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用三到五年在武漢基層社區建立持續長久的心理幫扶體系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浩洲

今天(4月3日)晚間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連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組長劉忠純。劉忠純認為,對醫護、患者和普通人等不同人群,在不同階段需要開展不同的心理干預工作。

劉忠純介紹,此次的心理救援跟平時有明顯差異,此次社會民眾所產生的緊張、恐懼等心理問題是疫情所帶來的,專家組的核心理念就是利用現有的專業知識,幫助政府和人民來穩定情緒,讓災情對人的情緒和心理的影響達到最小。

心理专家:用三到五年在武汉基层社区建立持续长久的心理帮扶体系

在他看來,醫護人員面臨的心理問題是職業浩劫的問題,心理支持人員採取措施,希望醫院合理排班,讓醫護人員得到有效休息。也希望醫護人員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也有脆弱的時候。

這個過程中跟家人的接觸非常重要,前期很多醫護人員沒有回家,這段時間加強和家庭的聯繫也可以緩解情緒。同時要主動識別情緒,如果出現睡眠、憂鬱、焦慮等問題,主動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支持非常重要。

談及康復患者的幫扶,劉忠純說,自己最近在康復驛站遇到很多已康復的患者不願回家,原因是在這裡很舒適,不會影響其他人,而回去後可能遭受鄰居或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還有部分患者擔心自己會復發。

針對這種情況,要有針對性地採取心理干預措施,比如開展科普宣傳,讓他們科學看待疫情、病毒,看待新冠肺炎的轉歸;鼓勵患者積極與同事、朋友加強交流,採取放鬆的方法來調試自己。

心理专家:用三到五年在武汉基层社区建立持续长久的心理帮扶体系

“這次疫情中有很多患者去世,對去世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也很重要。”劉忠純認為,在保密的情況下,由單位、志願者和社區工作者對這類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支持,瞭解他們的需求,給時間讓他們來消化痛苦,重新適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劉忠純說,在疫情早期,方艙、隔離點、醫院等地方的心理救援工作非常有序,但在疫情後期,社區的心理衛生服務能力是不足的,要補齊這塊短板。

他認為,建立一套機制體制非常重要,要整合教育、社會心理、醫療、民政等相關方面的資源,同時動員社區的力量。

“專家組最近下沉到武漢的十多個社區尋找問題,社區基層工作人員對居民的生活和心理是最瞭解的,要加強社區心理專幹工作,把有心理學背景的社工、諮詢師等資源整合起來,讓更多的居民瞭解心理問題並尋求幫助。”

劉忠純說,專家組下一階段會長期在武漢基層社區開展工作,估計需要三到五年時間,建立一套持續長久的社區心理幫扶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