需要什麼?

現在的老人都捱過餓,受過窮,吃過很多苦,艱難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節儉,安於清貧的習慣,現在生活富裕了,但他們的習慣沒有改變,長期的樸素生活,使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了存款。

由於老人年齡,身體因素,花錢的慾望越來越低,錢對於他們來講已經不是必需品,他們需要的是親情,是關心。是關注,他們渴望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價值感。他們通過捐款向社會證明,他們還是有用的,還是可以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通過捐款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存在感,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關心社會。

我們該做什麼?

老人把自己畢生 的存款都捐給了社會,他們是在用行動告訴後代‘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在國家困難面前,一個花甲老人,走在了年輕人前面,為年輕人樹立了樣板,同時也為同齡人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國家通過表彰他們就可以改變很多老人的自私自利,貪圖享受,賭博的行為,使社會環境更加健康;同時號召年輕人向他們學習以國家利益為重的愛國情懷,帶動起社會尊老愛老,最重要的是當老人有困難時,我們的政府一定要幫助他,號召周圍的人幫助他,真正做到:國家有難,全民支援,一人有難,八方支援 ,形成一個互助互愛,和諧友愛的社會。

好人要有好報 社會需要更多的好人


用戶瀚文中醫


不支持,甚至反對。老人“裸捐”,會“因捐返貧”,把老人自己以後的生活置於眾多不確定因素之中,甚至可以說得上是“危險”。

為抗擊新冠肺炎,捐出畢生積蓄,老人的這種行為本身讓人感動,令人欽佩。也讓很多明星汗顏。

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立即面臨的是養老,看病,這些是最需要錢的,很多老人同時又面臨收入變低,或者說是沒有收入。畢生積蓄就是為了應付老人自己身養老,看病的問題,所以在中青年時期開始儲蓄,一下子“裸捐”,自身對抗風險的能變弱。老人需要一定的積蓄來保證老有所養。所以反對老人的這種“裸捐”行為。

還不用說是老人,其實正在上班的年輕人,如果讓他們捐出10萬,他們可能面對的房貸和車貸,就是出現斷供情況。如果是自由職業者,最近兩三個月還會面臨沒有收入的窘況。

所以捐款,提倡根據個人實情況量力而行,更為理性。

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雙桂社區,穿著一身橙色環衛工作服的一位老人,帶著口罩,捐款5000元,抗擊肺炎疫情。堅持不留下姓名。後頭通過媒體才瞭解到,她自己也是困難職工。這對她來說也是一筆鉅款,也是節衣縮食得來的,但她的這種行為更為理性。

馬雲捐贈十億,和普通人的10元,100元。愛心是一樣,份量也是一樣,都是為抗擊新冠肺炎。

比爾·蓋茨,將自己名下的580億美元全部捐給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被媒體譽為裸捐。還有,周潤發也加入了“裸捐”的行列。他將會捐出超過10億元的財產。都是值得欽佩!

抗擊新冠,武漢挺住,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數字成都


個人觀點:提倡捐款、提倡任何人合理捐款。因為助人這個事情從心理上到實際行動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仍然需要有人去引導、感化。

看到問題的時候,我有一些疑惑老人為什麼要捐獻全部積蓄?他是怎麼想的?他的子女能允許他這樣做嗎?老人為了幫助別人,自己的生活同時陷入了危機這樣又有什麼助人的意義?

老人家們在“被別人需要方面”很弱化,這會使他們有很強的缺失感。失去別人甚至親人的關注關懷往往導致老人的生活或者說生命質量極速下降。所以他看到有人需要而自己又擁有某些東西時就毫不猶豫的傾囊相助。這種可以為別人做點什麼,抑或者是被需要的美好感覺,讓老人在進行捐款的時候完全不去考慮自己接下來的現實生活。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也希望福利機構在捐款途徑也有一些介入機制,我們不能說把這個事情搞的很繁瑣去專門設一個審核關卡,但希望能夠根據年齡層和金額層雙向綜合評估增加一個介入機制,讓老人層面的捐款趨於合理化,同時達到老人捐款的真正目的。

奉獻和助人精神的建立和傳遞不能通過老人的犧牲而去實現,它應該是我們生活價值觀的一部分,與生俱來或自小習得。


阿狸的小名金芮


最近,常見老人捐贈支持抗疫情的報道,讓人十分感動,又很心疼。特別是那位87歲高齡的老太婆,將積存三十年的20萬元捐出,自己卻獨居在一間老舊門市內,靠做點小生意為生。她的善舉、大愛,深深印記在心!有的網友,十分感慨,擔心會影響老人家的生活,急呼:不要收老人家的辛苦錢!還有一位老者,取出存款1、5萬元,給女兒借5千元,湊足2萬元,獻出愛心。另一位退休長者,大方捐款50萬元!這些慈善慷慨行動,感人肺腑!因為,她(他)們歷經艱辛,深知人間溫暖,懂得憐憫,同情弱者,特別是在大災大難面前,內心悲傷,急切希望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助病痛者,為國家分點憂。這些可敬可愛的老人,願你們好好保重,健康長壽!人們永遠銘記你們,好人一生平安!![玫瑰][玫瑰][玫瑰]


老斌66126261072


有些事沒有經歷過是難以理解的,老一輩人從那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時代走過來,他們最理解在國家面臨災難時國人那種無助,也更明白麵對災難時國人會更加團結渡過難關。言傳身教,老一輩人還在用盡全力為我等後生照亮前進的方向。這是大愛!災難面前,我們被感動,我們不會倒下,我們一定會取得勝利,祛除病魔,重新踏上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牛途抄手


這樣子的老人是特別值得發自內心的尊敬。但是當他們獻出畢生積蓄之後,他們有可能後續生活就會比較艱難,這時候可能還需要別人的幫助。


在飛機上,如果你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空姐永遠會叫你先救好自己,再去幫助別人。

完全不考慮自己的行為是非常高尚的,但是後續他們如何生活卻又會讓其他人為他們擔憂。


愛其實是一種精神,精神是可以憑藉他的行為就傳遞,而結果並不是精神需要傳遞的必要條件。不能說我好心做好事,但是沒能實現。我的好心就變成了壞心,因此我們可以,感謝他們的善意,鼓勵他們用其他的方式幫助有困難的人,而不一定需要收取他們全部的積蓄。或者只需要收取一小部分的積蓄,來象徵這樣的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