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總是失眠,心理專家:焦慮地對抗於事無補

宅家總是失眠,心理專家:焦慮地對抗於事無補

長江日報-長江網3月17日訊(記者毛茵)35歲的公司女主管曾經以為最幸福的事就是睡一天,可是宅家50多天了,起碼有一半時間凌晨兩三點還根本沒有睡意。她非常痛苦:原來失眠比欠瞌睡還難受!

辜女士平時忙,有點時間便倒頭睡覺。宅家的這段時間,辜女士兩口子在家陪陪孩子,享受一下親子時光本來挺好的,不料辜女士帶孩子完全沒有耐心,每天被鬧得“頭要炸掉”,老公做的飯也不好吃,夫妻冷戰。想到有一大堆工作要處理又不能開工,她天天煩躁不安,晚上怎麼也睡不著。有時剛迷糊了一下,孩子要起床撒尿,她便再也無眠。如今她最懷念以前想睡就睡的日子,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反覆翻看手機後睡意更蕩然無存。因為睡眠不足,辜女士發現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壞。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內科肖勁松主任醫師解釋,充足且優質的睡眠對許多現代人來說就是奢侈品,尤其是在非常時期,一些人的生活習慣被打亂。辜女士對睡眠過度在意,總擔心自己睡不著,或是不停地暗示自己要儘快入睡,這種無形的暗示其實就是一種壓力,反而會過度焦慮影響睡眠,而她又焦慮地對抗失眠,這樣反而於事無補。

肖勁松教授建議,即使沒有上班,也要規律作息時間,無論前晚何時入睡,早晨都應按時起床;創造安靜、舒適和安全的睡眠環境;不在床上閱讀和看電視;每日適度規律地運動,但不要在睡前兩小時內進行;晚餐後不飲酒、咖啡、茶,不抽菸,睡前不要過多飲食。失眠患者儘量避免白天小睡或午睡。

宅家总是失眠,心理专家:焦虑地对抗于事无补

專家給予重要的提醒:失眠患者要改變對睡眠和失眠的態度偏差,調整睡眠時的緊張恐懼心理,接納失眠,找到失眠心因,改善睡眠,處理焦慮等心理因素造成的睡眠障礙。肖教授同時介紹了幾種“暗示催眠”的方法,不妨一試。

1、把自己想象成一隻貓,舒服地蜷縮在床上,身上的每一塊肌肉都處於鬆弛狀態,並裝著打呵欠。

2、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巨大的充氣玩具,這充氣玩具有幾個地方正在不斷地漏氣,因而不斷癟縮。等到了“氣”漏完了,你也能進入夢鄉了。

3、設想你是在自然界最寧靜的地方,比如說在河岸上、花園裡,時值陽春三月,松針落在河灘上、泥土裡,你躺在綠草如茵的大自然裡,詩情畫意,這是多麼令人陶醉(耳邊甚至還有小鳥的啾鳴聲)。想著想著,漸漸睡意便襲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