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練了一段時間,進步太慢,長年形成的用筆習慣,改不了怎麼辦?

滇西滇西


一個人,學書法,最大的敵人是自我。

分兩個層面,一是失去自我,練字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字體,不能“認識你自己”。二是我執太強悍,一輩子寫字,用“我體”的殼,來表達當下任何內容,不論內容是喜怒哀樂,不會忘記我體(忘記形式),不會因當下喜怒哀樂而賦字以形,即賦予字以當下的生命。後者太難,整個中國書法史不超過五指之數。

沒有自我書法之體,啟功先生稱之為“書奴”。

執於“我體”者,實質是“工藝型”書法。

後者,實在是太多,歐陽詢、張旭、懷素、柳公權、米芾、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趙之謙、王鐸等。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

執於技則忘於道,道即當下的自由。

看得見,卻夠不著。

說說我自己。

我悟“筆勢”早,悟“筆意”晚。所以我的字筆畫,很缺乏細節,寫的很差。

筆勢就是“宏觀”,就是線條的取勢造勢及趨勢的蓄力。

筆意就是“微觀”,就是精微化的筆的凌空運動與落筆的線條的差異化呈現。我用一句話來概括,通俗來說,就是“凌空是圓,落筆成方。”或其他。張旭的船振驚沙,其實就是“凌空是方,落筆成圓。凌空是靜,落筆成動”。懷素很實誠,悟不懂此理,所以執於相:觀萬事萬物摹之。後經顏真卿點撥,悟力才開悟。

王羲之的鵝翅弄水法,黃庭堅的蕩槳法,米芾的八面出鋒,其實都是這個道理。

這種差異化,導致下筆時兩種力的博弈,導致線條的蓄力彈性。如同太極。

凌空是圓,落筆成方。有了這樣的“意識”,書法的書寫就不會有固定的套路了。字會因地賦形,因意賦形。

無意被禁言中,只能做問答,不能評論回覆,請諒解。




urna風之度0


我與你有著相似的經歷,所以我很理解你的難處。



我在少年時,因為過於喜歡隸書飄逸的感覺,深深地迷戀過隸書,當時,還有一個在國內比較出名的人物,寫一手隸行結合的漂亮字,他的字體也時常出現在各種刊物上。感覺好啊,每次看見那種字體都邁不動步,臨摹那種字體也是到了做夢都在練的境界了。



這樣度過了許多年,一直也很自負自己的一手字。直到有位書法界的高手對我的字提出明確的質疑,我才進行了一次非常深刻的反思,經過了多次反覆之後,我才痛下決心,決定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



這一決定,你知道有多麼的艱難嗎?不是親身經歷,我也難以想象,我用了二十幾年的光陰,二十幾年啊!可是,我改了,我認為我很成功,我感覺我的二十數年沒有白費,我用這二十幾年的光陰換來了自己的突破,我自我感覺我進去了一個自己自豪的境界了,我認為我成功了。



我用自己的經歷說事,是想告訴你,你可能走進歧途了,如果真是如此,你的今後的抉擇將可能影響你未來的發展高度,早做決定,你可能有無量的前途,走下去可能無法回頭了!


一笑貫長天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習慣這個東西一旦成了自然就很難改掉,書法家的習慣就是個性和風格,我們的習慣就是“習性”。書法中的書寫習慣也是如此,但是難改不是不能改,只要學習方法對,一樣可以改掉的!

我的情況和筆者說的有些類似,但是稍微好點。我們所說的用筆習慣,就是筆法問題,假如寫一筆橫畫,這個筆畫應該有點抗肩,但是由於很多年的的書寫習慣,抗肩很大,所以一時半會兒的很難改過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習性”。

我就拿硬筆書法說說書寫習慣的問題,上面這幅作品是強哥的近期習作。我臨帖學習硬筆書法已有四個月了,但是就像是筆者說的一樣,有些習慣已經養成了,就很難改掉。

比如說,上面作品第一行的“早”字,這個長橫,按正規寫法抗肩不是很大,有一點就行!可是我寫的這個抗肩過大,感覺結體都變化了,這一行有兩個“早”都是這個毛病!

另外,紅色圈子裡面的“是”和“復”字的反捺,我寫的很直,其實這個反捺筆畫應該有一定的粗細變化,並且帶著弧度的。

在看看我上面這張習作,紅色圈子的“更”和“走”字都有一個長捺,而我的長捺,幾乎沒有變化,筆畫非常的僵硬,也沒有質感。雖然我一直在臨摹,可是一旦創作的時候,就忘不掉個人的書寫習慣。這個習性真的很難改,但是我現在寫的已經好多了,可能就是因為臨帖的原因,改掉了不少!我給大家看看我沒有臨帖前的字,習慣用筆更多,江湖氣更重。下面這張就是臨帖前的字,幾乎都是習慣用筆。

總之,雖然個人的書寫習慣很難改,但是如果能堅持臨帖,努力的按照字帖的用筆習慣走,那麼很快就能適應了,也就能改掉自己的書寫“習性”了。如果不臨帖,還是按照自己的筆法,我行我素的話,我想個人的書寫習慣可能一輩子都改不掉了,也就形成了所謂的“江湖氣”書法了!

以上內容僅強哥個人淺見,如果有寫的不妥當的地方,還要請方家多指正。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想了解更多,敬請關注“強哥書畫”!


強哥書畫


書法中,關於習慣,很有意思,名家的習慣叫風格,我輩的習慣叫習氣。


曾見一些書法愛好者寫字,手喜歡不停抖動,美其名曰“顫筆”,殊不知這是書法中的一大惡習。其始作俑者可能要算清末的李瑞清。

名居宋四家之首的蘇軾,執筆方法不同於常人,史書記載其“以手抵案,不動為法”,為此寫出的字扁平、肥厚、左低右高,黃庭堅笑稱“石壓蛤蟆”,其實也是一種不好的“習氣”,只是他名氣太大,反而成了他的標誌了。


清代的何紹基,以所謂的“迴腕法”寫字,由於是以肘運筆,收筆時不可避免地帶出一線牽絲,不想這卻暗合了王羲之行書的秀雅特點。

蘇軾、何紹基寫字的習慣不好,但他們寫出了特點,這些習氣反而成為他們的風格。


但若他們沒有寫出名,那他們的執筆法只會成為笑料。

你我本平凡之人,你能料定你一定能寫出名嗎?我想,我輩練字的穩妥之法,還是應按規矩來,按規範來,按規定來,拋棄自己的習慣,如果成功的概率更大。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這個問題很好,我之前也一直深受困撓,看到了就想說幾句。習慣是最難改的,但學書法最怕的就是了無新意、原地踏步。上幾幅圖,結合自已的習練實踐,主要是個人的一些粗淺的心得,拋磚引玉吧,大家共同交流。


①2010年抱庸鋼筆字――最初的帖都不臨,那時我寫的字跟龐中華有點相似,後來覺得略顯臃腫,就看了一段時間的顧仲安,強迫自己在點畫結字上改變固有習慣,適當增加奇變的元素。當然,不是很得法,但至少把老習慣給改掉了。



②2012年的鋼筆字――開始零露碎碎的開始學啟功,喜歡他的文雅灑脫。於是把以往習慣的線條書寫拉長拉直,由方而圓,力求圓潤一些。淺學輒止,結字纖細而壓抑,很綿軟小氣,筋骨展不開,就成了下面這個樣子的。於是又回過頭去看魏碑。


③2014年中性筆――把魏碑的粗厚敦實融進去,強迫自己每天寫三張,時間久了,字形就稍加改變,變得粗而圓。光有粗實很難看,於是在結體上加入些啟功的隨意輕靈,雖難登大雅,至少改變了之前的沉鬱呆板。


④2016年中性筆――試著加入傳統毛筆書寫的一些技巧,力求改變四平八穩,多一些生動和險絕。於是就成了下面這個樣子的。



⑤現在的中性筆――學了這些年,感到鋼筆書法還是要回到毛筆中去找靈感、找方法,看了不少行書的帖子,二王的,趙孟頫的,文徵明的,想融而未得其真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的硬筆字的確是在不斷的變化中。

結語:硬筆書法要改變固有習慣,必須先得從讀新帖學新師開始。然後就是強制自已以新書體臨寫固化,脫帖之後依然如此,再醜也要寫下去。堅持個三五月,就會有明顯改變。建議書友不妨嘗試一下。


抱庸妄談。


抱庸詩書


這個問題很實在也很現實,練字的過程其實就是改變書寫習慣的過程。我現在主要是以硬筆書法練的多,之前也都是讀帖比較多,臨帖比較少。因為臨帖少,所以很多書寫習慣都是之前的習慣,因為沒有臨帖也不知道該怎麼改。最近開始逼著自己臨摹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臨摹了幾天就收穫很多,最大感覺就是,練書法不臨帖是真的不行。

要想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唯一的方法就是堅持臨帖

我們成年人寫字都會有自己的一些用筆習慣,寫毛筆字是這樣,寫硬筆字更是如此。毛筆字因為寫的少,所以改起來還好改,而硬筆字因為經常寫,所以寫起來很不好改變。所以,要想練書法,只有一條臨帖的路子能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

而我曾遇見一些朋友也號稱練書法,但是從來不臨帖,就是自己拿筆瞎寫,由著性子寫成啥樣是啥樣。這樣練書法,練的時間再長也很難改變什麼用筆習慣。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用筆習慣,這個問題除了臨帖之外,最好是要有一些老師的指導,但如果是自學書法的話,那就找一些書法老師的教學視頻看看。我是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嘉禾書社書法交流圈》,作為圈主我為圈友們提供了眾多的優秀書法視頻講座,而且這些都是免費的書法講座,就是為了助力各位自學書法的朋友們的。

我自己也是這些書法視頻講座的受益人,我之前用毛筆寫行書的時候,總是習慣寫的很快,覺得寫行書就是要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很瀟灑地揮灑自如地寫,結果自己練出的毛病就是寫的很快。但是看了這些書法視頻之後,發現,我錯了,大錯特錯。寫行書或者草書也不是一味地求快,它是有節奏變化的,有的時候需要很快行筆,有的時候需要慢下來,甚至需要駐筆,這就是書法書寫時候的節奏。

因為不懂這些,自己之前就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看了這些書法教學視頻之後,開始再臨帖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改變。另外,通過視頻教學,也學到了很多用筆,才發現自己之前的用筆是不對的,然後就是在臨帖的過程中,讓自己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不好的習慣。

我現在練硬筆書法也是這樣,之前寫硬筆字的時候也是一味地求快,現在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先慢下來,然後通過臨帖尋求一些節奏上的變化,提按、輕重的變化,這樣寫出的字才有韻味。

因此,對於題主這個問題的,我深有同感,我的解決方法就是在臨帖當中有意識地去改變自己不好的用筆習慣。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分享傳統書法文化,感謝你的支持和關注。


翰墨今香


書法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破除自身書寫習慣的過程,有些習慣究其一生都無法改掉破除。例如蘇軾的寒食帖。

他與蘭亭序和祭侄文稿並稱三大行書。可見書者功力之高,然細看佈局通篇字勢重心向左傾斜,

書寫習慣是人們通過反覆練習和書寫實踐形成的,固定的書寫活動方式,其實質是人的大腦皮質高級神經系統的一種反射活動,夠在人手寫的各種筆記中得到反應,即使書寫人有意改變,或在不利書寫條件的影響下形成的筆跡,也能反映書寫習慣,書寫習慣的反應性,穩定性和特殊性是進行筆記鑑定的科學依據。

不是說由於書寫人的學習方法、個人愛好、生理等多方面原因,你的書寫習慣只能保持相對的改變,只能有改變程度的大小卻不能完全改變,這就是一個人通過學習之後形成一種書體的原因,也是公安系統做筆跡鑑定的依據。

練習書法所謂的破除自身的書寫習慣,實際上就是控筆能力的提高與鑑賞力的轉變過程,就你目前的情況來看,發現自己的書寫習慣破除不了,也發現自己沒有進步,這就是學習書法的瓶頸期,堅持住,祝你成功,

去年的和今年的兩幅鋼筆字供你參考


博愛書屋


你這個提問就是個學習方法問題,你說常年的用筆方法改不掉,這說明你係統學習書法的時間比較晚,學習書法時年紀也比較大了,以前的書寫習慣己經形成,要很快的改掉確實比較難。

我的建議是堅持練習,並定期找老師指導,找出錯誤的用筆習慣,下次練習時自己多注意避免。

我們知道,學習書法找對路子很重要,也很關鍵,很多人悶頭在家練習,不與外界溝通交流,沒有學習書法的良好氛圍,結果走了彎路,功夫沒少下,結果卻事倍功半。

所以多與高手名家,愛好者現場交流,現場書寫品評,開闊自己眼界,領悟高手傳授的要領,效果要好很多,進步也最明顯,所以我強烈建議,學習書法一定要從家裡走出去。另外多看網上高手名家的書寫視頻,找書家臨的你正在學習的字帖的視頻,多揣摩,多觀察,多練習。

我不知道你練的是毛筆,還是硬筆,如果是硬筆,那不多說,如果是毛筆,那我建議你臨帖時不要通臨,就是不要從頭臨到尾,而是選二,三頁反覆練習,等這幾頁臨透了,在選下幾頁,如此反覆,等基本把帖吃透了,手很熟練了,再從頭至尾一遍遍通臨,這樣效果會好很多。



學習毛筆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想成功,持久的練習,正確學習方法的掌握,老師的指導缺一不可。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最後祝你書藝進步!


杉石


用幾種方法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

  • 臨帖求變

使用範本的方法來改變。用範本的用習慣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

  • 變化意識

建立變化的意識,範本的變化,同畫互換,不同的帖的筆畫風格變化。

  • 書體筆法

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書體的筆法特點融入,如顏真卿的篆籀法入楷。


清揚有儀


書法,書有法,書法是一個繼承在先,又因個人情性而展現不同面貌的東西。

學習了一段時間,沒有進步,我覺得這裡面的信息比較模糊,不好判斷,一段時間是多久,沒有進步也不盡然。

所謂筆法的習慣,得先有筆法,有了筆法很多時候又有了習氣一說,如果合乎審美,那就是個人風格。

所以我認為,學書應先看好作品,眼先高,再理解筆法,再臨習,調整。一門深入,古人得一帖而學有所成,今人可以得到很多名貼,卻經常犯蜻蜓點水的之毛病。一位老師說,一個字帖需寫上五年,方再換帖。

書雖小道,然非一番堅持摸索不能達到一定水平,想要達到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百分之九十九一生都可望不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