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車》中的青年人,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造成的?

侖枘D6mu3414


我記得很清楚,當和一位個性溫和、看片口味與我一向合拍的文藝青年聊《猜火車》,他忽然表現出極大的反感和厭惡。“我不知道這部電影除了展現墮落和骯髒,對世界有什麼幫助。”這大概可以算作是他對《猜火車》的簡短影評吧。


說實話,幾年前看《猜火車》,我也不知道它想講什麼,直到現在,面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像你和他一樣:

選擇了一份活兒;

選擇了一項事業;

選擇了一個家庭;

選擇了一個巨他媽大的電視機;

選擇了洗衣機、汽車、鐳射音響,還有電動開罐器;

選擇小心保養自己的身體、低膽固醇和牙科保險;

選擇固定利率的抵押貸款......

(以上來自《猜火車》電影臺詞)

我才大概明白了《猜火車》所想表達的,那就是——無論你曾多尖銳極端地抵制這個社會,都改變不了你終將成為社會一份子的現實。並且,大多數人被消費主義捆綁的人生和你們幾個臭小子被極端自由主義掌控的命運,也說不上哪個更高尚,哪個更好。


80-90年代,整個國際環境都在劇烈變動,89年柏林牆倒塌,91年蘇聯解體,93年歐盟建立......。這段時期也是英國社會的轉型期,撒切爾夫人對英國國有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包括能源,電信,傳媒,等傳統行業,英國開始全面擁抱市場經濟,各個階層的人都受到社會轉型的影響。也就是在這段時期,人們對未來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激發了英國搖滾樂的加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採取消極態度來抵制消費主義的到來,他們沉醉於吉他,架子鼓奏出的激烈節奏中,或者像《猜火車》中的癮君子們,每天用毒品麻痺自己,這便是《猜火車》中青年人們身處的時代背景。


Renton(雷頓)——不徹底地叛逆者

Renton是《猜火車》男1號,雖然全片充斥著他吸毒墮落的鏡頭和叛逆不羈的臺詞,但這個貌似與社會隔閡最深的人,心裡卻實實在在地是個社會人。Renton精明、世故,懂得在各種局勢中保全自己。同樣是和哥們兒一樣泡妞,當發現泡到的是個未成年人的時候,他立馬剎住車;同樣是搶劫被抓,他以身處戒毒期為由躲過了判刑,同伴卻要蹲監獄;戒毒後,他在大城市很快掌握了賺錢的本事,想方設法想擺脫之前的幾位狐朋狗友。所以,當然也是他,會在影片結尾,偷走大家販毒賺的錢,獲得真正進入社會的第一桶金。


Sick boy(病仔)——徹徹底底地墮落者

《猜火車》中,最令人乍舌的幾次叛逆犯罪行動的主導人都是病仔。

第一次:病仔和女毒友的孩子因為父母都忙著吸毒,沒人照看,病死了,病仔痛哭一場後,非但沒有痛改前非去戒毒,而是選擇痛上加痛地去用搶劫、詐騙以獲取更多毒資,更好的享受毒品;

第二次:當Renton戒毒成功開始正常工作,病仔卻已經走上以搶劫珠寶買的方式買毒吸毒的犯罪道路,他甚至慫恿戴安,Ronton的高中生女友與他一起犯罪;

第三次:Tommy因吸毒染上艾滋去世,葬禮上,病仔卻提議大家,趕緊用剛到手的毒品換錢,做筆大買賣。

或許是覺察到了Renton的不堅定吧,病仔在Renton面前,總喜歡用一些能代表他觀點的電影、音樂來給Renton洗腦,但這反倒更叫Renton反感。


Begbie(貝比)——暴力的利己主義者

貝比暴力成癮,惡習難改,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尋釁滋事。這個帶著罪、被通緝著的哥們兒一旦紅起眼來,連哥們兒都不敢上前阻擋。當這夥人最後拿到裝滿錢的袋子,貝比更是顯露了他殘暴、利己的本質,他當著哥們兒的面,把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實人暴打一頓,為的就是殺雞儆猴,叫這夥都對錢起了歹意的人不敢肆意妄為。如果說病仔的反社會情結屬於精神層面,那貝比的反社會心理則結結實實體現在拳頭上。


Spud(土豆)——學不會自控的老實人

醉酒後的土豆連屎尿都不能控制,更別提讓他沾染上毒品了。本質上的軟弱老實讓土豆註定擺脫不掉毒癮,也擺脫不掉老媽、女人、金錢、房子等任何一樣和他產生過關聯的“物質”。但我覺得土豆恰恰代表著我們中的大多數,我們和他有什麼區別呢?都是一樣的上癮,只不過土豆是對毒品,我們是對洗衣機,汽車,雷射唱機,電動開罐機、房產、朋友,運動服、皮箱、三件套西裝......


看《猜火車》時,我常常會聯想到《搏擊俱樂部》,因為這兩部影片都強烈表達了對當今消費主義社會的懷疑與不認可。但也是這兩部電影告訴給我們,無論哪種主義,消費主義也好,自由主義也好,它們也許改變了一段時期的經濟形態、社會面貌,但對人類,對人性卻永遠也起不到改變作用。生活在消費社會里的人和信仰自由主義的人是一樣的善惡並存,矛盾糾結,一樣的貪婪自私,脆弱敏感。這或許就解釋了從片頭的“我不要像你們一樣被消費主義綁架,我不選擇我的生活。”到片尾的“我要向你們一樣奔向一片光明的未來,我要選擇生活。”Renton到底經歷了什麼的疑惑吧。


現實太無趣

電影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