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 這些大學生與祖國同頻共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渭南師範學院共青團密切關注疫情形勢發展,迅速響應,發揮優勢,廣泛動員師生、青年團員,支援全國各地防控疫情第一線。渭南師範學院學生積極行動、眾志成城,以實際行動亮身份樹形象,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黨有號召 團有行動 渭師青年敢做生力軍

張彤超,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專業192班學生。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他在西安地鐵四號線文景路站負責安檢工作。每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戴著口罩、手套對進站的乘客進行身份核查、體溫檢測,並對身體異常的旅客進行登記和重點排查。這期間,工作量急增,許多站點缺少人手,但在超負荷的工作和潛在的危險中,張彤超沒有放棄,毅然選擇堅守,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投身抗疫,需要以身作則更需要勇於擔當。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袁浩,音樂學院音樂學167班學生。身為學生幹部,中共預備黨員的他,在疫情發生後,積極響應學校號召,貫徹相關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文件精神,積極參與家鄉安康市寧陝縣的防疫工作,被分配到寧陝縣城關鎮湯平檢疫組,進行出入人員的體溫登記及巡查宣傳工作。自1月23日起,他跟隨工作人員實地走訪住戶300餘戶,登記詢問住戶出入情況和身體狀況,逐一排查疫情,同時,登記外地返鄉人員200餘人,積極宣傳防控疫情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行動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展現了新時代團員青年責任與擔當。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黨有號召 團有行動 渭師青年能做突擊隊

閆柯帆,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161班學生,家住陝西省西鹹新區灃西新城馬王街道,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疫情發生後,他積極響應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一名志願者,從大年初二開始在村口設卡處負責勸返外地人員及車輛進入本村,早7點到晚6點,寒風中的堅守更是為了家家戶戶的平安健康。閆柯帆主動幫助村委會工作人員張貼宣傳公告,宣傳防疫知識,並申請到村裡挨家挨戶走訪摸排,為不瞭解疫情的老人和小孩普及注意事項。他說:“在抗擊疫情,捍衛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時刻,滴水成溪,愛心凝結,每一分心意,每一點努力匯聚到一起,就會成為抗擊疫情的龐大力量。”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何宗源,人文學院戲文專業172班的一名學生幹部,面對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他主動加入到這期事先沒有準備的“社會實踐”中,報名參加家鄉志願工作,同黨員幹部、路政工作人員及其他青年志願者一起協助村裡的防控工作。同時,他還負責勸退點的所有衛生工作,為工作人員做好了後勤保障。他服務群眾,深入一線,有序參與疫情聯防聯控,是一份赤子之心,更是一份對家鄉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黨有號召 團有行動 渭師青年會做戰鬥員

雷晴,教育科學學院學前教育192班學生。她志願參與合陽縣環北社區防疫工作,擔任疫情防控員,在社區各巷口懸掛防疫橫幅,製作街道辦的防疫知識板報,負責鳳凰北路東清步行街的入戶排查任務,積極進行室內消毒和居民體溫檢測及防疫知識普及,每日入戶100餘家,確保轄區內每個村(社區)、每個小區、每戶家庭疫情防控工作到位。她說:“面對不斷髮展的疫情,要用陽光的笑容衝散疫情的陰霾,用行動的力量彰顯我們青年的使命。”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孟星星,美術學院設計學專業19級8班的一名學生幹部。疫情發生期間,孟星星得知要用口罩防範,但老年人防範意識弱,鄉下買不到口罩,他在西安市購買大量KN95口罩,主動分發給社區居民。同時,他積極參與鎮口和蘇坊村口的防疫點工作,對外來人員和車輛進行流動限制,通過QQ群、微信群等轉發官方發佈的疫情情況和防範知識,歌頌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他說:“感謝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們。作為一名學生幹部,在這特殊時刻要積極發揮青年骨幹防控疫情作用,哪怕只是微薄的力量。”

战疫情 这些大学生与祖国同频共振

當前疫情形勢嚴峻,渭南師範學院廣大師生不畏艱難,按照學校的要求,加強自身防護,減少傳染擴散。更有青年學生勇當“逆行者”,在不同地區,不同崗位,以不同形式支援防疫第一線,在國家有難時,不畏艱險,逆流而上,用行動傳播了社會正能量,充分發揚了渭師人的優良品質。渭師青年用實際行動響應祖國的號召,與祖國同頻共振,抗“疫”戰鬥必定有我,抗“疫”戰鬥必將勝利!

華商全媒體記者 陳紅 實習生 劉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