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为什么失败?汉尼拔回国是否类似于项羽渡过乌江?

吖Pat


欧洲的地形被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喀尔巴阡山等山脉分割的支离破碎,各个地理单元都无法形成一个独立的经济体,贸易就成为区域里各个部落的刚性需求,而地中海就成为了天然的航海通道。商业文明也因此成为欧洲迥异于东方文明的特质,出现了很多善于经商的民族或部落。那时候由于海盗的的活动严重影响了贸易线路的通畅,一些国家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建立起贸易据点,逐渐形成新殖民地性质的城邦国家。这些国家之间、殖民地之间为了争夺贸易线路的控制权,彼此征战不休。为了共同的商业利益,在征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结盟性质的罗马与迦太基帝国。


(迦太基帝国与罗马共和国的位置图)

在希腊城邦国家称雄地中海的时候,罗马共和国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他们在亚平宁半岛上安稳地牧羊和种植小麦,稳步的发展联盟势力。他们还派人到希腊学习法典,形成了罗马共和国著名的《十二铜表法》。马其顿帝国崩溃前后,罗马也逐渐完成了政治整合,成为亚平宁半岛上强大的农业帝国。随着罗马人口逐渐增多,拥挤的亚平宁半岛出产的财富已经不足以让罗马公民安身立命。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地中海上的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这两个岛屿不仅控制着西地中海的贸易通道,而且还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这对于地中海沿岸的国家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重地。

罗马共和国向海外扩张的势头,立刻引起了商业帝国迦太基人敌意。此时的迦太基帝国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是西地中海的海上霸主,控制着撒丁岛和西西里岛。罗马人的诉求,是侵入迦太基帝国的原有势力范围,严重损伤了迦太基的利益。为此,双方不断发生矛盾,最终爆发了一场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因为最终取胜的一方是罗马共和国,他们称迦太基那片地方为布匿,所以这场绵延100多年的战争就被称作布匿战争。

(迦太基军队以雇佣兵为主)

迦太基帝国原本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城邦,建立在非洲大陆向地中海方向的凸起部,现在被成为突尼斯半岛的沿海地带。腓尼基人是一个航海民族,在地中海沿岸各个国家的争霸战争中,腓尼基人大做生意,其贸易据点遍布整个地中海。在这些殖民据点中,迦太基逐渐发展壮大,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地中海西部的霸主。在罗马共和国发起挑战之前,迦太基人已经在非洲北部、西班牙等地建立起了统治,势力十分强大。

当罗马共和国的使者出现在迦太基元老院,傲慢地询问迦太基人是要西西里岛还是战争时,在遥远的东方,秦国刚刚打下了韩国的野王,逼迫韩国献出了上党地区,随后即开始了为时三年的上党争夺战,长平之战即是这场战争的收官之战。罗马人在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与迦太基人较量了整整24年时间,他们先败后胜,凭借着出色的学习能力,打破了迦太基人的海上优势,并且取得了撒丁岛、西西里岛、伊比利亚半岛的优势地位。迦太基人为了应付战争,加紧从殖民地掠夺财富,引发了国内的政治危机,不得不请求和平。罗马人倾国出征,国内空虚,罗马城附近的高卢人蠢蠢欲动,使得罗马也急于收兵回国整顿后方。因此,在迦太基人作出了重大让步的情况下,双方休战言和,罗马人得到了西西里岛。

(罗马得到了西西里岛)

不过,罗马人和迦太基人都清楚所谓的和平只是暂时停战。罗马人在对付高卢人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迦太基人的动静。此时的迦太基人因为拖欠军饷引发了大面积的叛乱,耗时3年零4个月才得以平定。不过,当迦太基人将最后的叛军封锁在撒丁岛,胜利在望时,罗马作为一个称职的敌人不失时机地出现了。他们对撒丁岛宣布行驶保护权,蛮横地要求迦太基人停止军事行动,还要赔付战争赔款。罗马人欺人太甚,但是迦太基失血严重,无法立刻应战,只好忍下了屈辱。

他们自然难以释怀,很快就决定通过征服西班牙来弥补自己在战争中的损失。迦太基帝国的名将,此前的平叛最高指挥官哈米尔卡被任命为西班牙行动的负责人,担负着为迦太基开拓新生路的重任。公元前236年,为了复兴祖国,哈米尔卡带着2万军队远赴海外,走马上任,随行的有自己的女婿和儿子。他的女婿名叫哈兹德鲁巴,他的儿子叫做汉尼拔,当时的汉尼拔还是一个11岁的孩童。

哈米尔卡在9年的征战中,大大扩充了迦太基人的地盘,掳掠来的物资,使得迦太基帝国持续失血状态得到了改善。在公元前228年的一次战斗中,哈米尔卡因轻敌阵亡。他的女婿哈兹德鲁巴继任。他巩固了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统治,还在西班牙南部海岸建立了新迦太基城。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罗马人的警觉,他们在料理高卢人的同时,还派遣使者来到西班牙,严词警告迦太基人不可越过埃布罗河,要与迦太基人平分西班牙。哈兹德鲁巴显然遵从了这个约定,在他统治西班牙的8年内,没有因此与罗马人发生冲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那年,哈兹德鲁巴遇刺身亡,迦太基西班牙军推举哈米尔卡之子汉尼拔继任全军统帅。汉尼拔当时年仅26岁,却已经在西班牙度过了15年。他上任之初,就意识到随着罗马在公元前222年与高卢人的决战胜利结束,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为此,他巩固了自己的西班牙地盘之后,开始攻打罗马在西班牙的盟友——萨贡图姆,第二次布匿战争由此爆发。对于这场战争,迦太基人的诉求是一雪前耻,而罗马人的诉求是彻底摧毁迦太基人与罗马人叫板的实力。

(汉尼拔军队的成分非常复杂)

汉尼拔在西班牙境内作战时,罗马人正在筹划着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因为相对罗马人温和的政策,迦太基人的政治理念相当排外。商业立国的迦太基人对同盟都克以重税,强取豪夺,盟友的政治地位极低。为了防止盟邦有反抗的实力,迦太基人不许他们有城墙。所以,登陆亚平宁半岛,征战才算刚刚开始,因为各个城邦都有城墙守卫,而登陆北非,战争就已近结束。后来的汉尼拔也是深受此等政策之害,不得不仓促迎战,最终在札马战役中失败。

罗马人的黑虎掏心的战术,是对迦太基的致命威胁,因为此时罗马人已经掌握有地中海的制海权,汉尼拔如要避免在北非本土发生决战,他必须要提前将战火引入罗马本土。因此,他在稳定了西班牙的局势后,策划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军事行动,带领他的多国部队,翻越阿尔比斯山,出现在罗马共和国的波河平原,将战火烧到罗马境内。他带着将近9万人的部队踏上了远征的路程,用了5个月的时间行进了1600公里。当罗马北部平原出现他们眼前时,部队已减员至不足4万人。汉尼拔指着波河两岸富饶的土地,对他的士兵说:你们眼前所见,都将是你们的战利品,前提是打败他们,活下来。

汉尼拔的兵行险招,完全打破了罗马人的战争计划。原有的登陆北非的作战计划被终止,各地兵团在元老院的催促下,相继投入到与汉尼拔的战斗中。公元前218年9月末,汉尼拔与前来迎战的罗马军队数战数捷,罗马两个执政官军团被彻底击败,此前被罗马人欺负惨了的高卢人大量地加入了汉尼拔的大军,增强了汉尼拔的军事实力。公元前217年初夏,汉尼拔在特拉斯米尼湖成功伏击罗马军团,歼灭一个执政官军团。

元老院对执政官费边的拖延战术表示不满,他们对汉尼拔在罗马腹地翻云覆雨极为愤慨,因此他们重新组织了8万军队,希望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汉尼拔。公元前216年8月2日,在坎尼会战中,罗马的8个军团被基本摧毁,阵亡78000人,将校阵亡80%,汉尼拔通往罗马城的道路已经被扫清。罗马同盟出现了破裂,第二大城卡普亚向汉尼拔投诚。此时的罗马城犹如长平之战后的邯郸城,而汉尼拔的表现也同样令人疑惑,他没有选择进攻罗马城,而是到意大利南部去打野了。可能汉尼拔的战役目标还是想恢复迦太基的故土西西里岛,对于罗马城原本不在他的作战目标之列。也可能是汉尼拔认为罗马城防坚固,他带领的部队缺少攻城设备,因此绕过了罗马城。

(坎尼会战中罗马军队几乎全军覆灭)

国难当头,罗马元老院发布紧急征召令,并且禁止任何人提出议和。公元前215年,罗马人在西班牙战场扳回一城。同年,迦太基本土又遭遇叛乱,原本计划增援汉尼拔的部队调到了西班牙,与罗马人比长量短。在意大利本土,经过惨痛失败教训的罗马元老院重新任命老狐狸费边为执政官,不与汉尼拔正面交战,而是拖着汉尼拔,并时刻准备攻击汉尼拔的补给线。在此后的两年间,汉尼拔被牵制在意大利战场,虽然也取得了几次胜利,可是每胜利一场,他都变得极为忧心,因为的他的损失越来越多,却几乎没有得到补充。他慨叹地说:“如果在持续几场这样的胜利,我将面临彻底的失败。”

公元前212年,经过惨淡经营,罗马的军队达到了25个军团,约25万人。迦太基持续向西班牙投入军事力量,罗马任则在意大利本土对汉尼拔发起反击。到公元前210年春,罗马任已经成功收复西西里岛,在西班牙战场,时年仅24岁的罗马军团的统帅西庇阿率援军抵达,战场形势开始向罗马人倾斜。公元前209年,费边收复意大利重要城市塔兰托,西班牙战场,西庇阿攻破新迦太基城。


(汉尼拔在罗马的转战路线图)

公元前206年秋,西庇阿肃清了西班牙境内的迦太基实力,返回了罗马,收获了极大荣誉。公元前205年,汉尼拔的同盟马其顿与罗马讲和。西庇阿发现了迦太基人的弱点,他在西西里练兵准备出征北非,直接进攻迦太基本土。

公元前204年春,西庇阿的远征军从西西里出发前往北非,与迦太基的本土部队对峙。公元前203年,西庇阿屡战屡胜,迦太基本土岌岌可危,元老院召回了汉尼拔兄弟。可是,由于罗马人掌握着制海权,汉尼拔能够从意大利本土带回的军队只有1.2万老兵。在面对西庇阿的3.4万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时,汉尼拔所能动用的只有临时招募的3万新兵。在札马会战中,西庇阿用了当年坎尼会战中汉尼拔的新月战术,以1500人的伤亡取得了斩杀2万人,俘虏1万人的战绩。当年的学生,终于战胜了老师。

无力再战的迦太基帝国再次接受了罗马人苛刻的和平条件,不准拥有军事武装,海军只能保留10艘舰船用于对付海盗,迦太基此时只能保持名义上的独立。公元前196年,汉尼拔被推选为执政官,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用以增强迦太基的国力。迦太基元老院却认为汉尼拔要重新发动对罗马的战争。饱受威胁的汉尼拔因此出逃,自我流放,在公元前183年,走投无路的汉尼拔服毒自杀。公元前146年,罗马军团远征迦太基,攻灭了这个国家。为了防止迦太基人再度复兴实力,罗马人甚至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让土地寸草不生——这才是斩草除根。

汉尼拔凭借孤军深入,以少胜多,成为欧洲历史上的四大名将之一,历代军事学家无不把汉尼拔的战役当做经典来研究,他也被成为欧洲的“战略之父”。当然,对于中国军事学说而言,汉尼拔的钳形战术并不特别新鲜,然而在欧洲军队普遍正面硬刚的军事战术下,这种钳形战术已经可以上升为战略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转战罗马境内15年,有过多次可以取胜的机会,歼灭数十个罗马军团,给罗马人造成了超过50万人的伤亡。然而,迦太基元老院却垂涎于西班牙的银矿和西西里的粮食,在三个战线上同时开展战争。原本汉尼拔的罗马战场应该是最重要的,可是却始终得不到母国的支援,反而在次要的西班牙和西西里战场,迦太基人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资源,浪战空费国力。

(三次布匿战争终结了迦太基帝国)

迦太基帝国的商业特征,再一次体现短视的特点。他们没有明确的战役目标,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为了掠夺财富。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的统治区域始终处于动乱的状态,稍有外力介入,他的属国就会发生大面积的叛乱。第二次布匿战争最终失败,也与此有关,原本迦太基的盟国,最终竟都倒向了罗马,导致汉尼拔只能带领一些乌合之众去面对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

因此,汉尼拔回国后所面临的问题,如项羽渡过乌江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时间和团队去整训军队,只能带着为数不多的老兵,匆匆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去应对经过多年战阵演练的敌人。汉尼拔倒还是幸运的,他还能带出来12000人,项羽却是孤身一人。如果西庇阿能够给汉尼拔一年的时间休整,战争的局面也许会不一样。可是,让项羽孤家寡人度过乌江,他甚至连传令官、招募官、统兵官的基础盘子都没有。汉尼拔在回国之后还有一战之力,而项羽度过乌江之后,却有可能被一县吏所擒。

所以,汉尼拔回国,与项羽渡过乌江不能同日而语。不过汉尼拔始终得不到补充,与刘邦对付项羽的战略有着相似性。项羽最终败退垓下,也是因为刘邦始终不与项羽正面交战,却派遣彭越袭击了项羽的补给路线。刘邦的军队越打越多,项羽虽然屡次获胜,军队却越打越少。在这个角度来看,汉尼拔与项羽的命运有着相似性。不过汉尼拔的命运是因为他的祖国没有支持他,而项羽的命运则是其刚愎自用的性格导致的。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西方世界的历史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业文明的罗马帝国兴盛了400多年,成为西方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汉尼拔的军事能力是突出的,统帅能力是优秀的,只是他所效力的对象却是一个腐朽、贪婪、自私成性的政府,一生功业,如水花镜月。不知年老的汉尼拔服毒自尽的那一刻,是否想起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些阿尔比斯山的雪,亚平宁半岛的小麦,还有西班牙的美酒……


而知而行的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第二次布匿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尼拔没有能力攻陷罗马城。

因为汉尼拔大军是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意大利的。不要说笨重的攻城机械,就连稍重的武器也是无法携带的。

9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只剩下4万人。

罗马人由于措手不及,所以连战连败。

不过,罗马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从男人中征兵超过20万人。

这些部队虽不是汉尼拔的对手,但保住罗马城还是没有问题的。

特拉西梅诺湖战役,汉尼拔一举歼灭罗马4万大军,

坎尼会战,8万罗马人几乎全军覆没,有7万人或者被歼灭或者被俘虏。

此战罗马人虽惨败,但汉尼拔也损失1万6700名士兵,超过了三分之一的实力。

然而,由于汉尼拔无法攻陷罗马城,所以实际上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而且罗马人实力强悍,不断和他进行消耗战。

汉尼拔实力逐步消耗殆尽,盟友也保持中立,罗马人连连反攻,迦太基陷入颓势。

这边,罗马人在前204年,直接攻打迦太基的老巢。

大西庇阿率领罗马大军到达西西里岛,组成一只35,000人的大军开拔到北非,在各地展开杀戮、掠夺。

迦太基元老院于是下达严命,要汉尼拔立刻返回祖国。

公元前203年秋天,汉尼拔终于离开转战十六年的意大利。

然而在迦太基老家的扎马战役,疲惫不堪的汉尼拔大军5万人损失4万,罗马人损失还不到1万人。

由此,汉尼拔大军基本覆灭,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萨沙


简单说一下吧。整个迦太基时代,古典兵团战争最大影响来自于两个:

1,地缘条件。

2,组织力。

古典寡头制帝国由于整个地中海地区人口分布的倾向,以及内部组织方式的区别,所带来军队战斗力和战争潜力是也能够像很大的,以及前两世纪左右,区域兵团作战除了地中海天然的水路交通和陆地道路以外,对于整个兵团作战几乎都无法逾越地理条件,而筑城技术的发达,使得当时要对一个有后继组织力的古典帝国进行全面征服是很麻烦的。

而迦太基在军事大神汉尼拔的统领下,在坎尼会战完成了极度经典的古典式包围,中央步兵集团与两翼的骑兵则由中间进逼,使得整个陷入战线错位的罗马军队彻底被穿插分割,甚至无法近距离组织起后退阵型。而这次战役,S.P.Q.R损失近乎五万人。这次胜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文明在寡头制组织力的薄弱下(因为商业文明的流动性抬高,无法如农业帝国形成快速的组织扩编和后续战争潜力),利用雇佣兵制度,由于军事扩张的节节胜利,使得这支力量变得尤为团结,而且治军严谨。但是这种军事能力是战术意义上的,并没有统筹为某种强大的战略集团,甚至于战术意义上攻城也是一大短板。

但是占据北非诸地的迦太基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1,北非幅员辽阔,但是人口分布极度不足,第一次布匿战争将罗马远征军打了重创,但是依然弥补不了由于前期海军失利,甚至于海军是全盘输掉的,造成西西里地区的陆军陷入困局,使得虽然在战术上,迦太基将罗马打了个半死不活,但是失去了最重要的西西里和科西嘉一线的欧洲领土,而这块区域的农业经济产出是尤其重要的。这种地缘状况,使得迦太基实质上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北非的土地产出根本不可能保证迦太基继续作为一个军事帝国运转,直接是国内财政状况恶化了半个档。

所以北上伊比利亚是必须的战略空间扩充。但是问题在于,商业群聚的经营方式,使得经济组织点是围绕银矿开始的,所以整个半岛北方到高卢地区整个小高原的蛮子部落非常彪悍,几十年在伊比利亚的经营虽然不错,但是实质性就只是控制了沿海的商贸要地。而后期的西班牙战略腹地,在哈米尔卡尔率军经海路到达西班牙后,很快就占领了西班牙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北部边境推进到以法奇角和内奥角。是完全的汉尼拔家族的大本营。但是这个大本营并不稳固,长期出于一种“战略平衡”之中,拖住了大本营过半的组织能力。

问题也就开始了,迦太基是个商业帝国,而这种地理隔绝造成了,帝国的组织力成了二元议事体系,常年汉尼拔家族和本土子啊进行扯皮,这造成了帝国实际上分化成两个孤立系统。但是这次不一样,本土的寡头大爷,哪怕是汉尼拔的政敌,对于这场战争也是相对支持的,前期对于战争的后勤,钱财砸得也非常多,围攻萨贡坦前,一直保持着反复的军团补给,利比亚步兵甚至零零碎碎送了两万多人到南意大利地区。

但问题来了,为毛这些人对于汉尼拔的支持如此热情?

寡头制商业国家的战争和农业帝国并不一样,商业帝国的战争需要直接的经济收益,因为早年的商贸条件尚未达到庄园经营,使得除了城市系统附近的土地,大片征服地的经营实际上并不吸引这些寡头们,而农业帝国需要土地征服来扩充生存空间。于是,寡头认为孤军从西班牙大本营,并依据伊比利亚半岛兵源的作战,是不会对于本土带来风险,反而会有很大收益的行动,说白了他们想汉尼拔去当打手,无论是有收益还是被消弱,对于坐镇本土的寡头们都是收益,唯一风险是汉尼拔吃了春药,把核心同盟吞掉大部,以至于军功和实力可能会回来将寡头们清算掉。于是建立在雇佣兵体系上的商业帝国,在军事上进行零零碎碎的本土支援,但是真正的战争潜力大本营却被孤悬于海外,商业帝国这种商战式的军事行动思维,根本无法达到农业帝国的组织力水准,元老院几乎卖内裤来支持战争,甚至于战斗意志极度顽强,所以迦太基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几乎完全依靠的就是汉尼拔军事集团的单独战略能力。

所以,即使是支持,也对汉尼拔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

2,拉丁同盟是罗马早期的后备力量,这个同盟并没有这么稳固。所以汉尼拔试图通过某种军事威权,来吸引部分成员加入,这个在战术上没有问题,叙拉古和马其顿,希腊,高卢一线部分部落等人也确实掺了一脚,他也寻求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但是想仅仅靠军事威权,就想把经过这么多年经营意大利核心联盟给拆了,还想靠孤悬的西班牙大本营为后盾,来形成一个弧形的反罗马同盟来对于罗马核心地区进行战略包围。。。。这个实在是稍微幼稚了一点,罗马核心同盟的稳固程度超出想象。

3,他的军队主要是三部分,跟随他翻越比利牛斯山的直属精兵,努米底亚骑兵,再就是进入高卢部群时的高卢军团,而且还顺手玩战象,我只能说,实战结果表示,你玩得真开心。而处处作战,其实整体上都没有占到太多便宜:

1,费边战术不是简单的什么清野战术,而是战术上避免和精锐敌军决战,战略上却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压缩对方的生存空间,即使他的军队驶进意大利最富有的省分Samnium,沿途破坏掠夺,费边仍只是保持距离的尾随着,始终不与他进入决战。费边消极的策略在罗马极不受欢迎,但是与一战的英法与德军的交战在想法上相似,汉尼拔最后5年都被压缩在南部无法对罗马产生什么伤害了。因为汉尼拔在欧洲的组织能力有限。具体战例是,卡普亚这个转折点,整个不匿战争期间,罗马人兵力一直占优势,汉尼拔能收服卡普亚,但是没有足够的兵力守住,卡普亚被罗马大军围困,汉尼拔使出围魏救赵之计,佯装要进攻罗马,费边结果不鸟他,和他玩一二三木头人。最后卡普亚被收复了。

2,普利亚平原的补给重地坎尼,截断其对罗马的粮食供应。但是坎尼会战虽然威武霸气,但是有一定的机遇成分,那就是在本土对于地理条件的运用,这和卡莱战役罗马被帕提亚的机动作战玩死不一样。迦太基的兵团布置并非什么高机动性布置,很大程度是坎尼会战将整个中线的兵团从传统的重兵三角展开,换成了更长,更薄的展开阵型,利用地理条件和罗马决策迟钝进行漂亮的穿插,这里面有一定机遇的成分。问题在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罗马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对于中线进行死命地重兵团突击,而穿插运动尚未完成,迦太基整个兵团就崩溃了。

3,和Cladius Markels的战斗,整个迦太基没占到什么便宜,虽然汉尼拔的天赋比对方将领高很多,两次诺拉战役,米斯特罗(Numistro),甚至于叙拉古。最后Markels死于伏击战,不过这也说明事实上汉尼拔的野战推进没有后世文学家想的那么所向披靡。

靠天才救赎的商业帝国在这方面是永远比不上军事家辈出的军事帝国的。

执政官萨利那托和尼禄分别在南北两线对抗汉尼拔和哈斯德鲁巴也是个例子,尼禄来了个暗渡成仓,直接在北线增员一个多兵团,直接导致哈斯德鲁巴在北线被罗马军团截住,汉尼拔与其无法会师。而哈斯德鲁巴也是采用穿插战术进行展开,先不说北线的地理条件和本土差之甚远,尼禄的兵力和激进战术思路根本不给他展开的机会,中线被锤破,哈斯德鲁巴还莫名其妙挂了。

而大西庇阿就不说了,在整个伊比利亚的运动战,在汉尼拔无数次从西班牙大本营调兵填窟窿的时候,大西庇阿都能抓住机会去掌握伊比利亚半岛战略平衡的节奏,最后在扎马战役完成漂亮的突击。

罗马海军对于整个马其顿战线的牵制,使得松散的汉尼拔同盟根本玩不下去,以至于退出战争。

所以在扎马之前,汉尼拔已经没有什么戏唱了,而扎马之后,远征军已经彻底打空了迦太基的家底,迦太基本土寡头们的算盘也彻底落空。

不过这不是汉尼拔之错。





繁花似幽梦


汉尼拔在经过坎尼会战的大胜后,没有乘胜追击,攻破罗马城,可能是其一生最大的败笔,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汉尼拔想沽名钓誉,或者是想获得援军,事实上他什么都没得到。退一步讲,即便无法攻破罗马城,汉尼拔也应该将意大利半岛进行屠城,从而让罗马帝国无法短期恢复元气。但事实上,罗马短期就恢复了元气,并依靠众多的优秀将领多面出击。而汉尼拔手下的将领基本上都是草包,最后被一口一口吃掉,导致坎尼会战的果实荡然无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