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汽車,打開AC開關後,必須用內循環,能用外循環嗎?

導讀與穿搭


誰規定的夏天打開AC後只能使用內循環?當然可以使用外循環啦!之所以建議使用內循環,主要目的是限制車內部空氣流量,以達到迅速降低車內溫度的目的,但如果經常使用內循環,車內空氣質量肯定不好,氧氣含量會少啦,適當開下外循環也有好處!

夏天空調使用有技巧,“汽車概況”詳細講解一下!

  1. 由於夏天溫度偏高,開車時,車內溫度更高,最高可達到60~70℃,這個時候,我們開車時,最好先把車窗戶和車門打開,讓車通通風,透透氣,降低車內溫度,等到車溫度降低後,開車行駛,這時候要打開窗戶,同時開空調,等到空調出現涼風后,關閉車窗,同時開外循環,兩分鐘後,把外循環打到內循環,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快速排出車內熱空氣,有利於汽車內部快速降溫!

  2. 如果開空調,空調出風口一定要往上吹,不要向下吹,主要是空調吹出的空氣是涼風,空氣密度較大,空氣容易下沉,有利於快速降低整車內部空氣溫度!
  3. 夏天設置空調溫度,在22~26℃之間,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太低不僅費油,而且內外溫差較大,駕駛員上下車會很不適應,尤其是對婦女兒童,更是不好!
  4. 在車輛熄火時,一定要注意關閉空調,如果不關閉空調,下次發動機啟動則是帶空調負載啟動,發動機啟動阻力較大,並且空調壓縮機也會工作,發動機會由於潤滑不完全而導致磨損!

  5. 如果車內空氣質量不好,一定要開外循環,或者開車玻璃通通風,然後關閉!如果外界空氣質量不好,一定要開內循環,有利於保持新鮮空氣!空調管道以及空調濾芯注意清洗,防止夏天使用時出現發黴味道!

空調使用技巧異常繁多,以上僅是簡單介紹,如有不明白之處,歡迎大家關注並諮詢“汽車概況”!

“汽車概況”作為一個專業的汽車平臺,只回答專業的汽車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汽車概況


都知道汽車上帶有內外循環,這個相對比較好理解,外循環就是車內與車外空氣的互相交換,而內循環主要是車內空氣循環流動,需要注意的是即使開內循環依然會有20%左右的空氣與外界保持互換,所以並不會像有些人說的長期開內循環會造成車內氧氣不足,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那就結合這個問題來詳細說一下。

夏天車內開空調,簡單來說就是把熱空氣通過壓縮機降溫以後再通到車內,如果開內循環的話,就是把車內本來溫度就比較低的空氣再進一步降溫,而外循環則每次都需要將車外的熱空氣重新降溫,因為每次循環降溫效果有限,所以顯然是開內循環能起到更好的製冷效果,可以實際體驗一下,空調正常的情況下開外循環把溫度調到最低,也難以得到內循環那種拔涼的感覺,冬天開暖風的時候道理也一樣,只不過是由水箱進行升溫,論制熱效果內循環好一些,由於並不多費油開哪個循環倒無所謂,只要溫度能達到就可以了。

然後是除霧到底開哪個循環可能還有些人還沒有搞明白,之所以會起霧是因為車內空氣比較潮溼,在車玻璃上遇上凝結成水珠形成了霧,此時再開啟內循環用車內空氣吹的話有時反而會越吹越多,所以應該開啟外循環來除霧,由於壓縮機除了製冷以外還會起到除溼的作用讓空氣變得乾燥,同時開啟壓縮機也就是AC鍵在除霧速度上會更快,現在有很多帶有一鍵除霧的車型出廠就設定為外循環加AC,需要時直接開啟就可以了,AC鍵亮起是正常的不用擔心,還有在跑高速需要製冷時最好每隔一段時間開下外循環,這樣能夠讓車內的空氣更新鮮。

學會車輛內外循環正常使用以後還是比較有幫助的,當然至於一些說長期開內循環容易缺氧就有些誇張了,暫且不說車輛本身的密封沒那麼嚴,主要是上面提到的內循環依然有一部分空氣與外界互換,這在汽車設計時都已充分考慮好了。

CMC車友會,悅之心、悅之行,交友、自駕、攝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國汽車俱樂部旗下組織!歡迎加入CMC車友會大家庭!


CMC車主俱樂部


☆除了一些極溫天氣(例如極寒或極熱)或空氣汙染嚴重的地區,汽車使用空調還是要以外循環為主,而不是使用內循環模式。在夏季使用空調製冷時雖然外部進入空調系統的熱空氣會降低空調的製冷效率,但是空調自身的製冷能力仍然可以實現降溫的效果。



汽車使用空調外循環可以交換車內外的空氣,有效的保持駕駛室內的空氣新鮮度,讓駕乘人員能處在一個清新舒適的環境中。



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空調內循環

1、在極溫天氣時使用空調內循環,利用已經被空調調節後的空氣作為空調的進氣,可以提高空調的工作效率。


2、在空氣汙染的環境中使用內循環。例如城市道路的堵車時,沙塵天氣時,有異味的空氣時,這時使用空調內循環模式可以阻隔車外汙染空氣進入車內。

夏季汽車剛剛啟動時,可以先打開車窗利用空氣的流動為駕駛室降溫,並提高車內空氣和車外空氣的流動交換然後再使用空調。


有些駕駛員認為使用空調製冷會增加油耗,所以夏季會打開車窗利用空氣的流動為駕駛室降溫。這個觀念是對的,但僅侷限於車輛低速行駛時,當車輛的速度超過80㎞/h時,利用打開車窗的方式降溫產生的油耗就要比使用空調製冷高產生的油耗高,主要原因就在於風阻增加提高了燃油的消耗。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汽車空調製冷模式下,無論是春夏秋冬哪個季節,都沒有死板的標準限制,內循環主要是製冷速度更快,外循環則是可以對流更多外部新鮮空氣。



夏季外界氣溫偏高,人體感受極不舒適,出汗多,坐進車內恨不得立即吹冷風降溫,但是空調是需要一個製冷過程的準備,而開啟內循環可以相對縮短等待時間,不過最理想的方式是:先打開車窗通風,儘快把車內熱氣對流出去,然後開啟空調AC模式+內循環,降溫製冷效果會更理想。這裡邊有一個前提,車內空氣溫度與外界基本上接近或者低於外界,而當我們坐進曬了半天的車內後,內部氣溫是明顯高於外界氣溫的,這時候開啟AC+內循環就未必有效了。


當我們身體感覺已經比較涼爽了,就可以切換到外循環模式了,因為無論是什麼季節,車內空氣都是不如外界空氣流通性好的,我們更需要外部新鮮空氣對流進車內,而外循環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當然,如果我們行駛到一段空氣質量較差的路段,比如正在施工的工地附近、沙土路、汙染較為嚴重的地區等等,就不建議轉換成外循環模式,那樣就把外界汙染了的空氣導入車內了。


夏季外界氣溫較高,並非不可以開啟外循環模式,因為空調本身就具備製冷功能,可以很好的把外界氣體降溫後輸送到車內,長時間內循環是不利於人體呼吸道的,而且長時間製冷環境下也需要暫時停止一會,呼吸外部空氣適應一下。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貓眼看車


AC開關代表的是汽車空調系統的系統,適用於夏天製冷的條件下。

至於汽車的內外循環,準確的說法是空調進氣從車內近還是從車外進空氣。

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外循環,即從車外進入新鮮的空氣,給車內以新鮮的空氣。但外面空氣不好或者需要短暫時間內是車輛的溫度達到你所要求的溫度就要採用內循環,也就是說當車內溫度和車外溫度相差很大的時候,可以短時間內採用內循環,用空調或者暖風迅速調節車內溫度。

要注意的是不要長時間採用內循環,避免造成車內空氣的渾濁和不新鮮,不利於身體的健康。


輝哥觀車


當然可以用!

看你的使用場景,夏天,天氣炎熱,你想製冷,這時候你可以打開AC開關,開窗一會兒,把車內的熱氣吹散,再關窗,開啟內循環或者外循環就可以了。

外循環可以把車外部的空氣導入車內,保持空氣的新鮮,在車輛這麼小的空間裡,還是建議使用外循環。

然而內循環的存在也不是擺設,也是有用武之地的。接著你的使用場景,等你把車內溫度降低了,就可以關閉外循環,雖說外循環可以更新空氣,但是短時間內,車內的空氣不會汙濁到不能呼吸的地步,這時候你啟用內循環,就不用高頻率的製冷了,因為AC是耗能的,也就是耗油的,所以你就可以省點油了!


行走的糖果


夏天開車肯定是能夠使用外循環的,沒有哪個地方規定夏天只能使用內循環!其實,夏天開車時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確定什麼時候用外循環什麼時候用內循環。下面我就根據夏天停車的位置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夏天開車怎麼使用內循環和外循環。

一、車停在露天停車場

夏天的時候把車停在露天停車場,在太陽的暴曬下,車內的溫度會快速升高,達到五六十度。特別是中午和下午時間段,車內溫度上升的更快,溫度更是可以達到七十度以上!打開車門就會有一股熱浪撲面而來,車內儀表臺、方向盤、座椅也是非常燙的,這種狀態下,人根本沒法在車內待。此時,我們可以把車窗、車門都打開、啟動發動機並打開空調,注意這個時候就不要用空調的內循環了。因為車外的空氣溫度明顯要比車內的空氣溫度低很多,正確的做法是先切換到外循環,讓車外的空氣進入車內帶走一部分熱量。等到車內的溫度已經明顯下降,人坐進去後就可以把外循環切換成內循環了。

二、車停在地下車庫

夏天的時候是把車停在地下車庫的,由於地下車庫內的空氣溫度相比車庫外要低很多,我們去開車時就不需要給車內進行降溫,因此,直接用內循環就可以了。空調內外循環是沒有特別規定必須用哪個循環,這是需要根據情況靈活選擇的。通過上面的描述,應該學會了夏天如何使用空調內外循環了吧。


汽車程序猿


兩廣海南35-40高溫開外循環?艾瑪不提前10分鐘啟動空調都沒法坐進去,蒸籠知道嗎?


精濃於血


AC健是控制空調壓縮機制冷用的 , 夏天打開製冷的時候用內循環車內冷空氣出不去, 別在熱空氣進不來可以有效降低車內溫度。

堵車時多數用內循環,高速多數用外循環。內、外循環的使用,應結合空調、暖風進行。利用外循環,可以呼吸到車外的新鮮空氣。高速開車,時間長了就覺得車內空氣渾濁,人不舒服,又不能開窗,就應該利用外循環打點清風進來;冬天送暖風感覺太熱,打開外循環,既保持車內溫度,又有新鮮空氣,感覺會更舒服。



小阿瑤長大了


不一定一直用內循環,長時間跟車,堵車可以內循環,應為跟車太近,開外循環回進前車尾氣;開內循環制冷效果會更好更快,適時開開外循環,換換空氣會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