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里老师一说话,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好吗?

顽固的猫


说得有点过了啊!

不是谁巴结谁或谄媚谁,最起码的尊重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老师作为除父母以外的对孩子最重要的非亲他人,不能说自己抬身价,但最起码的尊重还应该有的!!

题主观念不敢苟同,键盘英雄们不喜勿喷!

欢迎讨论!



做最好的自己369


家长群里老师一说话,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真的很不好。但总感觉到题主把这个现象描述的有点太夸张了。

但是现实中,的确有些家长表现的太过了。老师不管在群里边发一个什么样的通知或者要求,家长就赶忙说:收到,收到,收到,一定积极配合,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等等之类的回复,这多多少少显得有点献媚和讨好的意思。

不管是老师,还是其他人,只要给你发出信息,及时给人家回复,是一个人素养和礼貌的体现,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礼节需求,不要深化,也不要深挖。

比如单位发出一个通知,员工们看到后都写一个:“收到”,表示这个通知已经接到,这是非常正常的一个信息传达和工作交流,并不是什么发圣旨和接圣旨的事情。

题主说的这个情况可能指的是一少部分家长的不正常回复和表现。

比如,老师发了一个很正常的通知。家长只需要回复“收到”就可以了。但一部分家长总要表现一下,总要多说那么一些话,老师费心了,老师操心了,老师辛苦了,给老师添麻烦了,我们一定积极配合了,请老师放心了,等等……等等,给人的感觉就像接到圣旨一样,不但要下跪接肯,还要高呼万岁,万岁万岁。

其实,这些家长的心理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谁不想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和照顾?谁不想在老师的心中留下一个积极正面的影响?谁不想让老师觉得自己是积极配合支持老师工作的家长?

有这样的心理是很正常的,但班级群是一个公共平台,不是一个私人空间。在班级群中有太过的表现,往往会引起大家的反感。让人感觉到就你们这些家长比别人能,人家老师发了一个很平常的通知,有必要表现的那么玄乎吗?这不是公开的巴结和讨好老师吗?这让其他家长情何以堪?该不该跟你这种行为和表现呢?

总之,教师毕竟是孩子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在群里发出通知和要求时,作为家长及时回复也是非常正常的。但的确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和夸张,更不能在群中表现出讨好和献媚的成分和言语。

老师发出的一个通知是很正常的工作组织需要,只要正常的回复就行了,不要人为的当成什么所谓的“圣旨”,更没有必要像接圣旨一样那样的表现和呼应。


教育探微


家长群里老师说一句 家长就跟接圣旨一样,这样好吗?

这样的话,让大家评论好与不好,没有什么多大的意思,这个问题,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如果提问题的人,所提问题是真实情况,我看也没有什么不好的,说明老师和家长的关系非常好,说明家长对老师的教育很放心,家长十分配合老师的教育,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家长这样对待老师,对老师教育孩子很有帮助,这件事如果是真的,说明老师和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想法很一致,说明中国教育己经走向了正常的轨道。

说起这件事,想起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学生家长,常说的一句话,老师,我家小孩不听老师的话,老师尽管打,我们没有意见,这句话说出了,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信任。现在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更说明了家长对老师的,特别信赖。家长的这种行为,应该肯定,不应该吹毛求疵的去横加指责。我认为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总比那些自己为是的,不懂装懂的人,对老师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整天攻击抹黑老师的那些家长要好得多。家长和老师,大家都为孩子好,应该想法一致,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别人怎么看,那是人家的事情,我对这件事是支持的。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马万富


客观的来讲,不好!但如同很多我们不愿意做,但有不得不做的事,这也算其中之一,原因如下:

1)角色不对等,造成的“权力”落差:在孩子入学后,教育资源(评优评奖、关注面和评价指标)的稀缺性,导致与孩子相关的所有评价都是由学校一家说了算;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学校也无法置身事外,围绕着升学这一指挥棒,相关的竞争也就传导至孩子身上,而所有上述环节中,家长毫无发言权和参与权,与孩子相关的评价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由学校一手包办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考虑,希望能通过迎合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举动来换取对孩子的“照顾”,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2)资源的不均衡,有“挤出”效应:由于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系列的评价和筛选过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要经过16年左右的学习历程,越是评价规则不统一的时候,家长越关注孩子老师的评价,而规则后面对应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再分配,规则不统一或地域性特色强,家长越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亏,所以,对孩子老师的举动就越关注;而很多人诟病的高考,却是目前国内最好、最公平的制度之一,由于规则透明,全国基本统一,而且考核基本就是一个标准——分数,这样,家长在高中、大学阶段,对老师的关注度却在下降;相反,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对老师的关注度却很高,原因就在此。

家长所有的不得已和努力,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这些“权力”给“规则”了,有时候虽然看不惯群里某些家长对老师的逢迎,但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理解就好!


小白职道


我认为,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是真实的反映当代家长存在的问题,一点也为过。主要还是因为,当代家长太重视孩子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大计全部寄托给学校,这不仅是导致家长失去主见的根本原因,也是无法把孩子教育好的缘由。

我这样说,可能很多的家长不乐意,但是我用最近发生的一个实例证明我的观点。

实例论证

浙江宁波的一起教师装修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我以上的观点。其事件经过:其小学班主任在微信群里要所有的家长缴纳300元教师装修的费用,其中大多数的家长都是义不容辞的上缴费用,还给班主任“拍马屁”。只有少数的家长站了出来,质疑老师。

本来教室装修就和家长没有任何关系,那些大多数的家长却心甘情愿,毫无思想的就上交了费用,这难道不是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吗?

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相互结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给学校,所以才会导致家长没有主观的判断。其实,这也是家长一大通病。

而导致家长通病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时间管理孩子。但是,我想说的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学校的教育更为重要。家庭教育意味着孩子的做人品质和思想观念的养成,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学校教育,主要是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其他的为辅,这其中的比例关系,家长都应该明白。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想结合,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完美的教育。

增进家长与老师的感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长失去主观的判断,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的动机无非就是想和老师搞好关系,想让老师多照顾孩子。但是,其这样的做法是想到不靠谱的。

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家长把孩子教育好了,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非常的优秀。家长都不用去找老师套近乎,老师自然而然的来找家长,保持一种良好的沟通关系。这样不更好嘛,为什么要失去主观判断去讨好老师呢?

总结

教育需要家长不同的意见,才能把教育制度完善到最好。如果,家长完全失去是非分明的辨别能力,教育的弊端如何显现呢?国家又如何改革教育呢?

结束语: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和转发,也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落笔解忧愁


这样做当然不好,但是你有什么能力去改变这样的事实呢?毕竟孩子在人家的手里,如果你态度不谦卑一点儿,产生的后果你懂的!

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不必悲哀

其实何止是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会这样,在一个单位当中,各级领导说的话,底下的员工不也是这样点头哈腰的执行吗?你的客户跟你谈了一个事情,你不也是卑躬屈膝的陪笑脸吗?

社会上这种不对等的行为,其实太多太多了,我们不用因为老师和家长这样的对话而产生悲哀的情绪,老师没想当这个皇上,家长也没想当这个奴才,只不过是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老师手里会受到区别对待,所以才会极力的去巴结和讨好老师,这是他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



家长完全可以不这样做

我们现在的家长有一种很不好的心态,用到老师的时候就极力的去巴结老师,一旦学生离开了老师,则对老师指指点点,在背后贬损。

这样前后的反差也体现出了家长在整个教育环境下的一个被动的局面,其实现在我们对于家长权利以及学生权利的保护还是做得很到位的。

甚至有一些家长经常举报老师,弄的老师也是特别的头疼和无奈。

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建立一种平衡的家教关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家长和老师就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谁求着谁谁制约谁的关系。

个别老师素质比较低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啊,和老师的素质,不无关系,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老师就是因为家长各种各样的行为而对孩子产生抱负的心理。

包括打骂孩子,冷落孩子,这样的事情,家长当然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就导致了极力的去追捧老师。

在现在的学校加强对于老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建设,以及管理和约束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总之我们的家长应该做到不卑不亢,凭和理清的去和老师沟通和交流,我们的老师多数都是有素质的,不会因为和家长的各种问题去为难学生。


宇宙最好老师


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客观点说应该是相互配合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强调配合,而缺少思维能力,恐怕对家长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有些时候老师在群里说的话,需要家长认真思考和判断,然后再有选择性地接受或执行。

家长对老师的言听计从,体现出了部分家长缺乏自我意识,直白点说就是没有主见。

家长为什么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就是因为家长们认为,孩子在老师手里,如果我不表现好点,会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让老师对我的孩子另眼相待。其实这种思想观念,完全让家长成了没有主见的人,任凭老师左右。对于老师们来讲,都喜欢这样的家长吗?也不见得。有些老师希望家长们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孩子教育的独立观点,向老师提供孩子在家里客观详细的表现,以方便于老师在班上有针对性施教。

好老师喜欢综合素质高的家长,彼此互通有无,旨在共同努力把孩子教育和培养好。

经常听一些家长抱怨老师太强势,如在群里向老师了解点事情,老师要么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要么干脆就没有反应。还有些家长私下议论老师这不好那不好,但是却不敢当着老师的面说不中听的话。而这些做法,恰体现出家长不知道该怎样与老师沟通交流,因为你并没有本着坦诚之心去理解老师。像班级群里这种小型的公共场合,老师不可能一次性说很多话,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应对,莫不如家长私下和老师单独交流。

聪明的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会提前准备问题,而不是一出口拿出涵盖面很大的问题,让老师很难回答。

我经常接触家长,就发现有些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就不会提前做准备工作。好不容易有机会和老师交流了,一张嘴就拿出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问题,让老师很难回答。如有家长问老师,我的孩子每天写作业都拖的很晚,十一点还不能睡觉,怎么办?像这样的问题,老师咋回答呢?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可是由家长在家里培养的啊。如果家长自己不懂教育孩子,基础习惯培养不好,你让老师也没办法在校培养。

家长怕老师,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功利心太强,并没有把老师平等相待。

我曾经接触过儿子的不同年级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一位中年女性。说话特别强势,并且还特别不耐烦,就像你与她说话必须要求着她似的。这位数学老师在班级群里就经常训斥家长,让家长们非常害怕她。我对这样的老师并没有什么反感心理,而是特意找机会在学校里面对面和她交流。我对她讲,我知道你习惯性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但是我今天必须要打扰你,请麻烦你牺牲十几分钟时间吧,我想了解孩子在班上的听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与同学相处情况,还有你对他的整体评价印象。当我很自信地拿出这几个问题时,只见这位老师一愣,很快就很认真地逐一做介绍,我认真听的同时抱以微笑。等老师说完了,一看时间已经过去20分钟了。我感谢老师为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位老师笑了,说道,你是我难得遇到的带有挑战性的家长。

结束语:很多时候,家长不懂家庭教育,又心里有求于老师,自然会把老师放在很高的位置上去仰视。事实上这种不平等的沟通地位,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自卑心理,这对与老师的关系相处没有任何好处。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家庭教育知识,又有很好的社交能力,本着和老师平等沟通的心态,相信老师会对你这个家长刮目相看。因此说,想获得老师的尊重,前提是你得有自尊感。


寒石冷月


家长群老师说话一般是通知一些事情,而家长答“收到”,则是对通知的反馈,夸大的说成“接圣旨”,这真不是普遍现象。当然,若家长真的那么畏惧老师,肯定是不利于家校合作公育的。


老师在群里发通知,家长看到有必要回复,这是家校合作的一个关键纽带。

一般来说,学校对于学生家长群的管理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严禁教师在家长群里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教师在家长群里发所有学生成绩,批评部分学生等。但限于沟通渠道的缺失和老师任务的繁重,家长群又不得不建。建立老师参与的家长群,一般是为了向家长传递学校和学生相关信息,例如:放假与返校通知,学生家庭作业通知,收费通知,考试通知,上级主管部门通知,学生安全事宜通知,学生保暖防病事宜通知等。


班主任要做到无微不至地与家长进行方方面面的沟通,也要确保每一个家长都能够收到自己的通知,并明白通知所包含的内容。因此,家长回复是一个很好的反馈途径。老梁当班主任时,发孩子放假与返校通知,有家长不回复,超过8小时,老梁会单独发消息,甚至打电话通知,以确保每个家长都能够清楚自己的孩子在什么时段该在什么地方,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发生。但这样,8小时老梁都在等通知,还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单独通知,耗时太长。大多数家长都看到了,再通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工作的效率。

老师通知,家长回复,如同各大公司组织机构一样,部门通知,各成员回复。这样,既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也是对老师和学校的尊重。因此,老梁认为,家长有必要回复老师发的消息,这是家校合作的一个关键纽带。


家长在看到老师的通知,进行回复时没必要多说一些恭维的话,甚至带节奏,道德绑架和攻击其他家长。

老梁最喜欢家长看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回复“收到”,或者“收到通知”,而不是加一些“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老师么么哒”之类的,或者更深一层次的恭维的话。只要通知能够顺利到达家长端,老师就不算辛苦,这是老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家长也没必要谢谢。恭维的话说多了,老师就没有感觉了,当你真要感谢老师时,老师也体会不到你感谢的真心。

在家长群里通知里,可能老师会有一些地方说的不清楚,引起部分家长的质疑甚至不满,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在群里进一步补充说明清楚即可。但老梁也发现有部分家长喜欢带节奏,在群里说一些怪话,比如:“老师说了是什么就是什么,哪那么多为什么?”、“老师说的话都是对的”等。看似在恭维老师,实则攻击了其他家长,道德绑架了老师。会让其他家长觉得,这个老师是不是和这个家长有什么说不清楚的关系或者见不得光的勾当。

老梁认为,老师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长配合好,及时准确反馈,有问题及时咨询,这是最高效的沟通,没必要搞花里胡哨,拉小圈子,溜须拍马等活动。家校群是工作群,不是生活群。


家长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让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影响自己的判断。

是不是别人对老师表现的很恭敬,我就必须表现的很恭敬?

是不是别人说老师好话,我不说,我的孩子就会被老师另类对待?

是不是别的家长做的好,做的不好,老师就看不起我,甚至看不起我的孩子?

其实,在大多数老师眼里,发出通知,能看到的,或者认真看的就是“收到”和家长回复的问题,以及哪些家长还没回复。关注点并不在那些恭维的话,那些表现的像“奴才”一样的家长的甜言蜜语上。所以,家长没必要盲目从众。若真有老师喜欢恭维自己的家长,家长应及时向学校反映,这老师师德肯定有问题。


总之,家长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别人恭维就觉得恶心,不要因为别人道德绑架老师,就觉得老师站在至高点上,无端地贬低了自己,自己心里还不爽。把自己放在和老师平等的位置上。老师发通知,你就及时回复“收到”,你让老师传达自己孩子的信息,老师也肯定会及时回复你“收到”。这就是相互尊重。没必要表现的奴性,也没必要去接“圣旨”,新中国没有皇帝和等级。


师说新育


从家长的情感来讲当然不好,但是实际上理智点的家长多数时候就是跟接圣旨一样。

关键还是要看老师说的是什么。

正常的学习作业安排、活动准备,需要家长开会配合、特定书店购买指定课外书或者学习用具、甚至因为学生学习作业不好训得家长狗血淋头、甚至某些可以选择但实际无法自愿的关于学习的事等等,毕竟是有关孩子学习和活动的事,即使有些事让家长为难、让家长难堪、让家长觉得不公或者气不顺,家长也应该象接圣旨一样屁颠屁颠的去完成。

为什么呢?


自己琢磨。

从结果导向反推也好,还是从因到果正向选择推论,慢慢琢磨。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有些事确实因为实际执行太过困难,可以私下与老师说明情况,取得老师谅解,一般情况下老师都能理解。

切记尽量不能在家长群里说明个体原因,否则不但不好解决问题,还很容易造成误解,况且多数时候的气愤填膺下的振臂一挥,四下看看,其实就是你一个光杆司令在傻乎乎的冲锋。

你要明白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不是要教育老师如何做老师或者如何做人。

有任何问题要私下联系老师或者建议老师来解决,不仅仅是给老师面子和台阶,也是在给自己的孩子不额外制造障碍。

记住,人心不可测,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但是当老师的人其实都不是完美的,甚至学识或者素质也不一定比你想象的要高,也许还不不如你高,工作久了不仅身体有职业病,甚至心理上也有职业病。因此,很多时候多想想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别冲动。

但是。

如果老师在群里明讲或者暗示安排家长一些私人的事或者额外花销无关孩子学习的费用,那么家长就要看具体情况而具体对待。

花费财物或者精力不多,或者完全不在话下,就当是为了和老师处好关系,有这想法的家长可以继续屁颠屁颠的接“圣旨”。

若是实在为难,经受不起折腾,建议还是私下与老师联系,说明情况,表达歉意,一般老师也不会逼人太甚。

当然真有气不过,小暴脾气发作起来,谁都不惯着的家长,总想揭竿而起,建议多联络几个家长一起发难,还是建议私下发难,好处是“法不责众”,毕竟这种事不论结果如何,出头鸟必然是倒霉蛋,不抱着鸡飞蛋破、玩命死磕的心态一定要多多三思。

其实呢,各个家长的经济和心理承受情况都不相同,孩子也有差别,有时各种难受是必然的。而老师呢,也有老师的工作为难之处,毕竟这个时代和家长小时的处境完全不同,也没有任何对比性,尽量互相理解吧。

以和为贵嘛。

不发财也能少生气不是。

孩子少点左右为难少点心理阴影,大人也能多活几年才是真的。


风雨的节奏


作为一名教师,笔者是极其讨厌的这种行为的,但是对于家长又不能直接说,毕竟都是成年人。

家长觉得累,教师也累,忙的不行还要在群里应付这些纯粹浪费时间的话语。

家校关系、家校互动,应该是平等的,也必须是平等的。笔者认为家长、教师之间有事说事就好,回到简单、直接、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以上,希望笔者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