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疫情後,一線抗疫人員可能出現三類心理問題

3月16日晚上8點,南國智庫第六場線上公益沙龍直播開始,邀請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睡眠心理科及精神醫學教研室主任王新源分享《疫情後,一線抗疫人員及大眾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應對》。

王新源表示,在疫情結束之後的創傷後應激障礙,一部分一線抗疫人員及大眾可能出現三大類心理問題。

第一類:創傷性再體驗症狀。即重演事發時的負面感受,如做噩夢。“假設事件已經過去了,但是個體沒有完全處理好,那麼個體將會通過做噩夢等方式重現與創傷有關的情境或內容。這是我們通常比較關心的創傷後心理問題。”

第二類:迴避和麻木類症狀,即社交逃避。“受到傷害之後,一個人很難恢復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社會關係、社會聯繫、社會習慣當中,從而產生社交退避。此時,這個人開始產生孤僻感,不與他人交流,冷漠無情,對於生活中的事情再也沒有以前那種熱情的反應。”此外,這個人還會產生記憶的喪失,即有意識地忘掉這段時間的經歷,完全無法回憶起以前負面的體會。這些都稱為社交障礙,其具體表現包括注意力渙散、社會關係淡漠、不想結婚、不理孩子、不理家人等。

第三類:警覺性增高症狀,即過度敏感。“別人一旦提起武漢、肺炎,他立馬就會產生反應,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長期保持憤怒。那麼這個人就會對社會感到仇恨,對政府感到仇恨,對他人感到仇恨,甚至有報復的衝動和行為,包括自己傷害自己,傷害周圍的人,開始罵人、打人等。”

南海網、南國都市報聯合報道 記者 王洪旭 陳元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