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串串吃不到就算了,為啥沙拉也不讓人吃了?

2月11日,據新華社報道,鍾南山說:“從目前來看,疫情拐點無法預測,但峰值應該在2月中下旬出現。”

根據預測,疫情可能即將到達發病最多的時候,為了安穩度過疫情,我們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婧雯醫生來給大家支招了!


火鍋串串吃不到就算了,為啥沙拉也不讓人吃了?

防護科普1:擔心買回家的蔬菜水果有病毒,還能吃沙拉嗎?


病毒通過飛沫、接觸傳播等方式汙染到蔬菜水果有一定幾率,買回家後應先用流動水清洗,並且蔬菜不要生食,應炒熟吃。病毒在溫度56℃狀態下30分鐘內就能被殺死,炒菜的溫度可以達到100℃甚至更高,因此可以有效滅活病毒。水果也要削皮吃,處理菜品和水果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

病毒通過消化系統傳播尚未證實,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吃涼拌菜等生食,通過將食物洗淨煮熟、“飯前便後”洗手等方式,可預防病毒經消化道傳播。

火鍋串串吃不到就算了,為啥沙拉也不讓人吃了?

防護科普2:使用酒精消毒時,噴灑效果好還是擦拭效果好?


使用酒精消毒時,噴灑和擦拭效果並無差別,但是為了安全,尤其要注意使用方法。75%的酒精確實可有效消毒,但容易引發火災!儘量不要噴灑。


如何正確消毒?

對於普通人來說,手部消毒:將消毒液塗擦於手部1-2遍,作用1分鐘。物體表面消毒: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作用2分鐘。

李婧聞強調,對於住過確診病人的地方,最好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作用30分鐘,再用清水擦拭。


使用酒精的注意事項

(1)在室內使用酒精消毒過程中,不要使用打火機,不要使用火柴,不要吸菸,不要使用液化氣明火做飯;不要使用電器開關、接聽電話等可能產生靜電火花的設備。同時,千萬不要往身上噴灑酒精,因為衣服上也可能有靜電引燃酒精,以擦拭消毒為主。

(2)在室內使用酒精消毒後,要及時通風換氣。使用過的毛巾等布料清潔工具,在使用完後應用大量清水清洗後晾乾。

(3)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液體,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時,可購買小瓶裝的酒精,以夠用為宜,不要大量囤積酒精,以免留下消防安全隱患。

(4)酒精和84消毒液必須分開儲存,兩者可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危害人體的有害物質應妥善保管,以免發生安全事故。

(5)不要放在陽臺、灶臺等熱源環境中,也不要放在電源插座附近;要選擇陰涼通風處存放;存放時要蓋緊蓋子,避免揮發;貼好標籤,以防誤服;

避免兒童接觸。

火鍋串串吃不到就算了,為啥沙拉也不讓人吃了?


防護科普3:多戴幾層口罩出門,防護效果是不是更好?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播,人戴上口罩就是給呼吸道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經常看到有人因為擔心感染戴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口罩,可是,口罩未必戴得越多越好。

多層口罩並不能增加過濾有害物質的效果。因為戴多層口罩反而會影響口罩的密閉性,會使呼吸受阻,這時人就需要使勁吸氣,這樣一來,有害物質會隨著空氣經面部與口罩間的細縫被吸入,反而更易被感染。

另外,口罩戴得越多,就會越厚,而過厚的口罩會使人感到憋悶,舒適度大大降低,加上長時間佩戴,會使鼻黏膜變得更加脆弱,久而久之就失去了鼻腔原有的生理功能,引發其他疾病。

因此並不建議佩戴多層口罩。該更換口罩時,做到及時更換就可以了。

火鍋串串吃不到就算了,為啥沙拉也不讓人吃了?

下面幾種情況就說明應當更換口罩了:

1、呼吸困難需要明顯增加呼吸力度;

2、口罩有破損或毀壞;

3、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

4、口罩受汙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

5、曾使用於隔離病房或病患接觸;

6、若為活性炭口罩, 口罩內有異味時。

所以,平時最好多備幾隻口罩,以便替換,而不是一次性佩戴多個。目前口罩仍是緊缺物資,我們應該節省使用口罩,安全有效地守護我們的健康。


防護科普4:腋下、手腕、額頭都能測,體溫到底是測身體哪裡的溫度?


通過對人體溫度分佈模式,我們將其分為體殼和體核溫度。皮膚是機體表層的最外層,也是典型的體殼溫度,一般四肢末端溫度最低,越接近軀幹和頭部溫度越高,且受局部血管收縮的影響。

體核溫度相對溫度,各部位間差異較小,肝臟體溫最高(約38℃),各臟器可通過血液循環熱量交換使得溫度趨於一致,因此,體核部分血液溫度可代表體核體溫的平均值,也是生理學上所謂的“體溫”。“體”溫並不是一個固定“時間”和“位置”的值,而受多種因素影響,且波動變化。反覆多次、分部位測量是判斷體溫的關鍵。

臨床實際操作中,因肝臟等部位體溫不易獲得,直腸、口腔、腋窩等常作為體核溫度的測量部位。


怎樣量體溫最準

從設備來說,水銀溫度計>電子溫度計/耳溫槍>額溫槍。

水銀/電子體溫計可通過三種方法進行測量:嘴巴、腋窩、肛門。注意口腔測溫30分鐘前不能吃任何食物或喝水,防止結果不準確。

耳溫槍和額溫槍,通過將設備對準鼓膜或額頭,即可顯示體溫。注意吹過熱空調或熱水澡30分鐘不能使用,否則測量結果不準確。


防護科普5:同樣的病毒感染,為什麼會出現老年人輕症、有年輕人重症的情況?


病毒感染程度,與人們機體免疫狀態密切相關。通常認為老人免疫力低,容易感染病毒並引發重症病情,而年輕人免疫力強,感染病毒有較好的自愈能力。

但是在被感染後,免疫也是雙刃劍。如果一個患者病毒多,免疫系統也很強,容易出現劇烈局部鬥爭。這樣會帶來炎症因子風暴,導致病情惡化。所以有時候免疫越強,反而容易病情變重。


防護科普6:如何分辨新冠肺炎和其他常見病(比如感冒、咽炎、哮喘等)?


一旦發熱,咳嗽人們就會變成驚弓之鳥,是否被感染了?是否不小心接觸到病毒了?大腦會不斷的思考這樣的問題,越想越可疑,越想越恐慌、害怕......


發燒咳嗽很常見,但判斷自己是否被感染新冠肺炎,首先問自己五個問題:

1、最近2周有無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確診病例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是否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3、有參加人多的聚會嗎?

4、自己所在小區有多個確診病例嗎?

5、公共場合有做好防護嗎(戴口罩)?


如果前4條沒有,說明你被感染的機會很小。如果答案都是否,被感染幾率更小。

這個時候的發燒咳嗽可以考慮是否為感冒、細菌性肺炎。如果服用感冒藥物症狀沒有緩解及加重,或是有新的症狀出現可以到指定醫院門診就診(做好防護),由醫生判斷。


戴口罩、勤通風、多洗手

正確認識,做好日常防護。

轉發讓更多人瞭解防疫知識~

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能贏!


“華西醫生”快問快答欄目,將緊緊圍繞疫情期間關注度較高的問題,迷惑性較高的謠言,邀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權威專家為大家解疑答惑,大家有任何拿不準的問題,都可以後臺留言提問喲~


【1】每天測體溫,你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體”溫嗎?丨“醫”起抗疫-醫脈通神經科https://mp.weixin.qq.com/s/7Q3kMXIdpoSFdjfhv57vw【2020年2月10日發佈】

【2】男子戴十多個口罩出行被攔下!專家:戴多層口罩更容易被感染!-醫學內刊https://mp.weixin.qq.com/s/m63zSFt0kx3tyB_GtUbcQQ【2020年2月6日發佈】

【3】口罩數量有限?2分鐘教你如何節省使用-健康中國https://mp.weixin.qq.com/s/VrlrBA7FHDv5Vs67ZcNITA【2020年2月12日發佈】

【4】你被感染了嗎?——如何快速鑑別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https://mp.weixin.qq.com/s/RsYRE2BTdCfLAMeI_gHAJQ【2020年2月7日發佈】

【5】酒精能噴灑消毒嗎?濃度越高殺毒效果越好嗎?-雲清社https://mp.weixin.qq.com/s/HcYioxqYB94NuPM4Z1MLow【2020年2月8日發佈】


採寫 / 王小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