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兒子為什麼自殺?

36830121


自殺的是金庸的長子查傳俠,是金庸第二任妻子給他生的孩子,自殺那年只有19歲。

查傳俠自殺主要是因為情感受挫,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時交往了一個女朋友,本來兩人很相愛,但查傳俠後來卻發現,這個女友交往廣泛,跟別的男孩來往密切,有時半夜才回來。因此查傳俠十分生氣,跟女友大吵一架,最後不歡而散。之後就傳來查傳俠自殺的消息,顯然這件事是他自殺的的導火索。


另外,跟家庭矛盾也有一定關係。金庸一生三次娶妻,第一任妻子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金庸。第二任妻子朱玫是他的患難之妻,為金庸生下兩男兩女,長子就是查傳俠。生活困難時期,兩人攜手相伴共度難關,但當條件好起來之後,卻矛盾重重,為了小事爭執不休。這也讓查傳俠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金庸最終在外面找了“小女龍”,也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她比金庸小29歲,陪伴金庸走到了最後。總之,父母之間的不和,也讓查傳俠備受打擊。


歸根結底,查傳俠天性敏感,承受能力差。早在11歲時,他就發表文章《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裡面的內容就顯示出其憂鬱的一面。金庸也曾在訪談中說過,自己沒讓兒子在成長中經歷什麼挫折,所以他的性格中缺少堅忍的一面,容易在遭受打擊後走極端。



捕魚小分隊


1976年10月的一天,金庸先生正聚精會神地坐在辦公室裡寫著文章。突然,桌上的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此時的金庸正文思泉湧,不忍放下手中的鋼筆,沒有伸手提起話筒,任由這一次電話鈴聲響完。

緊接著,電話又再次炸響,金庸無奈地拿起了話筒,通話時長只有短短的10多秒。金庸聽完電話後,霎時間臉色煞白,呆如木雞,鋼筆從手中滑落到地上也渾然不知。之後,金庸一下癱坐在了椅子上,老淚縱橫,嚎啕大哭。

究竟是什麼消息讓這位鼎鼎大名、處變不驚的大作家如此驚慌失措而且痛不欲生呢?

(金庸舊照)

原來,電話是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打來的,他的長子,年僅18歲的查傳俠上吊自殺了。

這個消息對於53歲的金庸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簡直就是致命的。他深愛著這個兒子,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最喜歡最愛的人,就是我的大兒子”,還稱讚查傳俠“早慧敏感”,是最有可能繼承他的衣缽,成為大作家的。

可惜查傳俠卻選擇了用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查傳俠如此決絕地輕生呢?

一、查傳俠為情所困。

查傳俠是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所生的長子,他不但遺傳了父親的文學基因,3歲時就能全文背誦《三字經》,11歲時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展露出了在文學創作上的天賦和才華。還遺傳了金庸對感情的個性,為追求摯愛一往無前,奮不顧身。

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查傳俠結識了一位漂亮女孩兒,並瘋狂地愛上了她,對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女孩兒也頗為欣賞帥氣而滿腹才華的查傳俠,兩人如願走到了一起,雙雙墜入愛河,成為校園中令人羨慕的一對神仙眷侶。

但這個女孩兒性格外向,喜歡交際,經常和學校的其他男生約會,這讓查傳俠十分痛苦。在又一次和其他人在半夜約會回家後,查傳俠終於忍無可忍,和女友大鬧起來。一氣之下,查傳俠摔門而去。

而這一去,查傳俠就再也沒有回來。

事後,查傳俠的女友異常悲痛,她無比自責地說到,其實她也是狂熱地愛著查傳俠的。只不過,她喜歡看查傳俠為自己吃醋,她用這種方式,只是為了驗證查傳俠對自己是否是真愛。

(查傳俠舊照)

二、查傳俠以死相諫,阻止父母離婚。

1956年5月1日,金庸和朱玫結婚。兩年後,兒子查傳俠出生,此時的金庸,正處於人生中的最低潮。

金庸早年曾在《大公報》和《東南日報》做編輯和記者,對報刊行業輕車熟路,於是萌發了辦報的念頭。

1959年,金庸和同學兼老鄉沈寶新合夥創立了《明報》。但辦報的難度遠遠超出了金庸的想象。報紙的銷量很差,只能依靠金庸加班加點地撰寫的武俠小說來吸引讀者的眼球,勉強維持幾千份的銷量。《明報》甚至一度到了倒閉的境地。

在最困難的時候,要強的朱玫咬緊牙關,和金庸一道苦苦支撐。兩人在半夜只能同飲一杯咖啡。為了減少開支,朱玫既要跑銷售,還要負責做報館的清潔,照顧一家人的生活。甚至在山窮水盡時,朱玫變賣了自己的全部首飾,用以維持報館的正常運營。

而金庸更是拼命,經常創作到凌晨,有時在廁所的馬桶上都能睡著。小女兒在家摔斷了胳膊,金庸都沒有看望過一眼。

就這樣,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共同度過了最暗淡的時刻。《明報》隨後在香港大紅大紫,成為知識分子們的最愛,銷量節節攀升,金庸也隨之聲名鵲起。

(金庸與朱玫舊照)

但事業上的成功,卻沒能為金庸的家庭帶來和諧,相反,倆人經常為了事業的發展方向和生活瑣事發生爭吵。兩人互不相讓,針尖對麥芒,無休止的爭吵,一點點地吞噬了他們的感情。

不久後,因為一個女孩兒的出現,讓金庸和朱玫的婚姻徹底決裂。

《明報》的館址恰好位於一間咖啡店的旁邊,金庸是這裡的常客。有一天,金庸又在和朱玫的一次不歡而散後,來到了咖啡廳。

這時,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招待端上來了一碗現磨的咖啡,金庸抬頭禮貌地說了句“謝謝”。女招待突然怯怯地問了一句:“您是金庸先生嗎?”金庸仔細打量著這位女孩兒,似乎未曾見過,正待發問。女孩兒又開口了:“先生,我是今天新來的。”金庸離開時,順手給了這個女孩兒10元小費,女孩兒卻堅決不要,說作家掙錢很辛苦,將小費還給了金庸。

至此以後,兩人經常見面,日久生情,終於發展成同居。金庸在跑馬地租了一套房子,和這個女孩兒生活在了一起。

紙終究包不住火,此事還是讓朱玫發現了。痛苦的朱玫,無奈之下給遠在大洋彼岸的兒子打去了電話,並透露出了想離開金庸的想法,希望得到查傳俠的安慰。雖然兒子在電話裡反覆勸阻父母不要輕易放手,但雙方似乎很難再次回到從前,離婚已成定局。

就在此時,查傳俠自殺了。剛強的查傳俠,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阻止父母的離異。

但查傳俠的自殺,還是沒能換來他期望的結果,金庸和朱玫這對患難夫妻最終還是勞燕分飛了。

而這位女招待後來成為了金庸的第三任妻子——林怡樂,被金庸稱作“小龍女”。

(林怡樂與金庸)

三、查傳俠有一定的性格缺陷。

11歲時,查傳俠寫了一篇文章《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雖然讓人看到了他在文學創作上的天賦,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查傳俠的悲觀厭世,以及對人生的消極和迷茫。

其實當時查傳俠的師長已經看出了端倪,曾好意提醒金庸,但金庸卻認為兒子先天早慧,有佛家的思想,未引起重視。

後來,由於金庸夫婦忙於事業的打拼,無暇顧及查傳俠,甚至他在自殺前,曾要求和父親談談人生,金庸都沒能滿足。

在多重壓力下,涉世未深的查傳俠,終於不堪重負,看破紅塵,草率地自縊而死了。

(參考資料:《文壇俠聖——金庸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金庸一生育有兩兒兩女,其中長子査傳俠頗有寫作天賦,深受金庸的喜愛。

可惜天意弄人,此子在19歲便自殺身亡,使得金庸先生白髮人送黑髮人。

至於其自殺原因,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為愛殉情說。

在1976年之時,他的孩子査傳俠剛剛十九歲,此時的他年輕儒雅談吐不凡,並且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比清北牛)。

而到了這個年紀的青年在情感方面總會有一些萌動,她也在這個時候碰到了自己心動的女孩。査傳俠此時文采很好氣質也非一般小青年兒可比,而這名女孩本身也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而且她的長相還非常出眾。

二人在認識以後就相互欣賞,沒過多久就走到了一起,當時他們二人在學校裡還是讓很多人羨慕的一對情侶。

不過這種熱戀狀態並沒有維持多久,査傳俠很快就發現了女友的不足之處,女孩天性比較活潑,上了大學以後也經常出沒於各種社交場所,她會經常和本校的男校友一塊兒出去聚會。

這樣的情況讓査傳俠氣憤不已,二人也因為這種情況曾經發生過很多次的爭吵,不過最後都是以査傳俠的讓步結束爭吵。

査傳俠的讓步是希望女友收斂一下自己的行為,可沒想到女友不但不理解,反而加重了自己的“不正當”行為。

一次接一次的刺激讓這位19歲的青年喪失了耐心,人生第一次愛一個人就要以悲痛收場,二人也最終走向分手,不過分手之後的査傳俠遲遲走不出這段感情,到最後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最後他也“糊塗”的選擇了在學校裡自殺“殉情”。

第二種說法,父親“出軌”,査傳俠過於失意。

金庸先生一生是有過好幾位妻子的,不過跟這件事有關的是他的第二妻子朱玫,這位女子也正是査傳俠的親生母親。

在金庸先生和這位妻子結合以後,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都提高了一定的質量,當時的金庸先生正在創辦屬於自己的報業集團(《明報》)而妻子就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這個時期的朱玫為了丈夫的事業整天奔波在外,清晨五六點就要起來打擾公司衛生,吃完飯還要馬上跑出去為公司拉一些業務。

在他們夫妻二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明報》也成功被創立了出來,隨後金庸先生也憑藉自己報刊的影響力成為一代文豪,所以這樣一對夫妻幾乎是所有人的楷模。

不過事業歸事業,雖然妻子在自己的事業方面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是愛情這件事情是強迫不來的,金庸在這時已經不再喜歡這位妻子了,長時間的艱苦生活讓他身心有些疲憊,所以他當時急需一名溫柔的女子來溫暖心靈。

男人嘛,有錢了就會變壞!

自從有了這樣的心理以後,他和朱玫之間就不斷的產生摩擦,以至於二人在最後都不能好好的待在一起。

在一次吵過架以後,煩悶的金庸去附近的咖啡館平靜一下心靈,而他就在這裡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心動的女侍者,這名女子就是後來的林悅樂。

在有了“目標”以後,金庸就經常去咖啡館打量對方,這位女子也慢慢注意到了顧客對自己不一般的情愫,所以在“窗戶紙”被捅破以後,二人就很快的同居在了一起(偷偷的)。

不過在婚姻中的人是不那麼自由的,金庸不正常的表現也很快被妻子發現,性情比較剛硬的朱玫忍不了丈夫所做的事情,所以她就主動提出了離婚,並且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遠在海外的兒子査傳俠。

正在學校求學的査傳俠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慌張起來,因為在他的印象之中,父母曾經是那麼恩愛,並且他們對自己的愛也是那樣的不可替代。

如今二人“分道揚鑣”,父親又不顧“體面”的準備娶一個服務員為妻,這樣的打擊讓査傳俠的心情一下跌落谷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抑鬱以後,他最終選擇了用自殺解除痛苦。

以上就是關於査傳俠自殺的兩種說法了,這兩件事情都有可能讓査傳俠的心理產生問題。

不過個人覺得都還是有些牽強,此時的査傳俠,已經是一個十九歲的成年人,心智應該成熟了,不可能連基本的情感支撐能力都沒有。

這也太脆弱了,實在是配不上那個俠字!

或許大文豪的內心情感遠比一般人豐富,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strong>


白話歷史君


2018年10月30日,金庸老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哀悼老先生的同時,我們也通過媒體瞭解到了,金庸老先生的家人情況。


金庸有四個孩子,分別是:長子 查傳俠 次子 查傳倜 兩個女兒 查傳詩 和 查傳訥。


在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長子,查傳俠自殺了。


正在寫書評的金庸聽到此消息悲痛不已,但還是堅持寫作。兒子的死,對金庸打擊非常大。


查傳俠從小喜歡寫作,代表作有《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金庸非常開心,終於有人繼承自己的衣缽了。



可是,誰想,兒子因為和女友的吵架,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後來在更多的瞭解當中,我們漸漸的知道了,查傳俠是個敏感的孩子,在他還幼小的時候,經常目睹父母吵架。


家庭的不合,讓查傳俠覺得自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非常悲哀,對人生充滿了各種悲觀的想法。


現在再來看,查傳俠的這些表現,無疑是他抑鬱了,只是沒被父母發現而已。


我們身邊經常都有父母當著孩子面,吵架甚至打架。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會造成什麼傷害,其實,不然。


孩子的心智還沒健全,長期父母不合會使孩子心理扭曲,還容易導致孩子患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讓人感到悲傷或無趣的情緒障礙疾病。


起初很難注意到,很容易被大家忽視。


有時候患者就會想到自殺。


現在社會壓力大,很多人都是處於亞健康狀態當中,自己卻不重視,那麼疾病也找上了門,特別是這種不易發現的抑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


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每一年百萬人因抑鬱症而死被評為


“全球第四大疾患”


“21世紀人類天敵”


那麼,抑鬱症的表現都有哪些?


1.體重異常減輕或增加


2.睡眠不足或增多,幾乎每天如此


3.感覺焦躁不安,不能靜坐或坐著感覺難以動彈


4.疲勞或經常沒有力氣


5.感覺沒有價值或內疚,感到自卑,擔心自己不受歡迎


6.很難集中注意力,記憶減退,決策困難,過度焦慮或擔心


可見,抑鬱症是個非常厲害的隱形殺手,殺人於無形中。


如果我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請及時幫助他們就醫,走出抑鬱的陰影。


人生沒有,如果。


如果,有。


我希望,查傳俠也能和我們一樣,擁有美好的一生。


荒海拾書




答:金庸的兒子之所以自殺,一方面是他自身原因,另一方面是金庸的原因。

金庸此人,才情是非常豐富的。

才情豐富,就會溢出來,從筆端傾瀉到紙上,源源不盡,一旦控制不住,就會實施於行動。

金庸的表哥,徐志摩就是這樣,成了文壇著名情聖。

同時代的郁達夫,贏得青樓幸薄名,不但是情聖,還是情癲。

金庸稍微理智一點,但也是情史曲折,故事多多。

其實,我們讀金庸的武俠作品,看各主角,個個都魅力四射,搞得無數美女嬌娃魂牽夢牽,欲愛不得,欲罷不能,就連呆頭呆腦的郭靖,也成了黃蓉和華箏你爭我搶的香餑餑,醜陋的虛竹,還得到西夏公主夢姑的身心兩許……作為男性讀者,在大呼過癮之餘,也應該想到作者必是情場中的高手了。

金庸本人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也坦承:“我的婚姻不理想,我離了好多次婚。”

這“好多次”到底是幾次呢?

可以查實的,有兩次。

金庸與第一任妻子是杭州少女杜冶芬。

當時,金庸在《東南日報》工作,先認識杜冶芬的弟弟杜冶秋,某次到杜家作客,不期然邂逅了青春無敵的美少女——年方17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

金庸驚為天人,第二天,便再次登門,送去幾張戲票,盛情邀請杜家一起去眾安橋的東南日報社樓上觀賞郭沫若編劇的《孔雀膽》。

這之後,金庸就成了杜家常客。

暑假結束,杜冶秋隨父親到上海讀書,只剩下涉世不深的杜小姐在家。

金庸大喜,三下五除二,就攻下堡壘,讓杜小姐跪地稱臣。

當年10月,他們就舉辦了婚禮。

金庸24歲,杜冶芬17歲,少年男女,新婚燕爾,如膠似膝。

金庸愛嬌妻愛到骨子裡,以“林歡”的筆名寫影評、編劇本。

關於這個筆名的來歷,“媒人”杜冶秋說,“林”是因為他們夫婦兩人的姓氏“查”和“杜”中都有一個“木”字,雙“木”成“林”,而“歡”是他們當時男歡女愛、生活幸福的寫照。

但是,沒過多久,這“查”和“杜”就離婚了,離婚後相當長一段時間,金庸還以“林歡”的筆名行世。

為什麼離婚呢?

杜冶秋說:“有些報紙說查、杜分離是因為查欲求職‘外交官’遭妻子反對,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實際上是無稽之談。離婚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愛尚且存在不足’。”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又名璐茜),比金庸年輕十一歲。兩人結婚時,金庸的筆名還是“林歡”。

朱玫協助金庸創辦《明報》,篳路藍縷,備嘗艱辛,還為他生下了二男二女。

到了1976年,金庸已經功成名就,成了大文豪兼報業大亨,才情又溢得無處盛裝,於是勾搭上了咖啡館裡一名年輕的女侍應,在跑馬地與之共築“愛巢”。

朱玫性情剛烈,發覺後,堅決要離婚。

對於兩人的離婚,圈內人都認為金庸貪新厭舊,太薄情了。

羅孚說:“朱玫協助他創業,盡了很大的力。她人很能幹,幫他做了很多事情。”

林燕妮說:“他與朱玫離婚,得不到好朋友們的諒解。”

金庸離婚後,很快就和女侍應牽手走進了結婚殿堂。

這個成功俘獲了億萬富豪的小女子名叫林樂怡(洋名叫阿May),當時才十六歲。

林燕妮評價林樂怡的年輕與美貌,說:“現任查太比查先生年輕二十七歲,查先生最愛美人,現任查太焉能不好看。”

林燕妮說林樂怡比金庸小二十七歲,那只是保守估計。

在《明報》工作的歐陽碧的推算,兩人的年齡應該相差三十二到三十四歲。

金庸老牛吃嫩草,有嬌妻相伴,樂趣多多,風光無限。

前妻朱玫卻在孤獨和淒涼中度過後半生,1995年前後有人看見她在港島銅鑼灣的街邊賣手袋。

有好心人告訴金庸,金庸笑笑,風輕雲淡地說了一句:“不至於。”

1998年11月8日,朱玫病逝於香港灣仔律敦治醫院,替她拿死亡證的,既非前夫金庸,也不是她的兒女,而是醫院的員工,境況令人唏噓。

回到問題的本身:金庸的長子查傳俠為何自殺呢?

(查傳俠舊照)

注意查傳俠自殺的時間:1976年10月。

這個時間點,正是金庸金屋藏嬌、東窗事發,和朱玫鬧離婚的當口。

當時的査傳俠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上學,剛剛失戀,聽說父母要離婚,頓感生無可戀,便用一根結實的繩子結束了自己年僅19歲的生命。

査傳俠如此輕率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主要原因是自己情商太低,經受不起一點點情感挫折,但,他的父親金庸也有很大部分責任。

金庸後來說:“傳俠的死,對我真如晴天霹雷,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當時有一強烈的疑問:‘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忽然厭棄了生命?’我想到陰世去和傳俠會面,要他向我解釋這個疑問。幸好身邊有愛人林樂怡的陪伴與安慰,才沒有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是的,因為有嬌美年輕的林樂怡相伴,“才沒有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金庸後來又為我們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


覃仕勇說史


1976年10月金庸的大兒子查傳俠在美國自殺,時年不滿20歲。

當時的金庸雖然早早已經封筆了6年,但已經是享譽大江南北海,名震兩岸三地,被世界華語文壇所熟知的武俠大家了。

這個消息讓人們很震驚,人們震驚於擁有一個這樣令人羨慕的身世的查傳俠,擁有金庸這樣令人羨慕的文學大家作為父親,又有什麼想不開的,非得自殺呢?

在光鮮亮麗的金庸之子背後,導致張傳霞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多面的。

首先是早慧,繼承了文人的敏感多情

張傳霞作為金庸的兒子,似乎血液中天生就有一種文人特有的敏感和擰巴,張傳霞在很早的時候就遺傳到了父親的文學天賦,三歲的時候就能背誦三字經,11歲的時候寫出了一篇佳作《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我們在對他小小年紀寫出如此優秀的文章之餘,不禁感嘆,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對人生進行了思考。

但正是這種早慧,讓查傳俠從小就有了異於同齡人的對外界的敏感,在情感上也比別人來得更加細膩。

愛情的失敗與挫折

在17歲的雨季,他就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本來父子都以為這會是一場通往文學道路上的橋樑,查傳俠一定會在文學道路上走得很遠,甚至會在文壇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少年總是多情的,更何況查傳俠這樣一個自小心思細膩的人,他在情竇初開的年紀遇上了自己喜愛的女生,瘋狂的愛上了她,並不顧一切的對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他輾轉反側,他敏感多疑,滿腔的熱情去付出溢出的情感。

在熱烈而文藝的求愛方式下,女孩也墜入了愛河,但是與查傳俠性格截然相反的是,這個女生天生開朗外向,喜歡交際,經常會和一些其他的男生進行曖昧不清的交往,這對於不善言辭但細膩敏感的查傳俠來說,無疑一種非常痛苦的事情。

雖然始終選擇沉默,沉默永遠是最可怕的。終有一天他到了臨界點,他沒有選擇去見面,而是選擇在電話裡忍無可忍的瘋了一樣大吵起來,在互相傷害的言語上的交鋒之後,憤怒之極的查傳俠竟然就此上吊自殺……

一個鮮活的19歲生命就此戛然而止,除了痛苦的女友之外,還有他的父母,金庸和朱枚都備受打擊……

但是除了因情所困之外,查傳俠似乎還可能是因為父母關係破裂,而選擇了輕生。

查傳俠的母親朱枚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但不是最後一任,最後一任是一個酒吧裡的侍女,叫做林怡樂。

文人總是多情的。

金庸的第1次婚姻,妻子名叫杜冶芬。1947年的杭州金庸擔任東南日報的副刊幽默副刊的主編,他有個同事叫杜冶秋,一天他突然在下午去登門拜訪這位好友,家中遇見了同事的姐姐,杜冶芬。

當時17歲的杜家小姐落落大方,氣質不俗,加上精緻的妝容和美豔的容貌,立刻就吸引金庸的眼球,由此金庸展開熱烈的追求,成為杜家的常客,墜入愛河之後,兩人於是就去了香港結婚。

當時金庸的筆名叫做林歡。林的意思是雙目成林,金庸的姓氏查和杜的姓氏中都有一個木,而歡則是象徵他們兩人連在一起的歡欣……

但是後來由於金庸長時間忙於工作,疏離了妻子,導致妻子在家寂寞無聊,生活也十分無趣,於是兩人就結束了這段無疾而終的婚姻。

1956年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枚結婚,朱梅在金庸事業的起步階段給予了他重大的助力,他是《明報》草創階段的,她最早也是唯一的女記者,夜半渡口,有過他們共同努力的背影;一杯咖啡,有過兩人分享的感人故事。

1959年,朱枚為金庸生下大兒子查傳俠,更是讓金庸倍覺溫暖和責任,更加激勵了金庸的事業心,是正當兩夫妻相濡以沫,攜手走過了明報最艱難的時刻之後,剛迎來事業的上升期,不,夫婦兩人卻迎來了婚姻裂痕……

金庸和朱枚的分手源於金庸對一個酒店裡的女服務生的一見鍾情。

那年這個女服務生只有16歲,而金庸已經43歲。金庸那天,剛和朱梅,吵過一架,正失意至極,到這家酒店悶著無意中看見了這個女服務生,金庸形容她:容貌輕易脫俗,一眼就感受到了一見鍾情的感覺。

恰好這個16歲的女姑娘單純的看到了金庸的失意憔悴,於是就請他吃了一碗麵,是因為這碗麵奠定了金庸要和她在一起的決心,四目相對金庸彷彿就忘記了整個世界,這次兩人感情一日千里,後來還在跑馬地共築愛巢,成功出軌,這就是金庸的第3任妻子林怡樂。

金庸主動向朱枚請求離婚,和這位名叫林怡樂的侍女結婚。

而金庸婚變的這一年也正是查傳俠自殺的年份。失戀中的年輕人又知道父母感情的破裂,頓時對所有的海誓山盟都抱以幻滅感情緒,一個極度敏感的孩子,最終對這個世界表示失望,用腳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多年後後金庸也曾也曾對朱枚懺悔,他曾經說到:

我對不起朱枚,我作為丈夫並不很成功,因為我離過婚,我心裡感覺對不起啊,他現在過世了,我很難過,如果可以補救的話,我希望可以對親人好一些,對朋友好一些。

但他又說到關於愛情和婚姻:

最好是一見鍾情,從一而終,白頭偕老,可是有些事情就像吸毒一樣,你明知道不好卻又抗拒不了,又吸了……

斯人已矣,恩怨不在江湖……


歷史好奇怪


金庸的兒子為什麼自殺?(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金庸有四個孩子,分別是長子查傳俠 ,次子查傳倜,三女查傳詩和小女查傳訥, 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長子查傳俠卻自殺了,這件事情當時鬧得沸沸揚揚,金庸本人也內疚不已,作為大俠金庸的嫡長子,金庸對老大給予厚望,給他起名傳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庸用意,可查傳俠為何在黃金年齡自殺?!

這事情還得從金庸先生的情史說起,金庸武俠小說無人能敵,可以說開闢了武俠之先河,可以說,也只有古龍能夠和金庸一爭高低。但金先生的情史可不太好,也許是英雄多情吧,對於感情,金庸和他描寫的段譽是有一拼的。

倚天屠龍記的粉絲說,一個男人的一生,必定會愛過四個人。聰明果敢的趙敏,美麗高傲的周芷若,青梅竹馬的殷離,善解人意的小昭。

金庸一生,也愛了四個人。

富家大小姐杜冶芬

23歲的金庸和他描寫的令狐沖一樣,年紀輕輕就陷入了青蔥莽撞的愛情。令狐沖是對小師妹嶽靈珊,金庸是對時年17歲的杜家大小姐——杜冶芬。1947年,年輕的金庸在杭州《東南日報》工作,偶然認識了杭州少年杜冶秋。

一個週末的下午,金庸登門拜訪杜冶秋。去了杜家後,金庸一下子看中了少年的姐姐,時年17歲的杜家大小姐——人稱“杜四娘”的杜冶芬。

金庸和可愛的杜小姐

杜小姐活潑幽默、聰明善辯,頃刻就俘虜了金庸的心。金庸大俠很快把杜小姐追到手,沒過多久就舉辦了婚禮。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金庸夫妻移居香港、金庸晝夜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她,夫婦感情漸漸疏遠,不得已走到了離婚。坊間傳言,離婚的原因是金庸出軌,也有杜小姐背叛金庸一說,金庸回憶,說自己是令狐沖,而杜小姐是當年小師妹嶽不群的掌上明珠嶽靈珊,靈珊移情別戀,辜負了這位大師兄的一往情深。在後人看來,誰是誰非也很難說了。

不過金庸和杜小姐婚後沒有小孩,大兒子查傳俠是金庸和二夫人朱枚的孩子。

是愛人也是戰友朱枚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秀美絕倫,聰慧精靈,是個智勇雙全的女子。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也頗有幾分趙敏的風範。

和杜小姐分手後,金庸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自己的事業上。這時候,他有幸遇到了聰明果敢的朱玫。

朱玫年輕貌美、精明能幹、懂外語,是個文化素質很高的女記者。在金庸創業期間,朱枚和丈夫一起咬牙挺過各種艱難困苦。

在朱枚的幫助下,金庸事業有所起色,成為著名的作家、編劇。金庸又自己創辦明報,成為老闆。當時明報一度非常慘淡,入不敷出,瀕臨破產。為了支撐金庸創辦的《明報》,朱玫變賣了首飾。沒有幫手,朱玫身兼報社唯一的女記者和家庭的頂樑柱。可以共患難的夫妻,卻不一定可以共甘甜。

金庸和朱枚結婚照

等到《明報》穩居香港大報地位,金庸馬上有了婚外情。朱枚和金庸的兒子査傳俠知道父親有了別的女人,要和母親離婚,悲痛欲絕,堅決不同意。金庸平時忙於事業,兒子從小被朱枚照顧,和朱枚感情非常深,可是此時的金庸已經已經走火入魔,堅決要和朱枚離婚,朱枚無奈,提出了兩大離婚條件:一是金庸付一筆錢作為補償;二是要繼任者去扎輸卵管,才可與金庸結婚。而讓繼任者不能生育,朱枚既是對兒女的保護,也是對金庸大俠的一種羞辱,而金庸此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居然同意了。

消息傳來,査傳俠如五雷轟頂,他受不了這樣打擊,以死相要挾,阻止父母離婚,而此時朱枚早已對金庸失去了信任,金庸也已經走火入魔,兩人還是離了,而讓朱枚和金庸沒有想到的是,查傳俠在之後與女友吵了一架,就果真跳樓自殺了。

兒子的死讓朱枚和金庸都萬分難過,朱枚從此和金庸決裂,甚至再沒和金庸見過面。

香港最美女人夏夢

那麼讓金庸走火入魔的女人是誰呢?

她就是堪稱中國50年代最美的女演員夏夢。

金庸的朋友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金庸忙不迭附和:“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中國的奧黛麗·赫本”夏夢

大家誇她外形豔而不媚,貞靜平和,身材高挑,嫻雅大方。有人說她是“上帝的傑作”,有人把她稱之為“中國的奧黛麗·赫本”。

“她是金庸一生的夢中情人”。

03版《天龍八部》,王語嫣在花叢間乍一出場,驚世容顏和超凡脫俗的氣質,一時之間,把“傻小子”段譽震懾地說不出話來。

而夏夢之於金庸,正如王語嫣之於段譽。

為了接近夏夢,金庸掩藏名譽,改名換姓,用“林歡”的名號,陪伴在夏夢身邊。一個男人可以在一個女人面前稱王稱帝,就會在另一個女人腳下俯首稱臣。縱然出身不俗,小有成就,在男人的世界裡已經縱橫馳騁,但在夏夢面前,金庸瞬間退化成一個戰戰兢兢的小男孩。

為博得心上人的心,一個多面手的大才子,不惜加盟去了一家影片公司,做了個小編劇。

金庸還開玩笑說:“當年唐伯虎愛上了一個豪門的丫環秋香,為了接近她,不惜賣身為奴入豪門,我金庸與之相比還差得遠呢!”

後來,金庸創作天龍八部,很多人說王語嫣是以夏夢為原型。在一次訪問裡,記者問他:夏夢和王語嫣是不是很像?

這位一代大俠笑吟吟地說起:“夏夢呀!她沒有王語嫣聰明…”

然而在一代佳人夏夢眼裡,金庸更像一個備胎。而她最終的歸宿,是商人林葆誠。金庸到底沒有和夏夢白頭到老。

可愛少女林樂怡

認識金庸時,林樂怡剛剛16歲。

一天,金庸到一家酒店用餐,當時還是服務員的林樂怡認出他是金庸,兩個人閒聊了幾句。結賬時,金庸要給林樂怡10元小費,不想卻遭到拒絕。林樂怡說,金庸是文人,靠寫稿維生,賺錢也比較辛苦,這10元小費她不會要的。

金庸想不到這位女孩子年紀輕輕卻說出這番話,心裡很是感動,後來倆人成了朋友,漸漸生出情意。

兩人相識不久,金庸病倒了,林樂怡覺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就主動前去照顧金庸。慢慢的兩人產生了感情,步入婚姻後,這個年輕的太太很會照顧金庸的生活起居和飲食,對他無微不至,在林樂怡眼裡,金庸不僅是博學的師長,更是一個時常很脆弱、需要理解的大男孩。而在金庸眼裡,林樂怡就是自己的小昭。

金庸大俠用情豐富,是個感情不專一的人,甚至因此葬送了自己兒子的性命,可能也正因如此,大俠才寫出了17部經典小說,塑造了無數的英雄和美女吧。


葛大小姐


金庸失去了父親,也失去過兒子。 他的另外一次傷口是兒子的自殺。在很多次採訪的時候,是不能提及。1976年10月,金庸長子查傳俠在美國自縊身亡,年僅19歲。

四個孩子裡,査傳俠排行老大,次子查傳倜,長女查傳詩,次女查傳訥。査傳俠是四個孩子裡最聰明的孩子,4歲能背全本《三字經》,6歲能背誦《增廣賢文》。12歲時就寫過一篇文章《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說人生很苦,沒什麼意思。

當時,金庸以為這是孩子深刻、早慧。沒想到的是,査傳俠在哥倫比亞大學讀大一時,因與女友吵架,一時衝動便放棄生命。

接到兒子逝世消息那天,金庸還在報館辦公室裡工作,寫社評。“一面寫就一面流淚,一直都很傷心,但還是要寫。”

把稿子交掉,金庸關掉了燈,一個人在黑暗裡哭了。

金庸不止一次提過,“這對我真如晴天霹雷,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當時有一強烈的疑問:“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忽然厭棄了生命?我想到陰世去和傳俠會面,要他向我解釋這個疑問。”

之後,金庸親自去美國,把兒子的骨灰盒,捧回香港安葬。

五個月以後,在為《倚天屠龍記》寫後記,金庸說:“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中年喪子,是他永遠的傷口。 兒子的自殺也成為他信仰佛教的直接原因。 為緩解心中傷口,金庸靠讀佛經,才能夠入睡,自此成為佛教徒。他花了五年時間,研讀佛教經典,從中文一直讀到英文,甚至自學了梵文,寫下了幾萬字的學佛筆記。

張紀中回憶說,“査先生說,自己的人生中,有兩件事是畢生之痛,一件是父親被殺,一件是兒子的死。先生再也沒回去過故居——那是父親被殺的傷心之地;兒子的死去,更是不能觸碰的傷痛……先生說起來沉默良久,眼淚悄然滑落。”


探照燈


武俠小說泰斗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享年94歲。名查良鏞,筆名金庸是鏞的分解。


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一生共有三段婚姻,4個孩子。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婚姻存在時間較短沒有孩子;最後一任是小他29歲的妻子林樂怡;


因為與第二任妻子新聞記者朱玫離婚時有不能再生子嗣的要求,所以兩子兩女都是第二任妻子朱玫所生。



四個孩子中,長子査傳俠,次子查傳倜,長女查傳詩,次女查傳訥。


1、長子査傳俠


査傳俠是四個孩子裡最聰明的,4歲能背全本《三字經》,6歲能背誦《增廣賢文》。12歲時就寫過一篇文章《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說人生很苦,沒什麼意思。


文章的文采,以及小小年紀就知道思考人生的主題,讓老師很是驚訝。金庸以為這是孩子深刻、早慧。


查傳俠聰明,成績優秀,品質也很好。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孩子。平時有些頑劣,不愛學習,令本來喜歡他的老師也有點頭疼,他經常被叫到教務處接受訓誡。


查傳俠高中畢業以後,孤身一人遠赴自己考上的哥倫比亞大學求學。


2、長子査傳俠的死因


1)父母忽視孩子的情感需要


金庸一如中國家庭的傳統男主人,"男主外,女主內"並不怎麼管家和孩子,兒子的聰慧也讓他很放心,孩子讀書不用操心,就很少陪伴。


金庸由於沉迷於武俠小說的寫作,他的15部經典作品得到了人們的瘋狂追捧。一時間,金庸的名聲大振。


金庸草創《明報》,備嘗艱辛,朱玫與他患難與共,還曾變賣首飾支撐《明報》。


金庸與妻子是事業搭檔,棋逢對手、將遇良才,但因為金庸的不上心,致使他與妻子合辦的《明報》經營困難。



夫妻二人經常為此事發生爭吵。金庸夫妻婚姻亮起的紅燈,也殃及了遠在大洋彼岸的長子查傳俠。


心思細膩的查傳俠,得知了父母的情況,也極力寫信勸說。但是金庸和朱玫誰也不肯低頭。


金庸有"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是外柔內剛,妻子又比較強勢,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僵,難以調解。


為了排遣苦悶,金庸經常去酒巴買醉。期間,他認識了在酒吧當侍應生的林樂怡,得到溫馨情感上的撫慰。


父母忙於各自的事務,無法顧及孩子的情感需要,還有承受他們的情緒壓力,養育方式的匱乏導致孩子內心焦慮、缺乏安全感。


2)孩子的性格和行事方式受家庭的影響


每個人都年輕過,又都沒有經歷過父母的苦難,對乖巧伶俐的孩子更是會放心地放棄關注,而許多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懂事的孩子卻是不想讓父母再為他操勞,懂得體恤父母的難。


其實他的內心常常處於極度緊張狀態,他甚至有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但他卻還要承擔自己無力承擔的心理重壓,為的是讓父母少操心。


最傷不起的也是他,因為沒有人去告訴他怎樣處理感情上的事情,當他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處理,又得不到解決時,他覺得自己很無能。


這種無力改變現狀的挫敗感使他害怕,怕以後的日子也不能處理好問題,對未來失去信心,就選擇放棄未來,解脫自己。


父母要離婚的消息傳來,查傳俠悲痛萬分。在此期間,他的女朋友也跟他提出分手,並離他而去,另尋新歡,導致了他的抑鬱。


所有的事他都湊在一起無法解決,都是傷及他自信的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母親特別強勢的家庭,兒子會比較懦弱、敏感細膩。因為缺乏頓挫感,傷他沒商量。


面對問題大爆發,應對外來挫折的能力有限,對母親的積怨、對父親無能為力的他,同時面對所有問題的査傳俠,無法排解心中苦悶,感覺世事無奈,萬念俱灰。


家裡孩子多,從小得不到父母的時常陪伴,父親埋頭寫作幫不上忙,母親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無法兼顧孩子,常常情緒化。


作為長子的他從小就有"生活太苦,沒有意義的想法",卻要時時用心承擔長子責任,像父親一樣具有文弱書生氣質的他感情脆弱,內心孤獨,時常感覺孤立無助。


性格上的軟弱,是他最大的軟肋,常常被人施壓卻無力化解,這是他自殺的內因。



3)內困外焦導致憂鬱


當時的他又身處異國他鄉無依無靠,他希望得到愛情的力量,卻又找了個任性的女朋友,陷入感情漩渦之中無人訴說、無力自拔,活在世上面對不幸福的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艱難。


對家庭和愛情徹底失望的他,當時打電話給父親,要跟父親談心事,希望得到父親的幫助,只是被忙於寫稿的父親拒絕了。


父親的拒絕成為壓在他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一次活下去的希望破滅,生存下去的動力消失殆盡。


憂鬱症是他放棄活下去願望的罪魁禍首。


覺得生無可戀他,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查傳俠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3、長子的死對金庸的影響


接到兒子自殺身亡消息那天,金庸還在報館辦公室裡工作,寫社評,他"一面寫就一面流淚,一直都很傷心,但還是要寫。"


把稿子交掉,金庸關了燈,一個人在黑暗裡哭泣。


之後,金庸親自去美國,把兒子的骨灰盒捧回香港安葬。白髮人送黑髮人,有多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查傳俠的意外去世,讓金庸和朱玫精神幾近崩潰。他們意識到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感到自責,追悔莫及。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不都像他們一查傳俠的意外去世,讓金庸和朱玫精神幾近崩潰。


他們意識到是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感到自責,追悔莫及。生活中有多少父母不都像他們一樣?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


很多時候金庸也覺得很想追隨愛子而去,這樣可以一了百了。


金庸不止一次提過,這對我真如晴天霹雷,我傷心得幾乎自己也想跟著自殺。



當時有一強烈的疑問:"為什麼要自殺?為什麼忽然厭棄了生命?我想到陰世去和傳俠會面,要他向我解釋這個疑問。"幸好身邊有愛人林樂怡的陪伴與安慰,才沒有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五個月以後,在為《倚天屠龍記》寫後記時金庸說:"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金庸回憶道:"當時他說要跟我談心事,我卻因為要寫稿而拒絕了他,但是我沒想到,這一拒絕,卻讓我這輩子後悔萬分,我再也沒有機會跟他談心了!"


中年喪子,是他深深的痛。 兒子的自殺也成為他信仰佛教的直接原因。 為緩解心中傷口,金庸靠讀佛經,才能夠入睡,自此成為佛教徒。


他花了幾年時間,研讀佛教經典,讀中文不能解決問題又讀英文,甚至自學了梵文,寫下了幾萬字的學佛筆記。


最後他總結說:"我們必須克服的是,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那種可無限膨脹、永遠無法知足的慾望。"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對有些事一輩子想不清楚,也就一輩子過不好,有的人卻想通了某件事而從此心情開朗,樂觀豁達。


看破,放下,自在。終於他解開了心結,放下了自己的痛苦,走出了中年喪子的哀傷,從此無慾無求,無憂亦無心鎖。


有書課堂


  金庸一生娶過三房太太,只有第二任妻子朱玫為他生了兩男兩女四個孩子,其餘人皆無所出。

  兩個兒子都十分像他,長子査傳俠是脾性像,次子查傳倜是長得像。

  遺憾的是,査傳俠在他19歲那年,選擇了輕生。査傳俠是金庸和朱玫的第一個孩子,雖然在他出生時,家裡的經濟條件有些拮据。

  可夫妻二人攜手創業時的琴瑟和鳴,給予了査傳俠對婚姻生活的最美好向往。

  他性格敏感,內心浪漫,父母之間的愛意綿綿,可以說是他對愛情萌芽的範本。

  可惜,就像金庸先生晚年回憶時說的那樣,婚姻之外的愛情就像吸毒,你明明知道那是不好的,可你根本抗拒不了那樣的誘惑。

  在1976年10月,年僅19歲的長子,查傳俠自殺了。

  正在寫書評的金庸聽到此消息悲痛不已,但還是堅持寫作。兒子的死,對金庸打擊非常大。

  查傳俠從小喜歡寫作,代表作有《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金庸非常開心,終於有人繼承自己的衣缽了。

  悲劇的產生和金庸夫婦後來的感情生變確實有關:1970年代,隨著《明報》王國的日漸成功,金庸的婚姻也出現了裂痕。我過去看過一篇有關金庸的訪問,據金說朱玫這人性格不好,金庸覺得難以和她相處,並在失意的狀態下,和當時16歲的服務員林樂怡暗生情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