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凭借哪一点,奠定了他成为西方战略之父的地位?

五色土聊历史


公元前221年,年仅26岁的汉尼拔接管新迦太基军权。这一年秦国灭掉齐国,统一六国,嬴政成秦始皇。
汉尼拔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相当于我国的孙武。汉尼拔规划灭亡罗马的路线,与孙武规划灭楚的路线相似,都是出其不意。春秋时期楚国在长江下游有一张套要塞体系,孙武所在的吴国,面对楚国的方向毫无胜算,还得防着楚国主动进犯。汉尼拔的新迦太基海军远不如罗马,要是海上正面开战,新迦太基凶多吉少。

孙武的吴军从长江下游走水路绕到淮河中游,从楚国东部来到北部,给了楚军致命一击。汉尼拔同样放弃正面战场,沿着利古里亚海岸边北进,然后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波河流域,然后从北往南攻击罗马。
孙武与汉尼拔的路线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对方认为不可能的方向发起攻击,都是以少胜多。
阿尔卑斯山脉南段是法国与意大利的界山,这段山脉和我国燕山山脉相似,都是直抵大海。不过燕山山脉在渤海岸边还有一些隘口可通行,明朝修筑山海关和长城防线,彻底堵死满清入关路线。阿尔卑斯山脉南段更为险峻,不仅厚度有两三百公里,而且海岸边就是悬崖,山脉中间根本没有道路可贯通东西。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攻打萨贡托,围城8个月,占领该城。罗马要求迦太基撤出萨贡托,并且交出汉尼拔,迦太基当作是笑话。
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率军渡过埃布罗河,占领埃布罗河北岸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的区域,完全控制加泰罗尼亚地区。接着汉尼拔重整大军,率领38头大象、9千骑兵、5万步兵翻越比利牛斯山脉。接着大军沿着比斯开湾海岸开拔,9月渡过罗纳河。一路翻山越岭渡河,还要和沿途高卢人作战,冬天来到到阿尔卑斯山脉脚下,还有37头大象、8千骑兵、3.8万步兵。

眼前阿尔卑斯山脉高山仰止,地形险峻,气候寒冷。新迦太基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个冬天艰难跨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波河流域。此时新迦太基军兵力损失近半,总兵力只剩为2.6万人。
罗马由执政官老西庇阿统兵北上抗敌,双方的先锋骑兵在波河的支流提基努斯河遭遇,新迦太基6千骑兵,罗马4千骑兵。双方只是象征性对峙,损失都很少,老西庇阿连夜拔营撤退至特雷比亚河,等待主力大军。
罗马人这一撤退,波河流域本就不服的高卢人陆续投效汉尼拔,迦太基增兵到4.1万人。
双方在特雷比亚河再次遭遇,新迦太基有37头大象、1.1万骑兵、3万步兵;罗马总兵力4.2万,其中骑兵4千,步兵1.8万,亚平宁盟军步兵2万。
特雷比亚河战役,汉尼拔利用骑兵优势,一举击溃敌军,迦太基损失四五千人,罗马溃不成军,损失约3万,老西庇阿逃到海上,失去执政官的地位。

公元前217年,汉尼拔率5.5万大军南下。罗马没想到对方越打人越多,执政官弗拉米尼率三万人仓促北上迎战,双方在特拉西美诺湖遭遇(今佩鲁贾以西不远)。
特拉西美诺湖战役,新迦太基损失仅4千人,罗马3万人覆没,统帅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阵亡。
汉尼拔没有继续南下攻击罗马,这里城高池阔,新迦太基的骑兵擅长野战,攻城乏术。
公元前216年,汉尼拔率军5万,其中骑兵一万,步兵4万,绕过罗马,攻击亚平宁半岛东南部的坎尼城,这里是罗马的粮仓。
好一个围城打援,罗马果然倾巢出动来援。两个执政官保卢斯与发罗竟同时出征,总兵力8.64万,其中骑兵6千4百,步兵8万。
此战新迦太基损失约1.2万,罗马伤亡被俘超过6万,执政官保卢斯阵亡,执政官发罗逃回罗马。
坎尼之战,相当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罗马相当于赵国,一战就葬送主力大军。

汉尼拔顺势入主坎尼,亚平宁半岛南部不少城邦,包括亚平宁半岛第二大城,位于罗马城东南不远的卡普阿(今那不勒斯以北约25公里),都向汉尼拔投降。西西里岛的城邦叙拉古,从罗马挣脱出来,投向迦太基。
罗马处在崩溃边缘,但迦太基其他战线,给汉尼拔拖了后腿。
罗马前执政官老西庇阿在前两年吃了败仗后,与弟弟一起率海军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埃布罗河口,击败汉尼拔弟弟哈斯德魯巴,接着海陆并进,控制伊比利亚半岛东海岸。
汉尼拔面临最大的问题,是2年前从伊比利亚半岛带出来的军队,越打越少,已经所剩不多。现在后方的援军不能赶到,他以少量兵力无法控制亚平宁半岛这些投诚的城邦。这些城邦与罗马同根同源,为了活命投降,但绝不会为汉尼拔出多少力。
北非迦太基的海军,趁汉尼拔的节节胜利,北上争夺西西里岛和撒丁岛,均已失败告终。迦太基西部的努米比亚,分裂为东西二部,其中西努米比亚投向罗马,迦太基卧榻自测有强敌,也再不敢大举北上为汉尼拔减轻压力。

几年内汉尼拔还会在亚平宁半岛大杀四方,打几个大胜仗,他曾率军来到罗马城下,问鼎罗马。但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的战况越发对迦太基不利,汉尼拔也无法分身去帮盟友打仗。

地图帝


汉尼拔提出了翻越阿尔卑斯山的构想是超出了当时罗马人和迦太基人的想象的,可以说是战略奇袭的成功实现。面对强敌,只有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才可以取得胜利。要想一点险都不冒就取得胜利,那在现实现场是非常罕见的。

如同魏延的子午谷奇袭。在之前从未有人提出过如此大胆的尝试。诸葛亮一味求稳,兵出祁山,结果是战争胶着,六次未曾进一步,自己的折损又甚于曹魏。从韩信起,兵出汉中,都是奇兵,若想堂堂之兵,必须有绝对的伤亡承受能力和大量的粮食补给才有可能。也就是说祁山之选,那是没人在劣势情况下成功的,几率为零。

奇袭子午谷,成功率也很小,并不是零。邓艾偷渡阴平也是如此选择,山本也是如此,高迎祥也是如此,金刀无敌杨业也是如此。

汉尼拔也是面对如此情况。战略偷袭本身就是一场豪赌,成功了,那就是击败强大数倍的敌人。败了,就没有翻本的机会了。

只是,汉尼拔成功了,邓艾成功了,杨业成功了,山本成功了,高迎祥失败了。

战略奇袭,是一种战胜强敌的手段,区别于战术上各种伎俩,可以使你有更多的优势战胜敌人。

因此,汉尼拔可以称作西方战略之父。




军哥谈古论金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确有其事

2016年04月08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4月8日第941期 作者:闫勇/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综合外媒报道 4月4日,美国《考古》(Archaeology)杂志报道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用现代科学技术证实了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真实性,并发现了其具体行军路线。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统帅汉尼拔出人意料地取道阿尔卑斯山从而击败罗马军队的传奇故事一直为人乐道。但是,来自气候炎热的北非的迦太基军队是否真的翻越过冰冷的阿尔卑斯山?其翻越的具体地点又在哪里?多年以来,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在为汉尼拔的行军路线而争论,但此前并未发现任何确凿的考古证据。

  最近,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全球粮食安全研究所的克里斯·艾伦博士(Dr. Chris Allen)和他的同事们运用微生物基因分析技术,结合环境化学、地貌和土壤调查分析等各种技术,证实了英国学者加文·德·比尔爵士(Sir Gavin de Beer)此前提出的汉尼拔的军队曾取道特拉维赛特垭口(Col de Traversette)的观点。

  研究人员发现,特拉维赛特垭口在公元前218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动物沉积” (mass animal deposition)事件。艾伦博士表示:“这些沉积物位于一米厚的淤泥之中,是成千上万的动物和人不断运动所致。”正是这一年,汉尼拔带领由3万名将士、37头战象和超过1.5万头骡马组成的大军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并攻入意大利北部。此后,汉尼拔取得了多次胜利,给罗马人以沉重打击。虽然汉尼拔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中被打败,但其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依然对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闫勇/编译)


中国社科国际关系学


提到汉尼拨,就不能不提到翻越阿尔卑斯山和坎尼之战。但是我认为汉尼拔是军事家,却称不上战略家,他既没有根本上削弱罗马,又不能控制迦太基的总体战略,在事实上使自己处于一个内外交困的境地,以致自己不得不自杀,而罗马愈强,迦太基愈弱。他精于军事却疏于政治,战略家的评价高了。


青米2018


坎尼战是欧洲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


帝国历史


汉尼拔只能说是军事战略之父,他的政治战略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