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小時候喜歡劉備,長大了卻喜歡曹操。這事你有何見解?

逗你玩兒小破兒孩


小時候我們看的都是《三國演義》,桃源三結義那種兄弟情義是我們非常向往的。而我們長大了以後開始慢慢探索《三國志》,瞭解以後我們更想成為像曹操那樣果斷有智謀的人。就好比小時候的同年和長大以後面對的現實,童年裡只要開心就好,長大以後我們更要負重前行。



小時候我們接觸的三國多數是電視劇或是小說《三國演義》,在這裡面劉關張的桃源結義是我們嚮往的。在最熱血的年齡段裡能夠交到摯友是非常幸運的,因為那麼時候沒有爾虞我詐一切都是美好的。

《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位落魄的皇叔,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到了關羽、張飛二人。三人一腔熱血桃園結義,以劉備皇叔的身份為旗幟招募義軍,勵志匡復漢室。一路走來劉備仁德,關羽、張飛不離不棄,雖然半生顛沛流離但最終也站在了三足鼎立的一角。大意失荊州關羽被殺,劉備傾國之軍誓滅東吳為二弟關羽報仇,張飛更是為兄長的死變個更加暴躁以至於送了性命。劉備夷陵一役葬送了蜀漢的全部的軍事實力,雖然未能報仇但也體現了三人之間的感情。這部小說三分天下之前全部圍繞著劉、關、張的兄弟情義而寫,這怎能不讓大家喜歡劉備這位仁德的君主。


長大後的我們每天需要面臨的問題非常多,早已沒有了童年的童貞。在《三國志》中曹操是一位亂世梟雄,他面對的是天下事問題和麻煩遠遠是我們不能想象的。我們也希望能夠成為曹操那樣的人,遇到再大的事情無論成敗都直面困難,這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所缺乏的。

大多數人都喜歡曹操的果斷和智謀。讀了正史以後我們才發現曹操並不是奸雄而是當之無愧的梟雄。曹操在官渡之戰時,明知道袁紹集結了十萬精兵準備攻擊自己,而曹操卻領著兩萬餘人前往迎戰,最終以無雙的智謀和遇事能夠果斷的做出決定性格取得了人生一次大的勝利。在現實中我們遇到像這樣的困難,我們有多少人會選擇逃避,有多少人又迎難而上再根據不同的時期將困難化整為零的去解決。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受到了重創,但是曹操並沒有因為這一次重創而一蹶不振,而是繼續積蓄力量準備再次踏入戰場。現實中的我們遇到了這樣大的挫折又有幾人是相信自己可以東山再起,又有幾人從此一蹶不振銷聲匿跡,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缺乏這樣不怕跌倒的精神。所以在我們瞭解曹操的事蹟以後我們開始喜歡曹操這個人物。



所以我認為小的時候喜歡劉備,長大了卻喜歡曹操,是因為我們周邊的事物在隨著年齡而發生變化,我們的思維也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著改變。我們都期望著能像曹操一樣有勇氣迎難而上並且用自己的智慧化解自己面臨的困境。


感謝大家閱讀,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歷史。


青梅煮酒品三國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大多數人瞭解三國都是從小說《三國演義》開始的,甚至有一些人瞭解三國是從評說中瞭解的。這就給人們在心中印上了一個標籤,小說的主旨就是褒劉抑曹

對劉備大加褒獎的同時也給看書或者聽書的人烙上了深深的痕跡。以前的時候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很單一,再加上能夠讀書識字的人還不多,所以聽評書成了人們的重要信息來源,評書是我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講書人在臺上講著各個朝代的故事,一張嘴表現了所有的故事情節,不管是千軍萬馬還是真情流露,說書人都可以講的活靈活現。尤其是《三國演義》被歷代說書人不斷演繹,很多人瞭解三國就都是從《三國演義》開始的,我曾經聽過袁闊成老先生播講的評書《三國演義》。那時候可真是聽的如醉如痴。每到評書開播的時間,可以說是全城空巷,大部分人都回到家中去聽書了。

演義中主要就是褒獎劉備,貶低曹操。聽到劉備兵敗聽書人都紛紛不平,聽到曹操兵敗都是笑逐顏開。甚至聽完這一段評書聽眾們都要對這段評書進行一番議論,說說曹操怎麼壞,怎麼是個大奸臣。說說劉備怎麼好,怎麼對漢朝忠心耿耿。這就是當時評書對百姓的影響,自然而然的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會感覺劉備是一個好人,並且大多數人都喜歡劉備。這就是《三國演義》極度美化劉備的後果。

到了今天,真正喜歡三國曆史的人們逐漸把目光轉移到了正史上來。那就是《三國志》,相對來講《三國志》是比較真實的三國曆史。我們看過《三國志》以後,就會發現其實歷史上的曹操真的是個偉大的人物,根本就不是演義中描寫的那樣,他文韜武略,政治軍事,文化策略,簡直就是一個全能型人才。讓我們由衷的佩服曹操的才能,簡直就是一代偉人。

反過來看一下正史中記載的劉備,劉備就是一個見縫插針的奸猾之徒,他的一生職業撿漏。雖然他也是一代梟雄,憑藉著自己草根身份白手起家創下了一番事業。可是相對於曹操來看,劉備的才能遠遠不及。至於對劉備的評價,他就是一個草根貴族,劉備出身草根,卻把自己擺在了貴族的位置上,逢人就說自己是皇室後裔,建立了政權還非得起個名字叫“漢”,這明顯實在蹭人家漢朝的熱度。他一直都以貴族自居,時間一長就連他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皇室貴族了。所以說這個人就是一個虛偽的要命的人。

而曹操呢!曹操是貴族裡的草根,曹操出身貴族,可他從來不提自己的出身。也不炫耀自己的貴族身份,只是靠著自己的才能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逐步建立自己的政權,曹操一生從來都是以人為本,唯才是舉。對與屬下從來都是很不錯的,對待治下民眾也都是使用懷柔政策。對待外敵異族從來都是凌厲打擊,絕不寬宥。在曹操執政期間曾經不斷的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雷霆打擊,最遠時候曾經把羌人追擊至青海境內,包圍之後屠殺叛民兩萬餘人。這一戰使得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在此後很久不敢進犯中原。只要曹魏政權還在,那些遊牧民族就不敢進犯。這都是曹操對於中國歷史的貢獻。

所以當我們真正的讀懂了歷史以後,會發現曹操才是我們應該真正喜歡的那個人。


雨夜構想


初讀三國的時候,都會喜歡上皇叔的仁義。喜歡桃園結義的爽快和同生共死的諾言。不喜歡曹操的忘恩負義,不喜他的奸詐和濫殺無辜,特別是誤殺了為了殺豬款待他的一家後,在路上又殺了最後一人的時候,更加討厭!可是為何長大後又有些喜歡曹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劉皇叔,我們在書裡面都知道。這個人呢,以仁義而著稱。又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流傳。憑藉仁義和禮賢下士,他招攬了趙雲和諸葛亮。對於劉備的野心,曹操一開始都心知肚明的,所以青梅煮酒,論一論這天下的英雄。就像關張二位著急一樣,我們喜歡皇叔,因為他身上有著仁義的影子,有著亂世之中的正統的呼聲,也有著從草根開始發跡的發家史。但是為何後來又喜歡曹操呢?

曹操在一開始就把“奸”這個字,演義的淋漓盡致。所以讓人敬而遠之。但是經過歲月和社會的洗禮,我們似乎發現,曹和劉不同的地方在於做實事。比如獻刀,他去做了,比如赤壁敗仗,他接受了,再比如後來的種種大風大浪,他可以去做,也承受得了後果。所以他逐漸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劉備,則是用仁義來裝飾的演說家。文有諸葛,武有五虎,他只需要想著口中的仁義就行了。

之所以一開始喜歡劉備,可能就是喜歡他的善吧。就像《三字經》裡面提到過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人們對於向善的東西還是極力喜歡的。但是之後對於閱歷的提升,發現實實在在的善惡,遠比一事無成的善良來的更真實一些。所以後來就不再喜劉備。

我們會發現曹操是一個更真實的人,少了劉備的虛偽,想,就去做,這是現代人更應該有的品質,即使揹負罵名(魏王)。


烽火臺歷史


小時是非此即彼,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長大後有了自己想法,性格叛逆下自然喜歡曹公這樣能打仗有個性,搶親玩人妻的真豪傑;再之後,社會不易人生多艱,十數年的奮鬥乏善可陳,熱血漸冷之際,才能更加體會劉備少立大志,年過半百寄人籬下時仍不放棄是怎樣的堅持,大器晚成俾睨天下何等豪氣,中興無望白帝託孤又是何等不甘。


AOWER


小時候喜歡劉備,因為覺得劉備比曹操更重情義,他沒有曹操那般狡猾奸詐。

現在喜歡曹操,因為覺得曹操有大智慧大胸懷,是真性情真豪傑,不被世俗羈絆,百折不撓。


梁村


小的時候是被人養,感受到的更多是關愛,自然更向往會關愛別人的人。

長大了,從被人養變成養別人。感受不了那麼多的關愛,甚至你若不強,連關愛別人的能力都沒有,只好嚮往關愛自己了。


三二居


同感,因為曹操現實,酸甜苦辣鹹喜怒哀樂奸全佔,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於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