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版元朝歷史之——被人涮了一輩子的元明帝

元明帝和世,說實話,這是元史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名字,不為別的,只是因為——短,而且後面沒有帖木兒三個字,翻開《元史》你就知道,叫帖木兒的蒙古人不計其數,簡直和我大漢族最受歡迎的名字"王偉"有一拼。

幽默版元朝歷史之——被人涮了一輩子的元明帝

元朝皇帝圖片


(1) 被叔叔涮了的天家貴胄

元朝的皇位繼承製有個特點,就是很多皇帝即位都要經歷一次叔侄大戰或者是堂兄弟之間的廝殺。元明宗也不例外,其實他出身很高貴,他是元武宗的長子,妥妥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他的老爸元武宗偏偏不走尋常路,沒有立兒子做皇太子,而是立了弟弟(後來的元仁宗),但是他和弟弟約定,等到自己死後弟弟登基,就要立武宗的兒子為皇太子,讓皇帝之位在武宗的血脈之中傳下去。

弟弟滿口答應了,心裡想:先幹上皇帝再說,等我立太子的時候你都死了,哪裡管得了我。

得到了弟弟的保證,武宗很高興,他放心了,但是他的大臣可不放心,元武宗的近臣三保奴強烈要求改立和世為皇太子,康裡脫脫反對,說這都是定好的事情你不能更改。三保奴針鋒相對:今天做哥哥的把皇位傳給弟弟,明天能保證做叔叔的把皇位傳給侄子嗎?康裡脫脫回答:能,誰要是違背誓言就讓他天打雷劈。

史書沒有記載武宗弟弟的反應,但是我想他心裡一定會埋怨康裡脫脫髮的誓言太惡毒了,因為他一定會違背的。

元武宗死後,他的弟弟即位,就是後來的元仁宗,他也果然不負眾望,立了自己的兒子當皇太子,把侄子和世封為周王,讓他去雲南就藩。

幽默版元朝歷史之——被人涮了一輩子的元明帝


當時的雲南可不是彩雲之南,夢開始的地方,那是蠻荒之地,離大都又遠,讓侄子去雲南實際是就是一種變相的流放。但是和世也只能忍氣吞聲,叔叔不肯兌現諾言,他也無可奈可。

(2) 被從人涮了

和世望著眼前黃沙翻滾的沿河發呆,從大都出來走

了很多天,他才走到延安。離開繁華的大都一路西行,身邊的從人不多,嘴裡吃的沙子卻越來越多。自打父親立了叔叔當皇太子,他的心裡就始終七上八下,他不知道叔叔是否會兌現立自己為皇太子的諾言,只好在叔叔面前小心謹慎的侍奉,希望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叔叔也曾多次拍著自己的肩膀說:我死之後你當皇帝。如今看來,是叔叔把自己涮了,自己這一輩子恐怕只能和大象為伍了。

就在憂慮之際,心腹卻突然趴到耳邊告訴他:有人要起兵幫助他奪回皇位。這個人就是陝西省丞相阿思罕,阿思罕手裡有兵,還曾經在朝中當過太師,有他的幫助當然就很有勝算。和世很開心,他立刻和阿思罕結為同盟,舉兵殺向大都。

幽默版元朝歷史之——被人涮了一輩子的元明帝


然而大兵還沒有出發,手下的人就開始內亂,原來,果實還沒有到手,這幫人就為了未來怎麼分贓而內鬥不休,陝西省平章政事塔察兒抓住這個機會突然發難,殺死了阿思罕等人,和世手下不無兵無將,只好逃亡西北。

(3) 又被弟弟涮了

和世逃到了西北,蒙古王爺察合臺收留了他,但是這

回和世可學乖了,他不敢再對任何人抱有希望,既然大家都是讓他空歡喜一場,那就低調點做個老實人吧。

和世向蒙古王爺要了一塊地,然後和自己的僕人靠種地為生,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從不耍貴族的威風,大家都很喜歡他,京城裡面的仁宗叔叔看到侄子已經認命做一個農民了,也覺得有些於心不忍,就不再來找麻煩了。

種地的日子很平靜,和世生了兩個兒子,他可能想不到,以後這兩個兒子都會當上皇帝。

這一種就是十二年。

在這十二年間,京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仁宗皇帝駕崩,他的兒子英宗即位,但是英宗很快被刺殺。刺殺皇帝的最大犯罪嫌疑人泰定皇帝即位,可是短短五年,泰定皇帝暴崩,年僅三十六歲,皇帝之位又一次出缺了。

按說老皇帝駕崩,大臣第一件事就是擁立他的兒子即位,所謂國不可一日無主。但是權臣倒剌沙可不這樣認為,皇帝死後他一直做代理皇帝,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妙,他沉醉其中,簡直無法自拔,這就導致太子沒有及時接班,而這段帝位空檔期給了別人機會。

在大都的實權派燕鐵木兒挑選百官開會的日子,領著自己的心腹手持大刀衝進會場,一邊大哭一邊喊:武宗的兒子才是帝位的正統,我們要求立武宗的兒子,誰要是敢說個不字我就殺了他。

事實證明,沒有人敢說個不字,燕鐵木兒抹了抹眼淚鼻涕,把朝中為首的大臣抓起來關到監獄,自己則派兵遣將,守把關隘,做好了起兵的準備。

要立武宗的兒子,那麼選項有兩個,第一個前面我們說過,就是武宗的長子,正在西北種地的和世,另一個就是和世的異母弟,武宗的小兒子,圖帖木兒(被泰定帝封到建康做懷王)。

即位這件事,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燕鐵木兒當機立斷,擁戴離都城更近的懷王圖帖木兒做皇帝,他密令河南平章政事伯顏派精兵一路護送圖帖木兒來都城,擁戴他上位,這就是歷史上的元文宗。

幽默版元朝歷史之——被人涮了一輩子的元明帝


元文宗即位,燕鐵木兒有了起兵的旗號,他和當時在上都即位的泰定帝的兒子(天順帝)的死黨展開了血戰,戰爭的開始,元文宗方面節節失敗,燕鐵木兒親自上陣,勇不可當,穩住了局勢,後來燕鐵木兒的叔叔說動了正在觀望的蒙古王爺,獲得了強大的支援,一舉消滅了天順帝的勢力,元文宗密詔殺死了九歲的天順帝,又派人絞殺了泰定帝的皇后,皇位是坐穩了。

心腹大患清除了,元文帝還是高興不起來,因為在他即位之初就曾經昭告天下,說一旦打敗叛軍,帝位穩固,就把自己的大哥和世束請回來當皇帝,自己只是暫時幫他佔個位置而已。我想當時他說這話的時候應該有幾分真心,當時己方力量弱小,自己也沒什麼威信可以凝聚軍心,不如打老哥這張牌,畢竟在天下人心中,老哥才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等到皇位坐久了,元文帝還是不太喜歡把皇位讓出來,可是說出去的話還是要兌現的,於是他三番五次派出使臣來到西北,請哥哥回京當皇帝。

和世也不是傻子,這回他不打算輕易聽從別人的忽悠了,面對皇位的誘惑,他只是謝絕,這下輪到他身邊的人著急了,畢竟蒙古王爺保護了他這麼多年,身邊的下人也陪他種了這麼多年地,大家都盼他當上皇帝,自己好撈點好處。

於是輪番勸說,最終,和世還是動心了,面對弟弟的"盛情"和身邊眾人的"殷切希望",和世答應了,動身回大都。

和世的名聲和威望都很高,一路上老百姓夾道歡迎,他的舊臣也爭先恐後地去拜謁他,粉絲們都喊"我們的皇帝回來了"。和世很高興,也很感動,元文宗和燕鐵木兒的心裡卻很不是滋味。

1329年,和世在和林即帝位,他沒有等到回大都再即位,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害怕遲則生變,有防備弟弟的意思在裡面。而他的弟弟元文宗則被立為皇太子。

稱帝之後,元明宗顯現出了聖明君王的風範,他減輕賦稅,任用賢臣,緩和民族矛盾,整頓吏治,總之他做了一個賢君該做的任何事情。他還對大臣說凡是諸王、百官犯了罪,你們一定不要姑息,要勇敢地指出來,就是我犯了錯,你們也不能隱瞞,一定要提醒我,我不會責怪你們的。(是不是很有些唐玄宗納諫的風範?)

元明宗一路向大都進發,好弟弟元文宗圖帖木兒也出大都迎接哥哥,最終兩個人在大都附近的王忽察都見面了,好久不見的兄弟兩個自然是相見甚歡,大排宴宴,喝酒划拳,一醉方休。然而就在兄弟見面的四天之後,正值而立之年,身體健壯的元明宗駕崩了。

一般史書都認為是燕鐵木兒派人殺死了元明宗,我們看客很有理由相信是燕鐵木兒執行了這場卑鄙的謀殺,但是真正的幕後黑手是誰呢,會不會是元明宗的好弟弟元文宗和燕鐵木兒一起策劃了這場謀殺,根據受益者最值得懷疑的定律,我們相信元文宗圖帖木兒不是無辜的。因為就在元明宗暴斃之後,燕鐵木兒立即搶到了皇帝的璽綬,獻給元文宗,然後派重兵保護,回到大都,重新做回了皇帝。

主人死了,元明宗的親信沒有人敢提為主人討回公道這件事,元文宗為了安撫天下人,假惺惺地下了一個詔書,對泰定帝的篡權行為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對大哥的功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深刻表達了對大哥的追念,以及大哥死後自己痛不欲生的生活狀態,並且表示雖然自己心痛到流血,但是也要不負大哥的重託,勉為其難地做皇帝,把大哥的事業發揚光大。

殺死了人還要噁心人一把,元明宗要是泉下有知,真的會從棺材裡面爬出來把這個弟弟掐死。

(4) 死後更憋屈

該履行的手續履行完了,表面文章也做足了,接下來就

到了欺負孤兒寡母的時間了。元文宗的皇后殺死了明宗的皇后八不沙,這件事史書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根本原因是女人之間的嫉妒還是文宗不放心自己的嫂子,就請諸位看官自己判斷了。之後,元文宗把自己的侄子,明宗的長子妥歡帖睦兒流放到高麗的大青島,後來又說哥哥說過妥歡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又把侄子流放到廣西,下手不可謂不狠。

為了至尊之位的爭奪,天家骨肉往往會刀兵相向,爭個你死我活,人頭滾滾,不死不休。蒙古大詩人薩都剌有這樣一首詩:當年鐵馬遊沙漠,萬里歸來會二龍。周氏君臣空守信,漢家兄弟不相容。只知奉璽傳三讓,豈料遊魂隔九重。天上武皇亦灑淚,世間骨肉可相逢?

我常常想,那些兄弟殘殺的皇室,他們的父親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如果當初自己沒有做皇帝,是不是後世子孫就不會兄弟鬩牆,骨肉相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