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教你疫情時期情緒平穩“技術宅”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人都響應國家號召,減少出門,減少傳染的機會,選擇宅在家裡。作為重大社會應急事件,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威脅,也會給心理健康帶來各種衝擊。對於已經習慣忙碌的人們來說,一下整天宅家,接受海量信息時間長了,會帶來情緒和行為上的變化。我們該怎樣調整自己和家人的情緒呢?今天作者採訪到重慶明亮心理諮詢所所長、心理諮詢師邱駟老師,為大家支招“技術宅”攻略!

減少信息攝入,“時時關心”變“有數關心”

面對海量信息,人都有負面偏好。負面偏好(negativity bias)就是指與正面的事情相比,人們往往會更加關注負面的事情。近來,大量的疫情宣傳報道牽動著人們的心,許多人會花大量的時間來閱覽這些新聞,隨之導致大腦當中負面信息攝入過量。當一個人不斷重複關注這些負面新聞的時候,就會主動過濾掉那些積極的事情和新聞,從而不斷加劇心理上的恐慌。如果覺察到自己有這樣的情況後,就要讓自己停下了,減少對信息的攝入,把時時關心變為有次數的關心,如早、中、晚,且每次關注時間不宜過長(只關注官方、正規渠道的信息,不信謠不傳謠,避免道聽途說,失實信息過量攝入,增加焦慮和恐懼)。

在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前,人們都會出現情緒波動,或有少部分人異常。如何讓自己接受緊張、恐懼、沮喪,如何平安讓自己度過疫情階段?不妨有意識學一些疫情和預防治療的知識來調整情緒。如果通過學習,自己還無法調整焦慮和恐懼的心理,不妨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讓自己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

長時間過度的緊張會降低免疫力,我們不妨通過放鬆練習來調整情緒,讓自己放鬆一下,有好心情。找一個舒適的地方,或坐或躺,全身心完全放鬆,做幾個深呼吸。還可選自己喜歡的音樂來聽,讓自己從身體到心靈得到調整和釋放。在家可利用有限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運動,比如做瑜伽、跳繩、原地跑步、八段錦等。

心理專家教你疫情時期情緒平穩“技術宅”

另外,平時大家生活都比較忙,可以利用這段難得的時間,把平時想看的書看了、電影看了。年輕人難得在家陪伴老人和孩子,這段時間不妨多和家人交流,幫助做家務。還可與親朋好友通過微信或電話等便捷通訊方式交流,增進親友間的感情。

利用特別假期,培養孩子好習慣構建良好親子關係

心理專家教你疫情時期情緒平穩“技術宅”

這個時期,孩子們也迎來了一個外出受限制的超長假期,那麼,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如何在家裡科學、合理地陪伴孩子呢?

首先,要像在幼兒園一樣,按照平時作息時間,不要打亂生活節奏,否則會不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其次,家長可以從網上找到一些適合孩子年齡段的解讀病毒的繪本,帶著孩子一起看,讓孩子知道病毒到底是怎麼回事,被病毒感染後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讓孩子對病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消除孩子的恐懼和擔心,並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等。

還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繪畫、手工、閱讀、拼圖等活動,不僅可以分散孩子外出玩耍的注意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心理專家教你疫情時期情緒平穩“技術宅”

可以通過視頻聊天,讓孩子與小朋友們多交流,還可以開展一些趣味比賽,比如做廣播操、唱歌跳舞、整理房間、背詩詞講故事等,也可以與熟悉的親戚多交流,減少孩子的孤獨感。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房間、做遊戲(比如手指遊戲、角色扮演等)、做廣播體操、親子瑜伽等,增進親子感情。

特別要提醒家長的是,做父親的,平常相對比較忙,在家裡的時間相對較少,更應該利用這段時間,多和孩子在一起,因為幼兒園老師以女性居多,而男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夫妻關係是好轉還是惡化不靠環境靠自己

當人們面臨共同恐怖,他們通常會齊心協力,但當夫妻關係本身不好時,面對的很可能就是自身的恐懼,將不良情緒發洩給對方。在非常時期,當發現對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時候,平時的積怨有可能會在這個時候累積表達出來,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矛盾的升級。

夫妻在這個時候可考慮理性的保持距離,將家庭生活進行合理分工,劃分自己的責任和事務,將自己的情緒消化好,在有限的空間裡不影響到家裡其他人。

成人都該學會將情緒進行正向轉化,否則長期壓抑情緒對人對己會變成戰爭。夫妻要多瞭解對方的情緒形態,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並形成規則。不爭對錯,不走極端。有矛盾的夫妻通過這段時間如果能感受到對方的關愛可以化解積怨,但個人主義太重只關心自己的會不可逆轉的惡化雙方關係。希望大家不翻舊帳,專注於把這段時間過好,也許會迎來好的新開始。


專家簡介:邱駟,網名“順順”,(公眾號:明亮課堂)重慶明亮心理諮詢所所長,心理諮詢師,團體心理諮詢師,國際註冊EAP項目管理師,員工心理援助高級諮詢師,員工心理援助諮詢師、講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IACMSP)會員,國際中華心理諮詢師協會註冊會員,重慶市評估研究會家校共育工委會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

心理專家教你疫情時期情緒平穩“技術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