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莫氏莊園是清代平湖豪紳莫放梅建造的。據說莫放梅走的是胡雪巖的路子。但

莫氏莊園畢竟不同於胡雪巖的故居。後者如同一個貴婦,華麗的外表堆砌出來的是一般叫人敬而遠之的美,前者卻是原汁原味,如同一個恬靜的少女,溫柔婉約又透著江南特有的書卷氣。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莫氏莊園曾被建築師稱為:“集中國優秀傳統建築之大成。”莫氏莊園坐北朝南、沿街臨河,高逾六米的風火牆將建築圍成具有強烈封閉性的整體。過正門左轉即是儀門。儀門的正面上方雕刻著福、祿、壽三個人物形象,暗示著主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官運亨通的美好願望;門罩上是陽雕“德正應和”字碑,彰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德為本”的儒家思想。中軸線上的第一進建築——轎廳,是莫氏家族迎賓送客、停轎備茶的地方。在轎廳中欣賞到保存完好的官帽、地契和當時莫家的名片及專用信封。從轎廳路過賬房,隔窗望見一組地主逼租的五人模型,還有一臺鏽跡斑駁的進口鑄鐵保險櫃,斛和鬥一些舊時的量具,作為一段歷史向人們訴說著往事。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莫氏莊園共有專用客廳三座,花廳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座客廳,是主人專事接待親戚朋友的地方;是吟詩應對、或附庸風雅的主要活動之所,在當時名噪一時,聞名遠近。第二座客廳——正廳,名“春暉堂”,它既是家族中司禮儀的中心,也是接待官員和貴賓的場所。

莫氏莊園的春暉堂,與常熟采衣堂、東陽盧宅、同裡退思草堂、蘇州網師園萬卷堂、拙政園三十六鴛鴦館,合稱江南六大廳堂。廳堂正上方的“春暉堂”匾額,經考證,確係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上海松江華亭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曾在平湖教過私塾)的手跡。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明代書法家怎麼可能為清代的豪宅預先題字近三百年呢?有分析認為,這是宅主人為附庸風雅集先人之字撮合而成。這種說法雖可成立,但終究是一種推測。具體實情,不得而知。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過了正廳,就來到莊園的第二座花園——前花園。前花園,以應和襯托取勝。整個花園,以山石為骨骼,水池為血脈,花草樹木為衣冠,貴有木樨,雅有幽篁,山有湖石,水有池潭,前有近景低就,後有遠觀因高,筍石依牆而立,隨勢賦形,各得其所。正應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江南水網地帶,河系縱橫交叉,地表水源豐富,故該池妙造自然,鑿地成池,引地表水入園,起死回生,活水有源。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如果說,瀏覽前花園使我們窺測到的是某種應和襯托,那麼,在後花園除了能繼續尋摸到佈局的巧妙外,我們還能從中感悟到一些禪趣的脈搏。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後花園,坐落在書房後側,與廊名為“清風明月之廊”的曲廊相傍。園中置一石山,將園隔一為二,山中植一桂樹,又一黃楊,環壁再一黃楊,並間以臘梅、芭蕉等,整個院落的空間為南北向,長寬比例為3∶1有餘。此石山將空間隔出,先抑後揚,欲露先藏,巧用障景,曲徑通幽,峰迴路轉,使遊者觀之不能一目瞭然,故攔路落石,石生徑,徑通景,景入書房,深入淺出,幽景自得。此景恰好應了《紅樓夢》十七回中賈政的一句話:“非此一山,一進來園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仰觀石山,古樹黃楊,桂子飄香,古藤薜荔……在這裡使人感悟到生命的自然與和諧。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女廳是第三座客廳,俗稱“堂樓廳”,又名“雲浦草堂”。它坐落於中軸線上的最後一進,系二層建築。樓上是眷屬起居的臥室,樓下是女廳,乃應酬女賓的場所。

透著江南書卷氣的莫氏莊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