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假精致”的人,真的幸福吗?

体育快递员


精致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假精致”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可以用一句网络经典用于来概括:“你骗我们也就算了,想不到你连自己都骗”

当代社会讲的“假精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在没有经济基础去作为自己精致生活支撑的情况下,通过牺牲自己或家人的基本生活品质来满足自己所谓精致生活的私欲,希望通过表面的“假精致”来获得周围人群的羡慕与认可;这只会使原本就不具备良好生活品质的个人及其家庭雪上加霜;

第二类:通过网络”照骗”的传播方式,在朋友圈或者自媒体投放“假精致”生活照片,借以来吸引周围人的目光,使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形象显得精致而高大上;

不管哪一类,真正的建立在自己允许的经济条件上的追求相匹配的精致生活是积极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与自己生活习惯及经济基础不匹配的“假精致”生活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愿我们生活的精致是由内而外的,而非止于表象的表演式假精致”;


竹海清风风自在


实习的时候认识一个高一届的学姐,单身,微胖但还算漂亮,五官挺美的,大眼睛挺鼻梁。

师姐的朋友圈就挺精致、小清醒的,看着很舒服,从朋友圈可以感觉到她是一个特别注重生活品质和内在涵养的人,莫名对师姐有好感,她一定是个有趣的人。

有一天九点和师姐一起吃早餐,师姐把咖啡、汉堡和薯饼摆得整整齐齐,用特别好看的滤镜拍了一张照片。配文“两小时前的早餐给了我满满活力,又是美好的一天(可爱的小太阳)”然后和我一起快快吃完早餐。

还有一次和师姐去逛精品店,那家店布置挺精致的。师姐在店里选好角度后拍了一张照,明明已经很好看的照片,还是修图了好久才发,然后配了一句和当下我们开心的逛街毫无关联的话,具体是啥我忘了。

知道她精致背后的真相后,倒没对她有啥看法,就是有时候等她编辑朋友圈会等得不耐烦,不过好在师姐发朋友圈的频率不算特别高。

从朋友圈看,她现在过得不错,结了婚,晒照的老公不是以前她喜欢的帅帅型,应该是有别的更吸引她的才华和优点。生了宝宝,宝宝随她,长得很可爱。工作很稳定,当然医生都会有点累,偶尔也会晒看着天亮的夜班。


妇产科小超人


欢迎阅读,我是夜芒星。不要让自己被假装的精致所绑架,为了面子而活。之前有看到一个热门话题:朋友圈里的假精致。

有多少年轻人,朋友圈展现了充满光鲜靓丽的精致生活,现实生活确是一团糟。为了追求“精致”,追求高端品牌的饮食和穿着,表面是鲜明而靓丽的,但背后却是巨额的债务。

在朋友群中有这样一个女孩,暂时把她称为K女孩吧,K女孩是一家私企公司的行政助理,月薪为6,100。她的工资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但对于K女孩来说,这笔薪水还不足以养活她,甚至还欠债。话虽如此,K女孩在她的朋友圈中仍然活得很光鲜靓丽,每天都是左手一杯星巴克,右手一块提拉米苏的小资生活,即使自己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排队,该跟的潮流趋势也没落下。妆容精致,身穿名牌,踩着12厘米高的高跟鞋在办公楼之间穿梭,白天摆拍ins风格午餐,晚上high bar野格干杯,完全忘记自己上个月还没有还完的花呗。全然不在乎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实际的财力水平成不成比例,每个月不是月光族就是月负族。活出一种仪式感是件好事,但为了这种假精致,榨干了自己的钱包和内心,过着苦逼一样的生活,这是不值得的。

我记得《老友记》里面的一个片段:ROSS遇到了一个身材火辣,妆容美丽而精致的女孩,在约会结束送女孩回家之后,女孩邀请ROSS去她家里坐坐,但刚刚进门的罗斯被他眼前的场景深深震惊了:沙发上堆满了无数脏衣服,地板上满是垃圾,桌上摆放着各种没有吃完的零食。女孩随手拿起一个薯片罐子,寻找着自己不见踪影的宠物仓鼠。在这个凌乱的家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令人难以想象,在朋友圈里的精致美少女,房间却是如此的凌乱?

我看过《虚假的你》,一部社交网络讽喻短片。短片里播放的是ins上的你VS现实的你之间的差异。

-ins上皮肤白皙没有瑕疵,拍着和男票的恩爱起床照,而真实的是,一起床油光满面,蓬头垢面的你,男票则在旁边毫无知觉地睡着觉;

-ins戴着骑行头盔,宛如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但真正的是驾驶着汽车,看到户外风景,赶紧拿出头盔摆拍;

-ins上整齐的办公桌、水杯、键盘、装订机…干净简洁,但真实的是,键盘旁边放置了吃一半的苹果,吃完未扔的外卖盒,凌乱的笔架;

-ins上和谐幸福的四人晚餐,但真实的一面就是各自坐下来玩手机,要求服务员帮忙拍照,转头就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

看着你在朋友圈,在ins里光鲜亮丽,我真的想问一下,你真的如同在朋友圈里过得这么好吗?大多数人都在他们的圈子里岁月静好,但现实只是一团糟,而你所谓的精致实际上只是一种作秀一种假象,真正的精致不是别人眼中的“高品质”和“小资”生活,真正的精致是发自内在,用心生活的真谛。

精致的生活不是这样挥霍自己,真正的精致一定是内在和外在的兼修,自食其力,并且活出一种被普遍价值观所认可的格局。不仅要追求生活的细节,还要注意打理好自己的精神园林,即使外面兵荒马乱也有定海神针。

外在的仪表和谈吐,内在的气质与自我修养,始终是一个真正精致的女人,终其一生都应该追求和践行的目标。

“若有才华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感谢阅读,我是夜芒星。


夜芒星夜芒星


你在朋友圈看到她的午餐,精心摆盘,有红有绿,配上好看的桌布,插上一束鲜花。然后标语写着:健康生活,让我快乐

你在微博看到她的穿搭:格子衬衫怎么配百褶裙更好看?不同的包包如何体现不同的气质?口红色号怎么代表你的心情和气质?无论拍的是什么主题,总是全身出境,妆容一丝不苟,穿着天天不重样。

你在生活中看到:她的房间里唯一一张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化妆品,很多口红色号在你看来完全没有区别却能被说出个1234。她的小衣柜放不下的那些衣服,不是挂在晾衣架上,就是甩在床头,还好她有个小巧便携的挂烫机。她在网上搜索各种日式餐具、各种小清新桌布,用它们装饰食而无味的饭菜,然后坐在餐桌旁花一两个小时找图、P图、发朋友圈。

她每个月的花呗、京东白条都被充分利用,甚至有时候还得用上借呗、各种信用卡。她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以及高超的算术能力,勉强过活,但是却存不下一分钱,甚至月月花呗分期。

很多人往往都想不通,他们的钱到底花在哪里了?化妆品再贵,一次也可以用好几个月甚至一年。衣服再多,一个人也穿不过来啊。每一顿发朋友圈的美食,看起来都是几个人的量,可胃口不就那么点大,而且还要控制体重减肥吗?而且他们为什么经常能排到队并晒出网红景点网红美食呢?

这就是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很多精致年轻人的生活。

现代人对于“精致”的定义就是:每天穿不重样且美美的衣服;不化妆就绝不出镜拍照,不P图就绝不发朋友圈;体重增加了就绝食一两天减肥,但减了3斤后又有理由可以放肆大吃一顿。

但是,再美的衣服、妆容,饿再多顿,都掩盖不了她们的形体不佳、走路外八、吃饭抢食、说话不过脑。

他们宁愿把钱花在各种大牌化妆品上,每天卸妆就会原形毕露,也不愿意去装饰一下自己的脑子。他们宁愿多饿几顿,也不愿意去健身房或小区花园跑两步。他们宁愿充实自己的衣柜,却不愿意充实自己的钱包。他们知道网红食品不好吃,甚至不健康,但是好看就足够满足他们的虚荣心了,能让他们一天都容光焕发。

他们都以为精致是年轻的资本,但是很多人人到中年、老年,依然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过着自己优雅自由的生活。


看《佐贺的超级阿嬷》里面,一个在战争年代,一贫如洗的老人,是如何精致地养大儿女和孙子的?

那个时候,整个社会开始发生急遽的转变:政府预算倍增、经济高速增长、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大学学运不断、校园暴力猛增、经济泡沫、石油危机、就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阿嬷(外婆)依然能将自己清贫的日子过得如火如荼

里面有句话说:活着很有意思。 与其讲究外表,不如内在下功夫。


天边云啊


假精致的幸福是幻觉,就像美颜滤镜!

01 内心有多么黯淡才需要假精致?

什么是假精致?

吹风机必须是戴森;

莎拉中没有牛油果感觉就没有灵魂 ;

咖啡只喝星巴克,瞧不起瑞幸;

口红必须是限量款,至少8支;

朋友圈旅游自拍中,常有个名牌包包偶露峥嵘,

甚至有些《小时代》的粉丝居然为了模仿片中人物卖了肾,只为了买同款名牌包包……

假精致的拥趸他们往往活在朋友圈中,外表看起来精致无比,但看看银行卡,不仅没什么存款,而且是花呗、京东白条的忠实客户。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只有一个人内心黯淡无光,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点亮。

这些假精致的中毒者,期望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获得别人的关注,羡慕,获得自信,获得一些幸福感。

正如锦鲤女生杨超越也曾说过:月工资800的她,花700元买了她中意的一条连衣裙。

内心有多么黯淡,才需要假精致这个滤镜?

02 假精致下的幸福是一场幻觉,都有标价

上帝的礼物都有标价。

这种用钱堆彻的精致总会崩塌,甚至患上精致穷的病。

最后买单的人还是你自己,用无穷无尽的人生。

正如莫泊桑《项链》里的玛提尔德,为了舞会上的光彩耀人,借了一条项链,丢了之后,赔上了十年的穷忙苦役,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粗糙、大嗓门的妇女,而人生最吊诡的是这条项链是假的。

还有纪录片《等一等,互联网》中24岁的小何,因为假精致,过资不抵债的高配生活,欠下一二十万债务,最后她回到吐鲁番当语文老师,苦苦存钱还债。

他还想读书,考研,改变命运,可是,“30岁前,我的人生不属于我自己。”

假精致下的幸福不仅是一场幻觉,关键是往往拖垮我们的人生,曾经有多光鲜,未来就有多黯淡。

03 真正的精致,和钱无关

在《奇葩说》那场关于精致穷的辩论中,蔡康永说:一个人灵魂精致了以后,好多人会觉得你的身上也是精致的。

确实如此,假精致的女生,背着LV,都像在背假货;

而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自信的女生128元的连衣裙都拥有女王的气场。

对女生而言,

灵魂的精致就是能从平凡生活中寻找诗意的,去菜市场买菜都懂得给自己买一束花;

灵魂的精致就是拥有几项爱好,阅读,弹琴,跑步,拥有自律;

灵魂的精致就是即使生活在阴沟,都懂得仰望星空,还保有理想;…………

只有这种灵魂的精致才能给我们带来恒久持续的自信和幸福感.

04 健康的人能拥享受精致,也能享受粗糙。

黄执中在《奇葩说》中说的:健康的人能享受精致,也能拥抱粗糙。

这句话充满了哲理, 追求精致是人的天性,就像我们的祖先都会懂得用一块布、一片叶子来遮羞,戴一条动物骨头项链来臭美一样。

我们享受物质的精致,犒赏我们的努力,劳作,就像月度奖金的女生买了人生第一支雅思兰黛的口红 。

但我们也能拥抱粗糙, 在奋斗的时候,能住地下室,能坐硬皮火车,能买128元的淘宝连衣裙,懂得把钱用在自我提升上而不是去买一个LV包包……

正如一位作家说的:该去看世界的时候,不要去买一个包。

无论如何,哪种生活方式,在追求精致的路上必须记得 “致命女人”刘玉玲的一句话:

女人一定要存一笔去你的基金 !这样的人生才痛快、自由。

也愿所有假精致的女生可以进化成真精致的女生!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


清茶醉了


“假精致”的人,未必幸福。

杨降先生在《我们仨》中说到,世间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碎。

是啊,现实生活中太多人伪装“精致“,他们各有各的目的,却都体现着一种悲凉。

伪装精致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死要面子

现在随便打开朋友圈,你就会看到很多人在种各炫,其实很多人炫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拥有的,而是因为看到别人在炫,感觉自己活得不如人,不如也炫一把。

二、自己过得不如意

你打开朋友圈,会经常发现很多人发一些励志的鸡汤或者是立下各种”愿望“,其实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另一种方式,发泄出来,甚至是拿来激励自己的理想的手段之一。

三、爱伪精致实则是自卑病态。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则写道: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影响到这个人的性格、三观、思维、习惯,这种影响是毕生的,难以磨灭的。”

是啊,其实爱伪装的这些人实则是自己的内心太过于自卑,以为致于想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假想对象“,这种心态往往是从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来的。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伪装”精致“而是做回自己。

一、坦诚面对自己的过往

也许你曾经如此的辉煌,却因为经历了某些事,让你一贫如洗,或者是从此难以找回自己,都请不要忘记,这个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刻意,你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终将汇聚成更强大的自己。


二、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如意

林清玄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要常想一二。

是啊,我们生活并不会处处随自己的意,何必太过于计较呢,往前往后都是一步,不如让自己往前走一步,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呢。

不去想那些不如意的八九,但愿多想想生命中珍贵的一二吧。

三、脚踏实地才是一个人幸福的最大源泉

走过人生后半场,你会发现所有的光环都不及脚踏实地来的精彩。

那些所谓的伪精致,迟早有一天会害了自己的。

只有真正的从心看待自己,从新的一天,踏出新的脚步,才能找寻生命中最珍贵的幸福。

幸福不是措手可及的,只有你用心体会,脚踏实地的践行,终有一天会发现属于你的幸福成份。


程小亦


借用张爱玲奶奶的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或者朋友圈中遇到所谓“精致”的人,但到底是真精致还是假精致,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精致大概是只活在朋友圈中,对于我等凡人来说,精致是奢侈品。对于那些人来说,精致是必需品。出门化妆2小时,就算挤地铁也是优雅的挤地铁,要做就做不一样的烟火。

精致不仅是体现在外在上,更能延伸到精神层面上,朋友圈中经常晒出的读书照片,配合恰到好处的名人名言,还有九宫格照片。每当你翻看他/她朋友圈的时候,总会觉得陷入深深的疑惑,是否自己活得太肤浅或者粗糙了,甚至开始有点怀疑人生,但依旧改不了自己去路边撸串的时候发朋友配图:开心。


精致更像是一种仪式感,让自己能够区别于普罗大众,精致更像是自己给自己的制造的结界,于他们来说是幸福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

精致,可能很累。不精致,一定会开心。只是选择不同,开心就好。


青岛探客


从个人角度判断,“假精致”的人,生活一般都不会幸福,但也有例外。

一、举例论证

1、读书那会看过一篇关于"装B"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个长相不错的小年轻,整天不干正事,就窝在出租房里“打理”自己微博:微博内容永远都是在某个地方吃者精致的食物,以此凸显自己出众的品味,并且靠着那些图文吸引了一大群女性粉丝,偶尔接受某位粉丝的宴请。突然有一次这小子被某个粉丝的老公逮住打断了腿,这时候才发现,这小子微博图片都是从网上找来的,并且他的生活并不富裕。

2、大学有个女生,据她室友反映,一到周五下课就不见人影;神奇的是,每个周一她的QQ空间就会更新一组新的动态:不是在买衣服,就是在买鞋子,但是都没见她穿过来学校。直到毕业典礼那天,穿了一件礼服参加毕业典礼,真的惊呆我们所有人。后来偶然得知,原来她一直都喜欢这个品牌,但经济不允许,于是她就在那家旗舰店兼职卖衣服,之所以在QQ空间经常发些试衣服的照片,纯粹是为了宣传以便增加她营业额!


二、为什么会有“假精致”这类人

1、越缺什么就越晒什么。这类人就如同案例1的那个小青年,整天就知道把自己包装成炫幻的气球,哪天气球被戳破了,一切也就随风消散了。

2、所谓的“精致”,更多是为了弥补某种情感的缺陷。这类人现实中我没接触过,但有所耳闻。往往都是富婆或二代,因为生活太无聊,只能靠“精致”来弥补自身某项情感上的缺陷。

3、你眼中的“精致”,可能就是她本人努力的方向与动力。这类人就如同案例2中的女同学,这类人有明确的目标,明知这个目标实现不易,但他们都愿意努力奋斗,并且没有人或事物能阻挡这颗不屈的心。


总体而言,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这个问题,不要光凭表象就去贴标签,这对被评价对象而言是极不尊重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身千万不要被“假精致”所迷惑,从而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下一站smile


我举一个栗子。有一位貌似精干的妈妈学着别人做早饭半年不带重样儿,又是盘子又是碗又是桌旗花里胡哨整了好多,每天早上晒出来的七碟八碗基本一个碗就能装下,华而不实,营养不良。某报纸还特意报道过这位贤惠的女子,但是两口子天天吵架,为什么呢?为了谁洗碗洗锅,女方辩友:我起早贪黑准备食材做饭够累了,你该分担分担!男方辩友:整那么多家具干什么?一碗面、一碗粥足以。于是冷战一个月。别问我为什么知道他们吵架,都是我同事,最搞笑的是现在,二胎出来了,宝妈每天蓬头垢面食堂买个菜卷拉倒。我其实想知道一下大孩心里的真正想法。


好娃娃188


"假精致"的人,至少别人看上去和自己觉得精致。至于内在的干货有多少,对她们来说并不重要。而且既然是过于在乎和炫耀表面的东西,内涵这东西对她们纯粹就是绝缘的。

其实我们可以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人,真精致和假精致不难区分,除非特别陌生,只要亲身接触过都可以看出真假。几句谈话,一些细节动作完全可以知道这个人的真实状态是否与朋友圈发出来的吻合。


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不是最好的分辨吗:人总是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

由于内心的空虚与缺失感造就了他们的急于想让别人肯定和羡慕,给世界和自己造成一种自己想象生活的幻象。而又苦于自身条件达不到或者是不能完全达到那种境界,只有通过一些虚假的场景和临时拥有的短暂快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种晒假精致的事不分男女。

我一小学男性同学,父母是一个厂子的,后来他念中专时父母开始出来经商做建材生意,他中专一毕业也跟着父母一起守店。本来他就不爱学习,贪玩懒惰。后来父母挣钱了,他们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母亲为她物色了一乡下女孩结了婚,看中她因为觉得性格泼辣,自己儿子生性懦弱又不思进取,而这女孩应该是个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事实是他母亲的选择是对的。家里生意更加红火,现在母亲还买了别墅。但是身边所有的人都是清楚他的人和生活状态的,他天天在店里打游戏,老婆管卖货,两人对于卫生和个人生活都不讲究的,但却偶尔在朋友圈晒他别墅的"精致"生活。

在别墅的天台阳光房里品茶看书;在别墅的影音室里看一部外国文艺片;在别墅的酒窖里品一杯whisky加冰;晒客厅,晒楼梯,晒地毯,晒桌球室,晒水晶吊灯,晒家里的几台电视,晒花,晒栏杆……,家里的各个角落都晒全了,在朋友圈最后还会补上一句:这个地方还是不太满意,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或者是说了很多,然后来一句:这就是我的品味,不接受任何意见和反驳。

可是私下的朋友却都议论:真看不上他那小农意识,什么德行谁不知道,不过是傍着父母有钱而已。

而这样的假精致,人家玩儿的是乐此不疲。你难道说他有钱就是真精致吗?一说话,一谈观点,一看人,完了。



精致有时候跟钱的多少无关。有的人没钱时也依然借书或想尽办法学习,在现有的条件保存最好的生活状态,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言谈举止优雅舒适。

有的人有钱时也是一副暴发户的模样,生活邋遢 ,毫无精神追求,只有物质的堆砌,内心空洞乏味,一开口便能让别人对你善意的笑笑而已,不想多谈。

精致与否,全凭修养。我却看过身边也有很多人是真精致,但却从未见过他们晒朋友圈,有或者偶尔的都是一股非常淡淡的文艺气,不炫物质,不炫个人的知识,一个小小的朦胧的镜头足以给人最梦幻最舒服的想象。而身边的朋友却都知道她多有才华,过得多幸福。

我从来不觉得一个名牌包包,一杯星巴克咖啡,一幢豪宅就能体会自己生活的精致。真正的精致应该是内心遇事的不纠结,对任何境遇的坦然面对,对苦难到来的不消沉不自弃,对世间美好事物的向往但不迷恋,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多于外在,对自身修养的高要求而非做给别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