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根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的前期調查,近二年來,百貨企業通過大幅調整改造,突出個性化,增加互動品類和服務,改善傳統百貨形象,客流逐步回升,行業整體已呈現出U型發展的態勢。但這一復興之路,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情打斷。

為了瞭解百貨行業所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抗擊疫情的作法,以及對政策的需求,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在2月3日下發調查問卷,得到50多家企業的反饋。協會同時查閱大量企業年報和數據,並對重點企業進行了電話訪問,最終形成本報告。

問卷樣本基本情況

民營企業佔50%,國有企業40%,大部分企業為綜合性企業,涵蓋了百貨、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電商、專業店、專賣店等業態,其中以同時擁有百貨、購物中心的佔55%,同時擁有百貨、購物中心和超市的佔41%。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圖1:企業屬性

受訪企業均為線下企業,有41%的企業擁有電商業務。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圖2:企業業態

銷售收入斷崖式下跌

從調查數據看,春節正式假期期間,企業平均銷售額不到去同年的15%(有的企業春節期間已閉店,有的節後閉店),而且僅有的銷售額大多是公司內超市體系帶來。整個一月份,平均銷售額大致為去年同期的25%。2019年春節為2月5日,1月下旬已進入銷售旺季,所以去年1月的基數較大。

影響銷售斷崖式下跌的因素很清楚:

一是品類影響。百貨作為非生活必需品,疫情中自然消費少,即使門店開業。除生活必需品外,其它日用百貨、珠寶、服裝、鞋帽、床品、化妝品、玩具、家電、廚衛等品類的銷售,大幅下降。

二是閉店影響。1月20日之後,響應暫停人員密集場所活動號召,陸續有門店停止營業或壓縮營業時間。節日期間,百貨和購物中心整體開業率不到30%,且即使開業,也都縮短了營業時間。開業比例較高的有: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大致在60%左右。較低是:天津不到20%,重慶、濟南、青島、哈爾濱、福州、西安等不到10%。湖北省內各市百貨和購物中心的開業率基本為零。

三是客流影響。前期在疫情不明確階段,客流也已經明顯下降。整體上,近幾天開業數量逐步增加。但後期客流恢復將是非常緩慢的過程。

2019年全國有大量百貨門店進行了調整改造,僅北京就有十多家進行了全面轉型升級,有的持續半年以上(例如長安商場閉店長達八個月改造),本來趕在春節前以嶄新的面貌面對市場,等待這個節日銷售的爆發。

但是,企業的希望和復興戛然而止。在這個零售傳統銷售最旺的節日,在全年最重要的時點,銷售受到如此重挫,令人痛心!

租金收入和支出兩邊承壓

除了銷售損失,由於閉店,百貨和購物中心還要給商戶減免租金。行業普遍估計,全國商場已累計為品牌減租約100億元,並且隨著疫情的發展,這一數字還可能進一下擴大。僅每家企業減租一項數字,就已是很多企業2019年的利潤總額了。

1.百貨公司的店也是租來的

更為重要的是,百貨和購物中心也不是地主,他們經營場所有很多也是租賃的,百貨和購物中心也承受著巨大的租金壓力。除了反饋問卷的企業,從企業年報看,上市百貨企業的租賃面積都佔相當的比例。

我們選取20家以經營百貨為主的上市零售企業,租賃門店和自有門店數量構成如下: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圖3:企業租賃門店與自有門店佔比(數據來源2018年報)

從上圖可以看到,20家企業中,租賃門店佔比超過一半的達到14家。最高的百聯達到97%,考慮到百聯旗下有大量便利店和超市業態,百貨和購物中心的門店租賃比例會低一些。

20家企業的租賃物業面積和自有營業面積的構成如下: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圖4:企業租賃門店面積與自有門店面積佔比(數據來源2018年報)

平均來看,20企業租賃門店佔總門店數量的比為64%,租賃物業面積佔總物業面積的比為44%。

2.租賃費也是百貨公司的重大支出

我們通過公開數據,進一步瞭解租賃物業費用對企業影響。在零售企業的財務處理中,一般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大項(簡稱為“三項支出”),其中銷售費用佔比最高,普遍在70%以上。簡單理解,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自然佔比較大。

在銷售費用中,租賃費用一般是職工薪酬之外的第二大費用,個別企業租賃費用甚至是第一大費用支出。

在20家樣本企業的年報中,有相同可比口徑的企業一共13家,這13家的租賃費佔銷售費用的佔比平均23%,近四分之一。

如下圖,可以看到首商集團,租賃費用是銷售費用中最高的,佔比高達43%,王府井、天虹百貨、國芳集團、翠微百貨、百聯集團等,租賃費用都佔較大比例,而且這幾家大多是國有百貨公司。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圖5:部分企業銷售費用結構(數據來源:2018年年報)

為進一步詳細說明,選取5家企業,具體看其銷售費用的結構: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注:

1)以上數據均來源於2018年企業年報

2)圖表中所採用的租賃費為銷售費用中的租賃費用,考慮到在財務報告裡體現的管理費用中的租賃費主要是辦公場所租用,非經營使用,因此,管理費用中的租賃費未計入內

虧損經營等待市場恢復

虧損的直接原因是銷售產生的營業利潤無法彌補全部成本費用。

1. 閉店期間:

大部分銷售為零,小部分有線上少量銷售收入,取得一點微薄的毛利。而剛性成本卻和正常經營沒有太大區別,包括:支付員工工資、貸款利息、持續的折舊費用、支付租賃費等。

2. 營業期間:

10號之後百貨店開業數量陸續增加,但客流稀少,並且門店中的所有餐飲和娛樂商戶、部分品牌商戶仍然無法開業。同時,企業為維持開業,所需的防護成本大大增加。

企業正在艱難維持,市場還看不到希望。困難主要來自於:

1. 客流問題:

即使疫情好轉,由於恐懼心理的作用和長期採用到家服務的路徑依賴,客流回升註定是漫長過程。同時,由於疫情對經濟的巨大打擊,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像非典之後的報復性消費不能太過指望。

2. 供應鏈問題:

現在的物流,都以保障抗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為主。對於其它商品的供應鏈,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正常。

3. 員工防護與穩定:

門店要開業,同時還要做好防疫物資短缺下的員工防護。

另外,與超市不同的是,超市的一線員工大多來自門店附近的,百貨的一線員工則很多來自不同城市,在目前隔離情況下,給企業用工帶來很大困難。

綜合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的形勢,可以預見,今年絕大部分百貨、購物中心將經營虧損。

企業抗疫自救之路

根據調研瞭解,企業在疫情期間的工作,總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全力保障民生。

受訪企業中,有一半同時經營有超市業務。儘管很多百貨閉店,但超市都在持續經營。特別是疫情中心的武商集團、中商集團、中百集團和漢商集團的相關業務,承受了外界所不瞭解的巨大壓力,為保障供應做出了突出貢獻。其所付出艱辛,文字已不能充分體現。

各地的百貨公司下屬超市門店優先安排物資資金,加強產銷對接,確保進貨暢通。很多企業的幹部員工停止休假,領導分片包乾,全力保障市場需求。

天虹自2月3日起,總部部門經理及以上幹部、全體黨員到超市/物流一線支援,確保營業現場的正常運轉,甚至有的幹部員工開私家車給“天虹到家”顧客送貨。

合肥百大全力做好合肥“大菜籃子”周谷堆的市場供應,百貨公司的幹部員工還紛紛請戰,支援閤家福超市,投入到一線的戰疫中去。

重慶商社採取“供應商送貨+集團直接拉貨”兩種方式並行,全力保障商品供應和物資配送,為重慶及周邊地區抗擊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

利群集團在臘月二十六就決定領導幹部取消春節休假,成立應急保供小組。疫情中,利群物資儲備充足,商品價格穩定。

2.做好自身防護。

做好保險的同時,企業還要做好自身防疫安全。制定規章制度、服從所在社區管理、統計員工及家屬情況、實行全面消毒、顧客體溫檢測等,成為每家企業都能夠履行的責任。在防疫物資極為短缺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員工防護,已經成為每個企業領導人親自抓的大事。

廣州商控要求把員工的健康擺在突出位置,集團領導深入一線。集團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時制定應對疫情的工作指引。

哈爾濱中央紅一方面千方百計地購置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具,並每日為員工檢測體溫;另一方面為員工熬製中藥、預防病毒、提高免疫力。

比優特公司認為“只有員工安全了,顧客才會安全”,提出“保員工安全,保顧客安全,保供應,保物價” 的四保工作方針。

安徽華聯商廈歷時三晝夜不停歇,從生產廠家拉回消毒酒精,既保證了居民的消毒物資供應,又確保了門店的全面消毒。

3.積極捐款捐物。

作為消費的主渠道,零售商疫情中敢於承擔,勇於奉獻。各地的企業紛紛出人出力,捐款捐物。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不完全統計,截止2月10日,協會部分會員單位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合計約6億元。企業能力不分大小,捐贈不分多少,善舉不分先後,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種支持,彙集起來,積沙成塔。

儘管面臨不確定的行業發展前景,大商集團一次性向慈善機構捐款6000萬元。

步步高緊急啟動海外採購,從海外市場採購消毒水和口罩,並採用包機的方式直運長沙,捐獻給當地醫療部門。

翠微大廈在閉店期間,接到援鄂醫療隊的物資採購需求,立即組織重新開啟賣場,按照醫療隊的需要組織商品,趕到第二天上午將商品備齊裝箱運走。

南京新百除了捐款捐物,還緊急配送南京醫療隊的防疫物資。

4.正面輿論宣傳。

面對消費者,大部分公司都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商場張貼、小傳單等多種宣傳渠道,科普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知識,宣傳正確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方式方法,引導市民做好科學防護。

面對員工的宣傳:保證信息暢通,及時上傳下達,特別是疫情信息和正能量的宣傳報道,宣揚一線職工在特殊時期仍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蹟,弘揚正氣、激勵員工、鼓舞士氣,著力營造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的良好輿論環境。

百聯集團、王府井、廣州商控、德百集團、友好集團等通過網站、企業公眾號,以系列宣傳的方式抗擊疫情中的先進典型,弘揚正氣。

一些有條件的百貨集團,利用所在辦公樓外牆,用燈光點亮起充滿正能量的造型和口號。

5.開拓線上渠道。

百貨行業是零售各個業態中,探索全渠道運營最早的,但總體進展不大。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這一進程。無論是上線企業,還是企業投入的資源,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銷售規模,都明顯提速。

我們選取十家主要百貨企業瞭解其全渠道業務(具體見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報告《疫情下百貨和超市的全渠道發展》)。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除此以外,友阿集團的“友阿購”、愛琴海的“愛閃購”、南京新百的“新百購”、步步高的“小步到家”、物美和多點的“防疫服務站”、濰百集團的社區配送、城鄉集團的118超市、……都為所在區域的民生保障做出貢獻,也為企業業務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從零售業的長遠發展看,超市是為滿足生活需求,銷售生活必需品。百貨與購物中心是滿足生活方式,銷售生活方式,特別是改善消費(化妝品、珠寶等)、興趣消費(戶外、攝影等)大多集中在百貨和購物中心。災害時,銷售民生商品的超市至關重要,要把控渠道,穩定貨源;在經濟發展正常時,銷售生活必需品的業態相對保持穩定,在人口沒有大幅增長的前提下,基本的吃類和用類商品增幅有限。從長週期看,作為滿足生活方式、促進消費升級的百貨和購物中心仍將大有作為。

盼接地氣的政策支持

當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大量的企業扶持政策。這些政策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

1. 減免稅費,包括營業稅、增值稅,或減或免或緩交;

2. 資金支持,相對寬鬆的信貸政策,包括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有的明確不抽貸等;

3. 人力成本支持,包括降低社保稅率、緩交相關稅費等;

4. 水電費價格優惠等。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已對國家和地方政策分別作了詳細的彙編,詳見協會公號“中國百貨商業協會CCAGM”。

第1期: 第2期:第3期:第4期:第5期:

這些政策,大多是面向疫情下所有行業制定的。還應考慮零售業有其特殊的情況,例如,需要大量的庫存,流動資金佔用大;用工數量多,動輒幾千上萬人,人工成本壓力巨大;在災害和疫情中,承擔了穩定市場的重要責任;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渠道,戰時保障民生,平時促進經濟……

因此,除了上述通行的政策外,還希望:

1.行業補貼:

零售業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保障物資供應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很多企業為穩定貨源和市場價格,不惜成本代價進貨,有的生鮮商品甚至低於進價出售。表面上看門店內的商品琳琅滿目,背後是無數零售人的艱辛努力。希望政府對此能夠有適當的補貼。

另外,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五部委於1月31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髮〔2020〕29號),對於重要醫用物資,以及重要生活物資的骨幹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建議適當擴大名單範圍。

2. 租金減免:

充分考慮零售企業既要為商戶免除租金,自身又有巨大租金壓力的現實,建議出臺政策對大業主方提出減免要求,特別是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零售企業,適當減免徵收租金。

3. 用工補貼:

特殊時期,要鼓勵企業靈活用工。對不裁員甚至增加就業的企業,應給予以社保方面更為優惠的政策,例如穩崗補貼。

另外,也需要在政策層面,明晰特殊時期的用工政策,減少糾紛。

4. 進一步完善蔬菜和鮮活肉蛋產品流通環節免徵增值稅等政策落實,並建議擴展至水果品類。

5. 切實執行《電子商務法》,實現稅收公平。

疫情還在進行之中,企業的損失尚無法全面評估。不管如何,面對前所未有困難,企業一方面要千方百計自救,拓展渠道,降低成本,同時也需要必要的政策支持,以彌補企業經營損失,切實以惠企舉措增強企業信心,共渡難關!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

50+百貨商超一手調研報告,告訴你疫情下負重前行的中國百貨業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