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既然是葉問的高徒,為什麼很少見他打傳統的詠春拳?

月映星馳


詠春拳只是近身防預的一種拳術,它不是萬能的。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的健身價值。它只是南方一個小拳種,如果沒有李小龍誰能認識它,這種小拳種


用戶2358241195954


其實不然,武術是經常練習的東西 ,久而久之就會留下習慣性的動作。李小龍練習最多的就是詠春,所以他習慣性的最多的動作還是詠春的影子。這個只有習武人知道。

一個動作天天練習,會留下永久的印記,這是沒辦法改變的,就像你吸菸的習慣可以從18歲延續到80歲。

李小龍不侷限於練習某一種武術,他生活的年代和地方是文化的大熔爐,而且對於他追求的武術的最高境界,肯定不會侷限於一種武術 。

正是因為李小龍的追求才使得他遍訪各派高藝,學習各派高技。

武技不是單單會就可以制敵,而是要練到化。我也是習武人,我師傅常常說;要把拳打化,也就是要把拳打到肢體裡面變成肢體語言,形成手感而不僅僅是腦感。

所以李小龍的動作裡含有很多功夫派系的動作。其中之一的刺拳就是擊劍技術的動作。





物我兩相忘


李小龍的詠春拳練得並不好,甚至有沒有入門都還兩說。

瞭解李小龍的人都應該知道,李小龍是1955年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但當時正好趕上葉問與眾弟子因葉問個人的生活作風問題鬧矛盾,葉問已經搬到一個上海女子家中居住了,而且教拳基本上就開始糊弄各弟子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凡是葉問親自教出來的弟子,每個人練的詠春拳的樣子千差萬別,雖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風格,但同一套拳法的風格偏差的幾乎快成兩種拳法了,甚至有些手法的要求也是完全相反的,想想也是挺恐怖的事情!反而從二代弟子往下各代弟子的風格都能保持大致的相同,隨然也會因每個人的具體情況有所變化,但都能看得出是一脈相承的功夫。

說回到李小龍,李小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和葉問學的詠春拳,而且李小龍真正跟葉問學的時間並不長,主要是跟著葉問的一個弟子號稱是“講手王”的黃醇梁學習的詠春拳,而黃醇梁當時正忙著在香港到處踢館,要打出自己“講手王”的稱號,黃醇梁真正開始對詠春拳開始理論研究並潛心教學並創立“詠春拳學”至少都是在六十年代以後的事情了,而李小龍在1959年就去了美國了。

而李小龍學詠春拳的時候,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接觸到詠春的功法訓練,也就是木人樁。

之前說過,由於李小龍跟葉問學詠春拳的時候葉問已經搬到一個上海女子家中居住了,而這個地方太小,根本放不了木人樁,加上葉問當時也和弟子有些心結還沒解開,於是根本就沒再教樁法。李小龍至死都沒有學到詠春拳的樁法,據說李小龍後來回香港找葉問,說要用一套房子和葉問交換詠春拳的木人樁法,但其傲慢無禮的態度徹底激怒了葉問直接拒絕了,所以,李小龍的詠春拳是不完整的(隨然黃醇梁回憶說,李小龍去美國之前已經將詠春三套拳法都學完了,但僅僅都是套路,每個招數具體該如何運用,李小龍在當時的年齡和閱歷很難理解的有多麼深刻),特別是缺少了詠春拳訓練最核心的功力訓練的木人樁法。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正因為李小龍缺少詠春拳的功力訓練,他所學的詠春拳差不多就是花拳繡腿!

據黃醇梁回憶,李小龍在離開香港前往美國之前,還沒有真正和人比過武,為了讓李小龍有最起碼的實戰經驗,黃醇梁還特地安排了一場在天台的比武,而且黃醇梁親自做裁判讓李小龍和另外一個武館的拳師比武。但第一個回合就把李小龍打得信心全無,如果不是黃醇梁逼著李小龍必須打下去,而且反覆幫他分析對方的缺點,告訴李小龍該用什麼招數和戰術安排來對付對方(作為執法裁判這樣拉偏架其實對對方是很不公平的),李小龍是一定要認輸的,而且估計以後也都不會再練習武術了。可以看出李小龍再去美國之前其功夫水平也是很平常的。

但李小龍跟著黃醇梁學拳最大的好處在於,一是黃醇梁實戰經驗豐富,對李小龍影響很大,所以李小龍去美國後經常寫信給黃醇梁探討有關武術的事情。另外就是,黃醇梁自身是學習拳擊的,所以他的詠春拳裡有很多拳擊的特點,這對於李小龍後來在美國能夠接受西方的搏擊技術並將其與詠春拳結合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李小龍之所以很少用詠春拳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對於詠春拳練得並不好,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以詠春為基礎結合西方搏擊技術創立截拳道!



鄒志斌律師


我這個答案,一定要看。

首先,我要否定這個問題,李小龍是頻繁打詠春拳,而不是很少,不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

大家可能覺得非要站成二字鉗羊馬就是詠春,這就錯了,事實上李小龍的每一部電影當中都有詠春拳的頻繁使用。請看動圖:

這個圖片裡面李小龍用了耕攔手和託手,耕攔手擋開了羅禮士的左手攻擊,託手直接將對手的胳膊肘破壞,將對手的右胳膊完全廢了。

這個圖片裡面,李小龍右手掠過“四門”,將對手的進攻化為烏有,完全封鎖對手進攻,這是“標指”裡面的手法。

而這個則是典型的封手,讓對手毫無還擊之力。

這是詠春裡面的雙攤手,將日本館長的雙手卸力之後殺向脖頸。

這也是拍手攻擊的一種,不好意思,圖片不完整,但看過的都知道是哪一招。

拉手,李小龍的右手拉對方的左手進攻。

圖片中擊打胡翻譯的第一招是詠春標指中的手法,不用看人,只需要判斷大致方位便可一招制敵。

小編只是列舉了李小龍眾多電影中一小部分詠春手法,看了這麼多你還覺得李小龍用的詠春拳少嗎?如果有人覺得李小龍練得少,那只是他的詠春功夫還沒鐮刀家罷了,不是擺出問手的才叫詠春。


武力封神榜


最近《葉問4》熱播,詠春拳又火了。給大家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甄子丹用日字衝拳一秒鐘內連續出十幾拳擊打對手的身體中線和麵頸部。其實仔細想想,如果一個習武之人出手威力夠大,命中要害的情況下足以一招制敵,為何要如此頻繁出手,既浪費體力又消耗時間,可謂吃力不討好。為何在東西方的大部分武術對決中,很少看到這樣的招式?

因為詠春拳本就是一個叫嚴詠春的女人所創,女人的力量和爆發力相對於男性處於弱勢,無法一招制敵,所以退而其次採用這種連續進攻,甚至是“標指”裡的那些提檔插眼功夫,基本就是女子防身術的加強版。所以詠春拳適合女人或者一些身材瘦小、力量弱的人練習使用,註定是武術中的一個小門類。這也是為什麼李小龍剛開始師從葉問,後來學習拳擊空手道等各種武術,力量爆發力等基本功上來以後,就很少看到他使用這樣的詠春招式了,因為這與他簡單直接高效的截拳道理念是相違背的!

如果你本身身材魁梧,力大如牛而去練習詠春拳,非但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反而會讓自己的武術理念陷入迷茫!所以大部分人還是更適合練泰拳散打之類的現代武術,簡單高效,或者是南拳、八極拳類的剛猛型傳統武術,出效果更快!


除塵入靜


搏擊賽事黑武術的水軍固執的認為詠春不能實戰,也認為鷹爪功,鐵砂掌,擒拿手,武警士兵砍磚這些都不能實戰,為何?因為MMA認為讓詠春戴上拳套,詠春無法傷人,鐵砂掌也無用了。於是這群二傻大叫:武術上擂臺都是王八拳,擂臺能實戰麼?



心裡的瓜想要忽悠回家


我以為,李小龍自香港到美國後,因其性格原因,一直就在著手調整自己所掌握的武術體系包括詠春拳,從西雅圖時期傑西·格洛弗等柔道與拳擊手的加入,以及周裕明、李鴻新等,特別是奧克蘭時期的嚴鏡海,這些精通身體訓練的學生加入了他的武館,李小龍對於武術的視界思維也就開的更闊一些,再後來,李俊九、馮天倫等人,對他也是有影響的。

而黃澤民的挑戰,恰好成就了李小龍頓悟的一個契機。

李小龍認識到詠春拳已不能夠讓他在武術上有更高的成就。

慢慢的,他開始融擊劍、西洋拳擊等武術,同時以禪道思想為指引,創建了一套遠離詠春拳的功夫體系,1967年,李小龍把這套新體系命名為截拳道。

李小龍的隨身弟子黃錦銘在論截拳道的起源一文中,說到:李小龍一直設法改進技擊的條件並有兩種教學方式,振藩國術館的公開教學與後院私教。李小龍並不是簡單的增加或混合某些不同的技術、方法和結果。而是使技術變得更富效率且更符哲理。

黃錦銘同時回憶到,在後來的李小龍單獨教學中仍有少量的詠春動作,但已不是他技術的核心。黃錦銘認為李小龍一旦開始脫離詠春之時,就開始超越詠春了。

這也就是我們很少看見李小龍演示詠春拳的原因,但,早期的李小龍,還是留有很多詠春拳演示的圖片及視頻。





截拳道舒擁軍


1.李小龍所創的截拳道中,前手直拳衍化自詠春拳的“日字衝拳”、勾漏手衍化自詠春拳的“黏手”。

2.李小龍初學詠春拳時,也覺得詠春拳枯燥無味,不能實戰,便不想繼續學了,但在一次與流氓的街鬥中,他下意識的用起詠春拳中的日字衝拳將流氓打倒在地,這時他才真正認識到詠春拳的實戰性!

3.李小龍在美國贏得過空手道比賽的冠軍,雖然他是按照空手道的規則比賽,但用的卻是詠春拳的打法。


1762878083


李小龍的武術階段大致分為四個,一是詠春拳階段,在香港武術界有葉式詠春黃淳梁打法一說,黃淳梁將詠春重新詮釋了並提出更直接有效的打法,就是以甩手直衝主動進攻,李小龍拜師後就隨黃學拳,這倒並非葉問偷懶反倒是有意提攜,因為詠春拳沒有複雜的套路,要有大部分時間用在對打訓練,以當時葉問的年紀和身體狀況是力不從心,李小龍學的是黃淳梁的打法並以此贏得了校季拳擊賽,而後在美國更是用這種打法打贏了挑戰者,但李小龍卻認為黃淳梁打法雖是實用但卻容易和對方拼打,傷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在國外洋人普遍身體優勢很大,所以之前的打法效果不好,所以要改革,在勝利後還能冷靜反思,所以說李小龍的成功不是神話。此時李小龍還是練詠春他早期的學生也都學過詠春,有李小龍出版的書籍和照片為證。這是李小龍武學的改革階段,此時叫做振藩拳法。第三階段就是創立截拳道,這時李小龍已經不練詠春套路,但仍然保留了黐手,木人樁。而後李小龍進一步發展,將黐手剔除,進入自由踢拳階段,這也標誌李小龍武學真正的獨立,用李小龍的話說走出了詠春的藩籬。李小龍曾經和他弟子有過一次長時間的越洋電話,李小龍說明了他的武學發展狀況並剖析了當時一些比賽的弊端,其實李小龍是要自己開闢一種比賽形式,只是天不假年未能實現,在葉氏詠春教學大致分為兩部分,徒手和兵器,並在最後傳授木人樁套路,李小龍是隻學了上半部分,所以李小龍會打詠春拳但不會八斬刀。


手機用戶53419716627


雖然,李小龍學過詠春,但從練習時間來看,並不算長。然而李小龍拍電影之前是在美國開武館,他教授詠春拳時,又自創了截拳道這個理論武學,截拳道在國外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因此,李小龍在電影裡才不用詠春拳,但詠春裡的寸拳這個經典招式,也經常出現的。此外,如果使用詠春拳來拍電影,誇大了詠春拳術,肯定會引起香港武林的不滿,從而導致李小龍成為眾矢之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排隊挑戰他。

有一部電視劇叫《李小龍傳奇》是由陳國坤主演的,其實這部劇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李小龍主張把傳統武術和國外的散打、柔道等等結合在一起,這就是你看不到他用詠春拳與人戰鬥的原因,而且他的功夫裡有詠春拳的影子,因為他真正的做到了把傳統武術和國際接軌,結合起來,強化傳統武術的招式與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