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清朝從道光開始,算是由盛而衰,一年不如一年。為什麼呢?當時有一機構叫“內務府”,有一口頭語,這麼形容它:“內務貪,太守肥,三千太監三千賊”。就是說內務府貪汙嚴重,而且貪汙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最絕得是皇帝明知道內務府貪,但是對它就是沒辦法。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最佳艱苦樸素獎——道光皇帝

如果評選一個會過日子的皇帝排行榜,道光皇帝一定名列前茅。他是恨不得一個銅錢掰成兩半兒花的那種“摳”。例如道光身上穿的龍袍舊了都捨不得換,打個補丁照樣穿。然而道光帝省下的錢,既沒有存到國庫,也沒有到老百姓手上,而是流進了貪官的腰包裡......這裡就要提到“內務府”這個機構了。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中國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門——內務府

內務府是個什麼機構?

清朝的內務府全稱是總管內務府衙門,它是清朝入關之後設立的,管理宮廷內部事務的機構,專門負責皇上,還有宮廷後邊這些私事,建於清朝的順治初年。

內務府的性質是什麼?

一個皇帝從在孃胎裡開始,到死後定期領取子孫後代的冥錢,都離不開內務府。內務府機構因此極其龐雜,而且機構越來越大,吃這口飯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爭的官僚機構。而且由於內務府是直接管錢的,所以導致內部官員貪汙腐敗現象很嚴重,內務府算是古代衙門史上,最腐敗的衙門。

其實先後的歷代皇帝也製造了很多完善內務府管理的制度,但制度不是萬能的,加上這些個內務府的小官們都聰明絕頂,嘩嘩地在皇帝口袋裡往外掏銀子,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內務府從皇帝身上揩油實錄

第一招低買高賣

案例一,有一天道光皇上發現褲子上的膝蓋破了個洞,就讓內務府拿去補一下。補完回來道光就問:這個多少錢?內務府答:三千兩銀子。道光帝差點沒背過氣去,一個補丁三千兩銀子,你們要瘋?!人家內務府有解釋:皇上的褲子是有花的湖綢,我剪了好幾百匹的綢子,才給您找到對應相配的圖案,所以是貴了,一般的補丁大概五兩銀子也就夠了。

等一上朝,大臣一瞧,皇上都穿打補丁的龍袍,咱們也效仿吧。所以即使有的官員官服沒破,也扎破了打補丁。那時的朝會很像是丐幫大會,一眼望去,從龍椅上坐的到地磚上跪的,個個像叫花子。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案例二,又有一次道光皇帝和一位大學士聊天的時候,問他早上吃了什麼,大學是說在家裡吃了4個雞蛋。道光皇帝一聽就非常的吃驚,因為在皇宮裡一個雞蛋要5兩銀子,他都捨不得吃,所以他說,簡直是太浪費了,4個雞蛋吃下去20兩銀子沒了。這個大學士一聽就知道這裡邊兒有問題,因為在外面的雞蛋只要幾文錢,宮裡這麼貴,肯定是內務府的人在搞鬼,所以他對皇帝說自己吃的雞蛋是自己家裡的母雞下的。

後來光緒皇帝和老師翁同龢閒談,突然說:這雞蛋雖然好吃可太貴,翁師傅你能吃得起嗎?翁同龢吸取了前面的教訓,趕緊推脫說:臣家中只有遇到祭祀大典才吃一兩個,平時不敢買。所以光緒一輩子都認為雞蛋很貴,連朝廷大臣都吃不起!為此,他一年光吃雞蛋得吃掉上萬兩白銀。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案例三,道光帝曾經出去私訪過,這天他換上便裝,到前門大街逛遊。大街上挺熱鬧,人來人往、有買有賣。走著走著到中午了,皇上有些餓了。往路邊一瞧,有一小麵館,就坐下了。要了一碗熱湯麵,道光皇上用筷子吃了一口面,又端起碗來喝了一口湯:嘿,還真香!好吃!掌櫃的再來一碗!道光皇上把兩碗熱湯麵吃下去,吃的是又舒服又飽,問:你這面多少錢一碗呢?掌櫃的:一個大枚一碗,您吃了兩碗,兩大枚。

皇上就愣了,這麼好的東西,一大枚一碗,兩大枚吃飽了,宮裡邊一頓飯得百八十兩銀子,我吃熱湯麵得省多少錢,是不是?等回宮之後皇上還想這事呢,一直到天黑,御膳房掌案的問皇上打算吃什麼?皇上就說來一碗熱湯麵吧。掌案的回覆說皇上贖罪,今晚做不了,您這個要批一萬兩銀子。皇帝很吃驚,怎麼要這麼多。掌案就胡編亂造,說了一大堆。皇帝聽煩了,直接讓他到外面買一碗。

掌案一聽,當時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壞了,我說今天皇上怎麼想改口兒,聽皇上的口氣,他一定是出皇宮了,不出皇宮不會知道這麼詳細。於是心生一計,叫人把麵館查封了。回來告訴皇帝麵館沒了,讓人給封了。道光皇上聽完掌案一番話,心裡明鏡一般,可又無可奈何,嘆了一口氣,說:哎,朕為一朝天子,竟然吃不起一碗熱湯麵!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就這件小事,你就能看出來,皇上鬥不過內務府! 因為這會內務府已經惡性膨脹成一股很巨大的獨立的勢力。

第二招工程攬財

曾給溥儀之妻婉容當過抄書先生的周君適爆過猛料:故宮有個宮門壞了一對銅環,換了新的,內務府的賬目上這對銅環的價格是二萬兩銀子。有好事者換算過,按當時的物價水準,這價格可蓋十棟樓房。因此什麼東西一入內務府,價格就不是翻番的事,百倍是低的,千倍是正價,上萬倍者也不稀奇。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第三招直接貪汙

光緒大婚的時候,有幾位繡工託在內務府大臣家教私塾的同鄉郭先生攬點內務府刺繡的活做。郭先生通過大臣的管家接了一件繡洞房門簾的小活。繡工們從內務府領來了緞子,用最好的繡線精心刺繡。整套下來,繡工們的原料、工錢加上利潤,市價大約是五十兩銀子。(摺合人民幣10000多)

門簾交上去後,大臣的管家就讓繡工們報個價,並且主動示意繡工們“多報一些無妨”。

第一次

郭先生和繡工們就咬牙報了:管家,我們一共花了五百兩。

管家:哈哈哈哈,也太少了,你們再商量商量。

第二次

郭先生和繡工們:管家,我們算錯了,是一千兩。

賬單交到內務府大臣手裡,大臣又駁回:管家,太少,讓他們再往高了報。

第三次

郭先生:我們要五千兩!

誰知,內務府大臣拿到賬單,搖搖頭,親自提筆在五千兩前面加了“兩萬”。

最終賬單送到內務府,內務府照付25000兩白銀買那個門簾。內務府大臣獲得兩萬兩,門房管家一千兩郭先生,三千兩所有繡工,一千兩。要知道在當時,讀書人教一輩子書,也掙不到一千兩銀子,這一個門簾的錢就夠活好幾輩子了。

內務府,從皇帝嘴裡搶飯吃

你說一個老實的知識分子,當年就這麼給開了竅了,繡工們也得了暴利了,從上到下每個人都掙到錢了,內務府太厲害了!所以說到最後大清朝煙飛灰滅,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