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肺炎信息轟炸,老年人如何讀懂專業數據


面對新冠肺炎信息轟炸,老年人如何讀懂專業數據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疫情爆發,相關信息鋪天蓋地,由於受觀念思維和老年人的視野條件所限,老年人經常受困於信息真偽的識別和判斷,嚴重困擾代際溝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一個清朗的輿論環境,而老年人群應如何甄別海量信息、準確瞭解防控知識、消除公眾恐慌?

一、 老年人要有識別“標題黨”軟文的思想敏感性

如今在手機網絡微信語言中,這些老年人最愛接受的帶網絡陷阱性質的詞彙和語言特徵一旦存在,老年人則需要思想上產生足夠的敏感性,不閱讀或批判性閱讀,抵制轉發:

1、 誇讚類敏感詞:深度好文、寫的太好了、說的太對了、刪前速看

2、 震驚類敏感詞:揭露驚人真相、重磅!大利好、一句話引來殺身之禍

3、 感嘆類敏感詞:已攻克**難題、非洲膜拜了、世界都輸了

4、 驚嚇類敏感詞:看,*如此慘狀、看,*是在慢性自殺

二、 知識焦慮?心態平靜是勝利抗疫的前提

在昆醫大附一院的“新冠肺炎預檢分診點”,經常能看到身強力壯的人群坐等腋溫測量結果並填寫相關流行病學信息時,滿頭大汗並伴有震顫及運動性不安,我們稱之為焦慮性神經症的表現。今年的疫情發生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數據、政策、專家解讀、朋友圈等信息幾何數增長,就會讓我們在疫情面前陷入“知識焦慮”的狀態。未知的知識就像黑暗對於孩子,對未知的恐懼感使現代人承受著更多的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擁擠”。直接導致的就是對號入座的“疑病”,各種新聞媒體都在報道相關新聞,過年期間親朋好友之間也會談論、提及到相關情況,過度的關注就會讓恐懼的情緒滋生、加重,讓自己陷入焦慮不安的情緒裡面。這對於高度敏感的人群來說,是心理上的一個大考驗,建議老年人群適度關注相關新聞報道,主動通過轉移話題、收看娛樂節目、聽音樂、美食等方式疏解壓力。

三、 “氣溶膠”熱詞前,老年人慌不慌?

近期,氣溶膠被認為是新冠肺炎的可能傳播方式,一時間在輿論圈掀起波瀾。老年人應在概念和行為方式上正確理解和甄別:首先,氣溶膠,是一些微小顆粒或液滴,尺寸在幾個納米到幾十微米範圍內,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形成氣溶膠。第二,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第三,正常情況下,居家防護不需要考慮氣溶膠傳播這條途徑。原因在於,一切脫離“劑量/濃度”談“效應”都是不科學的。氣溶膠傳播最高危的場景,是與攜帶病毒的人群或患者密切接觸的環境下:最典型的,就是面臨感染肺炎病毒的危急重症患者需要做氣管插管醫療操作、咽拭子採樣時,我們的醫護人員就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因而需要穿戴更嚴格的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等。對於普通百姓,還是萬變不離其宗,取消一切社會聚集,注意手衛生,警惕從口腔、粘膜入侵人體的途徑,並保證室內通風換氣。有條件的可以對門把手、馬桶坐墊等做好消毒即可。

四、 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為什麼還沒有研發出來?

針對新冠肺炎,目前可設想的防治手段包括疫苗、單抗、寡肽和肽分子、干擾素治療及小分子藥物,但是上述藥物和生物製品開發需要數月到數年。基本媒體中近期所報道的 “重大突破”、“重大研究成果”,都是來自於體外細胞實驗。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因為其顯效濃度和體內實際藥物濃度差距很大,並且細胞實驗無法系統反應人體中多系統、多器官潛在的不良反應可能性。此外,這些工作多未發表正式學術論文,也就是說,還沒接受科學界的界定。按藥物研發的國內外共識,現有較成功的抗病毒藥,多集中於治療艾滋病和丙肝的藥,它們共同的規律是:機理清楚,專門針對病毒的特定的蛋白,阻斷病毒複製的某一個環節的小分子。縱然這樣,每個藥的研製仍然耗資巨大,耗時很長。公眾務必冷靜看待,目前所謂的特效藥物,距離真實有效、臨床可用的目標還差距甚遠。

五、 展望

在人與疫情鬥爭的持久戰中,對於廣大老年人群,做好自己和家庭的防疫工作,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首先,應該加強正面引導,具體而言,建議社會各界多宣傳疫情得到控制、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的事例,從而增強群眾信心;第二,加強大眾科普,以理性理智戰勝恐慌;第三,及時總結宣傳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鬥爭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蹟,凝聚起眾志成城的強大正能量。

作者:孫亮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中組部團中央赴滇博士團成員、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 教授;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青委);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互聯網+醫療管理專家工作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老齡健康和醫養結合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齡健康服務與標準化分會常委。

內容來自:科普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