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舉水陸大軍三十萬,遠征高麗(也稱高句麗)。路上受阻遼東水潦、海上受阻渤海風暴,大軍無功而返。

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大隋詔書,氣勢磅礴,卻無奈東征草草。高麗絕不是大隋想徵滅就能徵滅的。楊堅徵高麗,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換來高麗臣服,大隋與高麗之間確定了藩屬關係。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但是,徵高麗一事,卻在大隋的心中埋下了種子,高麗成了大隋欲罷不能的情結。

十四年後,這顆種子終於開花。但這朵花,卻是大隋的惡之花、天下的毒之花。隋煬帝三徵高麗:

公元612年首徵高麗,舉兵一百一十三萬,轉運壯丁數百萬。

公元613年再徵高麗,舉兵再百萬、輜重煩天下,直接誘發楊玄感起義。

公元614年三徵高麗,舉兵還百萬、徭役逼民反,直接導致了隋末亂世。

大隋是怎麼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徵高麗。世界是具體的。具體來說,大隋亡於徵高麗。其他所謂關隴貴族、皇帝荒淫以及農民起義,都是徵高麗的附屬品。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隋鑑不遠,大唐在徵高麗這件事上又該何去何從呢?

01.李世民三徵高麗,放棄絕無可能

公元623年,大唐結束亂世,重新統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高祖李淵有感於大隋之亡,打算放棄羈縻高麗,斷絕高麗情結。

高句麗雖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臣。

但是,李淵的想法立即遭遇群臣反對,於是大唐繼續宗主、高麗繼續藩屬,徵高麗的種子繼續埋下,而高麗情結也就越來越深。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到了太宗李世民時期,高麗這顆種子再又開花,雖然耗死大隋兩代君主、終結一代帝國,但是,大唐仍舊義無反顧地繼續徵高麗。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舉水陸大軍十萬,御駕親征高麗。

水路,以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大總管,江淮嶺硤府兵和兩京募士,計四萬三千人、戰艦五百艘,自東萊渡海至平壤。

陸路,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幽、營步騎及蘭、河胡兵,計六萬大軍,出幽州、渡遼水。

李世民幽州誓師,勢要一戰滅高麗。

煬帝無道,失人已久,遼東之役,人皆斷手足以避徵役。朕今徵高麗,皆取願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鬱邑,豈比隋之行怨民哉!

大隋用兵百萬,大唐縱兵十萬;大隋百姓“無向遼東浪死歌”、大唐壯士“不求縣官勳賞,惟願效死遼東”。這就是李世民的信心與大唐的氣魄。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打仗需要戰心、殺敵需要勇氣,但戰心和勇氣畢竟只是情懷。情懷滿滿抵不過遼水漫漫。所以,大唐第一次遠征高麗,雖有戰場小勝卻無滅國之功,而且損兵折將、得不償失。

但是,李世民畢竟要比隋煬帝更勝一籌。

楊廣“慕秦皇漢武之功”,不立此功誓不罷休,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百萬徵高麗。李世民“欲為中國報子弟之仇”,卻沒被仇恨蒙了眼睛。既然一戰滅不了高麗,那就不求滅國但求弱國,以大唐的國力碾壓高麗的鬥志。

公元647年再徵高麗,李勣和牛進達舉兵萬餘,征戰十個月;公元648年三徵高麗,薛萬徹舉兵三萬,征戰四個月。小規模出兵、短時間衝擊,對於大唐來說,這只是局部戰爭。對於高麗來說,卻是舉國戰爭。連年徵高麗,而且總在農忙期間暴擊,於是高麗陷入困頓。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在薛萬徹騷擾攻擊期間,大唐已經籌備了對高麗的滅國戰爭。此次滅國戰爭的籌備,充分體現了什麼叫大國大戰爭。

徵高麗的運輸船來自於蜀地,大唐劍閣道伐木造船,全是一百五十丈長、五十尺寬的大型運輸船,用來向遼東轉運輜重。

徵高麗的運兵船來自於浙江和江西,打造海船及雙舫共計一千一百艘,用以渡海作戰。

徵高麗的輕銳勇士,由河南、陝州刺史招募;徵高麗的輜重運輸,由萊州刺史承辦。

李世民為滅國大戰準備了三十萬大軍。

今天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

如果非要問李世民必滅高麗的理由,那麼“不遺後世憂也”最具說服力。李世民居安思危,所以勢要消滅尚未做大的高麗。但是,雖然事在人為卻人壽無常,公元649年5月,一代雄主李世民病逝。滅高麗,就只能是雄主遺憾了。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02.高宗兩徵高麗,高麗必須得死

公元655年,高麗聯合百濟入侵新羅。於是,大唐第四次徵高麗之戰就此拉開序幕。這是一場連年累月的持久大戰,大唐派兵進攻、高麗派兵應戰;大唐增兵進攻、高麗增兵應戰,雙方打了將近十年。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公元655年,唐高宗詔令營州都督程名振、右衛中郎將蘇定方,東征高麗。

公元655年至658年,程名振和副將薛仁貴,先後取得貴端水、赤峰鎮大捷,並擊敗高麗大將豆方婁的三萬大軍,斬首兩千五百級。公元659年,薛仁貴又在橫山(今遼寧華表山)擊敗高麗大將溫沙門。

公元660年,唐高宗詔令蘇定方舉兵十萬,新羅舉兵五萬,進攻高麗同盟百濟,在朝鮮半島開闢攻滅高麗的第二戰場。同年,百濟國滅,史載:平其國王部、三十七郡、三百城,戶七十六萬,但百濟殘餘尚在。所以,百濟之戰,仍舊連年不休。

公元660年12月,唐高宗詔令契苾何力、蘇定方、劉伯英、程名振等四路大軍進攻高麗。公元661年,唐高宗又在河淮六十七州募兵四萬四千人,渡海支援平壤戰場;同時,詔令鴻臚卿蕭嗣業率回紇等部胡兵支援平壤戰場。總計水陸大軍35萬,進攻高麗。

蘇定方部,取得浿江(大同江)大捷,而後圍攻高麗國都平壤;契苾何力取得鴨綠江大捷,斬首三萬。但是,龐孝泰蛇水戰敗,沃沮道唐軍,全軍覆沒。蘇定方遭遇暴雪,全軍撤退。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第四次滅高麗之戰,雖然在高麗畫上了句號。但是,百濟戰場還未結束。

為前後夾擊高麗,大唐在百濟故地建立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和德安五個都督府,作為南道進攻高麗的基地。公元661年,百濟殘餘勾結日本倭國,企圖復國。日本向百濟派兵,大唐向百濟增兵。公元663年,大唐與百濟、倭國聯軍正式較量,帶方州刺史劉仁軌以少勝多、四戰四捷,擊敗百濟和倭國聯軍,取得白江口大捷,正式平定百濟。就此,大唐在朝鮮半島扎住了根基,“制其(高麗)心腹”。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公元665年,高麗太子福男入質大唐。此次徵高麗,終於算是畫上了句號。

公元666年5月,高麗權臣,莫支離(兵部尚書兼中書令)泉蓋蘇文病逝。高麗政權形同三國時的東漢,國王是個擺設,權臣泉蓋蘇文才是主宰。泉蓋蘇文一死,立即引發諸子爭位,朝局陷入混亂。最大的敵人從來不是來自外部,往往都是自己人。

泉蓋蘇文的長子泉男生向唐朝求援,於是,大唐第五次徵高麗立即爆發。

唐高宗任命老將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調河北之地賦稅直送遼東,以資軍用。隋唐之際,河北是帝國最富庶的地區。所以,大唐為了此次徵高麗,當真是用了全力。

公元667年,李勣大軍與泉男建(泉蓋蘇文的次子)會戰金山,在薛仁貴的支援下,取得金山大捷,斬首五萬餘級。唐將郭待封率水師進攻平壤,在平壤城下擊敗高麗大軍。公元668年,李勣取得扶余大捷和鴨綠江大捷,諸路唐軍會師平壤城下,高麗舉國投降。

至此,高麗國滅。

03.隋唐兩大帝國為什麼非要死磕高麗

高麗,又稱高句麗,其祖先出自扶餘國(今松花江中游一帶),公元前37年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

在兩晉南北朝時期,高麗迅速崛起,全盛之時,東至大海、南控漢江、西跨遼水、北抵輝發河。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到隋唐時期,高麗已經是東北亞地區的超級強國,擁兵六十萬,而且裝備精良。雖然藩屬中原王朝,但高麗卻一直在對外擴張,靺鞨、契丹等草原部落紛紛納入高麗治下。

高麗或高句麗建國,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朝鮮以及遼東,自古便是中原王朝的固有領土。

商周之時,為孤竹國。周代以後,為箕子(商紂王的叔)之國。漢武帝置漢四郡,樂浪、玄菟、真番、臨屯。

所以,但凡中央帝國做強,後代君主就一定要效仿前代,收復漢四郡。比如隋煬帝楊廣,徵高麗的理由就是“慕秦皇漢武之功”。

所以,徵高麗,這是一個法理問題。

再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這一地區的生活方式,並非完全遊牧而是半農半牧,或者說亦耕亦牧。

中央帝國的統治邏輯:凡是草原,都可以放棄;凡是農耕,必須拿下,否則國家就不算統一、皇帝就不算雄主。

原因就是中央帝國的政治拓展性,不能囊括草原遊牧,卻能囊括非草原的農耕。而高麗,就是農耕之地,遼西一帶氣候適宜,生活方式與中原無異。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所以,徵高麗,這是一個統治拓展性的問題。

而最為致命的問題,就是:高麗已經建成了中央集權的傳統政權,足以威脅中央帝國的統治。所以,李世民居安思危,不是一個情懷的問題,而是一個理性權衡的問題。

高麗,不是可能成為“後世之憂”的問題,而是一定會成為後世之憂的問題。唐以後,東北問題,就一直是個大問題。

所以,徵高麗,這是一個關係帝國安全的問題。

04.徵高麗徵了七十年,高麗的韌性來自哪裡

從公元598年隋文帝楊堅徵高麗起算,到公元668年唐高宗滅高麗結束,隋唐兩大帝國跟高麗死磕了70多年。特別是大唐第四次徵高麗,打了將近十年時間。

高麗真得很難打,比草原帝國的東西突厥,要難打得多。徵高麗,不僅耗死了隋文帝和隋煬帝、耗死了整個大隋帝國,而且耗死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

反觀隋唐的草原逐鹿呢?

楊堅反擊突厥,萬里長城萬里戰線,絕對是中原和草原的正面大戰爭:

公元582年4月,突厥攝圖大可汗領兵十萬、親征大隋;公元583年4月,楊堅舉兵20萬八路出塞、全線反擊。大隋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基本解決了草原問題。後來,還有二徵突厥、三徵突厥,但規模有限,主要是突厥不服就打、打了就服,都算上的話也就26年。

李世民平滅東突厥,也是一個扮豬吃虎的逆襲精彩:

公元626年8月,東突厥頡利大可汗兵抵渭水,二十萬騎兵耀武長安;公元629年11月,李世民舉兵十餘萬,五路出擊、生擒頡利。大唐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再一次解決了草原問題。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草原問題,或是一年解決、或是三年解決。而高麗問題呢?足足用了七十年,不僅耗死三任帝國皇帝,而且順帶耗死了一個大隋帝國。

高麗這個國家,怎麼就這麼有韌性、這麼有實力?

因為高麗問題絕不是草原問題,二者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問題。

攻略草原,中原軍隊一到、草原軍隊一來,然後開打,要麼打死、要麼打跑。然後,要麼是中原皇帝做草原的天可汗、要麼是突厥雄主做草原的大可汗。之所以如此簡單,就是因為草原帝國雖然幅員萬里,卻不是傳統政權。

草原帝國一直都是部落聯盟的半傳統政權的形態,這種政權形態一直持續到現代社會。即便是打遍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也是這種形態。所以,胡虜無百年之運,草原政權才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不是草原不想建立傳統政權,而是傳統政權太貴,草原的財富支撐不起。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越是文明政權,就越是昂貴。原始社會沒國家、沒政權,所以沒人考慮交稅的問題。進入傳統社會,有了國家、有了政權,所以就得考慮交稅的問題。而且,中原政權比草原政權更精緻、更復雜、更先進、更文明,所以自然就更貴。現代社會的老百姓,比古代社會的老百姓,稅賦只能更重。因為現代政權比傳統政權更貴。

正式因為政權成本的問題,所以草原的突厥不可以建立傳統政權。但東北的高麗卻可以。

高麗就是標準的傳統政權形態。因為高麗所在的遼東和朝鮮地區,不是遊牧的生活方式,而是已經演化到了農耕的生活方式。內部實現自組織,再經歷戰爭的塑造,高麗早就建立了統一的傳統政權。

所以,徵高麗,打得最多的不是野戰陣戰,而是城戰和要塞戰。大唐和大隋得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攻、一處關隘一處關隘的奪,徵高麗不是徵草原。

因此,李世民三徵高麗的居安思危,不是空穴來風。隋煬帝的三徵高麗的“慕秦皇漢武之功”,也不是簡單的情懷。

高麗問題,以及後來的東北問題,逐漸成為中原帝國的大問題,而且是關係生死存亡的大問題。

05.大唐能滅高麗,卻制不住東北形勝

隋滅南朝陳之戰,四千里長江列陣、五十萬隋軍出擊,公元588年出兵,公元589年正月陳滅。

南朝陳,也是一個標準的中原政權。而且,要論文明程度、人口數量以及幅員遼闊,南陳不僅不讓高麗,而且不讓大隋。

所以,楊堅威懾高麗的詔書才會這樣說:

遼水之廣,何如長江?高麗之人,多少陳國?朕若不存含育,責王前愆,命一將軍,何待多力。

為什麼南朝陳不堪一擊?為什麼高麗卻百折不撓?

因為東北形勝。

自商周以來,一直是得關中者得天下。所以,關中制中原,就是歷史鐵律。秦帝國崛起於關中,漢帝國崛起於關中,就是明證。甚至,武王伐紂、周代殷商,也是關中制中原的鐵律加持,大周也來自於關中。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但是,關中只能是千里關中,中原卻可以幾千裡華夏。於是,關中制中原這個鐵律,逐漸被打破。

秦帝國統一天下,就要以關中形勝、攜巴蜀財富,才能製得了長大的中原。被封巴蜀的漢高祖劉邦,也是這個模板。當中原已經從河南發展到山西、河北、山東以及兩淮,關中鐵律的效果就要打上折扣。

東漢光武帝劉秀崛起於河北,以中原反制關中,就是打破關中鐵律的標誌性事件。

至西晉和五胡十六國時期,最先建國的,成漢不算,就是匈奴人劉淵的劉漢和前趙政權。劉淵崛起於幷州高地,西入關中、東略河北、南掃中原。於是,山西高地的戰略意義就逐漸顯現出來,開始勝過關中形勝。

北魏崛起,也是一個山西攻略。拓跋鮮卑從草原入山西,再以山西形勝兼河北財富而略定天下,統一了整個北方。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大唐來自山西,李淵太原起兵而西入關中,以山西高地和關中形勝,兼四川財富,只用了八年時間便統一天下。

關中形勝,發展到關中形勝攜巴蜀財富,再發展到山西高地攜河北財富。“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天下在演化,捭闔天下的攻略也要演化。

隋唐及以後,又發生了兩個大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大隋遭遇的東北形勝,東北逐漸成為關係帝國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第二個變化是唐末開發的江南財富,江南逐漸成為帝國財源。

這裡單論東北形勝。

第一個形勝就是東北的亦耕亦牧。

千里關中有兩個資源,一個是糧食、一個是戰馬,所以才有關中形勝。而東北之所以能成形勝,也是因為它擁有這兩個資源,糧食和戰馬。

草原之所以不能建立傳統政權,是因為傳統政權太貴,遊牧經濟支撐不起。一旦能夠發展農耕經濟,傳統政權就可以建立。東北亦耕亦牧,它可以放牧養馬,也可以發展農耕經濟,所以就能支撐和建立傳統政權。更何況,高麗還有朝鮮這個糧倉,所以建立和發展傳統政權,一點兒問題都沒有。

傳統時代的最強軍事存在,就是遊牧騎兵。但凡能剋制遊牧騎兵,中原帝國也沒必要勞民傷財地修長城。李世民不修長城,是因為他能讓遊牧騎兵為大唐所用。大元不修長城,是因為遊牧騎兵就是大元的看家本領。正是因為東北亦耕亦牧,所以除了草原能生產遊牧騎兵,東北也能生產遊牧騎兵。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有農耕財富、有傳統政權,還有傳統時代的最強軍事存在,所以只要人口支撐、開發徹底,東北隨時都能形成強有力的割據政權。

第二個形勝就是東北的遼西走廊。

東有函谷關和潼關、西有大散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四大秦關一鎖,縱使天下百萬兵,也別想踏足關中。不是秦軍虎狼之師天下無敵,而是秦軍即便打敗了,秦國也不會滅國,鎖死函谷關就可以用時間恢復實力。

關隘多了不是好事,因為你必須處處戍守、處處派兵。關中形勝,正是因為關鍵通道少、要把守的關隘少,所以才能制中原。而東北就更厲害了,關中有四大秦關,而東北只有一個通道,就是遼西走廊。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隋煬帝首徵高麗,組織了一百一十三萬大軍,號稱兩百萬。但是,看一看隋軍的出兵路線圖,就知道東北形勝的厲害了。

縱有百萬大軍、縱是天下興兵,也要彙集到涿郡(今北京),然後再順著遼西走廊、一路徵高麗。所以,中原帝國就是派再多的兵,也難以在關鍵局部上形成碾壓優勢。


為什麼要死磕高麗?大隋四徵、大唐五徵,終滅高麗卻無奈東北形勝

當然還有海路,隋文帝楊堅海路出擊,結果還沒到高麗,水軍就被大海消滅了。所以,後來徵高麗,就是兩路:一路走遼西走廊、一路從東萊入海。海路很艱難,士卒冒險運過去了,還得冒險運糧食、運輜重。所以,唐高宗能滅高麗,必須得感謝劉仁軌,正是因為這個人,大唐才在朝鮮半島建立基地,大唐也才算真正開闢了第二戰場。

大隋反擊突厥,十萬隋軍在萬里戰線上,八道出擊,突厥人防不勝防。

大隋滅南朝陳,四千里長江戰線,五十萬隋軍分作東西兩個重兵集團,東線兵團分三路、西線兵團分三路,每一路都是重兵,實力不對稱的南朝陳怎麼防?

李世民平滅東突厥,十餘萬唐軍五路出擊,如果算上幽州都督衛孝節一路,則是六路出擊。

那麼,徵高麗呢?算上海路,就兩路,而且在平滅百濟之前,海路根本就沒啥威懾力。

這就是東北形勝,亦耕亦牧和遼西走廊就是東北的兩把利劍,利劍一出,就可征戰天下。

大唐在武力彪悍之時,解決了高麗問題。但是,東北問題,卻始終解決不了。

契丹大遼與北宋抗衡百年,因為東北形勝;女真在北宋和大明時期兩次崛起,也是因為東北形勝。即便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東北也一直是個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