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历史上有很多名将,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留下了不少历史传说。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有很多真实战绩并不那么出众的人,依靠小说、戏剧、评书等作品,变成了名将。人们对他们的印象也变得失真了,出现了很多被高估的名将。

第四名:飞将军李广

李广号称飞将军,人们提及他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的是“李广难封”,展示出了一个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壮英雄形象。然而,历史真实中的李广并不是这样。李广确实武艺超群,又擅长骑射,能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然而仅仅勇猛作为一个将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会如何打仗、训练士兵、判断局势、进退有度。李广之方面就做的很差,他手下的士兵纪律不严,虽然都愿意与李广同生共死,可也战斗力低下,遇到敌人难以取胜。

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李广一生征战,胜少败多,还有过全军覆没,迷路贻误军机的大过,所以是远远够不上名将的边的,至于怀才不遇,同时期的将星闪耀,卫青、霍去病横绝大漠,只能说是李广自身的能力不行,无法把握机会。但因为李广与司马迁的关系良好,司马迁本人又是因为李广孙子李陵叛逃匈奴而被处以宫刑,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盛赞李广,同情他是失败的英雄,又极力贬低卫青、霍去病是靠裙带关系而成为大将,这才让李广声名鹊起。

第三名:门神秦叔宝

秦叔宝秦琼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大将,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劳,也名列凌烟阁功臣,最后和尉迟敬德并列成为了门神,震慑神鬼。史书记载,李世民出战时,每次看到敌人有人耀武扬威,就派秦琼出战,将对方击败杀死。

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可是受《隋唐演义》的影响,秦琼变成了忠义无双、智勇双全,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大英雄,但还是会被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吊打。这其实是小说里低估了秦琼的武力值,高估了他的智力值。秦琼从来都是一员战将,而并没有行军打仗的谋略。所以凌烟阁功臣里,第一名是长孙无忌,第三名是杜如晦,第四名是魏征,而秦琼只能排到最后一名。

第二名:白袍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话就是夸奖陈庆之的。他率领七千白袍军,一路北伐,连续攻破北魏三十多座城池,收复洛阳,完成了近乎奇迹的军事行动。然而仔细研究历史就可以发现,当时北魏正在内战最激烈的时候,六镇起义吸引了北魏军方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北魏军人领袖尔朱荣在河阴之变里大杀文武群臣,已经让北魏南线数十个州县长官叛逃南梁,可以说北魏对南防线已经崩溃,对陈庆之根本就不设防。

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当时北魏中手握最强实力的两人,尔朱荣正在河北平叛,元天穆去山东镇压邢杲起义,所以陈庆之才一路长驱直入,顺利收复洛阳。等到尔朱荣和元天穆回师合兵一处,几天时间就消灭了陈庆之的白袍军。

第一名: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确实是个不错的良将,他作为守将经营辽东,可以挡住后金军队的进攻,还取得了宁远大捷,传言努尔哈赤就是死于这次战争。但袁崇焕远没有到所谓的“明末长城”的高度,至于说他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倒不如说这是清朝为了抹黑崇祯,表现崇祯是昏君而故意为之。

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崇祯皇帝本来对袁崇焕是非常信任的,召见袁崇焕时,袁崇焕信心满满的表示可以“五年平辽”,结果袁崇焕到了辽东后,要钱要粮要武器要装备,虽然关宁军兵强马壮,即使野战也不弱于八旗兵,但就是不见他有所行动出击后金,反而与皇太极有多往来。然后又擅杀了镇守皮岛的大将毛文龙,让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

除了李广之外,历史上还有这三位名将被高估了,白袍将军被神化

后来崇祯给袁崇焕定下的罪名有三条: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而这三条里前两条是板上钉钉的事。当然袁崇焕很可能本人并没有叛逆之心,只是觉得崇祯皇帝宠信他所以膨胀了,这才为所欲为。他的行事作风,连他的老师孙承宗都大为震怒,更不要说崇祯皇帝了。己巳之变让崇祯皇帝彻底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最终下狱处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