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虚则补之,但中医又说虚不受补,是不是矛盾,到底是补还是不补?

wamg帅


中医讲究适度。不足和过度都不适合。所以虚则补之和虚不收补,都是正确的,都是什么状态用什么方式的处理的问题。


youyou0511


中医讲说,(汗吐下和清温消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主,主要是分阳虚阴虚,气虚血虚,以五脏六腑分阴阳,气虚者补气,血虚者补血,真是血虚者不能全全补血,如果补血全入为君,到反而病人卧床不起饮食不进,好比将贼风关入内,一病未治又加一病麻烦大了,其实气虚者必然血虚,血于气而上行,气壮血壮,气上血上,气止血停命已乎矣。


顺世随缘383093579


看你怎么理解补啊,太虚弱的人小米粥都是补……太虚弱的人不能所谓的大补,他们根本吸收不了!能吸收才叫补……


0行知道了0


不矛盾:补虚有层次。不懂的人哪虚补哪补不进。补有补的学问,不是西医西人吃点维生素就当补品那么简单。


00785713405空谷虚玄


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以下是个人分析,与大家分享。中医虚则补之,是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不受补,是脏腑虚而不直接补其之,由于脏腑虚弱,无法接受。在下认为中医学的藏象学说,重点说明了五行的特点特性。五行在天是气,寒、暑、燥、湿、风,在地上是形即是水、火、金、土、木。都属于自然产物。


杰伦命理风水


火快灭的时候,扔几根大柴进去,火就灭了。

先得加细柴,等火大一点,再加更大的柴。


ScholarMartin


补要有个度,找对方法,那里虚补那里!


用户7851411920195


这是中医辨症施治的基本原则。虚则补之:无论你阴虚阳虚,都须补之。但补中兼阴阳协调。一味单补必会补出病來,不但不能治病,反而还会加重病情或多发症。

虚不受补,是指补后的病人药效反应。是有用或是无用,是显轻或是加重,是合理或是不合理。其解释如下:有用而合理者,说明诊与疗是正确的,如效果不是很明显关键在药方的调制上,可从调方济。必会见效。

若用药无效而反加重,此为虚不受补。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一是虚分阴阳,二是虚分真假,它有阴虚阳虚,真虚假虚。阴阳诊断不清而硬用补,药力用反,当然是病不受药了,药下反了,必会加重而添病。且虚有真假之辩,尚遇庸医,误断真假,那病人就该遭罪了。尚若是真虚,必须得补。尚因补而加重又添病,则说明是假虚,属误诊了。假虚是不可以补的,因他不虚只是脉象呈假虚状。医不精通是号不出来的。本就不虚而你一昧地用药补之,怎会没有异常反应呢?虚不受补即此也,概因补错地方了。


福自福地來wjf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临症相遇,才释你怀。


古草秋心


中医讲虚则补之,但在脾虚的情况下,才会容易虚不受补,不会矛盾的;中医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临证察机、使药要和;没有脾虚情况下可直接虚则补之,但若脾虚,必须先调理脾虚,再补之,不然会虚不受补!

脾虚,一补就上火的中医病因及调理方法:

1、为什么补不进去呢?

一吃点补的就上火,咽痛、牙疼、上火、口臭、长痘痘,甚至便秘通通来袭!

2、主要病因:脾胃出问题,脾主运化,升清化浊,将吃下去的水谷饭菜,通过胃的腐蚀,脾的运化,才能变成精微;变成精微后,通过脾胃升清化浊的作用,将精微运送到全身;

注意了,我们吃进去的东西,要通过两个环节(运化、升清化浊),才能变成人体真正所需的营养;

3、脾胃问题需辩证对待,才能分清,自己补不进去的原因;脾虚主要有:脾气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脾阳虚;实证有寒湿困脾、脾胃湿热等;

4、不管是虚证还是实证,这种情况,再吃进补的食物,更是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就会虚不受补;

5、脾虚者或因不良饮食习惯最容易痰湿重,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想要补虚,先清清体内的痰湿;

6、治则:脾虚证须健脾益气、补中益气、健脾补血、温中健脾等;

实证须温中化湿、清热利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