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8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入学后,白岩松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不仅喜欢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很喜欢踢足球。198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白岩松语录:

1. 十年前我一根白头发都没有,现在我还有很多黑头发;十年前踢球很少受伤,现在经常受伤;十年前喝各种饮料,现在爱喝普洱;十年前绝对不会用手绢,现在二十几块轮流用。《幸福在哪里》

2. 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3. 1+1=2,这多简单,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1+1=3"。这就是现状。只要假话、空话、套话占据上风,我们的命运就随时可能被逆转。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4.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幸福在哪里》。


5. 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6. 拿在您手中的这本书,名字中,已没有痛或快乐,而是"幸福"这个字眼。提出它,是个进步;但实现它,太难。不像快乐或痛苦,都那么直接。痛苦与快乐都还没有过去,而幸福,却还真的很远。更何况,在写出来的"幸福"二字背后,还有没有写出的另外两个字"信仰",不是不能写,而是同样很远。


7.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岸,在哪里?《幸福在哪里》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8. 一转眼,二字头的新千年匆匆过去十年。有人走了,有人来,更多的人依然在路上;有人盼来了期待中的成长,有人年华老去。十年,可以改变很多。我翻开2000年1月份出版的《痛并快乐着》,在后记中,藏着这样一段文字,与当时还属于未来的十年有关:"按常规,在十年之后,我应当再写一本这样的书,名字也许叫《在痛并快乐中继续》,那一本书,我相信,一定会更犀利,更言无禁忌,更能在行笔中自由地呼吸,当然,快乐也许会比痛苦更多一些。我真盼望十年后,在我人过四十之后,有很多问题,已经真的不惑了。但我知道,岁月是不会按常理出牌的,今日去想十年后的事情,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这是十年前当我刚刚迈进二字头千年时,写给今天的文字,我该怎样去面对它?


9.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的满足紧密相联。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幸福在哪里》。


那些年追过的白岩松名言哲理

10.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4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4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幸福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