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很久以前,有對夫婦在討論家庭事務時,意見出現了分歧,而且誰都說服不了誰。有趣的是,他們彼此都很有默契,開始一言不發、冷眼相待。

這樣的日子還沒過多久,丈夫就突然意識到,第二天需要妻子在早上五點鐘叫他起床,去趕一趟航班,不然會損失一個大客戶。

然而,這位丈夫不想成為第一個打破沉默的人,因為這好像在認輸一樣。

還好,他最後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 在一張紙條上,寫下了 “請在五點鐘叫醒我”,然後放在了妻子一定會看到的地方。

但悲劇還是發生了,第二天早上的時候,丈夫起床醒來發現已經九點了,完全錯過了航班。他特別憤怒,想知道妻子究竟為什麼沒有叫他起床。

正當他要去找妻子理論時,看到了床邊的一張紙條,完全傻眼了。紙條上面寫著:

“五點鐘了,快起床吧!”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說實話,大叔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時,不厚道地發出了殺豬般的笑聲,這也太搞笑了,妻子的 “反擊” 當真絕妙!

不過冷靜下來後,我也開始了小小的思考:丈夫用紙條傳遞信息的方式,無疑讓妻子怒火中燒:“憑什麼在冷戰期間,你寫個小紙條,我就要聽你的吩咐?有話為什麼不能直接說,就這樣放不下面子嗎?”

妻子的做法你已經知道了,憤怒的她通過寫紙條叫醒丈夫這種戲劇性的做法,予以對方沉重的打擊。

此時,我的腦海中不禁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


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明明很生氣,卻不會直接說出來,反而通過一種微妙的、不作為的被動方式,例如妻子看到了紙條也沒有叫醒丈夫,來悄悄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01

被動攻擊:一種不成熟的自我防禦


在心理學中,故意且隱蔽地表達憤怒,稱為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on)。與主動、直接的衝突相反,被動攻擊更可能表面上和和氣氣,但實際上不回應對方、故意拖延,用來發洩心中的怒火。[1]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例如,有人在微信上求你幫個忙,但命令式的語氣讓你無法忍受,你感到特別生氣,然而你又不想直接在微信上發飆,所以就故意不回消息,晾 ta 半個小時。

這種做法似乎特別常見,而且好像真的可以宣洩憤怒,但為什麼說被動攻擊是一種不成熟的自我防禦呢?


首先,被動攻擊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憤怒到底意味著什麼?

最近,專門研究憤怒的心理學家 Ryan Martin 在 TED 上發表了一段演講,他認為憤怒這種情緒對每個人來說,或許都不是 “問題”,而是一件好事兒,是一種強大而又健康的力量。[2]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Ryan Martin 在 TED 上演講

因為當我們憤怒、生氣時,往往意味著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亦或是對現在的環境不滿意。這個時候,憤怒恰巧就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要對不公平的情況保持警惕,提醒我們需要做點什麼,來改變這種現狀。

然而,當我們以被動攻擊的方式來表達憤怒時,對方往往不知道我們生氣了,所以他們也不會做出改變。也就是說,他們下次還會以命令式的語氣找你幫忙。因此,這一問題完全沒有得到解決。

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還會導致第二個問題:

其次,被動攻擊會讓對方憤怒,破壞彼此關係。


在很多時候,對方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有問題,所以也不會發現你生氣了。

但如上文所述,這種被動式攻擊,會讓你的做法特別消極,例如長時間不回覆消息,拖延完成任務,甚至在得知對方需要什麼時,會有意無意地阻礙 ta……

這樣一系列的做法,都會讓對方又沮喪又懊惱,像那位沒能在五點鐘醒來的丈夫一樣,變得異常憤怒,給彼此的關係帶來嚴重危害。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甚至在最後,被動攻擊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遇到壓力性事件(例如,感覺被不公平對待)→ 產生情緒(但選擇隱藏憤怒)→ 相應的行為表現(通過被動攻擊,發洩憤怒)→ 導致他人負面反應(變得憤怒)→ 關係變差,壓力性事件再次出現……

Jody Long 博士,是研究被動攻擊的代表性學者,她總結了年輕人的一些典型被動攻擊行為:[1,3]


1. 否認自己的憤怒,“我感覺很好,沒關係”;


2. 口頭上答應,行為上拖延,“我看完電視後就打掃房間”;


3. 停止對話,拒絕交流,“好,聽你的,你說得對”;


4. 故意效率低,“我的確在弄報銷的事情,但我沒意識到你讓我報銷所有的”;


5. “忘記” 重要的事情,“我忘了你今天過生日;我忘了還要檢查這份報告;

6. 規避責任,“我以為這是他應該做的事情”;


7. 隱蔽地阻礙,“你這做的不行,有很多問題(但是我不給你改動的建議)”。


這些做法,你熟悉嗎?無論是在戀愛婚姻中,日常工作、人際關係中,都有可能出現這些情景,可能是你在這樣做,也可能是你身邊有人正在這樣做。


02

為什麼有的人會被動攻擊?


Jody 博士一直都想知道,為什麼有的人會被動攻擊,而不是主動表達自己的憤怒呢?他們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1. 不被接納的童年


在小時候,如果父母其中一方過於嚴厲,甚至雙方都很嚴厲,經常打罵孩子,給孩子留下一種敵對的感覺,那麼孩子就會不敢表露內心的沮喪與憤怒,因為這可能會招來父母嚴厲地懲罰。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除此之外,很多父母也不允許孩子表達負面的情緒,因為那看起來很不和諧,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積極陽光、待人和善, 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不哭不鬧才是 “好孩子”。

在這樣的教育與要求下,很多孩子長大後,不是不敢表達憤怒的情緒,而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相反,他們學會了如何通過一些隱秘的行為,例如拖延、忽視,來疏解心中的憤懣。


2. 害怕正面衝突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與他人之間的正面衝突是十分恐怖的事情,因為這可能會破壞彼此的關係。

例如,曾經有一位同事,私底下來找大叔談心。他說自己剛剛吼了另外同事一下,懷疑會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別人會不會覺得他這個人情緒不穩定,很暴躁?

當時我還比較詫異,因為我們公司的文化比較開放包容,所以會覺得正常情緒的表露,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我也意識到,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在工作場合直接表露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像憤怒這種負面消極的情感。


然而一味地壓抑,情緒並不會消失,總需要發洩出去,不然我們的內心會很不舒服。這個時候,既然不能發生正面衝突,那就極有可能採取被動攻擊,例如不配合對方的工作,故意將對方的工作安排在最後來做,做的過程中主動降低工作效率……


3. 不敢反抗權威人士

老師、老闆這樣的角色,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都是權威人士,特別是如果他們比較 “專制”,我們即使因為一些事情而感到憤怒,也會不敢直接把不爽的表情掛在臉上。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例如,大叔最近和一位正在國外讀書的同學聊天,他覺得教授很不尊重自己的想法,硬要讓自己相信那個想法不對。

他不敢直接頂撞這位教授,因為自己能不能順利畢業,還要看教授的意思。

一肚子氣沒辦法宣洩之後,這位同學就發現自己變懶了,拖了好長的時間,來慢慢完成教授上次交待的任務。當然了,他也尋找了合適的藉口,沒讓教授抓住把柄。

後來他仔細回憶,覺得在這一過程中,好像可以攻擊到教授 —— “我就是不給你做”,來安撫自己的憤怒。

毫無疑問,這位同學的做法,便屬於被動攻擊,主動攻擊的成本太大了。


03

如何減少和麵對被動攻擊?


1. 如果自己經常攻擊別人,怎麼辦?

生活中令我們憤怒的事情有很多,這是特別正常的現象,但被動攻擊他人,不僅不會解決問題,甚至還可能破壞彼此的關係。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回憶一下,自己是否有過被動攻擊他人的經歷。

下面是大叔重新列出的被動攻擊行為模式:

否認憤怒;憎恨權威;拖延;找很多借口;宣稱自己忘記或者誤解了對方的意思;故意讓他人等著,不處理;故意降低自己的效率;採取 “冷戰” 策略;結束對話,拒絕溝通……


第一步的察覺,特別重要。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察覺之後,我們可以嘗試接受自己的憤怒。

正如 Ryan Martin 所說,憤怒並非 “問題”,而是一種提醒。當我們憤怒時,可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讓自己如此生氣?對方的不尊重,還是沒有徵求你的意見而剝奪了你的權利?又或者說,因為對方太優秀,自己產生了妒忌心理,惱羞成怒?

不管是哪種,當可以正視憤怒時,我們便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其實,想要立刻放棄被動攻擊這種行為模式,並不容易,畢竟自己可能已經習慣了,也不會直接表露憤怒情緒。但依舊可以嘗試,嘗試向信任的人,表露情緒。


實際上,大量的心理學研究也發現,當我們可以真誠地和別人表露自己的感受時,不僅不會損害關係,反而會促進彼此的情誼。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2. 如果身邊的人經常被動攻擊你,怎麼辦?


身邊的人如果被動攻擊你,怎麼辦?

試想一下,如果對方很久不回你消息,故意忽視你的要求,經常忘記彼此的約定,總是把事情的責任推給你、以為不關自己的事兒,你會不會生氣?

大叔會覺得很生氣。

我們要做的,首先也是識別出這種行為模式,認識到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在悄悄生悶氣。

這個時候,同樣的被動攻擊並不能解決問題,例如夫妻雙方陷入冷戰,誰也不搭理誰。而且,這還會進一步強化對方的做法,即他們下次還會這樣做。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第一,表達不滿,設置邊界。

告訴對方,你這樣被動、消極的行為讓我有些生氣,沒辦法接受。同時,設置清晰的邊界。

例如,在團體合作中,明確每個人的分工,清晰地列出每個人的工作量,以及完成情況,避免模糊彼此的邊界。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第二,看到優點,及時表揚。

你沒看錯,是表揚。

被動攻擊的人,自身會處於一種消極被動的狀態,什麼事情都會選擇故意忽視、拖延,其中很大原因是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例如認為老闆沒有看到自己優秀的表現,認為伴侶沒有意識到自己用心的付出……

也就是說,他們實際上對自己很不自信。這個時候,如果可以發掘他們身上的優點,予以及時的表揚與鼓勵,那麼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積極性。

例如,當實習生不主動工作,經常故意拖延時,可以多多讚美 ta 這次效率很高,報告做的很棒。


寫在最後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曾寫過這樣一首小詩:

我對朋友充滿憤怒,

說出了憤怒,便戛然而止;

我對敵人充滿憤怒,

未曾表述,憤怒卻越甚。


大叔知道,有的時候直接表達憤怒很難,但我們也要儘可能避免對別人被動攻擊,這不僅會影響日常的人際關係,也會破壞親密關係 —— 不知道有多少伴侶,因為 “冷戰” 而最終走上了分離的道路。

而不管是被動攻擊別人的人,還是受到被動攻擊的人,嘗試說出內心的憤怒,似乎都是最好的辦法。


祝福你,

我的朋友,

世界和我愛著你。


保持憤怒對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心理專家:暗自報復也可表達情緒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Long J, Long NJ, Whitson S. The angry smile: The psychology of 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in families, schools, and workplaces. Pro-Ed; 2009.

[2] Ryan Martin. (2019). Why we get mad -- and why it's healthy. (TED Video)

[3] Signe Whitson. (2017). The Angry Smile: Responding to 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