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中國疫苗之神:撲滅多場瘟疫,救活無數國人,無奈自殺錯失諾獎!他是哈佛高材生,國有難毅然回國,撲滅多場瘟疫,拯救無數國人!他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沒有葬禮,骨灰被老伴捧回!

1/遠去的大師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在近代中國的防疫史上,有這樣一個開拓性的人物,他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卻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到多災多難的袓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臨危受命,在戰火中重建中央防疫處,成功撲滅多場瘟疫,救活了無數國人;他研發了中國第一批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其研究成果,使中國在消滅天花病毒方面領先世界16年;他首次分離沙眼病毒(後被命名的沙眼依原體),震驚世界;是他,遏制1950年華北大範圍的鼠疫,救了千萬人的命;也是他,將沙眼發病率從將近95%降至不到10%。因為無法承受批鬥之痛,於1958年9月自殺謝世,從而錯失諾貝爾獎。

2003年,當非典病毒在中國大地上肆虐,不斷有人倒下之時,一位曾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老者忍不住嘆息,如果他還活著,形勢何至嚴峻於此?2019年年末引爆的新冠肺炎,又讓知情者再一次想起了已經含冤離世62年的那位病毒學前輩。歷史書上也許不會有他的名字,但我們的心中,應該為他留一個位置。他的名字,叫湯飛凡。

湯飛凡是何許人也?為何讓業內人士一直對他念念不忘?

2/瀟湘自古多才俊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湯飛凡是湖南醴陵人,出生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湯氏祖輩多是讀書人,其父湯麓泉是位名重鄉里的舊知識分子,設塾館教書,朋友甚眾。湯麓泉有個好朋友叫何忠善,兩家是幾代世交。何忠善有個兒子,就是後來曾任湖南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的大反派何鍵。何鍵未名時,與湯家也過從甚密。

湯飛凡是湯麓泉的次子,年長湯飛凡十歲的何鍵,見湯飛凡讀書勤奮,認為是個可造之材,特地為他輔導算術和自然。湯飛凡天賦並不過人,但倔犟好勝,學習極為刻苦,進步很快。湯飛凡12歲到長沙讀中學,後來進入湖南甲種工業學校學習。

湯飛凡幼年常聽父老談論維新、改革,“學西方、學科學,振興中華”。這些思想不知不覺地透進了他幼小心靈。他從小在家鄉看到窮苦農民貧病交加,中國被人譏笑為“東亞病夫”,就立志學醫,意欲振興中國的醫學。1914年,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首屆招生,湯飛凡從工科學校退學,報考湘雅,結果如願被錄取,並於192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從湘雅畢業後,湯飛凡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細菌學系進修。此時的何鍵在唐生智手下已經升任騎兵團團長,在他的強烈要求下湯飛凡與何鍵的女兒何璉正式訂婚。

早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日本人北里柴三郎發現了鼠疫和破傷風的病原菌,因此被稱為“東方巴斯德”。湯飛凡的夢想,就是能成為“中國的‘東方巴斯德’”。

因為心中有著非常遠大的抱負,在協和的3年裡,他不單單只是學習,做研究,還經常幫助其他人做實驗,作病理解剖,分析實驗結果。因此,在協和的第一年,湯飛凡便兼任了助教。而在第三年裡,湯飛凡獲得了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獎學金。1925年,湯飛凡進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細菌學系深造,從而開啟了他的海外研學之旅。

3/名師出高徒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1925年,湯飛凡與時為湘軍團長的何鍵之女何璉成親,隨後兩人一同踏上了赴美之旅。

湯飛凡就讀的哈佛大學是世界頂尖名校,師從細菌學系主任秦瑟,H·教授。秦瑟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細菌學家和免疫學家,確認了布里爾氏病,發明了立克次氏體的組織培養法和染色法,研製成功斑疹傷寒疫苗,曾任美國免疫學家協會主席和細菌學家協會主席。能拜在秦瑟門下,是湯飛凡之幸,也是中國之幸。

秦瑟教授在看到湯飛凡進行實驗時的規範操作後,非常看重湯飛凡的治學態度,邀請他參與進自己的研究項目——研究立克次體病毒等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這段時期剛好是病毒學的拓荒時代,而湯飛凡既然有幸成為其中一員,那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湯飛凡和秦瑟利用砂棒濾器、普通離心機等簡單設備,用物理方法證明了病毒是可過濾的、能離心沉澱的、能自我複製的、有生命的顆粒,是寄生於細胞內的微生物。此外,他們還研製成第一代微孔濾膜(火棉膠膜),並用它測定出各種病毒的大小,使得湯飛凡成為當時研究病毒和細菌之間的支原體的微生物學家之一。

作為一名留學生,在求學期間就取得如此成就,留在美國發展,是輕而一舉之事,但是,學業有的湯飛凡,並沒有聽從導師的建議留在哈佛繼續發展,而是在接到一封家鄉來信後,毅然選擇了報效祖國。

4/一個人的細菌學系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給湯飛凡寫信的人,是他就讀於湘雅醫校時的老師顏福慶。

顏福慶是中國近代著名醫學教育家,公共衛生學家。他先後創辦湖南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即原湖南醫科大學前身)、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即原上海醫科大學前身)、中山醫院、澄衷肺病療養院(上海第一肺科醫院前身)並與中國紅十字會訂約合作,接辦該會總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前身)等醫學教育和醫療機構,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因為是師生關係,顏福慶寫給湯飛凡的信沒有啥客套,非常直接,就是邀請湯飛凡到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面對恩師的召喚,湯飛凡沒有一刻的猶豫,於1929年春,攜夫人何璉一同回上海,擔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細菌系副教授。

當時的中央大學醫學院,規模並不大,學生只有29個,教職員更是稀缺,湯飛凡的細菌系僅他一人。人手少,條件差,湯飛凡的細菌系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由於細菌學重在實操,湯飛凡立刻就著手建立實驗室。他捐出了自己的顯微鏡,一邊開設課程,一邊進行科學研究。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自1930年起,湯飛凡便陸續發表學術論文。也是自這年起,中國走進了世界病毒學研究的大門。1932年,中央大學醫學院改建為國立上海醫學院,湯飛凡也升為正教授,併兼任上海雷士德醫學研究所細菌學系主任。

在上海期間,湯飛凡對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腸菌炎等的研究也成果頻出。其中的沙眼病,是湯飛凡的主要研究對象,也是因為沙眼病,日本醫學界無人不知湯飛凡。當時,日本人野口英世宣稱自己發現了沙眼的病原體──顆粒桿菌。因此,他便被列入了日本教科書,成為日本人都敬佩的大人物。然而,湯飛凡將他拉下了神壇。

1935年,他和周城滸合作,通過大量動物實驗和自我試驗,以可靠的材料為依據,發表了《沙眼桿菌與沙眼之研究》的論文,從而否定了當時由野口矢的“沙眼杄菌”。

在上海任教期間,他在傳染病的預防方面突飛猛進,發表了二十多篇高質量論文。1935年,湯飛凡受邀赴英國國立醫學院研究所進修。

5/重建戰時防疫處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身在英國的湯飛凡又接到來自國內的召喚,讓他領銜重建中央防疫處。這一次,湯飛凡又毫不猶豫地起程回國。

防疫處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抗戰急需的血清和疫苗,但湯飛凡認為防疫處的工作應該更進一步,不能只滿足於生產而忘記了研究。即使條件困難也不能降低工作標準。研究人員每週都會在湯飛凡家舉行一次讀書會,堅持閱讀世界各國的學術期刊和書籍文獻,討論交流微生物學的發展情況。

1938年,湯飛凡帶領工作人員成功地回收利用廢瓊脂,採用乙醚處理牛痘苗雜菌,改良馬丁氏白喉毒素培養基。此時的中國明明是身處不利之位,可湯飛凡卻把防疫處的生物製品質量做到同歐美同類產品一樣水平。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防疫處生產的疫苗血清不僅能供應大西南的防疫需要,還為在陝甘寧解放區和在遠東作戰的英、美盟軍提供了支持。而中央防疫處在抗戰時期所做的最大貢獻,恐怕還得是成功地自主研製出了青黴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能夠成功研製出青黴素的七個國家(美國、英國、法國、荷蘭、丹麥、瑞典和中國)之一。

青黴素是拯救前方戰士們脫離疼痛發炎的關鍵所在。1942年,作戰的同盟軍還發現,中國防疫處製造的牛痘苗比印度苗更為有效地抑制天花病。因此,其他國家的盟軍一致決定,一切疫苗和血清製品都改由中國防疫處供應。

除了為國人和盟軍研發疫苗之外,防疫處還肩負著抗擊日軍細菌戰的任務。日軍那時殘忍利用細菌戰荼毒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民。而以湯飛凡為首的中國防疫處正是人民的保護盾。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在所有人都為其拼搏精神和工作成果所驚歎不已時,殊不知,防疫處僅有一臺破陋的鍋爐。“這臺鍋爐常常漏,不安全。每晚用畢都要檢修……一套重新利用廢瓊脂的設備代表了這個工廠的傳統……一隻破木船,放在湖裡透析……沒有商品蛋白腖供應,就自己製造……”

中國防疫處就是靠這樣的條件,在抗戰期間製造出了高效的疫苗,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軍人們用子彈來擊敗敵人,而湯飛凡則靠醫學拯救中國。並且,地處雲南昆明的中央防疫處,很快就成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防疫供給中心。

抗戰勝利後,中央防疫處遷回北平。並改名為中央防疫實驗處。由於原防疫處已被日軍完全破壞,湯飛凡不得不再次白手起家。在美國友人的幫助下,中國第一個抗生素生產車間於1947年建成,包括研究室和實驗動物飼養場。

6/中國疫苗之父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1949年,防疫實驗處改名為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湯飛凡擔任所長。1950年,冀北爆發鼠疫,以湯飛凡為首的突擊研製組只用了兩個多月便趕製出了鼠疫減毒活疫苗900餘萬毫升。這一成果,不僅改變了從蘇聯進口供應不足的局面,還遏止了鼠疫的橫行。

此外,湯飛凡還親自承擔起黃熱病疫苗的研究。為了解決病毒毒力變異問題,湯飛凡利用了1947年從美國獲得的無毒病毒株17-D。很快,他便製出了黃熱病疫苗減毒活疫苗,解決了海港檢疫接種黃熱病疫苗的需要。

1951年,衛生部門頒佈中國最緊迫的任務是“保障疫苗供應,控制傳染病流行”。其中,天花便是一個大問題。為了徹底消滅它,湯飛凡研究出乙醚殺菌法,迅速增加了疫苗產量。正是因為湯飛凡的殺菌法,我國於1961年成功消滅天花,早於全球消滅天花16年。

當然,在那時最難整治的傳染病除了天花之外,還有沙眼。1954年,我國成為沙眼病的重災區。一半以上的中國人都患有此病,發病率為55%,致盲率為5%,人稱“十眼九沙”。為了分離出沙眼病毒,湯飛凡主動請辭一切行政事務,重新拾起中斷了近20年的沙眼病原體研究。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他和助手黃元酮一起,經過幾百次試驗,終於採用雞胚卵黃囊接種和鏈黴素抑菌的方法,分離出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他將沙眼病毒接種在自己的眼裡,結果引起典型的沙眼症狀與病變,隨後又從自己眼裡分離出這株病毒。1956年,他發表分離沙眼病毒成功的報告,得到世界醫學界的承認,被譽為“湯氏病毒”,並推動了對鸚鵡熱和鼠蹊淋巴肉芽腫病原的研究。由於有了病原體可供系統研究,微生物學界才正式確定沙眼與鸚鵡熱和鼠蹊淋巴肉芽腫的病原體,同屬於介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從而在微生物分類學中又新增添一個衣原體目,沙眼病原體被命名為沙眼衣原體。

其後,湯飛凡又將研究重點轉向當時對兒童的健康和生命威脅極大的麻診和脊髓灰質炎。1958年,在他的指導下吳紹元分離出中國第一株麻診病毒M9。組織細胞培養技術的建立,不但使麻疹病毒分離成功,而且為製造脊髓灰質炎和麻疹疫苗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他在科研創新與實際應用中做出巨大貢獻,為他贏得了中國疫苗之父的美譽。

7/被錯過的諾獎得主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於與何鍵之間存在翁婿關係,湯飛凡於1958年被牽連到一輪又一輪的風波里。在“拔白旗、插紅旗”的浪潮中,湯飛凡淪為了民族敗類、國際間諜。有人說,他是把沙眼病毒送給外國人的賣國賊,是與實驗室女同志亂搞婚外情的不忠者。

人言可畏,每一句謠言都刺中了湯飛凡的心。當民眾在謾罵這位疫苗之神時,誰曾想過,他曾憑藉自己的知識拯救過無數國人的性命?在那個人人瘋狂的時代,或許,一個人都沒有。

不堪受辱的湯飛凡,於1958年9月30日選擇上吊自殺,告別了他與病魔奮戰了一生的科研舞臺,年僅61歲。湯飛凡死後,沒有葬禮,沒有親友緬懷,只有何璉一個人將他的遺體送去火化,然後將骨灰帶回家。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湯飛凡去世後,世界科學界並沒有將他遺忘。1970年,國際上將沙眼病毒命名為衣原體,而湯飛凡便是衣原體之父。1980年6月,國際沙眼防治組織給中國眼科學會發了一封短函:

因為湯博士在關於沙眼病原研究和鑑定中的傑出貢獻,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因為湯博士在關於沙眼病原研究和鑑定中的傑出貢獻,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希望能夠得到湯博士的通信地址,以便向他發出正式邀請,參加1982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第25屆國際眼科學大會。

國際沙眼防治組織還想要將湯飛凡推薦為諾貝爾獎的學者,可他們晚了22年。因為諾將只授予在世的科學家,所以,這樣的提議只能是毫無意義的“馬後炮”了。

中國疫苗之父:一生救人無數,花甲之年自殺,骨灰被老伴捧回家

歷史的霧霾都有被拔開的一天。1979年,原衛生部為其平反昭雪,曾經被汙的湯飛凡終於得到正名。1992年,國家發行中國現代科學家第三組郵票,其中便有湯飛凡。這樣的肯定雖然來得有些晚,但,終究是來了。

湯飛凡雖然不幸離世了,但是,他所研發的疫苗,也依然在守護著國人的健康。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中國人不知道湯飛凡是何人,這是非常令人悲哀的。而令國人欣慰的是,他的後繼者接過了他手中的火炬,繼續奮戰在抗疫最前線,比如今天之鐘南山、李蘭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