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说小时候喜欢刘备,长大了却喜欢曹操。这事你有何见解?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小时候我们看的都是《三国演义》,桃源三结义那种兄弟情义是我们非常向往的。而我们长大了以后开始慢慢探索《三国志》,了解以后我们更想成为像曹操那样果断有智谋的人。就好比小时候的同年和长大以后面对的现实,童年里只要开心就好,长大以后我们更要负重前行。



小时候我们接触的三国多数是电视剧或是小说《三国演义》,在这里面刘关张的桃源结义是我们向往的。在最热血的年龄段里能够交到挚友是非常幸运的,因为那么时候没有尔虞我诈一切都是美好的。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位落魄的皇叔,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了关羽、张飞二人。三人一腔热血桃园结义,以刘备皇叔的身份为旗帜招募义军,励志匡复汉室。一路走来刘备仁德,关羽、张飞不离不弃,虽然半生颠沛流离但最终也站在了三足鼎立的一角。大意失荆州关羽被杀,刘备倾国之军誓灭东吴为二弟关羽报仇,张飞更是为兄长的死变个更加暴躁以至于送了性命。刘备夷陵一役葬送了蜀汉的全部的军事实力,虽然未能报仇但也体现了三人之间的感情。这部小说三分天下之前全部围绕着刘、关、张的兄弟情义而写,这怎能不让大家喜欢刘备这位仁德的君主。


长大后的我们每天需要面临的问题非常多,早已没有了童年的童贞。在《三国志》中曹操是一位乱世枭雄,他面对的是天下事问题和麻烦远远是我们不能想象的。我们也希望能够成为曹操那样的人,遇到再大的事情无论成败都直面困难,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所缺乏的。

大多数人都喜欢曹操的果断和智谋。读了正史以后我们才发现曹操并不是奸雄而是当之无愧的枭雄。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明知道袁绍集结了十万精兵准备攻击自己,而曹操却领着两万余人前往迎战,最终以无双的智谋和遇事能够果断的做出决定性格取得了人生一次大的胜利。在现实中我们遇到像这样的困难,我们有多少人会选择逃避,有多少人又迎难而上再根据不同的时期将困难化整为零的去解决。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受到了重创,但是曹操并没有因为这一次重创而一蹶不振,而是继续积蓄力量准备再次踏入战场。现实中的我们遇到了这样大的挫折又有几人是相信自己可以东山再起,又有几人从此一蹶不振销声匿迹,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缺乏这样不怕跌倒的精神。所以在我们了解曹操的事迹以后我们开始喜欢曹操这个人物。



所以我认为小的时候喜欢刘备,长大了却喜欢曹操,是因为我们周边的事物在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我们的思维也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着改变。我们都期望着能像曹操一样有勇气迎难而上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化解自己面临的困境。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青梅煮酒品三国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大多数人了解三国都是从小说《三国演义》开始的,甚至有一些人了解三国是从评说中了解的。这就给人们在心中印上了一个标签,小说的主旨就是褒刘抑曹

对刘备大加褒奖的同时也给看书或者听书的人烙上了深深的痕迹。以前的时候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很单一,再加上能够读书识字的人还不多,所以听评书成了人们的重要信息来源,评书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讲书人在台上讲着各个朝代的故事,一张嘴表现了所有的故事情节,不管是千军万马还是真情流露,说书人都可以讲的活灵活现。尤其是《三国演义》被历代说书人不断演绎,很多人了解三国就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我曾经听过袁阔成老先生播讲的评书《三国演义》。那时候可真是听的如醉如痴。每到评书开播的时间,可以说是全城空巷,大部分人都回到家中去听书了。

演义中主要就是褒奖刘备,贬低曹操。听到刘备兵败听书人都纷纷不平,听到曹操兵败都是笑逐颜开。甚至听完这一段评书听众们都要对这段评书进行一番议论,说说曹操怎么坏,怎么是个大奸臣。说说刘备怎么好,怎么对汉朝忠心耿耿。这就是当时评书对百姓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就会感觉刘备是一个好人,并且大多数人都喜欢刘备。这就是《三国演义》极度美化刘备的后果。

到了今天,真正喜欢三国历史的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正史上来。那就是《三国志》,相对来讲《三国志》是比较真实的三国历史。我们看过《三国志》以后,就会发现其实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是个伟大的人物,根本就不是演义中描写的那样,他文韬武略,政治军事,文化策略,简直就是一个全能型人才。让我们由衷的佩服曹操的才能,简直就是一代伟人。

反过来看一下正史中记载的刘备,刘备就是一个见缝插针的奸猾之徒,他的一生职业捡漏。虽然他也是一代枭雄,凭借着自己草根身份白手起家创下了一番事业。可是相对于曹操来看,刘备的才能远远不及。至于对刘备的评价,他就是一个草根贵族,刘备出身草根,却把自己摆在了贵族的位置上,逢人就说自己是皇室后裔,建立了政权还非得起个名字叫“汉”,这明显实在蹭人家汉朝的热度。他一直都以贵族自居,时间一长就连他自己都相信自己就是皇室贵族了。所以说这个人就是一个虚伪的要命的人。

而曹操呢!曹操是贵族里的草根,曹操出身贵族,可他从来不提自己的出身。也不炫耀自己的贵族身份,只是靠着自己的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逐步建立自己的政权,曹操一生从来都是以人为本,唯才是举。对与属下从来都是很不错的,对待治下民众也都是使用怀柔政策。对待外敌异族从来都是凌厉打击,绝不宽宥。在曹操执政期间曾经不断的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雷霆打击,最远时候曾经把羌人追击至青海境内,包围之后屠杀叛民两万余人。这一战使得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在此后很久不敢进犯中原。只要曹魏政权还在,那些游牧民族就不敢进犯。这都是曹操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

所以当我们真正的读懂了历史以后,会发现曹操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喜欢的那个人。


雨夜构想


初读三国的时候,都会喜欢上皇叔的仁义。喜欢桃园结义的爽快和同生共死的诺言。不喜欢曹操的忘恩负义,不喜他的奸诈和滥杀无辜,特别是误杀了为了杀猪款待他的一家后,在路上又杀了最后一人的时候,更加讨厌!可是为何长大后又有些喜欢曹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刘皇叔,我们在书里面都知道。这个人呢,以仁义而著称。又有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凭借仁义和礼贤下士,他招揽了赵云和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野心,曹操一开始都心知肚明的,所以青梅煮酒,论一论这天下的英雄。就像关张二位着急一样,我们喜欢皇叔,因为他身上有着仁义的影子,有着乱世之中的正统的呼声,也有着从草根开始发迹的发家史。但是为何后来又喜欢曹操呢?

曹操在一开始就把“奸”这个字,演义的淋漓尽致。所以让人敬而远之。但是经过岁月和社会的洗礼,我们似乎发现,曹和刘不同的地方在于做实事。比如献刀,他去做了,比如赤壁败仗,他接受了,再比如后来的种种大风大浪,他可以去做,也承受得了后果。所以他逐渐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刘备,则是用仁义来装饰的演说家。文有诸葛,武有五虎,他只需要想着口中的仁义就行了。

之所以一开始喜欢刘备,可能就是喜欢他的善吧。就像《三字经》里面提到过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人们对于向善的东西还是极力喜欢的。但是之后对于阅历的提升,发现实实在在的善恶,远比一事无成的善良来的更真实一些。所以后来就不再喜刘备。

我们会发现曹操是一个更真实的人,少了刘备的虚伪,想,就去做,这是现代人更应该有的品质,即使背负骂名(魏王)。


烽火台历史


小时是非此即彼,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长大后有了自己想法,性格叛逆下自然喜欢曹公这样能打仗有个性,抢亲玩人妻的真豪杰;再之后,社会不易人生多艰,十数年的奋斗乏善可陈,热血渐冷之际,才能更加体会刘备少立大志,年过半百寄人篱下时仍不放弃是怎样的坚持,大器晚成俾睨天下何等豪气,中兴无望白帝托孤又是何等不甘。


AOWER


小时候喜欢刘备,因为觉得刘备比曹操更重情义,他没有曹操那般狡猾奸诈。

现在喜欢曹操,因为觉得曹操有大智慧大胸怀,是真性情真豪杰,不被世俗羁绊,百折不挠。


梁村


小的时候是被人养,感受到的更多是关爱,自然更向往会关爱别人的人。

长大了,从被人养变成养别人。感受不了那么多的关爱,甚至你若不强,连关爱别人的能力都没有,只好向往关爱自己了。


三二居


同感,因为曹操现实,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奸全占,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于一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