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一句話,就讓朱棣多奮鬥十幾年(三)

朱允炆也不是嫡長孫

但是,這終究只是如果。關鍵時刻,劉三吾跳了出來,說:“太子雖然死了,可是還有皇孫啊!太子的兒子繼承皇位才符合歷史規律嘛(三吾進曰:“皇孫世嫡承統,禮也。”)”。於是乎,劉三吾這一句話戳到了明太祖的痛點,太祖慟哭,太孫立。估計此刻朱棣心中是幾億頭神獸奔騰而過的。

朱標雖然是嫡長子,但是他卻很早就已經去世了,而朱標的長子,也就是嫡長孫去世得更早,而朱允炆雖然不是朱標的嫡子,但是太子妃去世得也早,所以朱允炆便跟著他的娘一起被扶正,他也成為了嫡長孫。雖然朱允炆是因為太子妃的死才成為了嫡長孫,但是他的地位確實要比朱棣高。

大臣一句話,就讓朱棣多奮鬥十幾年(三)

很多人都曾分析過朱元璋晚年在太子病逝後將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的原因。其中主流的一個原因便是所謂的嫡庶觀念。他們認為朱元璋相當的保守與傳統,腦子裡的嫡庶觀念根深蒂固。但持這種看法的人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除了朱允炆,還有一位血統更純正的、實際上的“嫡長孫”朱允熥。

太子朱標原配是常氏,常氏生二子,長子朱雄英早逝,在生下二子朱允熥後沒多久便去世了,因此,朱允熥是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孫。朱允炆在出生時是庶子,後來常氏去世後,他的母親呂氏被扶正,朱允炆才成為了所謂的“嫡長孫”。因此,這樣看來,如果強行說明太祖因為嫡庶觀念而立朱允炆不立朱棣是有些牽強的。

大臣一句話,就讓朱棣多奮鬥十幾年(三)

在太子病逝後,通過明太祖考慮繼承人時劉三吾的行動可以看出,明太祖也曾把朱棣當做自己心中的候選人。並在進行了多次考量後仍覺著是四子燕王朱棣適合繼承皇位時,是劉三吾的這一句話又觸到了明太祖的痛點。搞得明太祖又想起了自己最疼愛的太子,在慟哭後,把對太子朱標的感情轉移到了最像朱標的皇孫朱允炆身上。

可以說,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更多的是因為他的祖父朱元璋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朱標的影子。朱允炆的文質彬彬和他所擁有的仁愛之心與他的父親朱標一脈相承。

大臣一句話,就讓朱棣多奮鬥十幾年(三)

因此,劉三吾的這一句話確立了朱允炆的皇位,也讓燕王朱棣重新奮鬥十幾年,直到靖難之役才成功奪取皇位。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改變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