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還有1%希望,都應盡全力施救

3床李婆婆(化姓)現在已6天沒有高燒了,血氧飽和度也穩定在95%以上,病情趨穩。剛從武漢市第六醫院(江漢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下夜班的廖鐵告訴記者,上週五晚上,真的是疾病和時間賽跑,整個重症團隊眾志成城,硬是將李婆婆從鬼門關裡搶了回來。

家住竹葉山的李婆婆現年70歲,高燒數日後,於2月1日來到市六醫院就診,其肺部CT顯示雙肺大片感染,核酸檢測陽性,並伴有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基礎性疾病,接診醫生評估為重症新冠肺炎,收治於該院重症醫學科治療。

只要还有1%希望,都应尽全力施救

ICU團隊通力施救李婆婆

重症患者突然呼吸衰竭

插管歷經重重困難 終成功上呼吸機

2月7日下午,李婆婆病情突然加重,出現呼吸衰竭,其血氧飽和度下降至55%,醫護團隊立即為其行無創呼吸機支持治療,體徵雖有改善,但血氧飽和度依舊呈進行型下降,降至32%危急值。這時,醫護團隊一邊電話通知家屬告病危,一邊冒著暴露風險為其行緊急氣管插管,上有創呼吸機。管床醫生廖鐵回憶道,氣管插管進展很困難,一方面在插管途中,新冠肺炎患者易出現嗆、咳,攜帶病毒氣溶膠噴射易大大提升感染風險,對插管醫生水平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插管中發現李婆婆咽部有大量分泌物伴滲血,給插管造成了不小麻煩。麻醉科張環醫生將病人咽部暴露後,ICU護士陳鳳雲、蔡佳夢冒著巨大暴露風險為其吸痰、清理氣道,為插管贏得了先決條件。在尋找插入氣道聲門時,麻醉師張環的防護眼睛已起霧,視線受限,在一旁的ICU主任朱國超協作發現氣道聲門,最終成功插管,李婆婆成功使用上了有創呼吸機,提高了救治可能。

履行交班承諾

醫護團隊12小時堅守 換來患者重生

只要还有1%希望,都应尽全力施救

廖鐵醫生(右)與朱國超主任(左)共同閱片

“小廖,晚上要重點看護3床李婆婆,她病情太重······,一定要密切關注!”“好的,請主任放心。”2月7日ICU晚交班時,朱國超主任叮囑廖鐵時說道。交班後,廖醫生髮現李婆婆雖用上了有創呼吸機,但其血氧飽和度仍呈下降趨勢,晚上7點已跌至28%,警報仍未解除。廖醫生自我暗示,不能慌神,一定要冷靜研判。他立即分析李婆婆新冠肺炎病情,判定為換氣功能障礙,而常規通氣模式無法有效改善李婆婆換氣功能,找到癥結後,廖醫生迅速切換模式,在床旁密切監測李婆婆呼吸實時數據,為其調整壓力、潮氣量、呼吸末鎮壓等等參數,適當延長吸氣時間。經數小時監測,李婆婆生命體徵改善,血氧飽和度逐步回升。至2月8日凌晨3點20分,李婆婆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

當班當夜,ICU病區裡8個病人病情都很重,廖醫生本可以當病人病情平穩時,回值班室休息,但他放心不下病人,一整夜都沒離開過隔離區。當班護士蔡夢佳回憶道,凌晨四點,廖醫生在李婆婆床旁,稍打盹了一會兒,因其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全裹,打盹中出現慢性缺氧,他自稱醒來時瞬間缺氧,聽到此,真為廖醫生心繫患者,不離不棄的付出所感動。廖鐵醫生,好樣的!

性命之託最為重

衝鋒在前 義不容辭

“真要好好向六醫院重症醫學科團隊致敬,是他們日夜堅守,母親才轉危為安!” 李婆婆女兒再三囑託記者將感謝帶到,她說道,母親現在一天天好轉,全家人都為母親病情好轉感到高興,更為醫護人員全力施救點贊! 2月7日下午,當接到管床醫生告母親病危的電話,稱今晚都很難挺過去時,整個人都崩潰了,雖有預見性,但還是接受不了。但醫生最後說的一句“盡力施救”,讓全家懸在嗓門眼的心,稍放下來。

廖鐵說道,當天交班時,真感覺李婆婆很難挺過,但性命之託,會讓一個醫生煥發出超凡能量,沉著研判,調試監控、醫護配合終將李婆婆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目前根據李婆婆各項評估,已從當時不到5%治癒率回升至如今的40%,雖治療康復之路依舊漫長,作為醫生,自己始終堅信,只要患者信念堅定、醫護團隊積極施救,共同努力,共創奇蹟!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