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特性与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


病毒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病毒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外壳是蛋白质,不具有细胞结构,是非细胞生物。

因此,病毒必须依靠宿主活细胞才能增殖,病毒表面的特异性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后,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这是感染成功与否的关键。

病毒在体内复制和扩散


病毒通过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等方式进入宿主细胞,病毒脱壳后感染核酸,并利用宿主细胞的酶代谢系统,按照病毒的遗传信息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病毒颗粒装配成熟,最后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再去感染新的细胞。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阻止上述任何一个环节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目的。

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是通过抑制病毒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如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而发挥抗流感作用。

但病毒基因组小,复制周期短,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异率高,生存力强,因此病毒发病率高、流行广、传播快、致病性强。

抗病毒药物的研制


第一个抗病毒药物事碘苷,用于治疗胞疹病毒角膜炎。

阿昔洛韦是70年代研制的。

80年代,艾滋病出现,90年代初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药齐多夫定才上市。

奥司他韦是2000年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流感的,2001年进入我国,商品名“达菲。”

2006年,国产奥司他韦上市。

尽管目前各国都在研制抗病毒药物,但对于新发现的病毒,是没有现成的抗病毒特效药物的,疫苗也是在一种新的病毒出现后,取得病毒珠后,才开始研制的。

病毒依然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