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说迦太基帝国的汉尼拔是罗马帝国的噩梦?

微百科noland


按照《罗马史》作者李维的说法,“在罗马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敌人让罗马能够瑟瑟发抖”。毫无疑问,汉尼拔就是那个让罗马瑟瑟发抖的人。

汉尼拔是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被称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和拿破仑。

迦太基坐落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

早在公元前6世纪时,迦太基就与希腊因为争夺地中海多次战争,当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逐渐衰落后,迦太基凭借强大的海军称霸西地中海。

然而,迦太基将要面对的,是更为强大的罗马。

公元前4世纪,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之后,发现地中海已经被迦太基所牢牢控制,这是罗马人所不能容忍的。

被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的争霸持续了23年(公元前263年-公元前241年),最后以迦太基向罗马求和告终。

战争的结果是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岛,并对罗马作出赔款。

汉尼拔的父亲,正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统帅,哈米尔卡尔·巴尔卡。

根据李维的记载,汉尼拔才9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对神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

毫无疑问,汉尼拔深深地记住了这句话:公元前218年他率军翻过阿尔卑斯山,此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刚刚过去三年。

汉尼拔犹如神助一般在罗马共和国境内取得了无数次胜利。

其中,波河战役歼灭罗马军队三万人,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全歼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执政官战死。

在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ae)后,罗马约7万人的军队更被全歼。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之一,按一天之内的伤亡人数来算,一直到1916年在法国北部索姆河边的凡尔登绞肉机才被打破。

每一位罗马人皆有亲友在此役里阵亡。

3个罗马执政官、随军督战的元老院的80多名议员们全部死于这场战争。

要知道,罗马的元老院总共不过才300名议员。

战后,汉尼拔手下的士兵兴高采烈地从阵亡的罗马贵族和军官们手上捋下象征他们的高贵地位的金戒指。

据说,被收集到的战利品光是金戒指就好几蒲士耳之多。

“这里再没有任何罗马军营、将军,或任何生还的军兵;阿普利亚、萨谟奈,差不多全部意大利皆在汉尼拔脚下。”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前后共损失了五分之一的十七岁以上成年公民(接近罗马可供使用的人力的两成)。

汉尼拔在罗马征战的顶点是公元前211年:他率领军队抵达罗马城墙科林门外,罗马人的恐惧达到了巅峰,此后直到几百年后的匈奴王阿提拉入侵,罗马才会再次感到危险。

坎尼战役结束后,卡普亚与他林敦此两个意大利南部最大的城邦均背叛罗马,转而投靠汉尼拔。正如波利比奥斯所述,“在战役前,各盟友均忠贞不二,但在战败后,无法再信任罗马人的威力,因而背叛了罗马。”

西西里的希腊城邦也发生反抗罗马统治的起义,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则出兵支持汉尼拔,对罗马发动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此外,汉尼拔亦与西西里岛上最重要的城邦,叙拉古的新任国王希耶隆尼莫斯缔结盟约。

所以,汉尼拔之所以成为罗马如此可怕的威胁,不仅仅在于他拥有可怕的军事能力,更在于他成功地挑战了罗马成为帝国的基础:地域征服及联盟模式。

如果持续下去,罗马共和国无疑将轰然倒塌,回到最初的罗马城市。

所以,汉尼拔无疑是罗马最大的噩梦。


小奔说史


汉尼拔是北非迦太基王国的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其他三位分别是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拿破仑),可见其军事地位之高,被后世誉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正是出生在罗马帝国军事强盛的时期。但是,好胜心极强的汉尼拔深受父亲影响,励志要打败罗马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汉尼拔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认为,第一次布匿战争中战败的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无法从海上进攻罗马,如果坐等罗马进攻,势必会非常被动。于是汉尼拔做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决定,公元前218年春天,汉尼拔帅军从迦太基出发,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抵达意大利北部。



突然出现在罗马人面前,使得高卢人又看到了希望,随即高卢人响应汉尼拔,叛变了罗马。罗马元老院命令罗马执政官朗哥斯与西毕阿联合对付汉尼拔,汉尼拔与他们在特拉比亚河决战,汉尼拔先用骑兵骚扰罗马军营,诱敌深入再进行侧翼包抄,使罗马军队损失惨重。


公元前217年春天,汉尼拔继续南下,巧妙地引诱新执政官弗拉米尼军队破坏罗马周围的庄园,让罗马周围的邦国看到罗马军队没有保护他们的能力,并且设下埋伏,又击败了罗马军队。

此时汉尼拔已经兵临罗马城下,但是汉尼拔并不急于攻城,因为手里军队太少了,又没有攻城器械。汉尼拔前往意大利东南部,寻找起义军打击罗马军队士气。同时汉尼拔又使用计谋让罗马军队跟着屁股后面跑,自己却安然无恙。



公元前216年,罗马出动帝国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围攻汉尼拔,汉尼拔的军事才能又一次体现出来。他发明了新月型战术,交战初期由中间的军队凸起形成圆月型,交战之后,凸起的中锋不断回缩型成炫月,将罗马军队包围,共杀死和俘虏罗马军队7万人,使罗马军队遭受重大打击。此后汉尼拔又取的一些胜利。但是,由于迦太基国小实力弱,并没有在后勤方面给足帮助,但是,汉尼拔仍然在罗马境内奋战15年,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后来罗马帝国也学他的战术,进攻迦太基国,汉尼拔没办法撤军回国,又遭到盟友背叛,汉尼拔毕竟只是将军不是国王,个人再厉害也无力回天了,最终迦太基国向罗马帝国投降,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虽然迦太基国亡了,罗马帝国仍然惧怕汉尼拔,怕他东山再起,强烈要求各属国抓住汉尼拔,此时汉尼拔心灰意冷,最终服毒自尽!


微百科noland


这个……三次布匿战争时期,迦太基跟罗马俩货一个也不是帝国吧,迦太基是军事偕主/寡头贵族专制制度,罗马共和国也是寡头贵族专制制度,两个国家都带有一定古典共和传统。有所不同的是,罗马共和国的两名执政官同时兼任的是罗马军团与辅助军团统帅,各统辖2个军团与2个辅助军团;而迦太基的两名“索非特”也就是执政官不负责统辖军队——迦太基军队具有严重的军阀化与雇佣军特征。同时,由于迦太基是商业-农业经济成分相对均衡的二元化国家,两名执政官又分别代表商业奴隶主与农业奴隶主利益,这就导致了迦太基在政治、军事、经济三个层面上都有巨大的分歧与掣肘。这导致了它在同罗马共和国的战争中往往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迦太基与罗马共和国打的第一场布匿战争被打成了狗,不仅丢了有战略跳板意义的西西里岛,自己引以为豪的海军反而给罗马海军全歼。所幸哈米尔卡在陆战中击败了来犯的罗马军团,稳定住了战局。彼时的迦太基战略态势总体不利——国内政局不稳,海上商业线被掐断,同时迦太基陆军本身就不具有陆上优势。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汉尼拔.巴卡不仅能通过第二次布匿战争前期的一系列极富想象力的战略设计(以西班牙为跳板剑指亚平宁半岛罗马本土)、一系列极为大胆的战略机动(率领全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山口,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北部)造成罗马全国震动,还连续三次击败罗马共和国军队(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坎尼战役),其中著名的坎尼战役堪称亚历山大大帝之后马其顿合成军体系最富想象力的实战表演,几乎全歼罗马全国精锐,执政官保卢斯、八十名元老阵亡,是罗马共和国建城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仗。既然如此,说汉尼拔.巴卡是罗马共和国最大的噩梦,完全没错。


军武次位面


在罗马崛起成为地中海霸主的道路上曾面对一个强劲的对手——罗马和这个对手在长达118年的时间内爆发了三次战争,这三次战争直接决定了西方文明的外来走向。这个对手就是迦太基。

公元前9世纪末一支腓尼基人从苏尔城(今黎巴嫩南部)迁徙到今天的北非突尼斯境内并在此建立了迦太基城。到了公元前3世纪前后迦太基已征服了整个北非、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以及亚平宁半岛以西的撒丁、西西里、科西嘉等岛屿,迦太基城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中心。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城邦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走向衰落,迦太基趁机向地中海东部扩张。同一时期的罗马仅仅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一个二流的农业城邦,直到前4世纪末才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然而后来居上的罗马仅仅用了100年的时间就成为亚平宁半岛的霸主。在成为亚平宁半岛的霸主后罗马也开始试图染指地中海上的撒丁、西西里、科西嘉等岛屿,这就和迦太基构成了竞争关系。

公元前264年罗马和迦太基围绕西西里岛的归属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此时的罗马还没有能参与海战的战舰,首批参战的战舰都是从意大利半岛上作为罗马盟友的各城邦借调而来。罗马元老院有鉴于此决定新造100艘最新的五列桨座战舰——这种战舰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在船首装有吊桥,可以钩取地方战舰,从而让己方士兵可以从容攀上敌方甲板,从而变海战为陆战,这对海战经验相对匮乏的罗马人而言无疑大大降低了战斗的难度。公元前256年已拥有330艘这种战舰的罗马舰队在西西里岛南部的埃克诺穆斯角击沉和俘获了100艘迦太基战舰。此战后罗马舰队主力乘胜进攻迦太基本土,试图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迦太基,然而这一行动被迦太基人挫败。公元前424年罗马放弃了一鼓作气攻占迦太基本土的念头,转而封锁西西里岛南部的迦太基要塞。这一战术取得了成果:公元前241年3月200艘罗马战舰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击沉和俘获了120艘迦太基战舰,至此地中海西部的制海权落入罗马之手,迦太基被迫求和,至此双方之间长达23年的第一次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的巨大损失和战败的耻辱深深刺激了一户迦太基人家——巴卡家族。哈米尔卡·巴卡在对双方的第一次战争进行分析后认为:在罗马占据西西里岛后任何从海上实施的进攻都将付出惨重的伤亡和高昂的时间成本。为此他相处的对策是: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陆军从陆上直接进攻罗马本土。主意打定后他决定将亚平宁半岛侧翼的伊比利亚作为打造这支远征军的基地。公元前236年哈米尔卡携其女婿哈斯德鲁巴以及三个儿子汉尼拔、哈斯德鲁巴·巴卡和马戈·巴卡前去征服西班牙,此后8年的时间里巴卡家族在伊比利亚半岛大搞开发建设和军事训练,将这里打造成为进攻罗马的财源和兵源基地。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出兵攻陷了罗马在伊比利亚的同盟城市萨贡托,由此引发了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第二次战争。

汉尼拔深知此时罗马的海上霸权已然成型,迦太基不能再像第一次战争中那样通过海战交锋对抗罗马。他决定利用伊比利亚的前进基地以及在那里训练出的10余万精兵直接从陆上进攻意大利本土:公元前218年春汉尼拔亲率9万步兵、1.2万骑兵和37头战象从巴卡家族在伊比利亚建立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越阿尔卑斯山、跋涉1600公里,突如其来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尽管沿途恶劣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大量非战斗减员,沿途的一些重要据点也要分兵把守,所以当汉尼拔到达意大利时已只剩2.6万兵力,然而他联络了阿尔卑斯山两侧反罗马的高卢人,得到了5万名以上的友军。两个多月后4.2万名罗马大军在特雷比亚河岸与汉尼拔的3万余人遭遇,汉尼拔以重装步兵引诱罗马人从正面发起攻击,随后让高机动性的努米底亚骑兵绕到罗马人的侧翼、背后发动猛攻。此战罗马伤亡超过2.6万人,而汉尼拔只付出不到5000名骑兵的损失。次年6月24日汉尼拔又如法炮制在特拉西梅诺湖畔奇袭了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指挥的3万罗马大军并将其全歼。

特拉西梅诺湖战役的惨败是罗马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为应对这一危机罗马开始实行独裁制——以执政官费边为独裁官,全权指挥罗马军团。费边极力避免同汉尼拔正面交锋,而是利用罗马军队本土作战的主场优势紧紧尾随汉尼拔的军队,不断对其进行骚扰打击,同时打击汉尼拔的后勤补给线。这样的战法虽不能带来大的战果,但也避免了再出现像特雷比亚河战役和特拉西梅诺湖战役那样的重大惨败并且有效牵制了汉尼拔的行动。而汉尼拔在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大获全胜后并没一鼓作气直取罗马,而是在亚德里亚海沿岸大肆劫掠。此时的意大利半岛尽管已被罗马大体控制,但各城邦仍有相当的独立性——这些城邦是作为罗马的同盟者参与战争的。汉尼拔宣称:自己不是来和意大利各城邦作战的,而是来把意大利人从罗马的主宰下解放出来的,为此他准许意大利各邦恢复旧日疆界并释放那些追随罗马与自己交战的意大利城邦的战俘。

双方就这样相互对峙,终于罗马人忍受不了战争的旷日持久了,他们开始纷纷指责费边胆小怯懦。费边的独裁官任期届满后两名新任执政官率16个军团与汉尼拔展开正面决战——公元前215年8月2日双方在意大利半岛南方的重镇坎尼遭遇。汉尼拔为对付罗马的布阵使用了双重包抄的战略:将最不可靠的两万五千名高卢新兵置于中军,并混以八千名久经沙场的西班牙重装兵。而其中军并不是一条直线,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阵,以诱敌击之。而精锐骑兵则置于两翼,以作包抄之用。在战事开始时迦太基的中军不敌罗马中军的优势兵力而向后撤。但罗马人在不久后便堕入了一个巨大的凹字中心里,而迦太基的中央步兵与两翼的骑兵则由中间进逼,结果包围了罗马军。罗马军无处可撤,结果被迦太基军分割,逐个击破。最终大约六万至七万名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两名统帅之一,执政官鲍鲁斯,与八十名元老院成员一同阵亡。

坎尼模式成为战略史上最辉煌的歼灭战典范——此战罗马损失了可用兵役资源的1/7,意大利第二大城邦卡普托、马其顿、西西里的叙拉古城邦在战后同迦太基结盟。然而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罗马征募不到最低服役年龄的青少年入伍,同时将囚犯和奴隶武装起来,迅速组建了4个新军团,同时吁请盟邦出兵援助。罗马还进行了财税改革以维持战争所需开支,在战术上重新开始执行费边战略。后来的历史证明这的确是对付汉尼拔的最佳战术——尽管汉尼拔能征善战,但毕竟是客场作战,拼消耗永远拼不过罗马人。公元前211年罗马出兵远征伊比利亚半岛,切断了汉尼拔的财源和兵源补给。公元前204年罗马进攻迦太基本土,这招“围魏救赵”迫使迦太基政府匆忙召回汉尼拔。

公元前202年10月19日罗马军团在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率领下同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北非的扎马平原展开决战。西庇阿的父亲和叔叔死于汉尼拔的姐夫哈斯德鲁巴之手,岳父则丧命于汉尼拔的经典之战坎尼战役;而此前罗马军团远征伊比利亚和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师正是出自他的杰作。最终西庇阿战胜了汉尼拔,尽管此后汉尼拔又活了19个年头,但他的军事生命在扎马平原画上了句号。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刀叔导读:西罗马帝国和东方的秦朝处于同时代,两个世界超级大国从来没有真正的交战过。许多读者都喜欢去假想一下这两个大国若交战谁会赢,今天我们将以同时期第三方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是天生的英雄,他以打败罗马作为毕生的追求。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的出现在罗马本土的平原上,从而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在这座无数战士从血肉筑成的舞台上,汉尼拔发出了最为耀眼的光芒。他的威名震撼着整个地中海。

在这场战争中,汉尼拔曾一天直接灭掉六万罗马人。也许就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为何西罗马帝国肯定打不过秦朝的原因。

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从西班牙出发,快速行军千余公里,翻阅阿尔卑斯天险,突然出现在罗马人境内。原本汉尼拔带了5万步兵,9000骑兵和30头大象,但在阿尔卑斯山上,一般的士兵死于严寒,30头大象更是无一幸免。山的另一侧,罗马至少屯有20万兵力。

汉尼拔面对这种情况,依然选择进军。这种行动不能称之为“鲁莽”,而是“睿智”。因为有一点,汉尼拔已经计算在内,那就是骑兵。

西罗马一直来,就算到了东罗马时期,都是极为重视步兵,所发明出来的各种阵法更是数不胜数(虽然和斯巴达相比,差了一些)。而骑兵,在罗马人看来根本不入流,都是上层贵族的“宠物”。

公元前4世纪的高卢入侵,对于罗马军团的战术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三线阵和剑盾战法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是之前的战场需求积累的结果,高卢入侵中罗马军队的失败,彻底点燃了战术改革的导火线。而长盾等装备的换装,则是与萨莫奈人军事交流的结果。

即便是这样,罗马人依然是重视步兵,所谓的改良也只是步兵到重步兵的转换。需要骑兵了,罗马人都是从周边属国临时征召。

坎尼对垒,罗马人向往常一样,派出了传统的三线阵,这是由一个个方阵组成的大兵团,能够用滔滔不绝的攻势将敌人打垮。罗马军阵的两翼由骑兵保护,一边是罗马骑兵,一边是同盟国骑兵。

汉尼拔的伟大就在于他没有固定战术,而是以心理战为基础,罗马人上次用中央突破成功,他看透罗马主帅一定再次发挥优势中央突破,故意采用中央厚重但是战斗力较弱的阵型造成反包围。

事后诸葛亮的看法:罗马人应该让阵型变薄,然后以右翼为支点旋转,把迦太基人推向河边,但是汉尼拔集中骑兵从左侧突破反过来咬罗马人背后一样完蛋。如果罗马主帅是个白痴,反而赢面大一些,完全可以利用兵力优势平铺上去把对方压到河边,甚至分散兵力形成前后呼应的两队,不用怕被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当然,到那时候汉尼拔肯定也会调整,但是罗马兵力优势大,越笨的方法破绽越小。

汉尼拔所摆出的阵型,便是著名的新月阵。

七万罗马步兵一头撞向迦太基的中军,试图击溃高卢人和西班牙组成的军阵。就在中军鏖战之时,汉尼拔战旗一挥,两翼的非洲重步兵迅速包抄罗马的两翼,将罗马人三面包围。汉尼拔的骑兵迅速击溃了罗马骑兵,杀得片甲不留,而努米比亚骑兵拖住了罗马的盟国骑兵。随即,汉尼拔骑兵绕过罗马人的后方,与努米比亚骑兵一起夹攻盟国骑兵,又杀得片甲不留。

最终,迦太基的所有骑兵合兵一处,猛烈冲击罗马军团薄弱的后方。随即,罗马人大败,战斗成为一场一边倒的屠杀。罗马军团的里层步兵,由于缺乏远程武器,只能干瞪眼,直到迦太基人杀到自己面前。

不管保卢斯(罗马统帅)是怎么判断汉尼拔布阵的,或许他看见迦太基中路突出以为迦太基军集中兵力于中路想以劣势兵力集中突破自己阵线,亦或者早就看出迦太基军中路薄弱,想集中兵力撕裂迦太基中路,反正,保卢斯集中兵力了!保卢斯也突击了!

结果,保卢斯两翼遭到迦太基主力攻击,后方也被迦太基骑兵爆菊了。

一天之内,罗马人全军覆没,六万人丧生,一万七千人投降,创造了一天之内士兵战死的最高纪录,直到一战的索姆河之战才能够持平。

现在,我们再来解释为何西罗马帝国干不过同时期的秦朝。

对于这两个东西方大国来讲,都拥有着争霸一方的大规模军团,而且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但区别就在于大规模军团并不等同于大规模现代化军团(就当是来讲)。

骑兵永远是罗马帝国的软肋,反观秦朝骑兵,十万人级别以上的战斗就参加了四十余回,更是让匈奴都不敢轻视。对比匈奴人后期在欧洲的肆虐,秦朝完虐罗马帝国是没什么问题的,何况秦朝还有“秦弩”这一BUG级武器。

从参战人数来讲,对比战国后期动不动就几十万人的战役,古欧洲的军事战争只能算是老炮儿茬架了。


王铭苇


汉尼拔确实是罗马的噩梦,但是他是罗马共和国的噩梦却是罗马帝国的接生婆,如果没有他的强刺激的话,罗马共和国并不一定会变成罗马帝国。而当时的罗马世界有可能会长时间维持在迦太基战争之前的状态。

只能说历史很捉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