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項羽3萬擊潰劉邦56萬,為何垓下之戰10萬不敵60萬?

提起項羽戰鬥值最爆表的時刻,人們的第一印象,是他與章邯的鉅鹿之戰。

這一戰,項羽率領的6萬楚軍對陣整整40萬秦軍。不僅正面硬剛秦將王離、蘇角和涉閒的20萬長城兵團精銳,將其悉數消滅,而且還逼降了章邯的20餘萬驪山刑徒軍。

1:6.7的恐怖戰績比,令周圍作壁上觀的諸侯軍隊震驚不已,戰後紛紛下跪迎接項羽,連眼睛都不敢直接目視這位戰神。

豈料,鉅鹿戰爭的戰績比,很快又被項羽在彭城之戰再次刷新!

彭城之戰,項羽3萬擊潰劉邦56萬,為何垓下之戰10萬不敵60萬?

項羽憑藉區區3萬楚軍,居然打得56萬漢軍四處潰散,戰死的20萬具屍體堵塞河道"睢水為之不流",就連劉邦的老爹太公和老婆呂雉都被俘虜。劉邦為擺脫緊隨其後的追兵,甚至還連續幾次不惜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

一次1:6.7,一次1:18.7,項羽締造出了不可戰勝的神話,任誰也不敢再在正面戰場與楚軍死磕。

可為何短短三年後的垓下之戰,手頭尚有10萬人馬的項羽,為何卻衝破不了韓信60萬人的十面埋伏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就軍隊組成結構來講,彭城之戰的漢軍與鉅鹿之戰時的秦軍,有很多相似之處,甚至當時漢軍的凝聚力,還不如由章邯驪山刑徒和王離長城兵團合流的秦軍。

劉邦的56萬大軍,除跟隨他暗度陳倉、平定三秦的嫡系部隊外,其餘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司馬欣、魏豹、陳餘等諸侯手中收編來的軍隊。

這部分人對劉邦的忠誠度很低,而且各自帶領著原來的舊部,心裡排在第一位的是保存自己的實力,很難形成統一的指揮。只要劉邦的直屬軍隊遭遇挫敗,立馬就會出現一盤散沙、四處潰逃的情形。

即便是劉邦的直屬軍隊,也是分散佈防在彭城外圍,如果遭遇突襲,未必就能快速彙集到一點應對敵人。而項羽集中兵力專攻一點的打法,卻能在局部戰場形成以多打少的優勢。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彭城之戰後諸侯們紛紛重新戰隊的情形,也從側面印證了劉邦56萬大軍缺乏凝聚力的短板。一看到項羽佔了上風,司馬欣、魏豹等諸侯立馬投靠了西楚。軍合力不齊,就算軍隊總數再多,戰鬥力也不一定能得到保證。

此外,先前劉邦出陳倉、平關中、佔彭城,一路打下來十分順手,這也讓漢軍滋生出驕傲情敵的情緒,對楚軍的防範麻痺大意起來,犯了兵家大忌。

彭城之戰,項羽3萬擊潰劉邦56萬,為何垓下之戰10萬不敵60萬?


這樣看來,彭城之戰是項羽的3萬人馬集中於一點上,對劉邦嫡系部隊的一部分人馬展開突襲,隨後在連鎖效應下擴大戰果報銷掉漢軍的20萬主力,最後攆得加盟漢軍的其餘諸侯軍隊四散潰逃。

然而,垓下之戰的情形則不同。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時,大部分首鼠兩端的騎牆派諸侯,都已經被劉邦攻滅,所以漢軍已經基本不存在統一指揮方面的問題。而且無論從版圖,還是從軍隊人數上看,項羽都已經陷入了漢軍的戰略大包圍。

可即便佔據如此大的優勢,韓信初期也只採取“大包圍,局部出擊”的保守戰術。各股漢軍與楚軍稍一接觸便撤離戰場,從不指望能將對手打敗或擊潰,只求慢慢地一次次消耗掉項羽的有生力量。

然而,垓下之戰的情形則不同。

彭城之戰,項羽3萬擊潰劉邦56萬,為何垓下之戰10萬不敵60萬?

此時,大部分首鼠兩端的騎牆派諸侯,都已經被劉邦攻滅,所以漢軍已經基本不存在統一指揮方面的問題。而且無論從版圖,還是從軍隊人數上看,項羽都已經陷入了漢軍的戰略大包圍。

可即便佔據如此大的優勢,韓信初期也只採取“大包圍,局部出擊”的保守戰術。各股漢軍與楚軍稍一接觸便撤離戰場,從不指望能將對手打敗或擊潰,只求慢慢地一次次消耗掉項羽的有生力量。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