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只有10%的人能賺錢,為什麼大家還會熱衷於選擇炒股?

浮雲財經觀


這個問題好回答,其實答案跟買彩票一樣,大家都知道買彩票能中獎的概率極低,但大家都願意買,源於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就是那10%能賺錢的股民。

廣東有一句話,生意不好不如去賭,如果用粵語來唸就非常順口,其實也反映了這種情況,因為正常的投資理財,收益不高,那還不如搏一搏,看看能不能在股票裡面賺到超額收益。

不過明知道股票不容易賺錢,還是選擇炒股的人,也有一些是比較特殊的。

我認識的一位華南理工大學的教授,很多年前就開始買股票,他一邊買,一邊就告訴他的學生,炒股賺錢不容易,要有虧錢的準備,虧大錢和長期虧錢的準備。但是他還是繼續買,不過很少賣。

後來跟他聊得比較深入了,我才知道,他可能算不上炒股,應該算是投資,他買的不一定是大盤股,但只要他看好某個企業,他就會長期分期的買入這個企業的股票,然後一直持有,他的目標非常明確,那些錢他就不用了,虧了就算了,如果能賺錢,也是等到退休之後拿出來用。

所以經常聽他說他的股票虧了,但實際上從他炒股到現在累積下來,他已經賺了不少,他說的虧只是某一段時間的波動而已。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一賺二平七虧損”的現狀是廣為人知的,鮮有散戶投資者能夠真正從股市獲得盈利,但是向股市扎堆的投資者數量卻絲毫不少。


截止2019年,A股總共有1.89億個股票賬戶,有效賬戶的數量為1.47億,不排除有股民一人多號,總體的股民數量應該在一億左右。




大家熱衷於炒股的原因

1、通過炒股存在發家致富的可能性

明知道股市賺錢難,甚至投入血本和時間之後所能得到的收益還會是負數,為什麼大家仍舊對於市場如此痴迷呢?——因為存在“鹹魚大翻身”的可能性吖!就像彩票中獎的概率微乎其微,買一千萬張彩票都未必能中一注,為什麼2018年全年彩票的收益還能達到 5000 億?就是因為哪怕希望渺茫,還是存在一絲的可能性。


大家不妨結合自己實際想想:現在二三線城市的平均月薪也就 4000 多(浮雲君所在的蘇州市,平均月薪也就4755元),扣除五險一金,扣除租房費用、減去生活開支,一個月能夠攢下 1000-2000元也就萬幸了,但是看看現在的物價、房價都在水漲船高。



生活的壓力很大,社會的上升通道很狹窄,累死累活工作賺得的積蓄也比不上房價、物價的上漲速度,想要攢下錢更是天方夜譚。面對困頓的現狀,我們還能怎麼辦?大部分工作十年的就業者月薪仍舊未滿 1 萬,我們的未來又在哪裡?

<strong>

除了寄希望於炒股、買彩票這種“一夜暴富”的方式實現財富的增值,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2、相比於其他賺錢的方式,炒股最輕鬆、最不費力

現在賺錢不容易,這是大家的共識。看看那些快遞員、外賣員不分晝夜,整天累死累活奔走於大街小巷;瞧瞧工廠的工程師、技術員,一天12小時在“暗無天日”的車間賣命,一月到頭拿到手的工資也就 4000 -5000,現在賺點辛苦錢、血汗錢容易嗎?


工作之餘想要搞個低門檻的副業,除了擺地攤、跑外賣、快遞也沒有其他太多的辦法,都是勞心勞力賣苦力的工作,而且賺不了幾個錢。但是炒股票就不同了,成本極低,只要有本錢,擁有一部手機,年滿十八歲,就可以開始擼起袖子“搞事業”。


葛優躺在家裡,就可以進行股票的買賣操作,假如運氣足夠好,甚至有幸能夠買到接連漲停的“妖股”,持股的市值在一週之內實現翻倍,多麼刺激,多麼帶勁,又多麼毫不費力!


誰不想以最輕鬆的方式,實現收益的最大化?而股票就給廣大“懶蟲”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strong>

3、炒股更加刺激,更能挑動我們麻木的神經

現在的生活哪有什麼樂趣可言呀?都是被迫為了活下去而去工作,為了混口飯吃而去賣命,又有幾個人真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少。


炒股就不同了,股票行情的漲跌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變數,在持倉股票的漲跌中我們也會時而開心、時而落寞,相比於一成不變的日常、日復一日單調的工作有意思多了!難道不是嗎


現在很多人活著,但是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沒有靈魂、沒有情感,沒有目標,但是股票卻能夠提供別開生面的“新世界”,讓我們在浮盈浮虧中體會到生活的起伏、情緒的變化,讓我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自己還真切的活著。。。




總結

雖然炒股票虧損的是大多數,但是股市就是具備那個魅力讓大家前仆後繼。


浮雲財經觀


A股市場向來有“一賺二平七虧”的概率,從長期來看,在A股市場賺錢實在太難了。不過,也有人覺得奇怪,為啥很多股民明知在股市中只有10%的賺錢概率,但是為啥還要熱衷於炒股票呢?而且還要把大好青春都投入到炒股中去?

其實,在A股的二級市場上要想賺錢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股價總體偏高,且很少現金分紅,並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只有短期的投機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股價上漲都是資金推動性的,弄不好哪天反彈結束,要估值迴歸,所以,在有泡沫的股市中博弈,潛在風險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很多股票裡,都有機構(莊家)蟄伏在內,這些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資金和掌握更多內幕信息。即使是藍籌股,也有數家機構投資者聯合坐莊,股市的波動是跟著機構心思走的,而小散戶在股市中盼演著韭菜角色。機構與散戶的實力是非對稱性的,散戶要想賺錢,是非常困難的。

那麼,既然在A股市場投資成功的散戶連10%都不到,為什麼人們還會熱衷於炒股票呢?首先,多數新股民認為,他們就是這10%賺錢的人。因為,股民入市之時,股市多數是在牛市後期或反彈尾聲階段。在這個時候,大家買股,閉著眼晴都能賺錢,誰都認為自己就是這10%賺錢的人,多數人虧損情況與我炒股無關。

再者,在A股市場天天上演財富神話,哪怕行情不佳,也有股票漲停板,很多股民認為,要輕指數,重個股。只要跟著10%不到的漲停板股票後面走,自己也能成為股市10%的賺錢人士。更何況,我們常說的“一賺二平七虧”主要是指中長期炒股的盈虧比例,而在短期市場博弈時,一些股民也可能出現虧少贏多的局面。所以,他們更注重於炒股短期的盈利,而忘記了頻繁炒股長期潛在風險。

再次,不管是10%的成功率,還是5%的成功率,股民都要躍躍欲試,因為炒股門檻低,人人都能參與。炒股付出再多是為了自己,而工作再辛苦,也是為老闆打工。為自己而付出,能讓自己看到希望,股民們就會樂此不疲。此外,現在國內的投資渠道狹窄,炒股票的短期賺錢效應,都吸引著股民的進場博弈。

最後,股市讓股民看到了自己原來與財務自由只有咫尺之遙,只要等到牛市的到來,抓住行情,就能發大財。我表弟在2015年上半年就拿了100萬佈局股市,也曾經獲得了500萬的賬面浮盈。但是卻忘記止損,結果在接下來的熊市中又給虧了回去。在這些人看來,股市曾有很多賺錢機會,只是我沒有好好把握,下次若有,就不會失去了,抱著這樣的心態,股民們還都堅持了下來。

股市只有10%的人賺錢,這是人人都知道,但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就是這10%以內的高手。而且如果從短期來看,股市對於炒股的人來說是輸贏對半的概率,股民們對於股市每天有賺有虧,當然樂此不疲。更何況,部分經歷過牛市的投資者也嚐到過牛市的甜頭,總要躍躍欲試,希望後面能實現財富的夢想。不過,如果你和股市貼得越近,越是存在著僥倖和貪婪的心理,那股市賺錢的機會永遠與你絕緣。因為,股市中10%賺錢的人,不是比技術和聰明,而是比心態和耐心。


不執著財經


明知道只有10%的人能賺錢,為什麼大家還會熱衷於選擇炒股。筆者認為,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目前在高房價面前光靠工資的收入,99%的人的工資收入是不夠用的,於是大家都希望還有其他的方法能賺錢,而現在能找到公平賺錢的方法太少了,真想賺錢還有點難。

二是現在我國投資的渠道太少了,銀行賣的有保障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高,一般不會超過5%,這點收益是跑不贏通貨膨脹的,而市場的其他社會上的各種理財投資,P2P,區塊鏈,數字貨幣,海景房,等等基本都是騙局,真正有保障投資獲利的渠道太少了。

三是真正賺大錢的機會都是少數人的專利,普通人是無緣的。

四是股市投資好像是公平的,可以憑自己的能力賺錢,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也不需要找關係走後門。畢竟股市還有10%的可能賺錢的機會,所有的投資者都希望自己就是那能在股市賺錢的10%的人,於是有一億五千萬的股民都認為自己就是那10%能賺錢的人,所有的人進入股市後都覺得自己會比別人強一些。

而實際上個人投資者真正的能在股市賺錢的10%的人是指在牛市來臨後賺了錢就離開股市,等真正有牛市再回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成為10%在股市賺錢的人,只要你長期在股市,牛市賺的錢肯定是會又賠進去的。問題難就難在許多投資者並不是股市的底部抄底進入股市的,而是被套在股市,始終無法扭虧,就沒有機會離開股市,沒有機會離開股市,就只會是反覆被套。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因為10%的機會已經不小了!你可以看看,那些概率只有十幾分之一的彩票,那些概率更低的老虎機之類,參與的人同樣是前赴後繼。而且,賭場的本金都是隻能押一次,押錯就清零,而股市投入一筆錢,可以買賣相當長一段時間。所以,從賭博屬性來說,股市算是比較有良心的賭場。

除此之外,這個問題還和一個名詞有很密切聯繫,那就是“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的意思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僅來自於倖存者(因為死人不會說話)時,此資訊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

倖存者偏差最早來源於英軍對戰鬥機改進做的統計。根據對飛回來的受損飛機的統計發現,其主要受損部位集中在機翼,所以結論是應當減少機腹的裝甲加強機翼的裝甲。這個結論顯然是可笑的,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是機腹中彈的飛機大多數都墜毀了,統計結論產生了偏差,這個偏差被命名為“倖存者偏差”。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很常見。比如,有人說“讀書有什麼用,我的小學同學王二狗,初中輟學,現在是大老闆!”,還有人說"我親戚吃這個藥好了"或者"我一個朋友去找了這個老中醫"等等。“某某炒股票賺了大錢”,也是倖存者偏差中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

更具有迷惑性的是,股市的有些階段,或者說有些國家或者地區的股市,會出現大面積賺錢的現象。比如,老美的股市連續多年上漲,一大波人在賺錢,我大A股每一輪牛市,也造就了一批富豪,等等。這個時候,大家的感覺就不是10%,而是100%。就算不到100%,那也是八九不離十啊。

而這個坑,你一旦跳下來,就不容易上岸。股坑一入深似海,從此工資是路人啊!


沉默的磚家


因為過低估計了證券市場的風險,過高估計了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炒股的投資者具有風險偏好;投資證券門檻極低,早年“下崗分流人員”無處可去,選擇股市一搏等等,都是諸多老百姓熱衷炒股的重要原因。

一、 證券市場雖然風險很大,但廣大投資者還是感到在此地,有機會獲得財產性收益,從而改善及提高生活水平。而現實生活中,A股市場卻以融資為主,以投資為輔;其定位及性質,使得滬深股市缺乏賺錢效應。對此,投資者依然心有不甘。

二、很多投資者的能力及資源,都與A股市場缺乏匹配度;但是他們沉迷於某種美好的感覺之中。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能夠成為證券市場中少數的贏家。然而,投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他們的夢想破滅。

三、風險偏好即具有冒險精神;這是人類中某些群體的特徵。而五百年前證券市場的誕生,就是基於人類中優質的風險偏好;發明了用股票募集資金,交給了哥倫布探險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而某些內地經濟學之所以詆譭證券市場,因為他們缺乏風險偏好生存在體制之內,沒有收入方面的任何擔憂。這些是題外話,借題發揮一下。

四、炒股沒有門檻。即不要需要學歷文憑,又不需要職稱級別。特別是在資金上,幾百元、幾千元本金都可以入市成為股民。早年的“股神”楊百萬,就是“下崗分流人員”中的炒股高手。

全國1.4億股民,6000萬活躍賬戶;即使10%的投資者賺錢,還有600的股民是成功人士。這個概率,比起每天買彩票,賺錢的概率要大多了;何況證券市場還有中籤新股,可以小賺一票的好機會。

記得本人在十年前,曾經和一位新股民開過一個玩笑:“炒股的人,不是人精就是人渣”。其中的“人渣”其實不是貶義,而是形容勇於拼搏的一批市場人士。而越來越多高學歷專業化的投資者進場,已經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股民的整體素質!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恭祝天下所有的投資者都有一個“紅五月”!看完拙文,請留下一個關注和點贊!


陸燕青


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怎樣看你

你用零和,負和的思維去看待股市,股市當然會給你呈現出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你以共贏的思維,投資的思維看待股市,你會發現,並非只有10%的人能賺錢。

舉個簡單的例子,定投指數基金,5年一個週期,你大概率是可以賺錢的。如果所有的人都這麼做,那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會賺到錢,當然可能賺的就是公司成長和分紅的錢。

其實也就是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紅利

你想想,國家經濟每年都在發展,GDP每年都在增長,難道這些數字都是假的嗎?難到銀行的分紅每年都是假的嗎?

肯定不是假的。

所以如果想分享國家經濟發展,買銀行股就能做到。我之前寫過一個問答,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銀行是可以跟上GDP增速的,除此之外,股票指數也是能夠跟上GDP的增速的。

以上就是通過老老實實的做投資,你就能夠成為在股市裡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紅利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投資也沒有那麼複雜。

一切,都是自己對自己的定位,你把自己期望放到10%裡面,那意味著你明白90%的人都會虧損的,你想從90%的人堆裡出人頭地,這個過程當然是很有難度的,大概率你還是90%裡面的芸芸眾生,因為成功,在你的世界裡本來就很困難。


趙冰峰財經


在股市中能夠賺錢的是少數人,長期來看說是百分之十也不為過!可是大家為什麼還是想炒股呢?自以為比別人聰明,把自己歸屬於那10%的少數人之中。而且,在他們看來,只有10%的投資者能夠賺錢,那麼這10%的人應該是賺大錢了吧!

其實,並不是這10%的能夠賺大錢,真正賺大錢的人是在一級市場!以新股來說,中籤是很困難的,這個要跟市值和運氣掛鉤,可原始股的股東持股成本是多少呢?那簡直是便宜到你笑,新股一上市就連續漲,即使後來下跌也沒無所謂,真正的成本是足夠低的。辛辛苦苦做公司做了那麼久都沒發什麼財,但公司一上市的話甚至可以改變你在富布斯富人榜的排位!

一入股市深似海,從此解套是路人!不少人確實在股市虧錢,但越是虧錢越是想把本錢賺回來。從另外一個方面說,大家除了工資之外也找不到什麼賺錢的好路子,理財產品是比較安穩,但收益率有點低啊!股市的門檻太低了,十八週歲就可以參與,大家於是乎就樂此不疲。虧錢有什麼要緊的,最終還是要賺回來的,至於套的太嚴重的話就捨不得賣不看賬戶了!

不要說虧損也要炒股,如果股指期貨沒有五十萬的門檻擺在那裡,股民照樣是把股指期貨也炒了!


小兵一枚


炒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卻能很神奇地吸引投資者入場,但熱不熱衷不好說,更多人的是無奈。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能在股市裡賺錢的人只有10%,但並不能阻止投資者交易的腳步。

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刺激入場

很多炒股的人初次入場都是受身邊的人影響,看到身邊的同事或朋友炒股偶爾能賺點錢,於是自己也參與進來。但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股市在某段時間漲得不錯,鋪天蓋地炒股賺錢的消息刺激人們跑步進場。

在2015年股災前,某個菜場的大媽們都不談賣菜了,覺得賺那幾毛錢沒有意思,股市裡一分鐘就能賺自己一天的錢。但是幾個月後,大媽們談股色變,又開始凌晨進貨擺攤賣菜了。

人都有貪慾,股市正是把人性放大的地方,越貪心最後的結局越悽慘。這群人並不是熱衷於炒股,只是從眾心理的影響下入場。最後,以最開始炒股盈利的目的改為回本就不要玩了。

把炒股當成職業

以炒股為職業的人比較少,但這部分人是真正的痴迷於股市。在跟他聊天時聊其他內容他可能無動於衷,但是隻要一說到股市就會眼睛發亮。

其實,職業炒股是所有職業中最難的,因為所有的生活開銷只能從股市裡獲取。經過市場洗禮的人獨愛市場,他們沒有普通人那種漲停時的快感,也沒有跌停時悲傷,冷靜得讓人可怕。

興趣愛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其實職業炒股的人也是因為興趣愛好,但那不是最讓人羨慕的。興趣愛好賺錢是本事,興趣愛好用來玩是逸緻。

讓人羨慕的是把炒股當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玩的,炒股不影響自己的生活,漲跌都不重要,自己開心就好。

這三種入場行為可以說是一種思想階級關係,也是不同立場的生活方式。雖然為什麼選擇炒股各有不同,但是他們都不會輕易地離開股市。

持續更新中,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點我的頭像+關注,長期跟蹤!


50計劃


明知只有10%的人賺錢,為什麼大家還是熱衷於炒股?這個問題站位的角度多少來講,是有一點從上往下看的味道。意思很簡單:錢多,認為炒股是一件不值得的事情。

在炒股還是七賠二平一賺的時候,我也是參與炒股的。但是現在只有不到10%的人會盈利,其實差不多就5%的樣子,而且這個5%還不是一般的人,我就退出了。因為我怎麼看都掙不到錢。相信有很多人都選擇了暫時觀望,從實際的數字來看,也是這樣,到去年年底的時候公佈的,活躍股民數就3000多萬。面對龐大的10億以上人口的基數,這個3000多萬的數字是相當小的一個數字。

不管在炒股的人,他想的是什麼,最終可能都符合一句話:有錢,要學會投資;沒錢,要學會投機。當一個人有點錢,但是卻辦不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就會想著去做投機。夢想著有一天能夠翻倍,翻倍,再翻倍。而A股也正好能夠符合這種想象,漲停,漲停,再漲停,一連18個漲停板。那要是抓住一次,有10萬塊錢想想能變成多少,差不多50多萬了吧。這正好中了沒錢要會投機這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